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19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闽津渝版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3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Word文件下载.docx

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无胡子(

)×

有胡子(♀)

F1×

F1

F2

A.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

B.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

C.F2纯合子中两种表现型均有

D.控制山羊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

解析 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bB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A和选项B不正确。

F2基因型有B+B+(雌雄都表现为无胡子),BbBb(雌雄都表现为有胡子),B+B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C正确。

选项D,在杂合子中,决定有胡子基因Bb的表现受性别影响,但该基因的遗传不是伴性遗传。

4.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解析 选项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说法正确。

选项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说法正确。

选项C,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故说法错误。

选项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白色雄性个体基因型只能是A2A2、A3A3或A2A3。

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

若为A3A3,则子代只能有A1A3黑色和A3A3白色两种类型;

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A3A3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故选项D正确。

考点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

5.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的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A.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B.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甲、乙所示染色体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

D.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

解析 选项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才互为等位基因,图中的朱红眼和深红眼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选项B,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选项C,图甲染色体经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后形成图乙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

选项D,任何细胞中的基因都只能进行选择性表达,一个细胞中的基因不可能全部都进行表达。

答案 D

6.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解析 A项:

儿子正常和患两病的概率较高,因交叉互换患一病的概率较低;

B项:

儿子患一病的概率较高,因交叉互换正常和患两病的概率较低,符合题意;

C项:

两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X同源染色体上;

D项:

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7.据图分析下列各选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乙图所示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C.丙图家系中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丁图中染色体Ⅱ、Ⅲ、Ⅳ、X、Y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 甲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但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乙图所示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错误。

丙图家系中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

丁图中果蝇的染色体组的组成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D错误。

考点三 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8.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

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r的配子占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和白眼长翅果蝇分别是雌性和雄性,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BbXrY;

两个亲本产生的bXr配子都占所产生配子的

BbXrY与BbXRXr杂交,后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

白眼残翅雄果蝇可以形成bbXrXr的次级精母细胞。

9.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P:

刚毛(♀)×

截毛(

)―→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

截毛(♀)×

刚毛(

)―→F1刚毛(♀)∶截毛(

)=1∶1

杂交组合三

)―→F1截毛(♀)∶刚毛(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解析 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有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的亲本类型相同,但后代的性状恰好相反,说明该基因不位于Ⅱ-1片段,而应位于Ⅰ片段,由此也可说明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Ⅰ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

10.(2014·

北京西城区)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解析 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Ⅲ-2是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是XhY,根据Ⅲ-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Ⅱ-5的基因型是XHXh,则Ⅲ-3的基因型是

XHXh、

XHXH,则其女儿Ⅳ-1的基因型是XHXh,Ⅳ-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Ⅲ-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Ⅲ-3在形成配子时XX没有分开;

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

Ⅳ-1的基因型是XHXh,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H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11.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

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图中发病率调查和B图中遗传方式的调查,都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B.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C.图示中有关遗传病均不能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产前诊断

D.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解析 发病率调查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遗传方式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予以诊断。

1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Z染色体上的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A.基因型纯合的灰色雄鸟与杂合的黑色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表现为黑色

B.基因型纯合的灰色雄鸟与杂合的黑色雌鸟交配,子代中雌鸟表现为灰色

C.两只黑色的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

D.两只黑色的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则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纯合的灰色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杂合的黑色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基因型有AAZbW、AaZbW、AAZBZb、AaZBZb四种,其中雄鸟表现为黑色,雌鸟表现为灰色;

两种黑色的鸟(A_ZBZ-×

A_ZBW)交配,后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则亲本雄性中不应有b基因存在,D错误。

大题冲关练

13.(2014·

湖北武汉高三调研)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

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果蝇A×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果蝇B×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用D、d表示)。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一果蝇A与纯合正常雄果蝇,后代雌性一半正常,一半褐眼,而雄性只有雌性的一半,且表现为正常,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遗传图解如下:

P  

 

          ↓

F1  XdXd  XDXd   XdY  XDY

  正常雌 褐眼雌  正常雄  死亡

1 ∶ 1 ∶ 1 ∶ 1

(2)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后代正常∶褐眼=1∶2,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3)由上述分析已知褐眼受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是Aa、Bb,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XBXb,果蝇B的基因型是AaXbXb,则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让果蝇A(aaXBXb)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AaXbY)蝇杂交,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

答案 

(1)显 X

1 ∶ 1 ∶ 1 ∶ 1

(2)显 常 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

(3)基因的自由组合 

14.(2014·

福建质检)某种鸟(雄性ZZ,雌性ZW)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色;

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

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

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B和b基因位于________(常/Z)染色体上,D和d基因位于________(常/Z)染色体上。

(2)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________,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根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可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合适的F1栗羽鸟作为________(父本/母本)与亲本黄羽鸟杂交。

解析 

(1)由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知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又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然后再结合假设法可进一步判定其位置分布。

(2)由

(1)可写出实验一的各基因型:

P BBZdZd×

bbZDW

F1 BbZDZd BbZdW

Bb×

Bb后代纯合子:

1/2;

ZDZd×

ZdW后代雄鸟中纯合子:

1/2,故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1/2×

1/2=1/4;

Bb后代:

3/4B_、1/4bb;

ZdW后代雌鸟:

1/2ZDW;

1/2ZdW;

两者自由组合:

3/8B_ZDW(栗羽)、3/8B_ZdW(黄羽)、1/8bbZDW(白羽)、1/8bbZdW(白羽),故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栗羽∶黄羽∶白羽=3/8∶3/8∶(1/8+1/8)=3∶3∶2。

(3)实验二(反交)

P BBZdW×

bbZDZD

F1 BbZDZd BbZDW

(4)亲本黄羽鸟的基因型:

雄性:

BBZdZd;

雌性:

BBZdW

F1栗羽鸟的基因型:

BbZDW;

BbZDZd

要根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所以选亲本雄性黄羽鸟∶BBZdZd和F1雌性栗羽鸟:

BbZDW,后代才会有两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只有一种性别。

答案 

(1)常 Z

(2)

 栗羽∶黄羽∶白羽=3∶3∶2

(3)BbZDZd BbZDW

(4)母本

15.(2014·

淮安三模)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

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

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____。

等位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不同。

(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

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2号基因型为________,4号基因型为________。

(4)3号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

(5)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个体基因型为BbZAW,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有BZA、BW、bZA、bW,等位基因B、b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2)图乙所示状况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bbZAZA、bbZAZa及bbZAY三种类型。

(3)图丙中2号个体为绿色羽毛雄鸟,其基因型为B_ZAZ-,由2与1(bbZAW)交配产生4(bbZaW),及2与3(B_ZaW)交配产生7(bbZaZa),可推知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Za。

(4)3号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3号的基因型为BbZaW,产生7号雄性个体时卵细胞基因型为bZa。

(5)1号bbZAW与2号BbZAZa交配生出的雄性蓝色羽毛子代基因型为bbZAZA或bbZAZa各占

,即纯合子占

,5号基因型为

bbZAZA、

bbZAZa,6号基因型为B_ZaW,由于2号基因型为BbZAZa,3号基因型为BbZaW,则6号基因型为BbZaW的概率为

,则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bbZaZa或bbZaW)的概率为

答案 

(1)BZA、BW、bZA、bW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序列不同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 (3)BbZAZa bbZaW (4)bZa (5)1/2 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