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48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代方志编研名人试写条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十八年,应和州知州刘长城之聘主修《和州志》[乾隆],另作《和州文徽》。

四十一年,任国子监典籍。

次年,应永清知县周震荣之请主修《永清县志》[乾隆],是其方志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另作《文徵》。

四十三年,进士,未入仕途。

先后执教于肥乡清漳、永平敬胜、保定莲池诸书院。

五十二年,入河南巡抚毕沅幕府,编纂《续资治通鉴》、《史籍考》等。

次年,为亳州知州裴振编修《亳州志》[乾隆],撰有《亳州志人物表例议》及《亳州志掌故例议》。

五十七年,预修《湖北通志》[乾隆],为其方志理论成熟阶段的代表作;

并作《湖北通志凡例》。

章氏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刘知幾《史通》并称;

还编修了《荆州府志》[乾隆]、《常德府志》[乾隆]、《石首县志》[乾隆]、《广济县志》[乾隆]、《大名县志》、《麻城县志》[乾隆]等;

作《答甄秀才论修志》、《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州县请立志科议》等文,收入《章氏遗书》中。

①章学诚方志理论。

他在《答甄秀才论修志》、《方志立三书议》、《方志辨体》等文中阐述了其方志编纂思想。

他认为方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诸国国史,其性质属于史体,其作用“经世”,并为国家编修正史提供资料;

提出“志属信使”,认为方志的价值和正史同等;

关于方志体例,首创三书体(见体式);

倡议立“丛谈”,以搜集修志多余材料作为附录;

关于方志内容,认为应以记载历史文献为主,人物应详于史传,艺文应详载书目,不能只记山川地理,称谓地理专书;

关于方志编修,第一次提出在地方州县设立志科,专门掌管搜集地方文献;

另对诸志体裁的辨别、修志人员的素质、修志具体注意事项等均有论述。

建立了完整的方志学理论体系,使方志学成为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章氏亦成为中国方志学史上形成系统理论的第一人。

其中《方志立三书议》为章氏方志学精义所在。

②《麻城县志》。

共28卷。

黄书绅纂修,章学诚裁定。

乾隆五十六年修,六十年,刊本。

全书包括序、图、皇朝大事记、古大事记、舆图、山川、古迹、建置、赋役、祀典、金石、艺文、职官、选举、政略、仕迹、儒林、文苑、忠烈、孝行、义行、隐逸、艺术、仙释、流寓、列女、丛谈、文征、掌故。

该志体例篇目之安排,多体现章氏修志思想。

③《湖北通志凡例》。

共1卷。

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

该书对“三书”的性质与功用作了说明;

 

杭州:

MɑoQilinɡ

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初晴等,世称西河先生。

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参修《明史》。

二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

二十六年,引疾归里,专事著述。

毛氏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骈文、散文、诗词,精通音律,著有《四河合集》、《大学知本图说》、《仲氏易》、《西河诗话》等;

对方志也有研究,撰有《杭志三诘三误辨》、《萧山县志刊误》、《湘湖水利志》、《蛮司合志》等。

《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52种。

①《杭志三诘三误辨》。

康熙三十二年毛氏考汉、魏、六朝诸史志和旧志,对《杭州府志》诘其故、摘其误,各3条,编成该书,以供阅《杭州府志》者参考。

对于三诘三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简单概括,对研究杭州的历史地理和方志编修都有参考价值。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康熙年间刻本。

②《萧山县志刊误》。

共3卷。

该书按沿革、名称、封属、坊里、古迹、人物6个方面列举出《萧山县志》[康熙]错误80条。

其中沿革2条、名称1条、封属2条、坊里2条、古迹38条、人物35条。

周中孚《郑堂读书籍补逸》对该书有所评论“志书由于官撰,时日有限,意见不同。

在局之人,大抵即其处为多。

……以萧山而论,宜莫如西河若矣。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康熙年间刻本。

③《湘湖水利志》。

水利专志。

毛氏广泛搜集湘湖水利的成规、前例和轶事,按年编撰,叙述了从南宋到康熙二十八年为止因私占、投献、水旱、盗漏而发生的历次重要事件的始末及其结果,为研究萧山湘湖水利形成及演变史最系统的资料汇编。

前2卷详述湘湖沿革条约,第3卷则附录诸湖,而终以湘湖历代禁罚旧例。

收入《四河合集》;

《四库存目丛书》史部224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康熙年间刻本。

TiɑnRuchenɡ

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

明浙江钱塘(杭州)人。

嘉靖五年(1526)进士。

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

后迁祠祭郎中、广东佥事,贬谪滁州知府。

复擢贵州佥事,改广西右参军,分守右江。

因平叛有功,迁福建提学副使。

后罢官归里。

田氏博学工古文,论著颇多,皆以博洽见称于时,著有《炎徼纪闻》、《龙凭记略》、《田叔禾集》、《武夷游咏》等;

对方志编纂亦有研究,认为方志属史,山志、湖志皆为志书一种,主张编修志书应将征引文献、搜集见闻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纂有《西湖游览志》[嘉靖]、《西湖游览志余》[嘉靖]。

①《西湖游览志》。

共24卷。

嘉靖二十六年刻本,万历十二年(1584)重刻。

该志分西湖总叙1卷,孤山三堤胜迹1卷,南山胜迹5卷,北山胜迹4卷,南山城内胜迹1卷,南山分脉城内胜迹6卷、城外1卷,北山分脉城内胜迹2卷、城外2卷,浙江胜迹1卷,冠以宋京城图、西湖图、浙江图和明郡城图、西湖图。

该书虽以游览为名,多记湖山之胜,实则关于宋史者为多。

②《西湖游览志余》。

共26卷,13门。

该书为田氏整理其编纂《西湖游览志》的剩余资料而成,嘉靖二十六年刻本,万历十二年重刻。

内容多为杭州掌故、轶闻、风土民情,还选录了历代诗人歌咏西湖的名篇。

ZhouMi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洲,晚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

南宋湖州吴兴(浙江吴兴)人。

早年师从杨缵、张枢。

初任临安府幕、两浙转运司等职。

景定二年(1261)任浙西帅司幕官。

宋亡后,隐居弁山,后移居杭州。

周氏富藏书,曾在吴兴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万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

工诗词、善书画,著述丰富,著有《草窗旧事》、《苹洲渔笛谱》、《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等,编有《绝妙好词》;

对保存宋代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所著《武林旧事》、《湖山胜概》、《南宋肆市记》、《吴兴园林记》等,皆有关地方史志。

《吴兴园林记》。

原载《癸辛杂识》前集有“吴兴园圃”条,后人别出单行本,名《吴兴园林记》。

记吴兴私家园林36所(一说32所),载有湖州园林位置、构筑、布局等。

代表性的有南园,南、北沈尚书园,沧浪亭,梦溪园,沈园,网师园。

所记园林,多重视天然的造景条件,多用湖石峰造景,开明清私家园林“以石叠山”先河。

宁波:

ChenXunzhenɡ

陈训正(1872~1943)字屺怀,号无邪、天婴。

浙江慈溪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上海参与创立“通社”,研究数学、诗文及翻译日本和西洋的科学名著。

次年,中举。

曾担任浙江高等学堂国文教习、宁波教育会首届副会长。

宣统二年(1910)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同年,任上海天铎报社社长。

1912年参与创设平民共济会,主办《生活杂志》。

后至宁波从事教育活动10余年,创办中、小学100余所。

其间,著有《天婴室丛稿》2辑、《天婴诗辑》等多种。

1923年被聘为《定海县志》总编。

不久,应邀修纂《掖县志》。

后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杭州市长、浙江省民政厅代理厅长、西湖博物馆馆长、国民政府参事等职。

1932年应蒋介石之邀,修纂《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

次年,应邀主编《鄞县通志》[民国]。

1942年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会长。

次年,在任上病逝。

著有《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天婴室丛稿》、《晚山人集》、《天婴诗辑》、《论语时训》、《甬谚名谓考》、《悲回风》、《伣言》等8种;

未刊印的诗文杂著有《伣林》、《孟子学说》、《读书籀记》、《岁寒述学》等。

陈氏在学术上最显著和有影响的是关于方志的编纂实践和方志学理论的探索。

①陈训正方志理论。

他在《鄞县通志》序中主张“可法古而绝不泥古”,知古而“适于时”方能“创新”的写作准则;

编写方志,应以鉴古知今、古为今用为宗旨。

认为地方志书应做到“凡关于人民资生事项之统计皆宜入之。

要之,编纂大意,务求质实有用,取征后来,叛古之诮,所不辞也”。

②《掖县志》。

1927年修,未出版。

该志仿《泰安新志》、《定海县志》制定体例,设方舆、政教、食货、人物、艺文5门。

JiɑnɡMenɡlin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

浙江余姚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

次年,中秀才,并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

后赴美留学,1917年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历任《新教育》(月刊)主编、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1927~1930年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写成《续修浙江省志提案》。

1945年后任行政院秘书长、“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等。

1964年在台北病逝。

著有《西潮》、《孟邻文存》、《谈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新潮》等。

《续修浙江省志提案》。

载《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9年第7期81号。

蒋梦麟以省志稿出于前清遗老之手,内容及精神均不符合现代要求,而提出此方案,对方志体例、内容、文辞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张解散方志旧体,以编辑年鉴、专门调查及省史三书取而代之。

认为新修的省志要以“现代之立场,以切用为目的”,其材料应包括侧重现状、切于实用、注重物质等方面。

提案中拟定年鉴门目为地理,地质、矿物及动植物概论,户口,民族,党部组织,行政组织,治安,教育,宗教,农业,工业,商业及金融,交通,财政,建设,民生等十六门。

专门调查包括全省地图、地质、气象、民族、经济。

拟定省史门目为建置沿革、大事记、度支志、工程志、民生志、教育志、人物志、民俗志、志余等九门。

ShɑoJinhɑn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二云,号南江。

清浙江余姚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

三十八年,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兼辑《续三通》。

后入四库馆任纂修官,主持《四库全书》史部的选录和评论。

后历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左中允、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官等。

邵氏于校书、辑佚、修史、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尤长于史,著有《尔雅正义》、《南江札记》等10余种;

所辑《旧五代史》与欧阳修《五代史》同列于二十四史;

修订《续资治通鉴》;

还热心于纂修地方志书,纂有《杭州府志》[乾隆]、《余姚志》[乾隆]、《八旗通志》等。

《余姚志》。

共40卷。

唐若瀛修,邵晋涵纂。

乾隆四十三年修,四十六年,刻本刊行。

该志所载内容为建置、疆里、山川、津梁、古迹、城池、衙署、湖陂、物产、田赋、灾祥、风俗、学校、祠祀、职官、名宦、选举表、列传、列女传、寓贤传、经籍、艺文、坟墓、庙观、丛谈等25门。

该志强调志书不但要载地理、记人物,还要详经济。

物产门记载甚详,载余姚出产的谷物、蔬菜、瓜果、花草、草药、茶、竹、木、禽、兽、鱼、土产、特产等上千种。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XuShidonɡ

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同叔,号柳泉。

清浙江鄞县(宁波)人。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两次会试不第,以输饷授内阁中书。

后闭门读书著述。

咸丰四年(1854)考订宋元四明六志,作《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辑《四明旧志诗文钞》,后与董沛合纂《鄞县志》[同治]。

同治七年(1868)受聘主持鄞县志局,主纂《鄞县志》[同治],发凡起例,总持大纲。

未成而逝,董沛续成。

该志篇目“四明族望表”曾被全谢山引用,作《四明族望表》。

徐氏一生酷爱藏书,聚书6万卷,筑“烟屿楼”藏之;

精于经训、子史,著书数百卷,有《烟屿楼读书志》、《烟屿楼文集》等;

致力于校勘地方文献,另纂有《重刻游杭合集》,著述多为校勘及表彰乡邦文献之作。

①《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浙江宁波流传最早的地方史料。

共31卷。

咸丰四年(1854)刻本9卷,同治年间补刻至31卷。

该志分札记20卷,补遗2卷,校勘记、佚文4卷,杂录2卷,作者2卷,余考1卷。

所载内容包括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大德昌国州图志、延佑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杂录、作者、余考,分郡志类(3种)、州县类(8种)、乡镇类(2种)、山川类(7种)、古迹类(2种)、杂记类(9种)。

②《重刻游杭合集》。

不分卷。

徐元第、徐时栋纂。

同治三年重刻本。

该书所载内容包括序、题词、徐远香诗、徐柳泉诗、高宗纯皇帝行宫。

温州:

CɑoShuyuɑn

曹叔远(1159~1234)字器远,小字叔遐。

宋温州瑞安(属浙江)人。

早年师从陈傅良,曾随朱熹游学。

绍熙元年(1190)进士,任少卿国子学录。

嘉定元年(1208)任太常博士,辑成《止斋先生文集》。

七年,赴湖北漕幕。

十二年,升四川潼州提刑。

宝庆三年(1127)任袁州知州,在任期间重修并刻著《李渠志》。

绍定元年(1228)任秘书少监,次年,任太常少卿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后权礼部侍读。

端平元年(1234)去世,谥号文肃。

曹氏重视史学研究,著有《周礼地官讲义》、《中庸注疏》、《诸经要解》、《春秋书法起例》等;

在方志学领域颇有成绩,纂有《永嘉谱》、《李渠志》、《江阳谱》等。

①《永嘉谱》。

第一部以谱为名的志书。

绍熙三年成书。

首创以年谱、地谱、人谱、名谱为总纲的总纲系目体例。

年谱志建置、沿革,并编年纪之;

地谱志山川、疆域、名胜、古迹;

人谱志官师除罢、选举、人物;

名谱志物产等。

其“四谱”体使志书体例趋向完备定型,对方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史》称:

“尝编《永嘉谱》,识者谓其有史才”。

被辑入明《永乐大典》。

原本已佚,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

②《李渠志》。

宝庆三年撰。

详写沿渠所经山川地形、贮水沟渠离江之远近,以及宜疏、宜堵,减水、接水地段。

记述水源、事始、继修、守卒姓氏和修复始末;

西城渠至贡院入江处的减水沟、接水沟、斗总数、桥总数;

役夫条目、破户、田户管理和附录等部分。

该志部分保存于清代程国观《李渠志》中,是研究李渠历史的重要依据。

③《江阳谱》。

泸州官署最早编修的地方志书。

共8卷。

嘉定十四年撰。

已佚,散见于《永乐大典》泸字韵中。

有蒲圻张氏大典辑本。

QiZhɑonɑn

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琼台,晚号息园。

清浙江天台人。

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负责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云南6省的编辑工作。

四年,充武英殿校勘经史官,又任《明鉴纲目》纂修官。

十二年,晋侍读学士,任《续文献通考》副总裁。

十三年,升内阁学士,命上书房行走,迁礼部右侍郎。

后以疾乞归,主讲蕺山、敷文诸书院。

后因吕留良文字狱案牵连,被逮至京城,没收家产。

放回不久即去世。

齐氏精于天文、律历、山川、舆地,尤长于经史考证,撰有《祀记注疏考证》、《前汉书考证》等;

于方志建树颇多,纂有《水道提纲》,有“清代水经”之称;

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见一统志)、《永嘉县志》[乾隆]、《温州府志》[乾隆]、《天台山方外志要》[乾隆]、《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天台齐袁两先生游记》,自纂《浙江诸水考》、《蒙古五十一旗考》、《山东诸水考》、《台荡纪游》、《天台游记》等;

历史地理著述多收录于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①《温州府志》。

李琬修,齐召南、汪沆等纂。

乾隆二十一年始修,二十五年,修成,二十七年,刻本。

该志卷首为图;

正文有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兵制、祠祀、田赋、盐法、水利、关梁、风俗、物产、封爵、职官、名官、选举、人物、寓贤、列女、古迹、冢墓、寺观、仙释、经籍、文艺、祥异、杂记30门,每门1卷。

删除前志“帝王”1门,“经籍志”略嫌粗糙,也有舛误。

②《天台山方外志要》。

共10卷。

释传灯、齐召南、齐世南撰。

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该志所载内容包括全图、十六景图、山、水、寺观、祠庙、古迹、高僧、神仙、高士、物产、艺文、杂文等门,下设若干目。

③《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

共12卷首1卷。

释传灯、齐召南、陈韶、严杰纂。

乾隆三十二年撰,嘉庆七年(1802)刻本。

该书卷首为序、原序、凡例、目录、全图、二十景图;

正文篇目为山、水、寺观、祠庙、古迹、高僧、仙宗、高士、物产、碑碣、撰述、游记和附录。

④《天台齐袁两先生游记》。

齐召南、袁海帆撰。

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

该书上卷为叙、八景卧游图记、高明寺贝药经记;

下卷为游环岛记、游瀛台记。

SunYirɑnɡ

孙诒让(1848~1908)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号籀庼。

清浙江瑞安人。

咸丰十年(1860)增订《广韵姓氏刊误》。

同治六年(1867)举人。

后屡试不第。

十年,整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校注》。

光绪元年(1875)捐刑部主事,任官数月引疾归,潜心著述。

七年,与王棻合纂成《永嘉县志》[光绪]。

二十二年后,在瑞安、温州等地创办普通学堂、化学学堂、蒙学堂等。

三十二年,任学部谘议官、浙江学务议绅和浙江省教育总会会长。

三十四年,病逝。

孙氏好藏书,治学范围包括经学、史学、诸子学、古文字学、校勘学、目录学、金石学、文献学,生平著述甚丰,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等20余种;

在编修地方志、整理乡邦文献方面也有很大贡献,著有《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古甓记》、《瑞安建置沿革考》、《温州经籍志》,辑录《永嘉郡记》,刊刻《永嘉丛书》,撰《瑞安县志总例》、《瑞安县志局采访人物条例》等。

①《瑞安县志总例》。

载《籀庼遗文》下卷。

此文全面反映作者方志编纂理论。

分纂辑、测绘、校雠、采访、检查案牍、缮写6个方面。

关于纂辑,认为郡县志“实兼正史志、表、传三者之体”,要“以体裁渊雅、援证详博为宗”;

要仔细推敲义例、门目是否适当,搜集资料要“择其与各史及唐、宋、元、明古籍相关涉者,逐条考校,补阙定讹”,注意“多立图表,以理纠错之端;

多附小注,以广异同之辨;

考证必究其本原,以惩剽窃稗贩之弊;

记录必详其出处,以杜凭虚撰造之嫌”。

关于测绘,指出“凡考订方舆,以图学为最重”;

强调重修县志时首先要弥补旧志对图学疏略不讲的弊病,用近代地图绘制方法绘图,并请测绘专家实测,保证志书的实用价值。

关于校雠,指出应“义兼通俗,不必远征雅故”,强调“一字不略过,一字不轻改”。

关于采访,主张分“分访”和“专访”二项,采访“务宜破除情面,秉公查核,不可徇私阿好,略涉夸饰,有乖公论”;

对于古迹、冢墓,提出要“亲自按地游历,悉心查核”,强调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对人物事迹的采访,要求县志局先印调查表,然后延请乡绅持表采访,呈报填写后分送各地张贴,以风励颓俗;

此外,特别强调档案文献的资料价值。

②《温州经籍志》。

目录学专著。

共36卷。

同治八年草创,光绪五年撰成,1921年浙江图书馆刊刻。

此书分内篇、外篇、辨误3部分。

内篇33卷,为本籍人著述;

外篇2卷,录外籍人为本地所作者;

辨误1卷。

本书记载自唐迄清道光年间温州6县历代学者1300余人的著述,共1759部(其中佚1215部,未见279部,存227部,缺38部),为近代目录学名著。

该志按4部分类,遵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目,仿《文献通考·

经籍考》和《经义考》例,每目之下,则按朝代排序,其下再按作者排序。

每书录书名、卷数、前志著录情况、原书序跋以及前人的评议识语等,并注明书籍的存、佚、缺或未见等情况,以说明作者生平、著书旨意及流传端绪,间加按语以考证。

被学界评为地方艺文志之冠,有“一郡文献之帜志”之誉。

嘉兴:

常棠(生卒年不详)字召仲,自号竹窗。

宋嘉兴府海盐(属浙江)人,曾寓居澉浦镇多年。

绍定三年(1230)应罗叔韶(监澉浦镇税)聘请纂修镇志。

嘉熙二年(1238)纂成,以该镇别称“澉水”冠名,宝祐五年(1257)刊行。

共8卷,1.1万余字,仅44页。

内容分地理、山、水、廨舍、坊巷、坊场、军寨、亭堂、桥梁、学校、寺庙、古迹、物产、碑记、诗咏15门。

书前有镇图。

常棠在自序中认为志书编纂应广辑资料、详加订正,并与有识之士“讨论闻见”,方可“缀辑成编”。

原书已佚。

存嘉靖刻本、天启《盐邑志林》刻本。

清苏州吴县光绪《光福志》中提及该志为第一部乡镇志。

后世多认为该志开创了简志的先河。

明代董谷《澉水续志》、清代方溶《澉水新志》、民国程煦元《澉志补录》,皆仿此志体例而作。

(该人物并入《澉水志》条目)

ShenZenɡzhi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庵,晚号寐叟,自号逊斋居士等。

浙江嘉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刑部主事,著有《汉律辑存》、《晋书刑法志补》等。

后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主管俄国事务。

十九年,翻译俄使臣《唐阙特勤碑》、《突厥苾伽可汗碑》、《九姓回纥受里登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影印本,作3碑跋。

二十一年,与康有为等在京师筹办强学会。

二十四年,应张之洞之邀,主讲两湖书院。

二十七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监督(校长)。

次年,回京至刑部。

后历任江西广信府知府、安徽提学使、布政使、巡抚等职。

曾校刊《白石道人歌曲》[嘉泰];

整理审订张百熙《退思轩诗集》并作序。

宣统二年(1910)病归,寓居上海。

1914年受聘任浙江省通志局总纂,亲订续志凡例,延请朱祖谋、王国维、刘承幹等参纂。

后通志局撤销,仅成《浙江续通志稿》200余册。

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授为学部尚书。

失败后闲居上海,从事学术研究。

1922年11月在上海病逝。

沈氏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后撰辽、金、元三史,对边疆历史地理及中外交通史事有独到成就,著有《蒙古源流笺征》、《岛夷志略广证》、《元秘史笺注》等多种。

TɑnQiɑn

谈迁(1593~1657)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

家道清贫,以佣书、做幕僚为生,终生不仕。

天启元年(1621)起,历时20余年,著成《国榷》,该书为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

崇祯年间,纂成《海昌外志》。

弘光元年(1644)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

后得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坚辞不就,退隐家中。

谈氏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著有《枣林集》、《枣林诗集》、《北游录》、《西游录》、《史论》等多种。

《海昌外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以篇页计之,当为8卷”,详载海宁一地史事。

全书分8门43子目:

舆地志,包括沿革、行胜、山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