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36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x

人教版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

人教版2022年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

一、基础运用(26分)(共4题;共26分)

1.(6分)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轻捷   人迹罕至   鉴赏   人声鼎沸    

B.喧闹   长驱直入   赚钱   截然相反    

C.平生   良师益友   劝慰   心青如水    

D.无垠   迷惑不解   呜咽   白驹过隙    

2.(10.0分)古诗词默写填空,

(1)郡邑浮前浦,________。

(王维《汉江临泛》)

(2)________,直道是身谋。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4)李煜的《相见欢》中用比喻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形象展现离愁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7.0分)请你从下列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同学,并写出推荐理由。

备选名著:

A.《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提示】可从内容、主题、人物、写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

4.(3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静止葡萄酒的气泡来自哪里?

_____________,这就是静止葡萄酒产生气泡的原因。

①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酒液之中,在开瓶时由于瓶内压力的释放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逃逸出来

②但是对于葡萄酒来说,二氧化碳则是天然发酵的产物,起泡酒也是通过二氧化碳来产生气泡

③气泡是二氧化碳的标志

④在汽水等饮料里,二氧化碳是人工添加的

⑤假如一瓶葡萄酒在装瓶之时,酵母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装瓶后酵母和残余在酒里的糖分就会持续在密封的酒瓶里相互作用,持续发酵,从而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

A.④②③⑤①    

B.③④②⑤①    

C.④③②⑤①    

D.⑤①③④②    

二、阅读理解(44分)(共4题;共44分)

5.(7.0分)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_______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________

②庶竭驽钝________

③恐托付不效________

④斟酌损益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3)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链接材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

对诸葛亮说:

“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

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

”诸葛亮哭泣着说:

“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

”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

“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

7.(8.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②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③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⑤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

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

8.(17.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

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

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

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

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

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

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

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

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

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

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

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近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

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

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

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

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

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

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

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

一个女生说:

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1)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哪几个“孤灯”夜读的片段?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划线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你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吗?

试谈一谈。

三、作文(60分)(共1题;共60分)

9.(60分)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路边的花草,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26分)(共4题;共26分)

1-1、

2-1、

2-2、

2-3、

2-4、

2-5、

3-1、

4-1、

二、阅读理解(44分)(共4题;共44分)

5-1、

5-2、

6-1、

6-2、

6-3、

6-4、

7-1、

7-2、

7-3、

8-1、

8-2、

8-3、

8-4、

三、作文(60分)(共1题;共60分)

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