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75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2.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了(B)教学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

5.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

6.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D)。

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

9.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B)

A.教育研究B.实践操作C.课堂教学D.课外活动

10.《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C)。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11.“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

A.有领导认识B.有个性认识C.有差异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

1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育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B)

A.谈话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讨论法

15.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D)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校横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

16.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

17.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D)

A.选修课程B.学校课程C.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

18.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19.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

20.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C)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A.固定性B.永恒性C.阶段性D.灵活性

2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2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2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24.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B.智能C.思维D.能力因素

2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

2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

27.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28.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29.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30.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31.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

A.斯宾塞B.卢梭C.杜威D.洪堡

32.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3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34.“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D)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

35.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3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37.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C)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38.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D)

A.孔子B.昆体良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39.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B)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B.周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41.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A)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4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B)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4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4.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5.(C)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的B.民主的C.专断的D.放任的

4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47.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

48.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苏格拉底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

49.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是(A)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50.教学管理的核心是(C)

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51.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D)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52.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

5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A.法人B.监督人C.辅导员D.领导人

54.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D)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5.(A)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教具D.有关的参考书

5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57.(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58.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59.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B)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6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61.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C)

A.集体教学的形式B.个别教学的形式C.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6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3.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6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C)

A.科目B.知识C.跑道D.讲授

65.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A)

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6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67.德育具有(D)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68.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C)

A.自我调控B.自我监督C.自律D.自我疏导

6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D)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7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7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72.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

7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7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7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

7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77.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D)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成人教育D.网络教育

78.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D)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

7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80.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

81.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

8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83.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84.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C)

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85.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8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87.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8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89.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

A.教师B.学生C.课程表D.学校环境

90.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

91.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C)

A.1901年B.1904年C.1905年D.1911年

92.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93.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94.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

95.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B)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96.《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9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C)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98.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

A.25%B.28%C.33%D.36%

9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D)

10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01.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请问“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A)

A.保罗朗格朗B.杨贤江C.杜威D.孟禄

102.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B)

A.1986年B.1993年C.1995年D.1996年

103.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B)

A.汉代B.战国C.魏晋南北朝D.唐朝

104.“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C)

A.商朝B.汉朝C.西周D.秦朝

10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_(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106.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A)

A.人文主义B.自然主义C.科学主义D.进步主义

107.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D)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0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

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

109.(B)是着眼于受教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1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

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

111.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审美观

11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13.下列哪位将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D)

A.赫尔巴特B.加涅C.乔姆斯基D.杜威

114.《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B)

A.尼采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

115.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C)。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11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C)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118.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19.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2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

这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D)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和论D.发生认识论

12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D)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22.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D)

A.12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123.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2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5.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26.素质教育是面向(B)的教育。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

127.(A)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A.观念文化B.课程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

128.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

A.威尔逊B.格塞尔C.弗洛伊德D.华生

129.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

A.发挥求异思维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C.鼓励想象D.改善知识结构

130.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

131.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

A.生长B.发展C.成长D.成熟

13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33.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C)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3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135.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统治者B.培养劳动者C.促进人的发展D.培养军事人才

136.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现代教育制度

137.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38.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39.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B)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价值取向C.教育功能D.教育方针

140.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D.中国传统文化

141.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14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143.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

144.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二、多选题

145.关于现行我国德育目标的认识正确的有(A.B.C.E)

A.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B.对德育目标和个人生活幸福强调不够

C.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D.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E.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政治化

146.班主任学期计划一般包括(A.B.C.D)

A.基本情况B.班级工作的内容

C.班级工作的要求和措施D.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147.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A.D.C)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8.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A.B.C.D)

A.重视理论知识的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149.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从教材的哪几个方面下功夫(B.E.C.D)

A.逻辑顺序B.科学性C.系统性D.重点和难点E.理论联系实际

150.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A.B.C.D.E)

A.课题名称B.本课题的教学目的C.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D.本课题的课时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问题E.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