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09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9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

A.2.5×10﹣6kmB.2.5×10﹣3mmC.2.5×10﹣1nmD.2.5×10﹣9m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

 

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出现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秋天,早晨花草上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

 

6.“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飞船B.地球C.月亮D.太阳

 

7.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8.如图所示,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  )

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

 

10.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11.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12.如图甲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可见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若魔术箱内部只由若干平面镜组成,根据这一奇怪的现象,小明对魔术箱内部的结构(如图乙)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测合理的是(  )

A.内部有一块平面镜即可B.内部有二块平面镜即可

C.内部至少有三块平面镜D.内部至少有四块平面镜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的.

 

14.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而制成.

 

15.给下列的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正常速度约100      .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的情形(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

 

1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18.如图,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      ;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      光.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      ,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      的热效应最大.

 

19.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      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增大/不变/减小).

 

20.如图是小球下落过程所得的照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通过分析比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21.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受电磁波信号控制对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其传播速度大小为      m/s;从自动控制对接,直到相互接触共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的,且速度为      m/s.

 

22.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上以正常步行的速度步行12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m/s;

(2)小华平常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      .

 

 

三、解答题(作图每图2分,每空1分,其中24题解答必须有过程共计47分)

23.

(1)如图甲所示,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乙所示,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

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8:

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3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25.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图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丙是记录某同学上体育课时跑完1500m的时间为      s.

 

2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象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      (填“相同”或“不同”).图      (选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个即可).

(3)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

 

27.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图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

22.1°

35.4°

40.9°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度.

(2)除上述得到的结论外,你还能初步得到哪些结论?

请写出其中一条:

      .

 

2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桌面上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A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玻璃板应      放置,否则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

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30.在模拟探究人眼视力缺陷的实验中:

(1)图甲是实验中出现的情形,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

 

31.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此时      .

(2)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4)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

一段路程后,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选填“正”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5)实验中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

A.2.5×10﹣6kmB.2.5×10﹣3mmC.2.5×10﹣1nmD.2.5×10﹣9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解:

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2.5×10﹣3mm.

故选B.

【点评】此题以社会普遍关注的PM2.5为素材,考查了长度不同单位的换算,体现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初中生跑100m约需7s

【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声速.

【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大约在40℃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B不符合实际;

C、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般,约为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在15s左右,不会达到7s,就连世界百米冠军的成绩也在9s以上;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出现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秋天,早晨花草上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

【考点】紫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

【解答】解:

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

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

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

故选C.

【点评】红外线:

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特点:

(1)热作用强:

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

(2)穿透力强:

航空摄影

(3)遥感、遥控:

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

紫外线:

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

紫外线特点:

(1)化学作用强:

使胶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

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荧光效应:

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

 

6.“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飞船B.地球C.月亮D.太阳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7.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考点】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为了使电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的幕布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3)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解答】解:

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故C正确;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外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此题涉及到的3D电影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8.如图所示,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

【解答】解:

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选项AC光的传播方向错误,选项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不管是从空气中向水中看,还是从水中向空气中看都是将物体看“高”了.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等等.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多归纳总结.

 

9.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  )

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0.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