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935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docx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2.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3.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5.某著作中写道: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  )

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6.“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7.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8.“纸”的篆书有两种写法:

=

(糸,丝)+

(氏,底部);

=

(氏,低,末等)+

(巾,“帛”的省略)。

《说文解字》中说:

“纸,絮一苫也。

从糸,氏聲。

”由此可以看出(  )

A.纸的发明受原始缫丝的启发B.篆书的结构都是形声字

C.丝绸是当时的主要书写材料D.秦汉以前的书写材料携带方便

9.“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  )

ABCD

10.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11.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

ABCD

12.“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

”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C.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D.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

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由

C.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14.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该理论(  )

A.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15.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这一说法(  )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6.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  )

A.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17.“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下列文学作品中,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是(  )

ABCD

18.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

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B.《唐璜》

C.《大卫·科波菲尔》D.《等待戈多》

19.二战期间,德国将士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毕加索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自己作品的复制品。

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

“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神色严峻地说: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送给德国军人的作品可能是(  )

A.《播种者》B.《自由引导人民》C.《格尔尼卡》D.《向日葵》

20.2009年《英国达人》选手苏珊大妈一度风靡中国,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同台表演。

2012年《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被称为:

“这是今夏最成功的音乐节目”。

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 ②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 ③促进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④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4分)

22.(13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

……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

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

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请回答:

(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

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7分)

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一切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

19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业劳动者。

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税款。

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

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据《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在1588年至19世纪中期是如何完成内部制度调整和对外扩张的?

(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条件。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分)

(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英国1833年“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原因。

(1分)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分)

 

【检测卷答案】

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

1.B 【解析】 本题以言论史料形式考查晚清思想变化。

材料中“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的意思是说体和用各有各的特色,不可以把二者相互颠倒使用,故本题选择B项;A、C两项都是主张一面之词,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

2.B 【解析】 从材料“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信息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文艺复兴也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也不能废除古代汉语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选择B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的信息说明国人向西方学习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西学不断得到提升主要是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就是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深入的,故本题选择C项;A、B、D三项只反映了材料中一个方面的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庶民的胜利》介绍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运动。

5.A 【解析】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鼻祖,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故A项正确;康有为“尊孔”是为了维新,推行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关于借鉴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等信息表明,康有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不是仅仅为了立孔子权威,故D项错误。

6.C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倡导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倡导的是政治革命;唯有民生主义倡导的是社会革命,想通过平均地权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被剥削者的利益,根据题干“群众生活状况”“热情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可判断出是民生,排除A、B、D三项,答案选C。

7.D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当时中国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在此基础上,再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说明民主革命任务落在无产阶级肩上,故A项不正确;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主要表现在以暴力夺取城市,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民主革命,之前的二月革命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中提到“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可知C项不正确。

8.A 【解析】 本题以篆书的形成和引用《说文解字》的资料考查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

由材料中篆书纸是由丝帛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中对纸的解释也是由丝演变而来,说明纸的发明与丝绸有关,故本题选择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丝绸比较贵重,不可能是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秦以前使用竹简,携带极为不便。

9.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

本文出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从题干信息看,它以夸耀的笔调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在写作上,它充分体现了铺张夸饰的特点,规模宏大,歌颂了统一王朝的声威和气势。

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0.D 【解析】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是文人画的典型特征,而文人画的创始人就是王维,故B项正确;A项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仕女图,故排除;C项不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排除;D项为典型的花鸟画,同样不能体现出材料所言特点,故排除。

12.C 【解析】 由材料内容“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可推断此段材料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虽开创了近代科学,但此段材料并不是讲其意义的,故B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将其扩展到整个宇宙,故C项正确;此段材料和相对论无关,故D项错误。

13.B 【解析】 本题通过史学家的言论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题干中“对西方社会”“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等关键词体现了达尔文进化论为西方殖民侵略提供了理由,故B项是正确答案,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C、D两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14.A 【解析】 依据材料“时空的相对性”等内容可知,该理论是相对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故A项正确;伽利略通过实验,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B项错误;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气技术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故D项错误。

15.B 【解析】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故A项错误;“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是以前所没有提出的,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故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论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错误。

16.D 【解析】 注意“第二次现代化”出现的时间是在1970年以后,知识经济的出现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

17.A 【解析】 “法国革命……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信息说明“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失败,属于浪漫主义产生背景,故A项正确;《约翰·克里斯朵夫》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故D项错误。

18.C 【解析】 “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现实无法改变”说明是现实主义,《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不符合材料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故A项错误;《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故B项错误;《大卫·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D项错误。

19.C 【解析】 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画家,《播种者》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作者是米勒,故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作者是德拉克罗瓦,故B项错误;《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控诉二战中德国轰炸格尔尼卡所做,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向日葵》是印象画派画家凡·高的作品,故D项错误。

20.A 【解析】 本题考查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说明电视的娱乐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需求,故①正确;“《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说明此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说明该节目一度引领社会生活,故②正确;从“苏珊大妈”到《中国好声音》说明通过电视节目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故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电视娱乐功能,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剖析,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1.

(1)表现:

“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1分);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1分)纸币流通。

(1分)

原因:

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

(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2分)

(2)文学: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艺术:

《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的画坛亮点。

(1分)

(3)因素:

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

(1分)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1分)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1分)

(4)原因:

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1分)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分)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

(1分)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阶段特征。

(1)问,第一小问,抓住“商业革命”这一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市”的变迁、商品交换媒介、商业城市(或城镇)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概括材料二可得出答案;第

(2)问,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文学、绘画、书法等领域的成就即可;第(3)问,首先,抓住“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教育的普遍、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的答题要求;联系所学知识,从科技、教育、思想三个方面作答。

第(4)问,根据题意,从政治制度、科技条件、思想禁锢和蒙古入侵几个方面作答。

22.

(1)认识:

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

(2分)

(2)特点:

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2分)

体现:

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分)

(3)理解: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4分)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结合传统的“华夷观”可知,作者从鄙视西方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可知,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第二小问,即考查了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列举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