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1526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学案

主备人:

姚海红审核人:

---------时间:

2010.8

副备人;-----------班级:

---------

1、教材分析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制取氧气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制取氧气探究材料10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氯酸钾、高锰酸钾。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

并将氧气收集到集气瓶中呢?

(教师展示一个空的集气瓶)

[讲解]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2—6]

实验次序和物质(常温下)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为:

说明了:

实验1、双氧水

 

 

实验2、二氧化锰

 

 

实验3、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倾听、思考

 

 

知道、记忆

 

 

 

 

1、木条不复燃,几乎无氧气生成(氧气产生很慢)

2、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

3、木条复燃,说明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实验1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双氧水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木条没有复燃的真正原因。

实验3当试管中无气泡产生时,可以重新向加入少量双氧水,又有气体放出,(此实验可反复几次,让学生感到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出催化剂)

二氧化锰

 

[板书]过氧化氢水+氧气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

 

[强调]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

 

 

[讲解]催化剂的作用

 

 

 

实验[2—7]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讨论:

1、为什么盛固体药品的试管口需向下略倾斜?

2、试管内导管为什么不同伸入太长?

3、给药品加热时,为什么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能马上收集?

5、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必须先撤出水槽中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

[评价]对学生的结论正确评价,重复正确的答案

加热

 

[板书]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理解、记忆、反应

 

 

 

 

 

理解反握关键词:

“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前后”

 

 

理解

思考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36资料

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手笔记、动脑想

记忆、掌握

讨论、思考

 

 

讨论,一人汇报结论,他人补充、完善。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生对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巩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巩固知识

[讲解]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解]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练习]在下列反应中

A、H2O→H2+O2

B、CO2+H2O→H2CO3

C、CH4+O2→CO2+H2O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水+氧气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

(观看人教版进行教科书配套碟片氧气的工业制法)

 

[小结]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物理变化)

 

 

 

[布置作业]课本P401、2、4

 

 

 

 

完成练习

 

 

 

 

 

理解、记忆

 

 

 

 

 

 

 

学生观看碟片和阅读课本P38-39资料

 

 

 

课本P401、2、4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

备注:

本案例内容涉及的是第一种物质的制取原理。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回顾,引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很自然。

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各步的细节、注意点、原因等都作了详细的设问、分析、分组实验对比和演示示范,引导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理性思考,引出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催化剂等的概念,并与已学的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作对比,最后对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作了介绍和分析。

本案例内容的编排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对氧气制备实验的方法与过程有具体的感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操作方法有切身体验,在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本质,规范实验各步骤的要求上作了安排,这此对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理解反应的本质很有启发。

教学反思:

1、反思教材,《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在教材中的任务越来越重。

在这一课题里除了突破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还要讲清讲透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实在不太容易,但回避不是办法,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及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在此突破催化剂概念,同时又强调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又能给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埋下伏笔。

 2、反思实验,实验的成功、失败常有一定的偶然性。

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敢干反思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在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阅读资料发现这对矛盾中,教者选择了后者;在教学二氧化锰作为双氧水分解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如何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采用了添加实验和将实验延长到课外的方法,这样做实验不受课本约束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而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避免了灌输式教学而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反思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给学生探究活动,本课题中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

课题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主备人:

姚海红审核人:

---------时间:

2010.5

副备人;-----------班级: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

例如:

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

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

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例如: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

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溶液组成变化如何?

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溶液组成变化如何?

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

组成怎样变化?

等等。

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

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

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

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

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g,则有:

A´a%=B´b%。

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

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

课题一:

几种常见的金属(第一课时)

主备人:

姚海红审核人:

---------时间:

2010.4

副备人;-----------班级: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

3.了解生铁和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

4.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在生铁的种类及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生铁的共性,不同种类生铁的个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我国古代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通过几种金属的介绍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单质色彩丰富。

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金属材料的造型众多,应用广泛,从而向学生渗透物质美,物质用途美。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化学计算技能。

本节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分类,生铁和钢的成分、性质、种类以及冶炼,铝、铜、锌、钛等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

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他们很熟悉司空见惯了的钢、铁、铜,也知道一些钢和铁不相同的事实,假若进一步追问其中的道理,他们就可能讲不清楚了。

因此,对这一节教材如果教师处理得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可以分成生铁和钢以及几种常见的金属两部分,其中包含了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关于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还有一部分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

这段教材可以单独处理。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在第四章已所学习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当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意义缺乏深刻理解时,处理这一类型的计算一定会感到困难。

困难的集中点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含杂质或不含杂质跟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联系起来考虑。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的困难,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

(1)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都是纯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相互关系;各化学式所规定的化学量,反映的是纯净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纯净或理想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杂质。

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时候,所含的杂质并不遵守该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规律。

因此当参与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用纯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教材第二节中给出了一个例题。

在分析例题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两个不必用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依据的算术应用题。

例如:

赤铁矿能用于炼铁的主要成分是,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

能用于炼铁的成分占多少吨?

  这样的问题,初三学生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

  该赤铁矿含为5000吨×65%=3250吨

  含杂质为5000吨×35%=1750吨

又例如,今有含氯化钠95%的食盐250克,问其中纯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当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也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关心这类问题的时候,再分析课本上给出的例题,实际上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了。

关于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教学应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

教师首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把教材的例题分解成简单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纯量计算题和不用依据化学方程式就能计算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自己做题的基础上,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教学建议

  从铁的物理性质受杂质的影响引入本课,然后简单介绍合金的含义。

从铁碳合金含碳量的区别导入生铁和钢在机械性能上的差异。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表比较,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几种常见金属的教学,由于内容简单,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采取先指导学生阅读,然后由教师小结的方法。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学生学过的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基础。

教师先带着学生真正弄懂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搭的小阶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学会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关于炼钢和炼铁反应原理的教学建议

  学生往往认为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相同的原因是:

它们都是在高温下利用氧化一还原反应。

这时有必要教师对它们的主要原理分析:

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氧化剂(如氧气或铁的氧化物)将生铁中所含过量的碳及其杂质变成气体或炉渣除去,而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将铁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所以炼钢和炼铁的反应原理不同。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二课题:

铁的性质(第一课时)

主备人:

姚海红审核人:

---------时间:

2010.3

副备人;-----------班级: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铁广泛的用途,认识铁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紧密; 了解纯铁的物理性质,知道铁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铁的性质;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能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能应用于对置换反应做简单的判断;

 了解锈蚀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简单方法,认识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炼铁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性质决定用途,激发学生活用知识为社会造福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难点:

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课前探究:

  1. 查阅资料开展“铁的发现、存在和冶炼简史”、“铁的用途”的课题研究。

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

  2.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课题研究。

  3.通过一组铁生锈的家庭实验:

分析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

(可以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进,如加热试管可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剂。

也可只做一个生锈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个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在以前研究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思维方法,总结分析出铁生锈的原理及防锈的方法。

  4.通过观察、做社会调查等形式总结出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用于防锈的方法。

课上教学:

  汇报、展示课题1的结果。

  并思考:

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

为什么我们用的菜刀、锤子等是用铁制的,而不是用铝制的?

看下面的图,讨论。

  (菜刀、锤子都应是由硬度大的物质做成,从表中可见,铁的硬度远远大于铝,所以,铁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较大。

学生也可能进一步提出问题:

为什么不用铬呢?

这里要讲解,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性质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同理,铁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铁的性质决定。

那么铁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具有一些多数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比如:

能导电,导热,常温下是固体等。

此外,铁还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见到的铁多不是纯铁,展示纯铁图片:

  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点是1535℃,沸点2750℃。

铁是电和热的导体。

  铁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和化学性质有关。

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

为什么铁制的器皿不能盛装酸溶液?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象:

(铁生锈:

1分29秒)

  讨论课前铁生锈的实验:

  展示: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分析思考: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如何防止铁生锈?

  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

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还有水等物质作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如果铁锈不除去,大家还会看到铁生锈的速度加快。

这是因为铁锈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锈。

  如何防锈?

总结常见防锈方法。

(视频)

  启发:

铁锈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铁()。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我们知道铁在氧气中点燃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在这两种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铁中显+3,四氧化三铁中铁显+2、+3价。

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即有这种变价现象呢?

  在排外电子排布知识学习中,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关系密切。

我们来看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铁是26号元素: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它易与氧化剂作用失去电子,当与弱氧化剂作用时,它只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显+2;当与强氧化剂作用时,它还要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显+3。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如何去理解?

  板书:

1.铁与氧气的反应

  由氧气的性质知,氧气可以与金属反应。

如与镁、与铁。

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仔细观察反应的现象,描述其反应现象。

(观看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小结:

镁与氧气更容易反应。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反应外,还可与什么物质反应?

(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

  2.铁与酸反应

  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生成物颜色、状态)并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氢气的制法中,我们知道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我们来做一组对比实验。

  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实验:

锌、镁、铁、铜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操作注意:

加酸顺序从铜-铁-锌-镁)

  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反应进行情况及放氢气的速度。

  小结:

镁与酸反应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