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88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课型

课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学时课

 

8

 

1.教学《司马光》

2.教学《掌声》

3.教学《灰雀》

4.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

整合课

 

6

 

习作、口语交际、学习园地八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司马光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学习

目标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探究

问题

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应用

作业

拓展学习一篇课外文言文并和同学分享。

文化

阅读

阅读作品《诚信卖马》

学习

重难点

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听教师范读

 

2.自读文言文,读通文章读准字音

 

3.自查,互助弄懂文言文的意思。

4.全班交流

 

5.学生做“光持石击瓮破之”的动作,准确体会动作,进而理解司马光的心情。

 

5.讨论交流: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6.讨论交流:

我想对司马光说________。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

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

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

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板书

设计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 有主张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掌声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探究

问题

怎样关爱鼓励别人?

应用

作业

说说你同桌的优点。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根据课题提问题。

 

2.勾画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3)①讨论让学生明白:

“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

“眼圈红了”说明小英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

(4)①讨论让学生明白:

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

(5)①讨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②练习朗读。

(6)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一、揭题问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

因为什么给你鼓掌?

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

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2.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3.请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

读完。

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

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读词语、理解词语。

三、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

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的理解。

  3.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1)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4)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五、拓展延伸

1.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

从课文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说一说。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

当时有什么感受呢?

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

设计

25掌声

忧郁鼓励开朗

自卑赞美自信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灰雀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学习

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探究

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怎样能够快速地概括它呢?

应用

作业

收集列宁的其他小故事。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读准: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2.找一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读一读。

a.学生交流。

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爱。

 

3.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四、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这句话。

b.读后体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6.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五、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如:

“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等等。

3.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板书

设计

灰雀

爱    放

找    捉

列宁  爱  男孩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学习

目标

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探究

问题

课文分段小妙招

应用

作业

学习文章进行环境、人物描写。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白求恩: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

指名学习角色读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话。

理解:

上级命令,甚至恳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从命令,但他为了给伤员做手术,坚决不走。

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一、揭题导入

1.什么是“阵地”?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三、细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

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3.自学第4自然段,小组交流。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

“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五、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六、课外拓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板书

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

危急→更危急→十分危急

白求恩:

镇定→坚守阵地→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对同志热忱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口语交际8 请教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2.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3.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

目标

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2.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3.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探究

问题

要向别人请教问题,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应用

作业

作文《那次玩得真开心》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请教别人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别人向你请教时,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a.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b.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c.别人向你请教,你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的回应。

d.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及时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一、导入。

(课件出示案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别人,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请他们帮忙提出解决这件事的建议。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请教。

二、交流注意的问题。

要向别人请教问题,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互相请教。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向别人请教一下吧,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把你的问题说清楚哦!

1.全班交流,师聆听指导。

2.汇报。

四、全班交流、评价。

1.选派几组讲得好的同学进行汇报。

2.全班进行评价。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写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把玩得最开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2.选定内容:

确定好习作内容,是写帮助别人,还是写一起玩滑梯,还是写一次郊游……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

前后呼应、开门见山。

5.结构顺序:

可以开门见山式的交代童年开心的事,然后具体写事情发生的始末,最后点题。

6.尝试写作

板书

设计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 有主张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语文园地八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积累生活经验。

4.积累有关友善的名句。

 

学习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积累生活经验。

4.积累有关友善的名句。

 

探究

问题

识字方法

应用

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并积累生活经验。

3.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默读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识字加油站。

1.回顾以前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字词)你有什么发现?

3.说读词语,说发现。

4.从字形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第一组句子)

1.读句子,说说句中的加点字能互换吗?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2.用加点词各写一句话。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c.小组交流发现。

d.全班汇报。

词语都是生活用品和食品。

2.妈妈要去超市买这些东西,怎样在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a.小组合作交流分类。

b.汇报分类结果。

3.说说在生活中可以如何运用。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句子。

2.读句子,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3.尝试背诵。

五、总结

同桌间互相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