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53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迪庆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暨2020年设想

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编制

迪庆州经济委员会

二00六年五月

课题顾问:

 张志军迪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董继荣迪庆州人民政府巡视员

课题组组长:

杨树蔚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高级经济师

副组长:

毛济永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赵永明迪庆州经济委员会主任

赵锡光迪庆州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

成员:

陈家宽云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调研部主任

宋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常绍兴高级工程师

陈大兵高级工程师

彭兵高级工程师

颜世友迪庆州经委科长

张世华迪庆州经委副科长

李绍明迪庆州经委科员

目录

一、迪庆州基本情况及工业现状………………………………

(1)

二、迪庆州发展工业的环境条件………………………………(10)

三、工业发展战略………………………………………………(18)

四、电力工业发展规划…………………………………………(22)

五、生物工业发展规划…………………………………………(30)

六、矿冶工业发展规划…………………………………………(38)

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53)

八、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56)

九、政策和措施…………………………………………………(59)

十、建议和要求…………………………………………………(66)

附:

迪庆州工业“十一五”规划投资项目表……………………(67)

一迪庆州基本情况及工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苦苦寻觅的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祥和、宁静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唯一的藏区,地处云南西北部,属青藏高原南延横断山脉腹地,是历史上滇、川、藏“茶马古道”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奇观的标志性地带。

迪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曾发现距今100万年前早更新纪云南马等动物群化石;旧石器时代的打击石器;境内的哥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2300多年前,吐番先民在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

汉藏文化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经济。

但至新中国建立前夕,迪庆没有公路,农业基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先由丽江地区管辖。

1957年8月,划出中甸、维西、德钦三县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由丽江地区代管,至1973年由云南省政府直接领导。

1985年维西成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迪庆面积2.39万平方公里,自然地理特征为“三山两江一坝”。

即怒江山脉、云岭山脉、贡嘎山脉纵横南北,平行并列;澜沧江、金沙江由北而南,横贯全境;大小中甸坝子,面积共40多万亩。

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是云南最高的地区。

最高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00米,最低河谷海拔1480米,高差5260米,形成垂直农业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

迪庆风光神奇,魅力无限。

北半球最低纬度、气势磅礴的雪山群,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耸立于群峰之上;蔚为壮观的大江峡谷,虎跳峡、碧壤翁水大峡谷,深、险、急、峻,涛声如雷;秀丽迷人的白水台,纳帕海、碧塔海等水质透明清澈的高原湖泊;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迪庆广泛流传,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25种民族世代杂居,各信其教,相融共处,世所罕见;藏传佛教、基督教、东巴教、笨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毕摩教各具特色。

松赞林、东竹林等喇嘛寺建筑宏伟。

美不胜收的民族歌舞,风格迥异的民族风俗,叹为观止的民族工艺品,更增添了这片神秘土地的魅力。

迪庆州资源十分丰富。

稠密的原始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57亿立方米,覆盖率高达65.5%,拥有众多的植物种类、药材、野生食用菌和珍禽异兽。

大江大河构成丰富的水电资源,全州水能蕴藏量1653.6万千瓦,占全省的15%。

由于地处“三江金属成矿带”,有24个矿种,300多个矿点、铜、铁、钨、钼、铅、锌、锰、银、金,极具开采价值。

迪庆州36.87万人口中,居住藏、汉、傈僳、纳西、白、回、苗、怒、普米等25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数的32.7%。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州党委、州政府的领导下,迪庆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2001年围绕打造香格里拉品牌,迪庆面貌日新月异。

但由于基础薄弱,至今经济总量不大。

2005年迪庆州生产总值27.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财政支出10.62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州市中,多列末位。

因人口少,人均指标在全省位列中等,如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7588元,在全省排第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425元,排第12位。

2003年6月,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对迪庆州取得的成绩作了肯定,明确了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战略。

现场会的召开进一步促进迪庆的经济和社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迪庆人民生活日益提高,迪庆经济前程似锦。

(二)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

1、工业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迪庆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半农半牧的自然经济状态,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生产条件也很差,1952年统计工农业总产值1468万元(80年不变价),其中工业总产值仅3万元,占0.2%。

195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迪庆藏族自治州。

建州后,从头开始,逐步培育了一批以森工、电力、造纸、食品、建材、冶金、医药、印刷等产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迪庆州还将历年仅有的财政结余1900多万元,用于发展水电和林业深加工产业。

先后建成1.89万千瓦的冲江河电站和年产纸及纸浆2万吨的迪庆纸浆厂。

这段时间,迪庆州的工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1997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315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

1998年,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以至支撑迪庆经济的以木材生产经营为主的产业格局难以为继。

迪庆纸浆厂、中外合资德园木制品厂、三个县的木材公司等一批森工企业被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业经济则退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水平。

1998、1999年工业总产值连续下滑,比1997年下降53.9%。

迪庆州委、州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和产业重点,明确围绕建设高原生态经济州、香格里拉文化州,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三大目标,大力培植、发展旅游业、生物业、矿产业和水电业四大支柱,从而有效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2000年全州工业总产值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下滑的局面得以遏制。

进入新世纪,迪庆州的工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十五”初期相继建成投产螺丝湾电站、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迪庆香格里拉藏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了香格里拉经开区开发生物资源的绿色产业片区和矿电结合的老虎箐工业片区。

2005年迪庆州的电力、生物和矿业产值均超过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121万元,比上年又增长26.16%。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实现销售产值70346万元,比上年增长27.99%,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效益突现。

在引进大企业,开发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迪庆州相继引入滇能集团、澜沧江集团、国电公司、云南铜业等知名企业,参与对迪庆州水电和铜矿开发,为加快迪庆发展打下基础。

2、迪庆州工业现状

2005年迪庆州完成工业增加值6.33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2.6%。

全部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亿元。

由于历史及多方面的原因,迪庆州工业比较薄弱,产值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末位。

迪庆州工业的结构,以2004年为例,在全年销售收入8亿元中,电力工业1.35亿元,占16.9%;生物工业4亿元,占50%;矿冶工业2.38亿元,占29.7%;建材工业和其它0.31亿元,占3.4%。

2004和2005年迪庆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

表1—1迪庆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序号

主要产品

单位

2005年

2004年

2005年比2004增减%

1

发电量

万千瓦时

80054

79595

0.58

2

水泥

43600

28000

55.7

3

铁合金

25934

14618

77.4

4

饮料酒

6531

5505

18.6

5

砖瓦

万块

4500

1680

167.8

6

铁矿石原矿量

110000

24800

343.5

7

锌精矿含锌量

12733

10434

30.6

迪庆州重点工业企业2005年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2迪庆州重点工业企业2005年指标表

经济指标

企业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税金及附加(万元)

利润总额

(万元)

应交增值税

(万元)

产值

(万元)

中间投入

(万元)

增加值

(万元)

从业人员

(人)

1

州发电公司

2475

19.1

6.1

392

25.6

976

1530

230

2

迪庆电网公司

8553

8

2002

701

1301

293

3

国电有限公司

6627

52.2

1731

1142

6628

2559

4069

132

4

迪庆州印刷厂

63.7

0.3

-3.4

4.1

68

22.2

45.8

16

5

香县粮油公司

986

0

1.2

698

614

84

54

6

香县神川公司

3067

28.9

222

398

3067

521

2546

350

7

新联金江矿场

8600

92

3113

922

9622

2309

7313

530

8

鸿达水泥厂

324

30

1.2

27.4

311

240

71

35

9

香县水厂

324

30

25

27.4

283

218

65

38

10

德钦发电

242

17.8

-17.6

14.5

1198

479

719

69

11

德钦水厂

32

2

-0.6

1.8

81

24

57

9

12

维西食品股份合作

14.4

1.3

-4

14.4

8.6

5.8

13

13

维西印刷厂

7.2

0.7

-12.2

7.2

5

2.2

12

14

维西水厂

50.3

1.9

-4.4

50.3

42.6

7.7

16

15

维西板栗园电厂

179

28.4

-206

26

180

126

54

33

16

开发区锌厂

412

-43.2

0.3

594

173

421

81

17

光华冶金炉料

8565

23.4

82.7

343

9719

3888

5831

140

18

三利铁合金

957

22.5

43.3

66.2

959

776

180

72

19

鑫源铁合金

2766

9.9

-92

129

6331

2532

3799

150

20

昆钢铁合金

21

酒业公司

28027

1519

2045

467

27882

8906

18976

160

迪庆州主要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绿色食品工业:

利用迪庆州地处“三江并流”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立体地势造就立体气候发展起来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加工为绿色食品。

食品工业又集中分布于经开区绿色工业片区和香格里拉松茸农林产业片区两地。

绿色工业片区:

片区中的主要企业有:

(1)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传统的藏秘工艺结合现代技术,开发出藏秘青稞干红、干白酒,其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酒类,又是低糖酒,由于使用的原料是产于高海拔无污染的青稞,产品口味醇厚、香味浓郁。

所生产的葡萄酒,以大峡谷、干热气候种植的赤霞珠、玫瑰密葡萄为原料,葡萄酒糖度可达到21%。

公司还通过了CQC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及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认证。

两种产品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4年生产藏秘青稞干红、干白4000多吨,葡萄酒1200吨,2005年销售收入2.8亿元。

公司规划2010年产量要达到2.5万吨。

(2)迪庆藏珍绿色食品公司,拥有一流的果汁果脯生产线和先进加工工艺,年生产能力木瓜汁2000吨、青梅汁700吨、木瓜脯100吨、果梅2000吨。

(3)迪庆香格里拉营养植物有机食品开发公司,自2001年起进行野生核桃系列食品研发生产,已通过欧盟ECOCERT2092/91对有机食品的认证和香港SGS安全检测。

开发出核桃油(粉)、青刺果等系列保健食品远销上海,出口韩国。

(4)香格里拉有机食品开发公司,核桃油(粉)目前生产能力200吨/年,正在进行5000吨/年改造。

2005年绿色工业片区销售收入42346万元,实现利税3143万元。

香格里拉松茸农林产业片区:

迪庆州内已知可食用野生菌136种如松茸、羊肚菌、牛肝菌、虎掌菌、一窝菌、鸡油菌等,年自然产量5000~6000吨,其中松茸达1000~1200吨,是云南松茸的主产区,以纯天然、无污染、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特别是日本、韩国消费者青睐。

在香格里拉县舞凤山建立的松茸农林产业片区,已投资4447.3万元,建起三家加工企业,即中甸野生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智圆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圣光食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先后投产,除收集出口鲜松茸外,加工产品有冷冻松茸、清水松茸、调味松茸。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

生物制药工业:

以香格里拉藏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

该公司依托藏区丰富的野生药材和流传千年的藏医、藏药理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藏药企业。

项目投资6877.44万元,通过GMP认证。

设计生产能力藏药300吨,加工藏成药8.4亿粒。

矿冶工业:

利用迪庆州地处“三江”成矿带,矿藏资源丰富和电力供应充裕的有利条件,实行“矿电结合”发展矿冶工业,是迪庆工业经济中的一个重点。

有经开区老虎箐高载能工业片区和中韩迪庆经开区锌业有限责任公司(经开区锌厂)。

老虎箐片区有五家企业,即迪庆光华冶金炉料有限责任公司、三利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沪营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鑫源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昆钢铁合金迪庆开发区生产区。

2005年生产铁合金25934吨、锌选矿含锌量12733吨,全州矿冶工业销售收入3.995亿元。

2005年生产铁合金25934吨。

电力工业:

迪庆州有金沙江、澜沧江纵贯全境,境内流域430和250公里,水能资源丰富达1653.6万千瓦,其中支流水能280万千瓦。

到2005年底,全年发电量8.0054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

建材工业:

主要产品为水泥、石材、砖瓦等。

有维西水泥厂和香格里拉鸿达水泥厂等,但规模小,工艺落后。

维西水泥厂的迁建改造工程已于2004年底完工投产。

鸿达水泥厂的迁建尚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2004年建材工业销售收入仅1650万元。

二迪庆州发展工业的环境条件

(一)国际环境

1、国际环境

国际上有利于发展的条件主要是:

(1)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潮流;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和影响加深;(3)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贸易快速发展。

2、制约因素: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2)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3)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4)油价持续攀升,在高位运行。

(二)国内环境

目前,我国、我省正处于“十五”计划结束,“十一五”计划开始的关键时刻。

回顾过去,“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展望未来,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回顾过去的五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⑴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达到9.9%,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万元,我国综合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达到8.8%,经济增长曲线波幅平稳,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⑵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低通涨,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支撑经济发展的条件过度紧张的情况有所趋缓;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⑷人民生活收入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涨幅控制在1.8%,保持基本稳定;⑸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4万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1.9倍,跃居世界第三位;⑹在一些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领域出台了一批改革措施并顺利实施。

尤为重要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和发展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使全党、全国人民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新的飞跃,不仅对顺利完成“十五”计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内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全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⑵党中央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任务是,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认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⑶党中央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我们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成为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三)省内环境

“十五”期间的云南,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诸多困难,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不良局面,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的喜人局面。

⑴2001年云南经济增速跌至谷底,居全国倒数第一。

经历止跌回升、巩固成果、加快发展三阶段后,五年中生产总值相继上了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2005年达到3472亿元,“十五”增速平均8.9%;⑵效益同步提高。

“十五”财政总收入连续突破500、600、7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6%,综合实力居西部前列;⑶2004年全省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步目标,2005年全省人均GDP超过900美元;⑷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50亿元,建成二级以上高等公路49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6.8万公里,“三出境、四出省”大通道网络初步形成;2005年电力总装机1291万千瓦,年发电量624.2亿度,五年电力新增发电装机570万千瓦,比“九五”增长2.5倍;⑸五年完成外贸进出口153亿美元,比“九五”增长75%。

(四)迪庆州的环境

1、迪庆州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推动迪庆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机遇有三:

(1)省人民政府召开迪庆现场办公会带来的机遇

2003年6月,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现场办公会。

徐荣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场办公会肯定了迪庆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八方面的成就;理清了发展思路,树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要实施的重点工作,极大地鼓舞了迪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办公会给迪庆确立的发展思路,可归结为实施“1234工程”,即:

建设一个模范藏区;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基础;

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三个方向;

抓好“水电、矿产、生物、旅游”四大产业。

(2)水电资源开发和铁路建设带来的机遇

国家重点发展能源,在云南全面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水电工程给迪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澜沧江上游7个电站、金沙江中游8个电站的建设都涉及迪庆。

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一库八级方案,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约占全国经济可开发水电站总装机的5%),保证出力943万千瓦,发电量883亿千瓦时,规模十分宏大。

这些大型电站的建设将使迪庆获得充足的电力,并增加一批新的旅游景点。

2005年12月已成立开发公司进行开发。

铁路: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云南“十一五”规划(初稿),“十一五”期间云南铁路营运里程接近3000公里,其中,复线率达到21%,电气化率超过60%。

形成与国内外铁路网相连接的“四入滇”(南昆、贵昆、成昆、内昆铁路),“三出境”(中越、中老、中缅铁路)。

与迪庆直接相关的是继大(理)—丽(江)铁路于2005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之后,铁道部领导来云南考查并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加快云南省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协商纪要》,明确指出要加快丽(江)——香(格里拉)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

云南“十一五”规划(初稿)提出:

在2010年建设丽—香铁路,在2020年前建设滇藏铁路(香格里拉——拉萨)和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

金沙江上中游电站的建设和丽——香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迪庆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建设最好藏区、产业培育、脱贫致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打造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品牌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

六十多年来,香格里拉究竟在那里?

一直众说纷纭。

云南省人民政府经过细致考查研究,于1997年9月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州。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县,自此“花”落迪庆。

2001年以来,川、滇、藏三省区多次就三江流域生态建设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进行协商。

2002年5月,在首届“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会上,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范围明确为:

四川省相关40个县区,西藏相关18个县,云南迪庆、大理、怒江、丽江相关24个县(区),总面积53.5万平方公里。

预测未来10年,“香格里拉”将投入500~800亿元,打造世界第一流的生态旅游区。

2005年9月,“香格里拉”所涉及区域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确定为西部开发重点区域,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的九大旅游区之一。

可以预见,通过打造香格里拉品牌,随旅游景区建设、交通的改善、藏文化的发扬,生态环境的保护,知名度和人气的飙升,将极大地推动迪庆州工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2、迪庆州发展工业的条件

迪庆州发展工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包括:

(1)正处于我国、我省经济持续上升的新周期中。

在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迪庆州通过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制定了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

(2)丰富的资源是迪庆工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水能蕴藏量占全省15%;地处“三江”成矿带,有丰富的铜、铁、铅、锌、钨矿资源;山高谷深,河流纵横,立体地势,立体气候,造成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有的资源属本州独有。

(3)市场需求旺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因,水力发电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国家大力倡导并重点发展的产业。

金沙江、澜沧江的大型电站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丰富的小水电将作为大电的补充,由地方开发。

有色金属和钢铁需求旺盛,多年来持续增长,但突出的问题是矿产资源不足,不得不自国外大量进口原料(见矿冶工业规划)。

这就给迪庆州开发矿藏,生产铜精矿、铁精矿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4)著名的香格里拉品牌,逐步在扩大和深入人心。

气势磅礴的雪山群,秀丽清沏的湖泊,以深、险、奇、峻闻名的大峡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灿烂多姿的服饰、融洽共处的多种宗教文化,都聚合在“香格里拉”这一响亮的品牌之下,不断升温的旅游,将有力地推动迪庆州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直接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