小说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41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说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练习题.docx

《小说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练习题.docx

小说练习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棋殇(刘剑飞)

春和,景明,花艳。

江南古城,青石老街,鞭炮炸响,人声喧哗。

你衣着光鲜,倒背双手,怡然站立在新开的棋馆旁。

正午的阳光,投射到棋馆门楣的匾额上,“古城棋圣”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你抬头看匾,再看眼前道贺的棋友,脸上露出舒心的笑。

其实,这微笑本该属于你。

你出自象棋世家,早在多年前,你父亲就是威震东北的“关外棋王”。

你父亲凭一手“梅花百变”的绝技,纵横棋坛,鲜有对手。

耳濡目染,你五岁习棋,六岁对弈,八岁便能同一流高手一决高下。

在你幼小的心中,曾一度梦想,要做个像父亲那样的棋王!

然世事如棋,吉凶难料。

在你十三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一夜间将你父亲经营多年的“黑白山庄”燃为灰烬。

你和父亲,是那场劫难的幸存者。

然而为了救你,你父亲三闯火海,身受重伤,自此成为又瘸又哑的废人。

就这样,你父子相依为命,顶烈日,冒朔风,卧黄沙,忍饥渴,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来到这座江南古城。

古城人爱下棋,或街头巷尾,或厅堂庭院,或茶余饭后,人们总喜闲坐对弈,捉对厮杀。

小桥,流水,古巷。

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你和父亲,至古巷深处的一户人家乞讨。

院内很静。

回廊畔,竹林旁,有一员外和一青年正在下棋。

许是两人下棋过于投入,对你的乞讨始终未加理睬。

你心中恼怒,凑身观棋,但见那青年棋处下风,渐难招架。

于是,你从旁指点,连出妙招,一举将员外的黑棋逼入死路。

员外不服,重新摆子,要与你杀上几盘。

你气恼员外的怠慢,架炮,跳马,出车,拱卒,落子如风,手不容情,连胜员外三局。

员外大异,想不到一个小叫花子竟有如此棋艺。

于是对你心生钦佩,将你父子留在家中,盛情款待。

三日后,员外请出“古城棋王”谢老先生与你对决。

听闻此讯,小城爱棋之士咸来观战。

寂静小院,霎时杀气腾腾。

对战第一局,你选先手,先发制人,杀着凌厉,频频进攻;而谢老取守势,步步为营,以静制动,静观你的棋路变化。

下至第二局,谢老忽而棋风一变,以守为攻,反客为主,连出杀着,不多时便将你逼得手忙脚乱,鼻尖沁出密密汗珠。

正当此时,一旁呆坐的父亲突然手指其口,啊啊数声。

你心中一动,歉然道:

家父口渴了,容我喂他几口水喝。

喂完父亲茶水,你的心渐漫静,车马并用,妙招迭出。

登时,局势逆转。

谢老捋须良久,长叹一声:

老弟如此年轻,便有此造诣,实乃奇才也!

这一日,你和谢老一直厮杀至日落西山。

最终,你以10局7胜,大败棋王。

自此,你在小城声名鹊起,被誉为“古城棋圣”。

小城人爱棋,更敬重棋界高手。

人们见你贫困,便时常慷慨解囊,资助于你。

于是,你不再沿街乞讨,而在古城老街开一棋馆,以棋会友。

听闻你的盛名,四方高士皆来挑战。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你下棋有一习惯:

无论与谁对弈,均让哑父坐于身侧,听到父亲啊啊有声,便停下来为其喂口水,捶捶背。

起先,有人反对,说这是搅乱棋局。

对此,你正色以对,言道:

老父身有残疾,不能自理,就是不下此棋,也绝不能弃他不管!

小城人对你更为敬重,说你不仅棋艺既高,且重孝道,如此孝子,当无愧于“棋圣”称号!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一晃二十载。

其时,你已是古城棋坛名宿。

这年秋,恰逢南北六省象棋联赛。

小城人推你为首,望你能赛场夺魁,为古城争光。

然硝烟未起,亲人先逝。

就在你备战大赛的前一个月,你父亲忽然一病不起,病重离世。

你抚尸大哭,悲痛欲绝。

棋界同仁皆来吊唁,劝你节哀顺变,振作精神,安心备战。

但,让小城人想不到是——操办完父亲的丧事,你却忽然宣布要金盆洗手,退出棋坛。

小城人大为不解,议论纷纷。

一时间,你的突然隐退,成为人们心中难解的谜。

其实,这个谜只有你最清楚:

你自少年通晓父亲哑语,这些年来,每至棋局关键,父亲啊啊数声,你停下来喂水,实是父亲为你暗指迷津,助你取胜。

时间久了,你对父亲心生依靠,再不愿劳心费神,深研棋艺。

如今,父亲病逝,已失依靠,你自知再无取胜把握,这才金盆洗手,退出棋坛。

秋夜,月冷,酒残。

你独坐月下,闷头饮酒。

回想二十余年棋海沉浮,你恨父亲,恨他暗中指点,不肯放手;你更恨自己,恨自己依赖依靠,不求独立……

秋风乍起。

你长叹一声,仰望夜空。

此刻,你分明看到——正有一颗流星划破长空,一闪即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其实,这微笑本该属于你”,既承接上文“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又开启下文,插叙“你”以前的经历。

B.“你”在下棋时停下来照顾父亲,既暗中得到父亲帮助,又赢得了孝子的美名,这说明“你”是个虚伪的人。

C.作者通过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把“你”和谢老先生的对决写得悬念迭起,“鼻尖沁出密密汗珠”等描写说明“你”的棋艺不如谢老先生,只是在父亲的暗中帮助下才战胜了谢老先生。

D.小说以“你”退出棋坛为结局,出人意料。

在这突然转折中蕴含了深刻的主题:

沽名钓誉之徒必将失败。

E.小说以“棋殇”为题,交待了小说的线索“下棋”,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暗示了主人公“你”命运。

2.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3.三个划横线的句子各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隐忧①(陈忠实)

作家习惯于夜里工作,天明时入睡,午时醒来。

这天,他刚醒来,弟弟来了。

弟弟从老家山区来,肩头挎着一只早已过时的那种仿军用黄色帆布包。

作家看见弟弟的第一眼,当即想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

他的兄弟姊妹全都生活在尚未脱贫的山区,凡是找上门来的,总得给些钱。

弟弟坐下就坦然直言:

“哥!

你心里别慌,我不要你的钱。

我知道你名声很大,可是还是没钱。

”作家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弟弟更坦率了:

“我想搞一个运输公司,先买一辆公共汽车,搞长途客运。

你想想你能有多少钱给我!

你把我嫂子卖了也买不来一辆汽车——”

作家掸了掸烟灰,大声呵斥:

“凭你这号货能搞长途客运?

你是不是昨晚做梦还没醒?

弟弟并不恼:

“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不相信我。

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②了。

你前些年没成名时,谁把你当一回事?

我那时候看你整天写稿,却没人登,我咋看你都不像个作家,而今我咋看你都像个作家……”作家还真被堵住了口,无可奈何地笑笑:

“行啊!

你想买一列火车搞运输我都没意见。

你搞吧!

弟弟笑了:

“我还得求你,不要你的钱,只要你给刘县长写个条儿,让他给银行行长说句话,我就能贷上款……”

作家忍不住放声笑了,笑出了眼泪:

“你还真动了脑子,把我的朋友关系都利用起来了……”

弟弟说:

“你不过就写一张字条儿嘛!

作家笑着,给刘县长写了字条儿。

过了两天,作家感到某种说不清的隐忧,于是就给刘县长打了个长途电话,很内疚地说明来龙去脉,最后才点破:

“你知道我这个弟弟是个什么货!

我给他讲不清道理,推到你手里,你随便找个什么理由把他打发走算咧!

刘县长笑了:

“你的电话来晚了。

我把他介绍给农行行长了。

刚放下电话筒,铃又响了,是弟弟打来的:

“哥呀,我在县农行,贷款没问题。

刘县长一句话,农行行长照办,我要贷5万,他连一个子儿也不敢少给。

作家心里沉了一下,真要是贷下5万元,这个家伙把钱给倒腾光了,谁来还贷?

听着他狐假虎威的口气,愈加疑虑:

“你可得考虑还贷能力……”弟弟说:

“这事你甭操心。

现在人家贷款要财产抵押,我想来想去,咱们兄弟姊妹就你日子过得好。

你给我当担保人。

作家冲口而出:

“那就把我押上。

”弟弟哈哈哈笑起来:

“谁敢押你这个大作家啊!

行长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把你那本书押上。

”作家心里轻松了。

行长给弟弟出的这个主意,分明是游戏。

自以为聪明的弟弟正在农行行长的圈套里瞎忙。

作家说:

“我的那本书早就卖给出版社了。

版权在人家出版社,不属于我了,押不成了。

我只有一支钢笔,永生牌的。

你作押吧!

”说着,“啪”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月后,作家和他的朋友刘县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突然想起弟弟贷款的事,便问刘县长:

“后来那货还缠没缠你?

”刘县长也多喝了几盅,听了便大笑起来,笑毕,讲给作家一个可以作为小说“尾声”的故事——

你弟弟从我那儿走时,要借我的自行车——机关给我配发的一辆新型凤凰车。

他把我的自行车骑走了,三天后传达室老头把车交给我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了,车铃摘掉了,车头把手换上一副生锈的,车子的瓦圈和内外胎都换成旧的了,只剩下那个三角架……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了……

作家“啊”了一声,想骂也骂不出来了。

刘县长说:

“我看着这个自行车,突然就想起你常常出口说的‘这个货’!

我忍不住笑着就说了你的话,‘这个货’……只有这称呼好!

次日,作家回乡去看望父母,顺便也去看望这位弟弟。

弟弟正蹲在窑门口抽烟。

显然,汽车运输公司没有办起来,那辆自行车倒是撑在窑门前的场院里,除了三角架是脱漆锈斑的旧架子,其余部件都是崭新的,在阳光里闪亮。

(选自陈忠实《扶不起的弟弟》,有删改)

注:

①标题为临时添加。

②骚情:

陕西关中方言,热情过分,讨好献媚。

4.文章第二段画线句表现了作家怎样的心理?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4分)

5.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弟弟”的形象特点。

(4分)

6.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7.“隐忧”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亲爱的土地(安晓斯)

麻根叔躺在床上睡不着,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烦了。

整夜整夜不睡,哗哗啦啦地不知道在写啥,费多少电。

就嚷。

麻根叔只安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是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不说话了。

自从与儿子们分了地种,麻根叔的体力活儿是轻松多了,可心事却重了不少。

三年前,两个儿子都劝麻根叔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流转给沁水湾的老金专业合作社种植。

麻根叔说,为啥?

为啥?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自己会种。

你们不愿种你们就流转吧。

两个儿子无奈,就和麻根叔分了地。

麻根叔早知道两个儿子不愿种地。

大儿子经营着几辆大货车,生意做得还不错。

二儿子开着个超市,种地的事从来都没问过。

这些年,家里这几亩地都是麻根叔在种,只是农忙季节,两个儿子才过来搭把手。

可分了地,麻根叔就没了活儿干。

这让麻根叔很生气。

因为该浇地了,麻根叔就去地里。

一看,浇过了。

找到流转儿子土地的老金。

老金笑笑,晚上浇地,看不清,水都流到您老的地了,我还上了复合肥哩。

算了,就不收老叔您的水钱化肥钱了。

把麻根叔也说笑了。

收我钱,你还得赔我钱呢,谁叫你浇我的地了?

谁叫你给我的地里施化肥了?

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该是个丰收年景。

麻根叔早早地就让麻根婶准备好袋子,省得收新麦子时慌张。

过了几天,麻根叔和麻根婶到了自家地块,傻眼了。

黄黄的小麦没了,只看到了麦茬和麦秸。

心里就想,老金你敢把我的麦子也收了,算你小子有种。

这次不会和你罢休。

老两口回到家,发现门前放着一堆新麻袋。

摸摸,全是小麦。

算算,自家的一亩地也不应该收这么多啊。

找到老金。

老金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喝茶。

麻根叔说明来意,老金说算了,合作社收的麦子多,不在乎您老的那点儿小麦。

倒是弄得麻根叔不好意思了。

秋季种玉米,麻根叔更上心了,三天两头地去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芽状况。

却又是“被”夜里浇了水,施了肥。

老金说,麻根叔您看啊,我浇水时水乱流,挡不住啊。

化肥您老也别上了,我浇水时都按科学施肥方法上够了。

您老这一亩地,我让科研人员集训了,土壤里缺的元素都补上了,今年的收成会更好。

您就放心吧,少不了您老的粮食。

抽完了一袋旱烟,麻根叔笑笑说,老金你小子不要给我耍心眼儿,我这一亩地说啥也不会流转给你。

老金喝了口茶,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

您老尝尝这中华烟,看看比您的旱烟强不强?

说不吸不吸,麻根叔还是接了烟。

心想老金这小子真是发了啊,办个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还开着小轿车。

老金给麻根叔续了茶水,又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

商量个事呗,麻根叔。

您老过去当过村里的会计,就来我这里干呗。

我这里正缺个会精打细算的能人呵。

说得麻根叔心里痒痒的。

停了一会儿,麻根叔就笑笑说,那你小子就顺道把我的地弄走了不成?

没了地我以后种啥……

折腾来折腾去,麻根叔就是睡不着。

后半夜,麻根叔就悄悄穿衣起床,轻手轻脚地锁好门,向村外走去。

他是要去自家的那块地里再看看。

天明就要和老金正式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了,他想再去看看自己种了多年的那块地。

黑漆漆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庄稼的清香。

麻根叔坐在田头,一袋袋地抽着旱烟。

深秋的玉米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像是在和麻根叔滔滔不绝地说着话。

麻根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沓稿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张地烧起来。

麻根叔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不是我不愿侍候啊,实在是我种不成了啊。

我的心思都写在上面了,都是心里的大实话啊……

天快亮时,麻根叔才回到了家。

就见麻根婶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沓稿纸,边看边笑。

老太婆,你偷看我写的东西了。

那是草稿,写得有点儿乱。

麻根婶笑着说,想不到你老了还会写“情书”啊。

你看看——亲爱的土地,我想你……

(《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小说开头“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这一细节出现两次,“开”“关”的动作意在交代麻根叔睡不着觉,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自从和儿子们分了地种后,麻根叔即使到了农忙季节自己也能忙得过来,两个儿子便不再过来帮忙,这使得父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C.老金的合作社无偿地帮麻根叔浇地,没有被感谢不说,结果却被麻根叔赖上硬要老金赔钱,这说明麻根叔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农民。

D.在麻根叔与老金交手的几个回合中,麻根叔以勤奋来应对老金的暗中帮忙,可还是不敌老金,最终和老金签订了流转土地的合同。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除了使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还在典型环境中暗示人物的心理,如漆黑的田野中弥漫着的庄稼的清香映衬了麻根叔对土地的热爱。

9.小说结尾处,作者安排麻根婶与麻根叔围绕“情书”展开对话的情节有何作用?

(6分)

10.小说中的“麻根叔”具有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菜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莱,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彰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

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白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6题。

堂号(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

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

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用的正是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

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

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

“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

“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

“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

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

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

“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

”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

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

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

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

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

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

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

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

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

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揭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

“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

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1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

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

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擅变。

“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

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

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

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

如今,快递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