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62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届高三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各城区学校)2013届高三9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

(二)

评卷人

得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吾属今为之虏矣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乃令张良留谢

C.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D.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使使以闻大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4.为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又仿佛是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②油菜整块整块地铺在大地上

③油菜花在四周里舞动的时候

④那种芳香让人想到雅致,想到端庄,想到优美的舞姿

⑤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

⑥就有股色彩的芳香浓浓地灌进了周庄

A.③⑤①⑥②④B.③⑤⑥②④①C.②⑤①③⑥④D.②⑥③④⑤①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深邃(suì)    漫溯 ( shuò )   沉淀 (dìng)       颓圮(pǐ)

B. 百舸争流(kě) 寥廓(liáo)     峥嵘(zhēng róng)  青荇(xìng)

C. 浪遏飞舟(è)  佝偻(gōu lóu)  叫嚣(xiāo)        刀俎(zǔ)

D. 残羹(gēng)   长篙(hāo)   憩息(qì)          变徵之声(zhǐ)

6.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逸待劳苍海桑田得鱼忘筌噩梦

B.标新立意万马齐谙义愤填膺泠然

C.走投无路引咎辞职通宵达旦玷辱

D.仓皇失措变本加利文字洗练盘桓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狭隘(xiá)萌蘖(niè)间断(jiān)逮(dài)捕

B.蘸(jiāo)水船坞(wù)缧绁(xiè)倜傥(tǎng)

C.墙垣(yuán)缂丝(gě)谂(shěn)知贮(zhù)藏

D.蓓蕾(lěi)醴(lǐ)酪逶迤(wēi)玉醅(pēi)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迤俪(yǐ)逋慢(pū)捧袂(mèi)接踵而至(zhǒng)

B.赍发(jī)付梓(zǐ)癖好(pǐ)决起而飞(xuè)

C.窈窕(tiáo)撮合(cuō)心有余悸(jì)遥思远怅(chàng)

D.轻鸢(yuān)潦水(liǎo)一蹴而就(cù)模棱两可(léng)

评卷人

得分

二、语文文字运用

10.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4分)

招领启示

高二(3)班王晓明同学9月5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饭卡和105元人民币。

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

学生会

2012年10月15日

评卷人

得分

三、写作题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让我的渴望,像白云在飘荡……”——凤凰传奇《月亮之上》

“是谁歌唱温暖了寂寞,白云悠悠蓝天依旧泪水在漂泊,在那一片苍茫中一个人生活,看见远方天国那璀璨的烟火……”——凤凰传奇《自由飞翔》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从这些歌曲中,我们听到人们高兴时可以用白云歌唱,忧愁时也可以用白云歌唱,白云寄托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请根据你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评卷人

得分

四、诗词鉴赏

1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指蟋蟀。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9.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文本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

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类看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C.簇拥而去鲤趋而过庭

D.笑啼杂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

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

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

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

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19.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4分)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

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

“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曰:

“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

”越谢曰:

“臣不愿与诸君。

”少年强请,乃许。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于是越谢曰:

“臣老,诸君强以为长。

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

”令校长斩之。

皆笑曰:

“何至是?

请后不敢。

”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

乃谓留侯曰:

“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留侯曰:

“与此两国约:

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项籍已死。

春,立彭越为梁王,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

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高帝怒,使人让梁王。

梁王恐,欲自往谢。

其将扈辄曰:

“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不如遂发兵反。

”梁王不听,称病。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

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

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

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

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

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

吕后白上曰:

“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

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

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期旦日日出会期:

约定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引:

拉出

C.使人让梁王让:

知会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掩:

突袭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C.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

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7.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3分)

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

”越谢曰:

“臣不愿与诸君。

”(3分)

(2)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4分)

1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圣益圣(圣明的)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声非加疾也(洪亮)

D.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9、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

⑵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分)

18.课外古文阅读

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

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

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

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

鄙   鄙:

卑鄙

B.场功甫毕       甫:

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

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

登记

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文本阅读

19.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百户制度,是一种以千户、百户等官吏为主体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

清雍正十年(1732年)夏,应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奏请,西宁、四川、西藏派员勘定界址,三方交界之地的藏民七十九族之中近西宁者归西宁管辖,近西藏者暂隶西藏。

在归西宁管辖的四十族之内,依据族人多寡,从本族豪酋之中委任土官,令其治理地方,管辖属民。

“其族内人户,千户以上,设千户一员。

百户以上,设百户一员。

不及百户者,设百长一员……千百户之下,设散百长数名”。

可见,“千户”、“百户”的称谓与他们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

这里提到的“百长”有两种:

一是管辖属民不足百户的土官,《番例》称之为“管束部落之百长”;一是“散百长”,即并不具体管辖人户,而是置于千户或百户之下,协助其工作,《番例》称他们为“小百长”。

《番例》还常常提到小头目、十家长等职称,并规定:

“每十户设立头目一名”,若不遵行,千百户要受到处罚。

顾名思义,“十家长”只是在十户左右的属民中产生影响。

在《番例》各条款中,十家长和小头目从未被同时提及,二者所指很可能是同一职级,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

《番例》在量刑时,常常把十家长或小头目与平人相提并论,说明他们的地位与平人相差无几。

《番例》在论及有关职权时,往往没有提到“散百长”或“小百长”,表明他们在诸多方面没有权威。

这样,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是千百户中的主要人物。

中央王朝通过千百户对藏族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千百户的职位由中央政府分封,并依据其是否管束部落分级管理,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俱由兵部颁给号纸,准其世袭”。

其世袭传承,无疑由西宁办事大臣呈报有关材料经朝廷审批,换取相应执据,完成权力交替。

散百长“由西宁夷情衙门发给委牌”。

由于他们不管束部落,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

散百长职务不能世袭,因此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对其职务任命、人选变动有较大的自主权。

其次,朝廷以会盟形式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

史书记载,历史上清廷曾与藏族千百户实行会盟制,即一年会盟一次,三年后间年会盟一次。

会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

清王朝通过会盟显示出对千百户的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权。

千百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与民同罪,当事人职级越高,罚服越重。

根据管理权限,处分权应属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

根据《番例》规定,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均有权处理本部落内的诉讼。

但司法管辖权却属于清王朝。

千百户调处诉讼所依据的《番例》本身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作为司法和执法人员的千百户受清王朝的严格约束,其违规违法行为无一例外地受到处罚。

所以,他们也仅仅是代表清王朝行使司法权。

(节选自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

1、下列关于“千百户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千百户制度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应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由中央设置的针对藏民的管理制度。

B、千百户制度以千户、百户等管理为主体,包括百长和散百长等官吏在内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

C、“千户”、“百户”的称谓与官吏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而“散百长”则与管辖人户无关。

D、千百户中的主要官吏是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他们由中央政府分封官职并能世袭传承。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宁、四川和西藏交界处,有七十九族藏民,其中一半以上归属西宁,西宁率先采用了千百户制度。

B、千百户制度中,所有官吏职级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官吏人户的多少决定的,但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

C、千百户制度在管理上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最高的土官是千户,最低的是小头目或十家长,下级要服从上级。

D、小头目或十家长虽然属于管理者,但在许多方面没有权威,几乎等同于平人,尤其在量刑时,常常与平人相提并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王朝对千百户的分封与管理采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式,高职级的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由兵部“颁给号纸”,而低职级的散百长可以由西宁夷情衙门任命。

B、一年一次或间年一次的会盟是朝廷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的形式,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这种制度显示了清王朝对千百户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

C、清王朝在给予千百户权利与地位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着严格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