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35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春和《楚汉战争》.docx

李春和《楚汉战争》

楚汉纷争:

一个诞生英雄的时代

李春和

[事件叙述]

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

在反秦势力遭到挫败时,面对强大的秦军,楚怀王对反秦首领约定: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会后,项羽率军誓师北上,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举歼灭了秦军主力。

刘邦率众乘虚经函谷关一路向西,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他投降,秦朝灭亡。

项羽在消灭秦军主力后,也挥师咸阳。

此时,项羽功盖诸侯、威震全国,谁也不能与之抗衡。

项羽自恃功高,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分封十八路诸侯,以刘邦为汉王,以南郑为都城。

不少人认为项羽分封不公,尤其是刘邦,先入定关中,按约定应该为王,却被贬到偏远之地,因此更是怀恨在心。

分封之事,加剧了各路诸侯间的权力纷争。

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在萧何、张良的辅佐下,韬光养晦,以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伺机反攻。

在经栈道往南郑时,烧绝所过栈道,表示无意东返,以此迷惑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彭城。

不久,齐田荣起兵反楚,自立为齐王,命彭越击楚,从代把原赵王接到赵,让他再做赵王。

刘邦趁项羽无暇西顾之际,迅速还定三秦(今陕西,秦国故地。

项羽为牵制刘邦,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三降将分别为王),继续东进。

项羽认定齐地的田荣为心腹之患,而张良也给项羽写信骗他说:

“汉王本应该得到关中,如果得了关中,就不会再向东进攻。

”又把齐、梁的反书移交项羽说:

“齐国想和赵国一起消灭楚国。

”项羽信以为真,以极薄弱的力量防备刘邦,全力攻打齐国,击杀田荣,立田假为齐王。

田荣弟田横收散卒数万人,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继续抗击楚军。

刘邦乘隙率诸侯兵五十六万人东向进据楚都彭城。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率领精锐三万,绕到刘邦背后,乘其不备,大破汉军,歼灭汉军二十余万人,收复彭城,掳去刘邦的父亲和夫人吕雉。

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围,后收集残部,退守荥阳。

诸侯见刘邦大败,纷纷背汉向楚。

萧何及时调发关中老弱未成年者补充兵力,韩信也收残兵及时增援,汉军得以重整旗鼓。

项羽因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无法越过荥阳、成皋一线西进。

从此,楚汉便进入了双方相持的阶段。

与此同时﹐汉军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

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

项羽在正面和侧翼战场上接连遭到重大失败﹐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成皋之战后﹐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9月,项羽信守诺言,率兵东归,而刘邦则约集各路诸侯乘机追击楚军并围困项羽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这场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战争历时三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涌现了悲剧英雄项羽、传奇式人物张良、用兵如神的韩信、衷心辅国的萧何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素材拓展]

巨鹿之战:

灭秦的决定性战役

钜鹿,今作巨鹿。

巨鹿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9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在吴中(今江苏苏州)、沛县(今属江苏)聚众起义。

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出现了天下反秦的形势。

秦将章邯统率部队,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军,旋即击灭齐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装势力,接着又调转兵锋,大败楚军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杀死楚军统帅项梁。

旋即移兵北上,攻打赵国,以四十万大军围困钜鹿,企图彻底平定赵地。

赵军形势十分危急,遣使向各路反秦武装紧急求援。

若不及时救赵,章邯灭赵得手后就会移师南下攻楚,从而使得反秦武装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楚怀王召集手下将领进行商议:

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率楚军主力五万人北上救赵。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宋义率军北上救赵,抵达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后,因与秦军进行决战心存胆怯畏惧,日日置酒高会,一连驻扎了四十六天。

项羽多次规劝,宋义不仅不听,反而威胁项羽。

当时适逢天气寒冷多雨,士卒冻馁,苦不堪言,宋义的做法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

项羽激于义愤,趁早晨入帐进见之机,在再次据理力争未被采纳后,当场诛杀宋义,提人头示与诸将,并激励将士救赵,全军震动。

楚怀王便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由他率军北上救赵。

燕、齐、魏等援军与赵将陈余军会师,但因畏惧秦军,互相观望,谁也不敢同秦军交锋。

在研究了秦军形势后,项羽决心与强秦决战,先委派英布、蒲将军率二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一说黄河),分割王离与章邯军之间的联系,使其不能相互救应。

接着项羽亲率楚军主力渡河跟进,渡河后,下令全军破釜沉舟,规定每位将士只带三日干粮,以显示全军上下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

项羽立即率领楚军进至钜鹿城下,将王离军团团包围,以雷霆万钧的气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向敌人猛扑过去。

楚军将士们奋勇死战,“无不一以当十”,“呼声动天”,将王离麾下的秦军杀得溃不成军。

章邯率部援救,也被楚军英勇击退。

项羽指挥楚军连续作战,不给秦军以任何喘息的机会,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

那些交战伊始时,恐惧秦军如虎而作壁上观的诸侯援军,这时见楚军胜局已定,也乘势冲出壁垒,参与对王离军的围攻。

这场惊天动地大鏖战的结果是,秦将王离被俘虏,秦军副将苏角身首异处,另一名副将涉间被迫自焚。

在胜利化解钜鹿之围,歼灭敌王离“兵团”后,项羽指挥军队实施远距离战略追击,迫使秦军主力章邯部无条件投降,秦王朝赖以镇压起义的军事机器全面崩溃。

素材点评: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对消灭秦王朝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它一举全歼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农民战争的战局,为刘邦乘虚入关,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命运,影响深远。

这一战役,打出了项羽的威风,从此铸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

项羽统率楚地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战役指导才能。

适用话题:

优势与劣势、智与勇、客观与主观、成功与环境等

彭城之战:

古今战争史上的奇迹

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趁项羽平齐,毅然出兵平定三秦。

在平定三秦之后,项羽大军正在全力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

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公元前205年4月,率诸侯兵五十六万由洛阳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

刘邦东进分三路行军:

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梁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北路军破楚龙且军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面对刘邦的攻势,项羽派兵分路抵挡。

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

而项羽寄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

刘邦军浩浩荡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

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面对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精心部署:

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全部消灭刘邦军。

巨鹿之战后,项羽收编秦与赵之骑兵组成了骑兵军团。

彭城之战,是项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骑兵作战。

项羽运用骑兵的机动性,亲自带领3万精兵,长途奔波,由东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

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项羽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潜伏下来,也切断了刘邦的后路。

刘邦诸军进入彭城后,大将忙着部署北边防御,刘邦等主帅沉浸于胜利之中。

项羽瞧准时机,选择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时,自萧出发,从敌后翼发动偷袭。

汉军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混乱不堪,而楚军则利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从而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程度消灭敌人。

项羽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咬定司令部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自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

项羽始终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

由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的办法,把联军引向南方的谷、泗水,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

紧接着项羽又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

联军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自相残杀,被挤落水十多万人。

刘邦联军面对天降神兵,不明白实情,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

彭城之战,象梦话一般,项羽以三万兵力攻击五十六万大军,并大获全胜:

收复彭城;杀敌二十余万;掳去刘邦的父亲和夫人吕雉;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围出奔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残部,退守荥阳。

素材点评: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人大败刘邦五十六万人,消灭其二十余万人,这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是项羽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

一位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与之相媲美!

适用话题:

优势与劣势、智与勇、因循与创新、胆略与固执、客观与主观、成功与环境等

刘项斗法:

细节决定成败

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攻入关中,紧接着项羽也进入咸阳,秦王朝从此灭亡,历时三年风云变幻的楚汉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一、刘邦:

待人以礼赢人心

刘邦入关后,约降秦王子婴,对部下约法三章,不受犒赏,关中百姓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有一天,他传见郦食其。

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侍女给他洗脚。

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

“大王,你是想帮助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

”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

郦食其正色说道:

“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

”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

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坐,感谢他的提醒。

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

刘邦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

正是这些人的邦助,刘邦才得以成就帝业。

二、项羽:

刚愎自用失天下

项羽入咸阳,则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朝王宫,也就此烧掉了人心。

项羽入咸阳,有人劝说项羽,以具有帝王之都形势的咸阳为都,但项羽一门心思回他的老家:

“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并因进谏者不敬而施以烹杀。

新安之坑秦降卒,

秦人胆寒;项羽攻城,多“屠之”,山东颤栗。

尽管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目光短浅,亲亲疏疏,不听劝谏,更无识人之明,以致许多才俊如韩信、陈平、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素材点评: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是不同类型的英雄。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不该是政治家,胸无城府,心底坦荡,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是自然性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同情甚或敬仰。

刘邦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不断学习历练,使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适用话题:

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包容、人与路、谈意气、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

张良受书:

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张良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下面这则见于史传的故事,更增加了张良身上的神秘色彩。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

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

“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强忍心中的不满,替他取了上来。

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于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

“孺子可教矣。

”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

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

谁知老人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

“与老人约,为何误时?

五日后再来!

”说罢离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侯,一直等到老人前来。

老人见张良诚恳,便交给他一本书,说:

“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十三年后再来见我。

”说罢,扬长而去。

这位老人就是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后世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

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

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

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

张良见刘邦是一位英主,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

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

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他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地发挥。

 

素材点评:

张良圯下受书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了高士黄石公对张良搏浪沙刺秦的壮举表示敬佩,对张良表示关注,更说明张良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胸怀韬略、富有涵养的栋梁。

黄石公此举,就是要考察张良的敬老、尊人、隐忍、涵养、韬略。

自古以来,识人易,识己难。

张良投主一事,则揭示了张良不仅有识人之明,更有自知之明。

投奔刘邦后,张良能够如鱼得水,充分施展才华,也说明刘邦确实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主。

适用话题:

修养与事业、考验、把握机遇、知人与知己、识人与善任等

韩信:

小故事显英雄本色

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下面是关于韩信最出名的十个“成语故事”。

一、胯下之辱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

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便从容地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

二、一饭千金

韩信未成名前,韩信生活困苦,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

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

老太太说:

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

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后来韩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陈仓,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

刘邦要挥师东进,陈仓是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三年也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以此迷惑了陈仓守将,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四、背水一战

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

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就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

刘邦约集各路诸侯出兵,攻击项羽军队,按韩信部署,诸侯军队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起来。

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韩信就这样把项羽逼上了霸王别姬的英雄末路。

六、功高震主

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

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韩信却想着平常刘邦对自己不错,不忍心背叛刘邦。

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韩信功劳太大,刘邦怕他造反,在一次次被削弱后,最终被杀。

七、多多益善

韩信被贬淮阴侯后,一次刘邦和他闲聊,问起各位大将的带兵能力,韩信都说了具体哪个大将能带兵多少,刘邦问:

那我能带兵多少?

韩信说:

大王能带十万。

刘邦又问:

那你能带多少?

韩信说:

多多益善。

刘邦:

那你怎么还被我抓住了?

韩信:

你带兵虽然不如我,但你会带将,这却是天生的本领。

八、鸟尽弓藏

韩信被捉拿捆绑后,说道: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后期很谨慎,怕被陷害,经常托病不出门。

直到后来萧何邀请他一起入宫,韩信推不掉萧何的面子,又想,有萧何在,应该很安全,就和萧何一起入宫。

刚入宫,萧何就不见了,韩信接着就被吕后抓起来,在未央宫被处死,年仅三十三岁。

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是对韩信的一生概括。

一知己,指萧何。

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保荐之功,但韩信的死却也是他利用了韩信对他的信任。

两妇人是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和后来的吕后。

其实韩信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

这些故事,充分说明了韩信的非凡与智慧。

素材点评:

名人背后都有许多故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更有许多能给人以启发的故事。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故事,虽是将军与皇帝的言论,其中不免有阿谀之嫌,但历史证明了韩信之言是事实。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有不同特长,说明人不仅要知人,更要有知己之明。

“漂母赐饭”的故事,既说明漂母的仁爱,也说明韩信的知恩图报,同时还透露出英雄也有落难时。

“胯下之辱”的故事,说明了韩信的英雄本色:

心存大计,不计小辱。

这些小故事以及由此形成的成语、俗语,用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既简明又能使文章顿增颜色。

适用话题:

大与小、感恩、自知之明、英雄、理想、摆正位置、事物的多面性、创新等

萧何:

开国功臣,忠心耿耿

一、追随刘邦

萧何年轻时任沛县功曹。

他平时勤奋好学,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

他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如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

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

在诛杀沛令,重新推选县令时,采取拈阄的办法。

纸阄本应为10个人的名字,萧何所写的却全是刘邦的名字,刘邦拈后,萧何将盘中剩余的纸阄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

“天意所归。

”于是刘邦做了沛令。

二、深谋远虑收存典籍

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将士们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贪恋秦宫的富贵。

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

这些图书档案,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慧眼识才力荐韩信

韩信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

萧何发现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韩信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

萧何得知后,亲自策马追赶韩信并苦劝韩信回去。

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择吉日带领文武百官,升坛拜韩信为大将军。

四、坐镇关中保障军饷

刘邦挥师东进,令萧何坐镇关中。

关中满目疮痍,残破不堪。

萧何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

关中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拾残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

萧何随时征发关中兵,及时补足汉军缺额,刘邦因此多次转危为安。

五、开国首功位列三杰

平定天下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

在排位次时,关内侯鄂君说:

“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

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

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

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

”刘邦于是把萧何排为第一。

六、自污名节以释君疑

刘邦在听到萧相国爱民如子的事时,总是默不作声。

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刘邦内心里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邦病逝,刘盈即位为帝。

萧何继续任丞相,参照秦法,制定了律法共九章。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清静治民,乐在其中,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素材点评:

一个成功的帝王可以没有卓越的才干,但一定要有识人的才华。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他凭的不是一己之力,而是慧眼识英雄,更能大胆使用英才,而且用人不疑。

刘邦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善于纳谏。

韩信入汉,可谓无尺寸功,一夜之间拜位大将,是因刘邦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他相信萧何的眼光、萧何的忠诚。

作为开国第一功臣、开国丞相,萧何是忠诚的,是有胆识的,也是有知人之明的,唯此,他才能得到刘邦的信任。

适用话题:

识人之智与用人之量、鲁莽与胆识、成功与容人、信任与忠诚等

初施反间计除范增

在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刘邦请求割荥阳以西以求和,被项羽拒绝,形势十分危急,刘邦情绪低落,沮丧地对陈平说:

“天下纷纷扰扰,何时可得安宁?

陈平胸有成竹地说:

“项王主要依靠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几个人。

主公如能舍得几万斤黄金,可施反间计,势必破楚。

”刘邦深以为然,便给陈平4万斤黄金,任其支配。

陈平于是就开始用这笔钱积极在楚军中施行他的反间计。

他一面派使者入楚,致书项羽,一面又用重金收买了一些楚军将士,让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说范增、钟离昧等大将为项王带兵打仗,功劳很多,却始终得不到项王分封土地给他们,也得不到侯王的爵号,他们心里有怨气,打算同汉军联合起来,去消灭项氏,瓜分项氏的土地而自立为王。

项羽于是派使者进城探听虚实。

楚王使者进入荥阳城,陈平带人列队出迎,并把使者请进客厅,摆下丰盛的酒席。

陈平假意作陪,殷勤问道:

“范亚父派贵使前来有何见教?

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一切都好吧?

们有书信吗?

”楚使者被问得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

“我乃霸王亲遣的使者,如何有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的信札?

”陈平听罢,故意皱起眉头说:

“噢!

原来你不是范老先生和钟离将军派来的。

陈平说罢,白了楚使一眼,刷地放下手中的酒杯,站起身大步走了出去。

楚使者看着这一切,心里十分纳闷,正在发愣,进来一些侍从,七手八脚就把满案饭菜撤掉了。

一会儿,进来一个侍女给他换上一碗菜汤,一个馒头。

楚使者一见,十分恼火,心想,他们把范增、钟离昧看得如此尊贵,而把项王视同草芥,这其中必有奥秘,说不定范增、钟离昧早就和他们串通一气了!

楚使者受到羞辱,不胜其忿,等到返回楚营,便把详情一五一十地向项王禀报了。

项羽听罢顿时大怒,对钟离昧渐不信任,对范增也日益疏远。

范增非常气愤,请求退隐山林。

项羽也不阻拦,竟然准其所请。

范增解甲归田,在回老家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的路上,又气又恼,背生痈疽,一病而死,终年75岁。

项羽闻知范增死讯,方知中了反间计,十分懊悔,但为时已晚,一个屡立奇功的最重要谋士,竟被陈平略施小计便除掉了。

素材点评:

谋士之谋,有高下之分,但成功与否更重要的还要看所事之主的心胸气度。

陈平原为项羽谋士,在项羽集团,可以说他无所作为,甚至在鸿门宴上私自放走了项羽的劲敌刘邦。

自从陈平背项羽投刘邦后,他成了刘邦集团顶尖谋士之一,屡立奇功。

在计除范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