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施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61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施工施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施组.docx

《施工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施组.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施组.docx

施工施组

第十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0.1施工测量

本工程拟采用经纬仪3台,型号DJ2,等级±2”;水准仪3台,型号DS3,等级±3㎜/㎞;全站仪一台,大钢尺若干把。

10.1.1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设计线位和高程。

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应低于图根级。

当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相接时,应先测量现状管线的接口点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并应与现状管线顺接。

所有测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测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测量人员必须固定专人,测量仪器必须全部经检验校核后再使用,并设专人保管,专人使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必须认真执行现场测量放线签证的有关程序,放线人员进行各部位的放线和自检,项目工程师组织复验后,报请监理单位复验,未经监理单位验收签证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10.1.2管线测量操作工艺

10.1.2.1测量桩位交接

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交接测量资料必须齐全,现场标桩应与书面资料相吻合;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交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

10.1.2.2桩位复测

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10.1.2.3控制网测设

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

管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

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100米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选点、埋石:

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20-50m,点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砼桩或现浇砼,中心预埋钢筋作为中心点,如控制点在现况沥青砼路面上也可以直接钉水泥钉作为点位。

外业观测:

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技术要求。

内业计算:

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

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相应精度要求。

10.1.2.4管线开挖测量

①开挖前测量: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心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管线中线桩每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

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

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10m。

②开挖过程测量:

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③人工清底后测量:

沟槽检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

④井室开挖测量:

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10.1.2.5管线基础测量

根据检底后管线中线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

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和高度。

10.1.2.6管道安装测量

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10.1.2.7回填过程测量

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

10.1.2.8竣工测量

管线工程竣工后,应全部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并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

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解析坐标的管线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

2管线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为±3㎝;

3管线与邻近的地上建筑物、相邻的其他管钱、规划道路或现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用解析法测绘1:

500-1:

2000图时,不应大于图上0.5㎜.用图解法测绘1:

500-1:

1000图时,不应大于图上0.7㎜。

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测量。

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

10.2土方工程

10.2.1一般要求

施工前,应对开槽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查,逐项查清障碍特构造情况,以及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

当开挖管沟发现文物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并及时通知文物管理部门。

为了掌握地下障碍物和地下管线情况,在开挖以前应进行探槽、探坑,获得所需要的资料后立即复原,根据探槽测量结果绘制地下障碍物结构位置图上报业主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一步确定管线设计,保证管线走向和连接符合要求。

土方施工中,对开槽范围内各种障碍物的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取得所属单位的同意和配合;

2热力、给水、燃气、电缆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必须能正常使用;

3加固后的线杆、树木等必须稳固;

4各相邻建筑物和地上设施在施工中和施工后,不得发生沉降、倾斜、塌陷。

根据土质情况基坑进行放坡,基底土层预留200㎜进行人工清槽,严禁扰动基底土或超挖,管线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的方法施工,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处人工清槽并夯实槽底,沟槽底宽必须按规定保证其工作面。

开挖时必须按放坡规定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可选择是否需要加设支撑。

堆土应堆在距槽边1米以外,计划在槽边运送材料的一测,其堆土边缘至槽边的距离,应根据运输工具而定。

当沟槽两侧不能堆土时,应选择堆土场地,随挖随运,以免影响下步施工。

在高压线下及变压器附近堆土时,应符合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

堆土不能掩埋消火栓、雨水口、测量标志、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等。

当开挖沟槽与现状管线交叉时,应对现状管线采用悬吊措施,具体悬吊方案应经计算确定,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当开挖沟槽与现状管线平行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沟槽边护栏,夜间照明灯及指示红灯等设施,并按需要设置临时道路或桥梁。

对所挖出的障碍物(如:

电缆、给水管、热力管线、煤气管、通讯光缆等)视实际情况经所有权单位同意,业主、监理认可,采取安全支护措施,发生工程量现场签证解决。

10.2.2机械挖土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管线位置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修帮和清底:

在距基底设计标高50㎝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坑底尺寸,确定坑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开挖沟槽的土方,依据室外地形标高情况,经土方平衡计算后,确定预留及外运。

路口交通处理:

土方开挖时,在主要路口、居民小区入口开槽后铺设过路便桥,两侧设栏杆与彩板闭合,且设安全警示标志。

或者提前预制管道,连夜即挖即填当天恢复交通,保证居民的正常通行。

10.3边坡锚杆支护

10.3.1施工工艺

10.3.1.1锚杆的构造要求

1)锚杆采用HRB335级Ф22钢筋,长度从8.2-10米。

2)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1m,水平间距1m。

3)锚杆倾角为12.5˚。

4)锚杆锚固体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5)喷射混凝土厚度10㎝。

6)钢筋网片Ф10@100㎜×100㎜。

7)注浆压力为0.6Mpa,根据具体情况压力可适当提高。

10.3.1.2工艺流程

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接钻杆)→钻至设计深度→插锚杆→压力灌浆养护→裸露主筋除锈→上横梁。

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

立面子整→焊接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10.3.2操作工艺

10.3.2.1边坡开挖

锚杆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分开开挖,做到随时开挖,随时支护,随时喷混凝土,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当用机械进行开挖时,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或挡土结构的破坏。

为防止边坡土体发生塌陷,对于塌陷的土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对修整后的边壁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

在作业面上先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再进行钻孔并设置土钉;

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

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土钉后再清坡;

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

10.3.2.2钻孔与锚杆制作

1)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

2)钻进是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以防止孔深不够。

3)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直螺纹对接,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1500mm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

10.3.2.3注浆

1)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在灌浆过程看见孔口出浆时再封闭孔口。

2)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

10.3.2.4喷射混凝土

1)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固固定在边坡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

2)钢筋网片焊接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

10.3.2.5成品保护

1)锚杆的非锚固段及锚头部分应及时作防腐处理。

2)成孔后立即及时安插锚杆,立即注浆,防止塌孔。

3)锚杆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浆合比部准确。

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碰撞产生位移。

10.3.2.6人工清底

人工清底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的中线、边线进行。

严格按标高拉线清底抄平,不得破坏原状土,确保基槽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机械开挖配合人工进行清底。

10.3.2.7回填土

回填土宜优先利用沟(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若基槽中的土质不符合要求,应另外取土。

素土回填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填土前应将沟(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沟槽回填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层铺土,打夯机分层夯实取样,试验室做好压实度试验,保证回填土的质量。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管顶或结构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夯实,严禁采用动力夯实机或压路机压实;应确保管道或结构的安全。

10.4混凝土污水管道安装施工

10.4.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施工前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交底工作。

2、收集掌握基础资料:

施工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沿线地形、建筑物、地貌、各种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施工供水、供电条件等基础资料。

对现况管线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管线的关系,经核实后,标注在图纸上。

3、施工测量:

办理测量交接桩手续和复测工作,并完成护桩及加密桩的引测。

4、对原材料和办成品检验试验工作已完成。

(2)材料要求

1、混凝土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Ⅱ/Ⅲ级管。

2、胶圈:

胶圈所用材料不得含有任何有害胶圈使用寿命、污染水质的材料,并不得使用再生胶制作的胶圈。

胶圈应质地均匀,不得有蜂窝、气孔、皱褶、缺胶、开裂及飞边等缺陷、使用前应逐个检查,不得有上述缺陷。

其硬度、压缩率、抗拉力、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规定。

密封胶圈应有出厂检验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

产品到达现场后,应抽检5%的密封橡胶圈的硬度、压缩率和抗拉力,其值不应小于出厂合格标准。

3、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3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必要地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砂:

采用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得大于2%。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52)的要求,进场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5、钢丝网:

宜选用无锈、无油垢,符合设计要求的钢丝网。

(3)机具准备

设备:

汽车吊、挖掘机、10—20T自卸汽车、半挂拖车、推土机、振动夯、蛙式打夯机、压路机、供电设备、管接头、倒链、手扳葫芦、环链、钢丝绳、千斤顶等。

10.4.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槽、验槽→砂石基础→下管、稳管→挖接头工作坑→对口→闭水试验或闭气实验→回填土方。

2、操作工艺

(1)沟槽开挖及验槽

验槽:

基底高程、坡度、轴线位置、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槽底宽度根据设计情况确定,包括管道结构宽度及两侧工作宽度。

若设计无规定时,每侧工作宽度可参照附表。

(2)砂石垫层基础

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施工期间如遇地下水,应先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严禁浸泡基槽;先铺设厚度100mm的毛石或碎石垫层,然后再做砂石垫层。

砂石基础材料采用中、粗砂,亦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石,级配碎石、石屑等地方材料。

管道基础中在承插式接口部位的凹槽,宜在敷设管道时随敷随挖。

凹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按接口尺寸确定,接口完成后,应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具体做法如下:

在操底铺设设计规定厚度的沙砾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夯实。

夯实平整后,测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并应预留沉降量。

垫层宽度和深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管道包角的角度。

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座应密实,管底面必须与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做紧密接触。

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座施工中不得泡水,槽底不得有软泥。

(3)下管、稳管

1)管材检测:

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管体外观及管体的承口、插口尺寸,承口、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

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的城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应能满足选配的胶圈要求。

2)管道下管:

机械下管需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

吊装时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

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

下管。

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3)管道稳管:

管道按照测量工程师适当加两组四个楔形混凝土垫块(或石块)。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每节管应位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位移。

稳管时,先进入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管内底高程偏差在±10mm内,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相邻管内底错口不大于3mm。

(4)挖接头工作坑:

在管道安装前,在接口处挖设工作坑,承口前大于等于600mm,承口后超过斜面长,两侧大于管径,深度大于等于200mm,保证操作阶段管子承口悬空。

5)对口:

采用承接口连接的管材接口前,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接口时,先将承口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首选硅油),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

De400mm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纱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该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材拉动就位。

接口合拢时,管材两端的手板葫芦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同步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采用稳管措施。

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可异。

管道接口后,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位置使其符合要求。

6)闭水试验或闭气实验:

污水管道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和管底三角区回填密实后且在沟槽回填前,应进行管道的密闭性检验。

可采用闭水试验检验。

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但不得小于0.5.试验管段灌满水后的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4h,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管道24h的渗水量应满足下试计算结果:

Q=1.25√D

试中:

Q—允许渗水量(m3/(24h·km));

D—管道内径(mm)。

7)沟槽回填:

混凝土污水管道铺设后应在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的接缝水泥强度达到5Mpa,且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

回填土料宜优先利用基槽内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不得采用淤泥或淤泥土作为填料。

回填土料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最佳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明沟排水时,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沟槽内不得有积水。

回填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的范围均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500mm以上采用机械还土,还土时分层铺设夯实。

回填土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移位或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用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300mm,管顶500mm以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和夯实。

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且其行驶速度不得大于2km/h。

当沟槽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时,沟槽采用石粉渣回填,雨水管道回填至管顶以上300mm,污水管道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

10.4.3成品保护:

管道回填土时,应防止管道中心位移或破损管道,管道两侧用人工同步回填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管线留口端要用彩条布包好,防止泥土、杂物进入管内,待重新施工时撤除彩条布。

必要时也可砌砖进行封堵。

10.4.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0.4.4.1管道反坡

1)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复测制度。

2)认真熟悉与掌握设计要点与施工图纸。

3)施工中应加强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10.4.4.2闭水试验不合格

1)严格选用管材,污水管不得使用挤压管。

外观检查有裂纹裂缝的管材不得使用。

2)对于管材、接口、管堵、井墙等有少量渗水,一般可用防水剂配制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涂刷或抹于渗水部位即可。

涂刷或沟末前,应将管道内的水排放干净。

10.5混凝土顶管施工

10.5.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要认真审核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通过沿线调查研究,结合现场地形及交通运输、水源、电源、排水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施工管线低于地下水位时,施工降水应低于开挖面0.5m一下。

(2)材料准备:

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加强管,橡胶圈。

(3)机具设备

1)主要设备:

顶稿、液压油泵、卷场机、滑轮、压降泵、电焊机、气焊设备等。

2)辅助设备:

管吊架、工作平台、棚架、触变泥浆设备、横铁、立铁、顶铁、导轨、测量仪器等。

3)工具:

铁锹,水平尺、钢尺、垂球、小线、出土小车等。

10.5.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工作竖井开挖→后背安装→设备安装→管道顶进→管道接口。

2、操作工艺:

(1)测量放线

应根据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内业的收集、计算、复核工作,测定管道中心线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其他控制点测设中心桩,并应在工作坑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测定中心桩时,应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距离。

(2)工作竖井开挖

顶管的工作竖井宜选在设计图中管道的检查井室位置。

工作坑处应便于设备、材料运输及下管、出土、排水,并且备有少量堆放管材及暂存的场地。

单向顶井,顶管段两端条件相近时,工作坑宜选在管线下游,顶管工作竖井的开挖端面,应根据检查井尺寸,工作面宽度,现场环境、土质、挖深、地下水位及支撑材料规格、管径、管长、顶管机具设备规格、顶力、下管及出土方法等条件确定。

工作井的支撑应根据开挖断面、挖深、土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总顶力等进行施工设计,确定支撑形式,且符合下列要求:

1.工作竖井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竖井四角应设斜撑。

2.支护应根据场地环境采用钢木支护,喷锚混凝土支护等方法。

3.有地下水时,根据管道埋深,土质类型,地下水深,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方法。

4.工作竖井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竖井底尺寸应按下式计算:

底宽B=D1+2S+2C

底长L=L1+L2+L3+L4+L5

式中B—工作竖井底宽(m)

L—工作竖井底长(m)

S—管两侧操作宽度(m),一般为每侧1.2m—1.6m;

C—撑板厚度(m),一般采用0.2m;

D1—管外径(m);

L1—管子顶进后,尾部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顶钢筋混凝土管取干0.3—0.6m;机械挖土、挤压出土及管前使用其他工具时,工具管长如大于上述铺轨长度的要求,L1应取工具管长度;

L2—管节长度(m)

L3—出土工作时间长度,根据出土工具而定,宜1.0—1.8m;

L4—液压油缸长度(m);

L5—后背所占工作竖井长度,包括横木、立铁、横铁,取0.85m。

工作竖井深度应符合下式:

H1=h1+h2+h3

H2=h1+h2(无基础及垫层时)

式中H1—顶进竖井地面至竖井底的深度(m)

h1—接受竖井地面至竖井地面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地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该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5.顶管工作竖井及设备允许偏差见附表。

(3)后背安装

1.核算后背受力宽度,应根据需要的总顶力,使土壁单位宽度内受力不大于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

后背每米宽度上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KN/㎡)可按下式计算:

P=1/2r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