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61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

模拟试题

【说明】

1.全卷分为第

卷和第

卷,第

卷1—2页,第

卷3—7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答第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机读卡上。

3.第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卷用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由考场统一收回,集中管理。

机读卡和答题卷按规定装袋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拆散(chāi)祷告(dǎo)菜畦(qí)收敛(liàn)

B.姊妹(zǐ)分歧(qí)欹斜(jī)荫蔽(yīn)

C.憔悴(cuì)绽开(zhàn)静谧(mì)脑髓(suǐ)

D.水藻(zǎo)挨蹭(cèng)暂时(zhàn)须臾(yú)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翻来复去截然不同一脉相承咄咄逼人

B.呼朋引伴废寝忘食絮絮叨叨人迹罕至

C.花枝招展不可明状各得其所煞有其事

D.全神贯注油然而升水波粼粼众目睽睽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同学们忍俊不禁。

B.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C.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母亲只好绝处逢生,默默承受一切痛苦,不停去庙里烧香拜佛,希望改变命运。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6.下列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起她。

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要打我们的意思。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8.下列句子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小明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

“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下楼时,小刚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

“你走路不张眼睛呀,差点儿把我踩伤了!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

“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张老师找小强到办公室谈话,小强说:

“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去写作业呢!

(二)非选择题(24分)

9.古诗文积累。

(每空1分,共计10分)

(1),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3)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的句子是:

,。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7)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除了你,

10.综合性学习。

(10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蓬溪中学七

(1)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并进行交流。

请你一起参与活动。

(1)下面是一些同学收集到的网络热门词汇,你知道它们表达的意思吗?

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意思。

(4分)

点赞灌水hold住给力打酱油菜鸟

(2)下列公益广告语很有创意,请选择一例,加以评析。

(6分)

A.阅览室: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B.关爱他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C.城市广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

D.无偿献血:

你也可以做超级英雄。

我选句,评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

沙漠。

②苑马:

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试着写一写。

(2分)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2~16题。

(16分)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

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

然后,太阳出来了。

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

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

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

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

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

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

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

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

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

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

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她们的千姿百态。

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

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

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

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2.标题“清明”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3.本文作者认为初冬特有的美是什么?

(2分)

14.作者第②段写春夏秋三季的树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5.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16.请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

(14分)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冯唐

①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这与远大的理想之类毫无关系。

我从小爱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

“怎么定义‘中华’?

怎么定义‘崛起’?

读什么书?

中华崛起和我读你说的那些书有什么关系?

”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

②我从小喜欢读书完全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干。

我生于1971年,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

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游戏厅、旱冰场。

我又对体育运动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时基本是被打。

只剩读书,于是我就读书。

尽管那时候可读的书种类不多,但是已经能看到李白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已经能看到《诗经》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③我那时候的学校有图书馆吗?

我不记得了,很可能没有。

北京的街面上似乎有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里最热闹的是报刊栏,一堆老头、老太太站在报刊栏前看当天的报纸。

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当值人员被我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东西的坏孩子。

我问:

“能借书吗?

”她说:

“不能。

”我又问:

“能进书库随便看看吗?

”她说:

“不能。

”我再问:

“为什么?

”她说:

“你借书,怎么能保证你一定会还?

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会爱护书、不偷书呢?

”我接着问:

“那你是干什么的?

”她说:

“就是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④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

早点去图书馆,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位。

窗外有很多很高大的白杨树,有很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一些弹着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全世界最忧郁的。

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四周,不知今夕何夕。

时间变得很短,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图书馆要锁门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忽然变黄了。

⑤16年前,我去美国读书;16年后,我去美国休长假。

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只有两项运动:

开会、应酬,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

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⑥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无须证件,无须存包,无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地进入图书馆。

我在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阳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

一切很静,走路、掏钥匙、挪挪屁股,都会发出大得吓人的声音。

坐下,吸口气,满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⑦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是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都有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

一切都是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

⑧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

                (有删改)

17.结合全文,概括“我”喜欢读书的原因。

(3分)

18.第③段写“我”第一次试图进入图书馆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3分)

19.请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

20.文章为什么以“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为题?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完成21~23题。

(12分)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

“由①,诲女②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

“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⑤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②女:

通“汝”,你,你们。

③愤:

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④悱:

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⑤隅:

角落。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亦说乎()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温故而知新()(4)不耻下问()

2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这几则语录哪些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哪些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分)

三、写作展示(60分)

2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走近梦想的台阶。

心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只要心在更远处,我们成长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请以“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以记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4)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模拟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C2.B3.D4.C5.B6.D7.A8.A

(二)非选择题

9.古诗文积累。

(1)潮平两岸阔

(2)吹面不寒杨柳风(3)一夜征人尽望乡

(4)山岛竦峙(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0.综合性学习。

(1)点赞:

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灌水:

向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

hold住:

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保持住、坚持住,充满自信,从容应对一切。

给力:

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打酱油:

表示不清楚某事,或者不想谈论某事。

菜鸟:

初学者,新手。

也指在某些方面技能低下的人。

(2)示例:

A.化用诗句,提醒读者保持安静。

B.告诉人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C.告诉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D.告诉人们你的一次捐献,可能挽救某个人的生命。

11.

(1)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耳畔传来了悲哀婉转的笛声,演奏的是富有边塞风情的《塞云飞》。

(2)“征鸿”就是远飞的大雁,作者用“征鸿”比喻自己以及戍守边塞的士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理解

(一)12.①清丽、明朗的初冬景象②人们从容自在的心绪

13.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

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很悠闲。

14.用春天的发芽、成长,夏天的茂盛,秋天的丰收来衬托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

1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农人冬灌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陶醉、喜悦、喜爱之情。

16.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严谨,抒发作者对初冬充满活力,热热闹闹,孕育着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的特有景象的喜爱之情。

(二)17.①因为小时候没有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干;②读书能让“我”忘却一切,快乐地沉浸其中;③读书让多年后的“我”在繁忙、单调的生活中找回那种轻松、闲适的生活;④读书能让“我”和书里的灵魂自由地交流。

18.表达了“我”被拒绝的失望;反衬下文“无人盘问”,自由自在进图书馆阅读的美好体验。

19.运用了夸张和想象,通过排比句的形式表现了“我”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时身心完全沉浸其中的美好状态,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痴迷。

20.①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读书让作者感受到了身心与书相融的自然、自由与快乐,用“天堂”这个喻体来表现这种美好的状态,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来表现作者的读书感受。

②这个题目与文章第⑦段的“一切都是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形成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③以“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为文章的题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对美好读书生活的遐想和共鸣。

(三)21.

(1)说,通“悦”,愉快

(2)凭,靠

(3)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4)以……为耻

22.

(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在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3.第二则和第五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一、三、四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学习要多温习并且虚心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