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处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909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裂缝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裂缝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裂缝处理.docx

《裂缝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裂缝处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裂缝处理.docx

裂缝处理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1 概 述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大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混凝土结构物出现了裂缝或其他不良反映,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

一些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

   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

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

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

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而对出现裂缝后,就要分析哪些裂缝是有害裂缝,哪些是无害裂缝,经分析后,对有害裂缝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

2.有关裂缝的一些概念

2.1 混凝土内部结构决定其产生裂缝

  混凝土是粗集料、细集料、水泥石、水和气体所组成的非均质堆聚结构。

混凝土混合料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凝结硬化,并同时产生体积变形。

水泥石的干燥和冷却收缩大,集料的干燥和冷却收缩小,同时水泥石和集料之间相互粘结而约束,由于变形产生微裂缝。

2.2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2.2.1 按裂缝产生原因分类

  a.由外荷载(静、动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b.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包括结构因温度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其特征是结构要求变形,当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产生内应力,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后产生裂缝,裂缝出现后变形得到满足,内应力松弛。

这种裂缝宽度大、内应力小,对荷载的 影响小,但对耐久性损害大。

  据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工程结构产生属于变形变化(温湿度、收缩与膨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约占80%;属于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

2.2.2 按裂缝所处状态分

  裂缝可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和愈合等状态。

  对于处于运动和不稳定扩展状态的裂缝,应考虑加固和补救措施。

而对于稳定、闭合、愈合 的裂缝则可持久的应用。

例如有些防水结构,在0.1MPa水压下,出现0.1~0.2mm裂缝时,可能开始时有轻微渗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处水化的水泥析出Ca(OH)2,逐渐弥合了裂缝,并与大气中CO2作用,形成CaCO3结晶,封闭和自愈合裂缝,防止了渗漏的产生。

这种裂缝是稳定的,不会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和耐久性。

2.2.3 按裂缝形状分

  裂缝按形状可分为表面的、深入的、贯穿的、断续的、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对角线的、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外宽内窄的、囊核形的等等。

2.3 裂缝宽度

2.3.1 平均裂缝宽度

  在整条裂缝上,其宽度是不均匀的,有的位置宽,有的位置窄。

平均裂缝宽度是指裂缝长度10%~15%范围较宽区段平均裂缝宽度和裂缝长度10%~15%范围较窄区段平均裂缝宽度的平均 值即最大与最小平均裂缝的平均值。

2.3.2 最大裂缝宽度

  a.无侵蚀介质、无抗渗要求,结构处于正常状态下,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3mm。

  b.有轻微侵蚀、无抗渗要求时,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c.有最重侵蚀和抗渗要求时,不得大于0.1mm。

  d.混凝土有自防水要求时,不得大于0.1mm。

  上述标准是从耐久强度考虑的,为设计中和裂缝检测中的控制范围。

但在工程实践中,有些结构存在数毫米宽的裂缝仍然正在使用,而且多年后也没有破坏危险。

如土木建筑中的各种大型、特种结构和设备基础,一般均存在裂缝,完全没有裂缝是不可能的,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裂缝的部位、所处环境、配筋情况和结构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和处理。

一些专家和学者根据对结构物裂缝处理的实际经验,认为规范中限制的裂缝宽度应当根据具体条件加以放宽,如像大量的表面裂缝,如果经过周密的研究分析确定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其宽度可不受限制,只须作表面封闭处理即可。

2.4对比国内外对混凝土裂缝控制的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看,设计上对混凝土裂缝有一定范围。

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表3·3·4规定看,其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物其裂缝的宽度也有所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宽度为0.2~0.3mm。

而从国外的情况看,不同的国家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规定,如1970年欧洲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的规范所收集各个国家的标准设计裂缝规定如下:

  美国AGl 规范规定裂缝为0.108mm;法国 规范规定裂缝为0.27mm;加拿大 规范规定裂缝为0.064mm;前苏联 规范规定裂缝为0.12mm;波兰 规范规定裂缝为0.182mm。

  从不同的国家来看,各国的规范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都有不同的控制范围和要求,要保证混凝土构筑物不出现裂缝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对在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在不同的介质情况下,所规定的混凝土裂缝宽度也不同。

所以说,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我国规范规定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允许宽度。

国际上也都根据本国的特点,对混凝土的裂缝都有明确的规定,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要想控制混凝土构筑物不裂缝是很难的,关键是裂缝的宽度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3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

  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

综合上面及实际情况,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

  

(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3)沉陷(塑性)收缩裂缝

  (4)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5)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6)干缩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

  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家知道,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

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3.2 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

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另外一部分被蒸发,尤其是在干热、风较大的季节以及在空中的薄壁结构板混凝土拌合物则更容易出现失水干缩而发生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的时间较早,一般混凝土在初凝前就已经发生,若不加以处理和养护,局部裂缝将会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部分裂缝也将达到结构1/3~1/2的深度。

象这样的裂缝若在混凝土还没达到初凝之前,对其表面用木抹子进行再次拍压抹平,并立即在表面覆盖养护,即可消除该种裂缝的再发生。

这种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但只要引起注意,象混凝土早期出现初凝前的裂缝完全可以避免。

3.3在一般大流动性混凝土工程结构上容易产生贯通性的毛细孔。

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大,相应地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也要比普通混凝土用水要多。

在混凝土浇捣完后,一部分水泌掉,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在水泥水化时被水泥吸收,那么另外一部分搅拌用水就存在混凝土内部,在一定的时间内,水慢慢挥发,原来水所占的体积就形成了一条毛细孔隙,在混凝土结构外部地下水的压力下,这种贯通性的毛细孔就很容易产生渗漏。

  微细裂缝主要反映在大流动性混凝土内部,由于在振捣时漏振或振捣不够,在混凝土硬化前,尤其是在钢筋下方的骨料仍在继续下沉,而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中的骨料被钢筋所支撑不能下沉,在钢筋的下表面就形成了一道微细的水膜,日后它则会形成一条孔隙,地下水便会从此缝隙渗漏到混凝土结构物内部。

3.4 混凝土应力裂缝

3.4.1 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3.4.1 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通常升高35℃左右。

如果按着我国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浇筑温度为28℃ 则可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65℃左右。

但是,如果没有降温措施或浇筑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80~90℃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XX大厦在浇筑筏板反梁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经实际测定高达95℃。

水泥水化热在1~3天可放出热量的50%,由于热量的传递、积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的3~5天,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和温差成正比,温度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

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 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天,初期出现的裂缝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情况。

  根据王铁梦教授的理论,在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后,水泥已经开始水化,其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峰值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即:

  T0=T+C·α

式中 T0——混凝土内部峰值温度(C°);

    T——混凝土浇灌入模时的温度(C°);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α——经验系数;当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时;α=0.1;当采用普通水泥时α=0.105。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拉应力时,混凝土结构将会出现裂缝,故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第4.5.3条明确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C°”。

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往往设计上无明确的规定,只能靠施工的经验进行控制。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内的水泥在水化时,要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一定的限度,混凝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热涨应力时,便会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或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

3.4.2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3.4.2.1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

  a.水泥品种选择和水泥用量控制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

减少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再有,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

根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高或降低1℃。

因此,为更好的控制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工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与验算,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天或90天抗压强度代替28天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由于过去土木建筑物层数不多、跨度不大,且多为现场搅拌,施工工期短,混凝土标准试验龄期定为28天,但对于具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层建筑,大多数的施工期限很长,少则1~2年,多则4~5年,28天不可能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加设计荷载,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天或90天是合理的,正是基于这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均提出这样建议。

如果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则可使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左右,则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4~7℃。

最后,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和降低内外温差的办法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如果强度允许,可采用掺加粉煤灰来调整。

  b.掺加掺合料

  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可泵性。

同时,依照大体积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特点,初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强度增长较快、较高,但是后期强度增长缓慢。

掺加粉煤灰后,其中的活性Al2O3、SiO2与水泥水化析出的CaO作用,形成新的水化产物,填充孔隙、增加密实度,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但是应当值得注意的是,掺加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极限变形略有降低。

因此,对早期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不宜太多,宜在10~15%以内。

  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之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

掺加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的温度和水化热,在1~28d龄期内,大致为:

掺入粉煤灰的百分数就是温度和水化热降低的百分数,即掺加20%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其温升和水化热约为未掺粉煤灰的水泥混凝土的80%,可见掺加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温升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目前许多商品混凝土厂家,由于认识、技术、设备(料仓)等原因,尚未有效、充分地利用粉煤灰。

  c.掺加外加剂

  掺加具有减水、增塑、缓凝、引气的泵送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出现的时间,因而减少温度裂缝。

  d.选用质量优良的粗细集料

  粗集料

  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

例如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要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

  细集料

  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

实践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温升和收缩。

  e.改进工艺

  搅拌工艺

  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

  振动工艺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养护工艺

  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裂缝,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工序,必须切实做好。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由于散热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和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使混凝土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了贯穿裂缝的产生。

浇筑时间不 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

同时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4.2 沉陷(塑性)收缩裂缝

3.4.2.1 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在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板、墙等表面系数大的结构之中,经常出现一种早期裂缝。

这种裂缝为断续的水平裂缝,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状。

裂缝经常发生在板结构的钢筋部位、板肋交接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结构变截面的地方。

  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凝结硬化前没有沉实或者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

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1~3小时出现,裂缝的深度通常达到钢筋上表面。

3.4.2.2 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a.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kg/m3以下,水灰比在0.6以下,在满足泵送和浇筑要求时,宜尽可能减少坍落度;

  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和掺合料,可改善工作性和减少沉陷;

  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

  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

  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时间以10~15秒/次为宜,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1~1.5小时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振捣,表面要压实抹光;

  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措施缓凝和复盖。

3.4.3 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后,即使在混凝土上方没有任何荷重的作用,也因其自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

尤其是在夏季的混凝土施工,更容易发生该方面的裂缝。

这种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墙板上容易产生,它的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一般在1.8~2.2m一道。

如我们在上海市某研究所大楼地下室的墙板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到7天后,浇灌地下室混凝土顶板,施工完后,发现地下室墙壁呈现规律性的裂缝,裂缝宽度为0.15mm左右,长度为整个墙壁的高度。

经请部分专家分析,该种裂缝 是混凝土的自应力引起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的时候,混凝土的膨胀应力开始消失而此时的混凝土开始产生收缩。

这种收缩是均匀的收缩,所以在此种条件下,混凝土墙板的裂缝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

但是,若墙板与地下室承重相联结的地方,往往会在柱与墙的交点处裂缝以及在墙板的变截面发生裂缝。

3.4.4 荷载变形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造成:

一是在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被车辆或重物的碾压或撞、砸而造成的变形缝;二是即使混凝土已经达到了设计强度,而在混凝土墙壁或薄壁结构物上撞击或超荷载堆放而造成的裂缝。

后者出现的裂缝一般较为明显,属于贯穿性的裂缝。

3.4.5干缩裂缝

3.4.5.1 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干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由于集料的干燥收缩很小,因此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

水泥石干燥收缩理论有毛细管张力学说、表面吸附学说和夹层水学说等,不论哪种学说,都是水分蒸发引起的。

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

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多数在一个月以上,有时甚至一年半载,而且裂缝发生在表层很浅的位置,裂缝细微,有时呈平行线状或网状,常常不被人们注视。

但是应当特别注意,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干缩裂缝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 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3.4.5.2 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3.4.5.2.1 水泥品种

  一般来说,水泥的需水量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越大,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按其大小顺序排列为:

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所以,从减少收缩的角度出发,宜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3.4.5.2.2 水泥用量

  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增加量不显著。

在有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时,还是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高,C20~C6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约为350~600kg/m3。

3.4.5.2.3 用水量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受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在同一水泥用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为直线关系;当水泥用量较高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

综合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来说,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

  沉陷裂缝、干缩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混凝土过稀、坍落度过大,而且水分蒸发过快、过多造成的。

因此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

为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可能将单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以下,对于浇筑墙体和板材的单方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混凝土的坍落度(即用水量)绝对不允许大于配合比设计给定的坍落度(即用水量)。

  为了降低用水量,掺加适当数量、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的外加剂是非常必要的。

3.4.5.2.4 砂率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数值不大。

泵送混凝土宜加大砂率,但不是笼统的和无限的,也应在最佳砂率范围内,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确定。

3.4.5.2.5 掺合料

  矿渣、硅藻土、煤矸石、火山灰、赤页岩等粉状掺合料,掺加到混凝土中,一般都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

但是质量良好、含有大量球形颗粒的一级粉煤灰,由于内比表面积小、需水量少,故能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值。

3.4.5.2.6 化学外加剂

  掺加减水剂、泵送剂,特别是同时掺加粉煤灰的双掺技术不会增大干燥收缩,但是对于某些减水剂、泵送剂,尤其是具有引气作用时,有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的趋势。

因此在选用外加剂时,必须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减水剂或泵送剂。

3.4.5.2.7 膨胀剂

  在地下室和防水工程中,混凝土中加掺加膨胀剂,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可以起到收缩补偿作用,有利于防止裂缝。

但是使用混凝土膨胀剂,一定要严格控制掺量和保证混凝土有足够强度,否则会使混凝土肿胀和开裂。

3.4.5.2.8 养护时间和方法

  混凝土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