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80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黄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华黄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黄酒.docx

《中华黄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黄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黄酒.docx

中华黄酒

黄酒

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1概述

2酿造原料

3酿造工艺

4历史起源

5品种分类

6选购注意

7饮用注意

8烹饪功用

9药用功能

10黄酒的传说

11黄酒与儒家文化

12黄酒的储存

13元明清时期的黄酒酿造技术

14机械化黄酒生产的酿造技术

黄酒-概述

黄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

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特中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黄酒-酿造原料

杂粮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

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学名:

Setariaitalica,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

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

在北方酿造黄酒主要用黄米即粟也叫小米 ,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

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黄酒-酿造工艺

我国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阶段,经历数千年,传统发酵技术由孕育,发展乃至成熟。

即使在当代天然发酵技术并未完全消失。

其中的一些奥秘仍有待于人们去解开。

人们主要是凭经验酿酒,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

酒的质量没有一套可信的检测指标作保证。

第二阶段是从民国开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

黄酒-历史起源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

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Wine".其实这并不恰当。

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

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

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

现在通行用“RiceWine"表示黄酒。

自然酿酒

远古时代,农业尚未兴起,先祖们过着女采野果男狩猎的生活。

有时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贮存起来,因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就会发酵,生成含有酒香气味的果子。

这种自然发酵现象,使祖先有了发酵酿酒的模糊意识,时日长久,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尽管这种野果酒尚称不上黄酒,但为后人酿造黄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

黄酒

粮食酿酒

时间又向前推进了几千年,华夏民族开始了原始的农耕时代。

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简单的劳动工具足以使祖先们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还有了剩余。

但粗陋的生存条件难以实现粮食的完备储存,剩余的粮食只能堆积在潮湿的山洞里或地窖中,时日一久,粮食发霉发芽。

霉变的粮食浸在水里,经过天然发酵成酒,这便是天然粮食酒。

饮之,芬芳甘冽。

又经历上千年的摸索,人们逐渐掌握了酿酒的一些技术。

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说:

“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

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说的就是粮食酿造黄酒的起源。

曲药酿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药酿酒的国家。

曲药的发现、人工制作、运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这1800年的时间。

根据考古发掘,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时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谷物制成曲药,发酵酿造黄酒。

到了西周,农业的发展为酿造黄酒提供了完备的原始资料,人们的酿造工艺,在总结前人“秫稻必齐,曲药必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曲药酿造黄酒技术又有所提高,《汉书•食货志》载:

“一酿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用稻米曲药酿造黄酒的配方。

《水经注》又载:

“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

”那个时代,在人们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识——喝黄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誉满天下,是曲药酿黄酒的代表。

中国人独特的制曲方式、酿造技术被广泛的流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带。

曲药的发明及应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成就,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在当代黄酒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

黄酒虽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但民间有些地区对本地酿造、且局限于本地销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谓,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说它们是黄酒,当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统称,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酒”就是酿造酒。

蒸馏的烧酒出现后,就较为复杂了,“酒”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在一些场合下,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

酒,烧酒,葡萄酒。

其中的“酒”这一节,都是谷物酿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又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毕竟还应有一个只包括谷物酿造酒的统称。

因此,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专用名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

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份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

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

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

“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

从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

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

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糜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

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

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

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土酒,以示与泊来品的洋酒相对应)。

中国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阶段,经历数千年,传统发酵技术由孕育,发展乃至成熟。

即使在当代天然发酵技术并未完全消失。

其中的一些奥秘仍有待于人们去解开。

人们主要是凭经验酿酒,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

酒的质量没有一套可信的检测指标作保证。

 

第二阶段是从民国开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

黄酒-品种分类

黄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

黄酒大致可分为:

糯米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黄酒:

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

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黍米黄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

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大米黄酒:

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

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

红曲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

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2、按生产方法分

淋饭法黄酒:

淋饭法黄酒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和发酵的最佳温度。

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天就可做成。

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黄酒生产。

摊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浆水。

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

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麦曲、清水及浸米浆水后,经糖化和发酵60至80天做成。

用此法生产之黄酒质量一般比淋饭法黄酒较好。

喂饭法黄酒:

将糯米原料分成几批。

第一批以淋饭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

用此法生产之黄酒与淋饭法及摊饭法黄酒相比,发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较高。

这是中国古老的酿造方法之一。

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

现在中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这一传统工艺。

著名的绍兴加饭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据酒的颜色取名:

˙如元红酒(琥珀色)

˙竹叶青(浅绿色)

˙黑酒(暗黑色)

˙红酒(红黄色)

干黄酒

5、最新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分类法

干黄酒: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1.00g/100ml(以葡萄糖计)。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

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

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低。

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半干黄酒: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

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称为“加饭酒”。

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间。

在发酵过程中,要求较高。

酒质厚浓,风味优良。

可以长久贮藏。

是黄酒中的上品。

我国大多数出口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黄酒:

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

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酵醪中的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高。

这种酒,酒香浓郁,酒度适中,味甘甜醇厚。

是黄酒中的珍品。

但这种酒不宜久存。

贮藏时间越长,色泽越深。

甜黄酒:

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g/100ml之间。

由于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较高。

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

浓甜黄酒,糖份大于或等于20g/100ml。

加香黄酒:

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6.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取名

˙加饭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来培养酵母)

花雕酒

7.根据包装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坛外绘雕各种花纹及图案)

8.根据特殊用途取名

˙女儿红(女儿在出生时将酒坛埋在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取出,敬饮宾客)

黄酒-选购注意

1、应在正规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购买黄酒产品。

这些经销企业对经销的产品一般都有进货把关,经销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证。

2、选购大型企业或有品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管理规范,生产条件和设备好,产品质量稳定。

3、选购时可从产品名称、含糖量来判别产品的类型,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黄酒种类。

4、黄酒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为:

GB/T13662、GB17946等。

5、酒液应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清亮透明,允许有少量沉淀。

黄酒-饮用注意

黄酒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酒曲及酒药等共同作用而酿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浓度很低,一般为8%-20%,很适应当今人们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对饮料酒品质的要求,适于各类人群饮用。

黄酒饮法有多种多样,冬天宜热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会使黄酒变得温和柔顺,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在甜黄酒中加冰块或冰冻苏打水,不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凉爽口。

一般黄酒烫热喝较常见。

原因是黄酒中还含有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残留量,人们一般将黄酒隔水烫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为醛、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对甲醇也不过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这些极微量的有机物,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

因此,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

后者较为普遍。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

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

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

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

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

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

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

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时尚饮法

1.温饮黄酒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当然是温饮。

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

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

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

一般,冬天盛行温饮。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

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

因此,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2.冰镇黄酒

目前,在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

自制冰镇黄酒,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如是温控冰箱,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

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

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

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3.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黄酒-烹饪功用

黄酒炖乳鸽

作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的黄酒,在烹饪肉类食品时,用黄酒漫腌,可祛腥腻、提香味。

较为著名有绍兴黄酒、福建沉缸酒、浙江加饭酒等。

炒菜时加入一点黄酒,可增加菜的鲜味和香气,还能去除肉类膻腥。

这是因为黄酒中的氨基酸能与盐反应生成氨基酸钠盐。

造成鱼、虾腥味的主要原因是三甲基胺等,它能溶解在黄酒的乙醇中,加热烹调时,腥味与酒精一齐挥发,达到去除杂味的目的。

菇香黄酒鸡翅黄酒营养丰富,黄酒是中国酒中的瑰宝,它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为6.624毫克/升,加饭酒含氨基酸更多,总量为7.3663毫克/升。

并含人体所必需的7种氨基酸。

其他营养成分有糖、有机酸、酯类、甘油和丰富的维生素。

黄酒的酯香、酮香同菜肴的香气十分和谐,用于烹饪不仅为菜肴增香,而且通过乙醇挥发,把食物固有的香气诱导挥发出来,能增进食欲。

黄酒还能渗透到食物组织内部,溶解微量的有机物质,从而令菜肴质地松嫩。

温饮黄酒,可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中医常用黄酒来浸泡、炒煮、蒸炙各种药材,借以提高药效。

一次5-15毫升即可。

健康成年人可以直接饮用,以30毫升左右为宜,每日最多不超过200毫升。

黄酒烫热喝更好,这样可以使黄酒中极微量的甲醇、醛。

醚类等有机化合物挥发掉,同时所含的脂类芳香物蒸腾,芬芳浓郁。

烹调时放黄酒的最佳时间应为炒锅温度最高的时候。

黄酒的药用价值也很大,它可用来浸泡、煎熬、冲中药,效果极好,因为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的微溶或不溶,在乙醇中却溶解度较大。

白酒虽对中药溶解较好,但饮用时刺激太大,啤酒等则酒度太低,不利于药中成分的溶解。

而黄酒酒度适中,是较为理想的药引子,黄酒气味苦,甘,辛,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皮肤,散湿气,扶肝,除风下气,热饮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黄酒虽然有以上的好处,但它和其他的饮料酒一样,过量饮用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黄酒-药用功能

黄酒还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

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黄酒的另一功能是调料。

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鲜鱼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增加鲜美的风味。

 

饮黄酒的7大健康理由: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液体蛋糕”之称。

其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

1.含有丰富氨基酸:

黄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

这8种氨基酸,在黄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数倍。

2.易于消化:

黄酒含有许多易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如:

糊精.麦芽糖、葡萄糖、脂类.甘油、高级醇、维生素及有机酸等。

这些成分经贮存,最终使黄酒成为营养价值极高的低酒精度饮品。

3.舒筋活血:

黄酒气味苦、甘、辛。

冬天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

4.美容抗衰老:

黄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5.促进食欲:

锌是能量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缺锌时,食欲、味觉都会减退,性功能也下降。

而黄酒中锌含量不少,如每100毫升绍兴元红黄酒含锌0.85毫克。

所以饮用黄酒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6.保护心脏:

黄酒内含多种微量元素。

如每100毫升含镁量为20~30毫克,比白葡萄酒高10倍,比红葡萄酒高5倍;绍兴元红黄酒及加饭酒中每100毫升含硒量为1~1.2微克,比白葡萄酒高约20倍,比红葡萄酒高约12倍。

在心血管疾病中,这些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因此,适量饮用黄酒,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7.理想的药引子:

相比于白酒、啤酒,黄酒酒精度适中,是较为理想的药引子。

而白酒虽对中药溶解效果较好,但饮用时刺激较大,不善饮酒者易出现腹泻、瘙痒等现象。

啤酒则酒精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

此外,黄酒还是中药膏、丹、丸、散的重要辅助原料。

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黄酒-黄酒的传说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

黄酒酿造技术堪称天下一绝,是祖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究竟始于何时?

自古以来众说不一。

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有很多专门的酒器,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和研究线索,但翻阅一下现有的典籍史册,居然没有关于酒的发明的详尽记载,只是在字里行间偶尔有一句半句提及黄酒,而其余的就是遍及在民间乡里的传说。

这些传说虽不能以一而论,但总能从中窥得一斑。

酒星造酒

中国民间流传黄酒是天上的酒星酿造的,人们把酒星当作酿酒的天神。

宋代窦革在《酒谱》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酒”字下有“古者仪狄作酒醪”,又曰:

“杜康作秫酒”。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咏酒的篇章。

《后汉书·孔融传》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之说;李贺《秦王饮酒》诗中有“龙头泻酒邀酒星”之慨;皮日休《酒中十咏并序?

酒星》有“谁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之咏;陆龟蒙《奉和袭美酒中十咏并序?

酒星》有“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之诚等等。

这也许仅仅是诗人的形象思维而已。

天上“酒旗星”确实存在,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现代天文学家通过宇宙光谱分析发现,宇宙外层空间存在着酒精分子。

这些酒精分子是从地球上挥发上去的还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

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黄酒-黄酒与儒家文化

黄酒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独有酒种,被誉“国粹”,儒家文化乃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称之“文化精髓”。

两者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酒文化古朴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

细细体味,黄酒与儒家文化可谓一脉相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庸”黄酒之格。

中庸曰: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儒家把“中”与“和”联系在一起,主张“和为贵”、“普通的和谐”。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

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原则,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

黄酒以“柔和温润”着称,恰与中庸调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

黄酒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寻常之“格”,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黄酒兼备协调、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综合风格,恰如国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们青睐,被誉为“国粹”也就为之不过了。

黄酒之“和谐”,对今日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相符的。

儒家“和为贵”、“普通的和谐”与黄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给予了现代意义“和谐”诠释、发挥和想象的一个空间。

“仁义”黄酒之礼。

“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畴和最高道德准则。

子曰: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其中“仁”是目标,“克己”而使“礼”得到遵守和恢复是实践途径。

孟子则经常以“仁义”并重。

“仁”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基础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黄酒是一种物质,它自古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酒作用于人的精神的东西,可使人为善,也可使人为恶。

酒虽有利有弊,但适度把握,裨益颇多。

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二可药用治病滋补健身,三酒可成礼。

黄酒承载着释放人们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体现爱心,激发睿智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爱护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黄酒之德。

子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孟子说:

“诚者,天之道也。

”孔子认为孝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