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49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docx

弟子规家庭诵读践行手册

编写说明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是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被誉为“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用的”“开蒙养正之最上乘”的儿童启蒙读物。

《弟子规》对于家庭伦理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从大的原则到非常具体的小事都有明确的章法和规范。

从理论形式上看,《弟子规》的家庭伦理既有自己的本体论基础,又有自己的宏观人格原则,也有各种具体行为和细节的做法规定。

其中,无论是对父母长辈的“孝道”,还是与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要求,都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的家庭德育启蒙,也可以说是古代较为典范的家庭德育课程。

然而,社会发展到当代,家庭成员之间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没有古代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和从属关系。

家庭已不是古代的家庭,儿童也不再是古代的儿童,当代儿童有着与古代儿童迥异的特性。

因此,在当代新形势下,以《弟子规》为蓝本开发家庭德育课程,不能直接采用原文作为课程读本,也不能全盘接受《弟子规》中的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因素和当代儿童的特点。

因此,在该手册编写时,我们安排了以下板块:

“家教提示”主要是为家长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建议;“读读写写”则要求亲子共同诵读后,让孩子硬笔临摹书写;“释义解析”则尽量忠于原义,并每讲有故事链接,但在“辨析讨论”和“导行体验”则以现代价值观对原文践行提出新的要求,在每讲结束后,家长与孩子可以对本讲进行适当小结回顾。

本册共有30讲,建议家长每周一讲的进度开展家庭诵读践行,注重每讲中和阶段性评价,以巩固所学,教师也会定期对每个家庭进行调查反馈,以了解家庭学习状况。

本手册在编写中,适当参考了谭树辉主编的《弟子规》、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和陶西平编写的《<弟子规)新解》,插图则选用了“中国报恩网”中的“《弟子规》易解”,在此加以感谢和说明。

“基于《弟子规》诵读开发家庭德育课程”课题组

2011年4月

第一讲总叙

一、家教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教育孩子遵守一些生活规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孩子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和长辈、关心兄弟姐妹和伙伴、遵守信用等,只有先学做人才能再学知识。

二、读读写写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三、释义解析

弟子:

年纪较小的人或学生。

悌(tì):

尊敬兄长。

谨信:

谨慎、讲信用。

泛:

广泛。

爱众:

和大家友爱。

亲仁:

亲近有仁德的人。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四、故事链接

秀才作书

《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是山西新绛县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在年轻时,在外游学多年,精通四书五经。

后来,创办了敦复斋开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可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平生只考中秀才,没有做过一天官,一生中主要活动是教书。

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他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五、导行体验

1.以前,有没有不尊重父母的行为表现呢?

以后会怎么去做?

2.今后能和同学伙伴和睦相处吗?

3.想一想,有没有说过没做到的事情?

4.完成了作业,能不能多看看课外书、练练字、锻炼身体,做有意义的事?

六、学习小结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父母评价:

 

第二讲入则孝之一

一、家教提示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开导,不能一味指责,更不能依靠暴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反复读这段话,让孩子知道如何听从父母的呼唤和教导。

当孩子对错误有悔改之意时,家长要及时表扬。

二、读读写写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

 

三、释义解析

勿:

不要。

教:

教导。

责:

责怪。

承:

接受。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四、故事链接

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

“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

“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五、导行体验(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把☆图上色)

1.当父母叫你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马上答应。

(☆☆☆☆☆)

2.父母有事要你去做时,应该答应并立即去做。

如果你正在学习或暂时不能离开,要向父母说明情况。

(☆☆☆☆☆)

3.父母吩咐你做的事,一定要认真地去做,而且要做好,同时要把做的结果及时向父母禀报。

(☆☆☆☆☆)

4.父母教诲时,一定要认真听,不做其它事,并要有回应。

(☆☆☆☆☆)

5.父母在责备训导你时,不要顶撞,要检查自己,虚心接受,并且要给父母一个承诺。

(☆☆☆☆☆)

6.如果父母责备训导与事实有出入或方式不妥,要先耐心地听父母说完,然后再心平气和地解释。

(☆☆☆☆☆)

这些方面我平时做得都不够:

我准备:

 

六、心灵沟通

父母的话——我们平时也有批评不对的地方: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懂得了:

第三讲入则孝之二

一、家教提示

为了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家长要利用平时生活,教导孩子多向父母保平安。

孩子起床时,要让孩子向父母问好;孩子上学时,要孩子向父母道别;回到家时,要向要孩子向父母报告,等等。

二、读读写写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三、释义解析

温:

温暖。

凊qìng:

寒冷,凉。

省xǐng:

看望,问候。

昏:

傍晚。

反:

通“返”,返回。

常:

常规。

业:

,学业。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黄香才九岁,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四、故事链接

卧冰求鲤

古时候,有个叫王祥的孩子,他的生母去世早,继母对他并不好,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进谗言、说王祥不孝顺,所以王祥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爱。

但是继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细心地伺候。

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

可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于是,王祥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祈祷。

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了两条鲤鱼。

对于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仍然满足她的需要。

五、导行体验(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把☆图上色)

1.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在天气发生变化时,要留意父母的冷暖,提醒父母及时增减衣服。

(☆☆☆☆☆)

2.早晨,要向父母问一声“早上好”,临睡前问候“晚安”。

(☆☆☆☆☆)

3.早晚起居要学会自理,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

4.在你外出时,一定要禀告父母一声,并且说“再见”。

当你回到家里时,也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

5.父母出差在外,你要主动适时地打电话表示问候,父母出差回家后,要热情迎候,父母给你带回礼物,你要双手接取,并说声“谢谢”。

(☆☆☆☆☆)

这些方面我平时做得都不够:

我准备:

 

六、学习小结

父母评价:

这几天我为父母做了:

 

第四讲入则孝之三

一、家教提示

如果孩子出现私藏公物、损坏公物等行为,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公物虽小,但能为大家提供便利,如果私藏起来,给别人造成不便,同时自己也失去了良好的品德。

二、读读写写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三、释义解析

擅为:

独断独行。

苟:

如果。

子道:

做子女的孝道。

亏:

损害。

力:

尽力。

具:

准备。

恶:

厌恶。

谨:

谨慎。

贻:

留给。

羞:

羞辱。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能私自占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去除。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四、故事链接

鹿乳奉亲

郯(tán)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眼睛都得了一种病,需要每天饮用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五、导行体验(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把☆图上色)

1.你在做事时,要征求家长的意见,不要擅自行动。

(☆☆☆☆☆)

2.学会和父母交流、沟通,让父母了解你的情况,要学会关心、了解、尊重父母的爱好和生活习惯,要体贴父母,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

(☆☆☆☆☆)

3.家里的钱和物,未经父母允许,你都不要私藏私用。

(☆☆☆☆☆)

4.家中的物品,你不小心损坏了,一定要及时告知父母。

(☆☆☆☆☆)

5.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技能;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跑打闹;防触电、防溺水,不玩火,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

六、心灵沟通

平时我做得不对的地方,请你们原谅:

 

我们也有不得不够地方,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

 

第五讲入则孝之四

一、家教提示

家长要告诉孩子,指出别人错误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

如果家长犯了错误,被孩子指出来,则要保持心平气和,不要恼羞成怒。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亲子交流氛围,同时给孩子树立榜样。

二、读读写写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三、释义解析

憎:

厌恶。

方:

才。

贤:

有德有才。

过:

过错。

谏:

劝说。

更:

改变。

怡:

和悦。

柔:

柔顺。

悦:

高兴,愉悦。

号:

大声叫唤。

泣:

哭泣。

挞:

打。

当父母亲喜爱时,孝顺是很容易的;当父母亲不喜欢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一样孝顺,而且还能体会父母的心意,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四、故事链接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gǔsǒu)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辨析讨论

对于《弟子规》中“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一句,你觉得现在家庭教育中还适用吗?

请和家长一起讨论?

 

六、导行体验

以下这些要求平时能做到吗?

1.当父母有过错时,你要耐心劝其改正,说话要和颜悦色。

(☆☆☆☆☆)

2.当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甚至斥责你时,也不放弃,仍然要继续耐心规劝。

如果父母要动手打你,要暂时避开,等他们气消了再劝解。

(☆☆☆☆☆)

3.如果遇到家庭暴力、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要向老师、公安部门及法律寻求帮助。

(☆☆☆☆☆)

找一找父母平时做得不对的地方?

演一演,怎样“怡吾色,柔吾声”地劝说父母。

第六讲入则孝之五

一、家教提示

家长带孩子去看望病人时,可以教导孩子,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应当尽心照顾,做个孝顺的孩子。

家长带孩子去祭祖扫墓时,要教育孩子诚心怀念,不能随意玩闹。

二、读读写写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

 

三、释义解析

疾:

疾病。

侍:

服侍。

丧:

守丧。

绝:

断绝。

丧:

丧事。

祭:

祭祀。

事:

侍奉。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要守孝三年,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四、故事链接

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

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

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的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

给太后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

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五、辨析讨论

1.古代人生病喝的是中药汤剂,所以才有“亲有疾,药先尝”,这句话现代社会还能适用吗?

为什么?

2.在古代,若有亲人去世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守丧三年,这些规矩现在肯定不能适用了。

但是,如果家中去上坟扫墓祭祖,我们该怎么做?

六、导行建议

这些建议平时能做到,以自己日常表现给☆涂色,做不到的说说今后打算。

1.父母生病时,你要提醒父母按时服药。

服药时要帮助或提醒父母将药名、剂量核对无误,准备好温度合适的饮用水。

(☆☆☆☆☆)

2.父母生病了,要经常问候,在允许的情况下学会陪伴父母。

(☆☆☆☆☆)

3.在自己具备基本护理能力的情况下,要细心照料。

(☆☆☆☆☆)

4.长辈、亲友、老师患病时,你要以适当的方式表示慰问。

(☆☆☆☆☆)

5.每年清明节或是祖先忌日,要和家人共同祭奠。

(☆☆☆☆☆)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七、学习小结

父母评价:

 

第七讲出则悌之一

一、家教提示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和兄弟姐妹(包括堂兄弟和表兄弟)和睦相处,发现孩子之间相互语言攻击,应当及时制止。

要告诉孩子,说话不谨慎很容易惹祸,一旦说话攻击别人,就容易产生冲突。

二、读读写写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三、释义解析

道:

道理。

恭:

恭敬。

睦:

和睦。

怨:

怨恨。

忿:

忿恨。

泯:

消失。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四、故事链接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

“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五、导行体验(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把☆图上色)

1.兄弟姐妹之间要谦恭忍让,注重亲情,和睦相处,不要计较利益得失。

(☆☆☆☆☆)

2.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辱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歧视有残疾的同学。

(☆☆☆☆☆)

3.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你要宽容他人,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

这些方面我平时做得都不够:

我准备:

 

这几天有没有(表、堂)兄弟姐妹或小伙伴到你家玩?

来,实践一下,把你好吃、好玩的东西拿出来和他们分享!

六、实践园地

 

请父母给孩子的表现一个合理的评价:

表现:

☆☆☆☆☆

评价:

 

第八讲出则悌之二

一、家教提示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日常饮食起居中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感恩,在用餐、坐、行等方而要懂得“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

尤其是每天的家庭用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绝佳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培养孩子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读读写写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三、释义解析

即:

立即,马上。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四、故事链接

代人养母

杜环是唐朝人。

他父亲的朋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

常母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后来处境越来越窘困,在路人的帮助下,她找到了杜环的家。

这天,杜环正和他的朋友在前厅交谈。

突然,一个全身被雨淋湿的老妇颤巍巍地从外面走进来。

杜环看出这是自己父亲朋友的母亲,赶忙上前扶老人坐下,并询问老人为何在这样的大雨天来到他家。

老妇哭泣着回答:

“我大儿子死了,唯一的小儿子也不知道身在何方,只好来投奔你了。

”杜环听了十分难过,便把老人暂时安顿在自己的家里。

第二天,杜环便开始为老人寻访小儿子的下落。

可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收获。

老人便一直在杜环家里居住,杜家上下待她如亲生母亲。

十年过去了,杜环找到了老人的小儿子,但他不愿意把母亲接走,杜环便只好继续侍奉老人。

老人去世时,他还准备了棺木,举行了入殓安葬的仪式。

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地给她安葬.并坚持每年都去墓前祭拜扫墓。

五、辨析反思

以下这些行为平时你有过吗?

如果没有就选择☆,如果有的话就选△,并说说今后打算怎么做。

1.吃饭的时候总是把好吃的菜放在自己前面。

(☆△)

2.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从不想着父母亲和爷爷奶奶。

(☆△)

3.爷爷奶奶叫我做事,我总是不太乐意。

(☆△)

4.爷爷奶奶在喊爸爸妈妈时,自己就当做没听到。

(☆△)

今后该怎么做:

六、导行建议

这些建议平时能做到,以自己日常表现给☆涂色,做不到的请父母给点建议。

1.就座时,你要做到让长辈先入座;吃饭时,你要做到让长辈先动筷;走路时,要做到让长辈先行,你要在长辈的后边,或在一侧搀扶。

(☆☆☆☆☆)

2.乘扶梯时,要主动照顾同行的老人,要靠右侧站立,让出左侧通道。

有急事走急行通道时,要讲礼貌,注意安全。

(☆☆☆☆☆)

3.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秩序,上车自觉排队,不喧哗,不拥挤,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争抢座位。

(☆☆☆☆☆)

4.去饭店就餐时,要文明礼貌。

不大声喧哗,不敲打餐具。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出声响。

吃中餐时,不要用自己的筷子乱翻饭菜,应就近取用;吃西餐时,要正确使用餐具。

(☆☆☆☆☆)

父母的评价与建议:

 

第九讲出则悌之三

一、家教提示

去长辈家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在长辈面亲谦虚有礼。

和孩子在路上碰见长辈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主动与长辈打招呼,如说“奶奶好”、“爷爷,您好”等等。

二、读读写写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三、释义解析

见:

通“现”,表露,表现。

疾趋:

快步向前。

揖:

拱手礼。

骑:

骑马。

乘:

乘车。

过:

过去。

犹:

仍然。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古礼:

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四、故事链接

程门立雪

宋代理学家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当时正值冬天,天寒地冻,他们走到半路天就下起大雪。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树林、房屋都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五、辨析讨论

对于《弟子规》中“对尊长,勿见能”一句,有些人认为在长辈面前不能炫耀自己的才能,也有的人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表现自己的才能让长辈高兴也是一件好事。

你绝得该怎么做,请和家长一起讨论?

 

六、导行建议

这些建议平时能做到,以自己日常表现给☆涂色,做不到的请父母给点建议。

1.当你遇到长辈时,不要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要按辈份称呼。

在公共场所对非亲属要依据年龄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

2.在路上遇见长辈时,你应该迅速上前主动问好。

长辈在谈话时,如果没有和你说活,你要退在一旁恭敬站立,不要抢话、插嘴。

(☆☆☆☆☆)

3.遇到长辈时,如果你正在骑车或做其他事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下车或暂停活动主动问候,待长辈走过后再活动。

(☆☆☆☆☆)

父母的建议与评价:

 

第十讲出则悌之四

一、家教提示

对孩子的礼节教育,家长应该言传身教。

例如在尊长面前,家长尽可能做到尊敬长辈。

等长辈走后,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哪里做得对、哪里没有做好,加深孩子对礼仪的认识。

二、读读写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