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51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

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元好问说: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

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

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楞严经》曰:

“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是此诗之本。

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

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

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

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

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

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

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

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

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

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

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

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

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

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选自袁行霈《诗与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重启示和象喻”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

B.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

C.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D.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楞严经》中“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这几句话,用“妙音”“妙指”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虽然“禅言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更有机锋。

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面上就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返照”,诗中清静虚空的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以禅入诗”的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高低的品评,以禅论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

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C.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大多“禅言诗”之所以并无可取之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所发现的生活

马克·吐温

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很穷,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

“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

”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回答说:

“不,孩子,我不需要。

孩子满腹愁肠,他嘴里嚼着一根甘草棒糖,这是他花一分钱买的,钱是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

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

他一声不吭,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

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

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怀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

”孩子真的过去了。

银行家问道:

“瞧,你捡到什么啦?

”他回答:

“一个别针儿呗。

”银行家说:

“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

”他回答说是的。

银行家又问:

“你相信主吗?

——我是说,你上不上主的学校①?

”他回答说上的。

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用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纸上写了个“St.Pter”的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

孩子说:

“咸彼得。

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

随后,银行家让小男孩做他的合伙人,把投资的一利润分给他,他娶了银行家的女儿。

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我花了6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

我瞧着那个银行家会把我叫进去,问我:

“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

”我就回答:

“是呀。

”他要是问我“St.John”是什么意思?

我就说是“咸约翰”。

可是,银行家并不急于找合伙人,而我猜他没有女儿恐怕有个儿子,因为有一天他问我说:

“小孩子,你捡什么呀?

”我非常谦恭有礼地说:

“别针儿呀。

”他说:

“咱们来瞧瞧。

”他接过了别针。

我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子。

但是,我并没有受到邀请。

他说:

“这些别针儿是银行的,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溜达,我就放狗咬你!

”后来我走开了,别针儿也被那头吝啬的老畜生没收了。

这就是我所发现的生活。

【注】①主日学校:

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以及“我”实践叔叔所讲的故事里的事情这两个故事组成,在诙谐幽默中告诉人们: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丑陋的。

B.同一个故事两次重复展现,通过对银行家语言、行动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两个不同的银行家:

一个节俭慈善,一个吝啬恶毒。

C.微型小说擅长用“小”写“大”,构思精巧,在同样“小”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两幅“大”不相同的社会图景。

D.人的命运常常在细微之处发生转机。

作者引导我们在一天天貌似相同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的微妙的差别。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物件“别针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6.文章以“我所发现的生活”为题,结合文本分析“我”发现的生活有哪些?

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许渊冲:

岁月困不住的人生

王晶晶

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那年,许渊冲虚龄90岁。

很多人都觉得,这怕是老先生此生最高的荣耀了,结果2014年8月2日,93岁的许渊冲又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给中国文化界狠狠地争了一口气。

时下有个热门的词叫“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

90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

家里书桌上,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

“我已经翻译完4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

老先生的150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这样的人生,岁月根本就困不住。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同届。

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做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

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

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搞出名堂。

到1958年,他已有4本译著。

看到他的一些事迹,你会觉得他真是个自负的“狂人”。

他印过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他评点过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他敢说“我的翻译超越了毛泽东诗词原文”。

其实许渊冲并不狂,他只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妥协。

“到现在还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

我不认为自己狂,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

我坚信自己是对的。

2004年和2008年,许渊冲提出了“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

他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处找到源头,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锺书的“化境”,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许渊冲说,在西方,翻译是科学。

“科学解决不了文学问题。

文学要美。

要有全局观点,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把文章里面的内容翻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国读者的好评。

翻译对许渊冲来说,也是让他身心愉快的不老灵药。

“我啊,天天和古人打交道。

我现在翻译莎士比亚,我就跟莎士比亚打交道。

我亦古亦今,我的现代就是古代,古代就是我的现代,我足不出门,来往的都是古代名人,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

所以我是非常愉快的。

不翻译,我每天做什么呢?

有人问:

“为什么要重新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呢?

”他说:

“100个人注解,就有100个不同的解释。

我有我的新意见啊,我现在边译边参考两个版本,一个朱生豪的,一个卞之琳的。

他们翻得好的地方,我保留。

不好的,我改掉。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年龄不是问题。

对许渊冲来说,最好的年华是现在。

“因为我活得越久,学得越多,看得越多,越有经验。

灵感是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逝去的。

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恰如老先生的人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95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是个“异数”——时间好像忘了把他变成老人。

傍晚,北大畅春园,他总要独自骑着自行车,遛上个把小时。

骑车是他退而求其次的健身项目,游泳才是最爱。

两年前,游泳馆的工作人员看他都九十多了,再也不敢放行。

(文汇报《许渊冲:

译道独行侠》)

②谈到即将出版的27册的《许渊冲全集》,许先生说:

“集子就是把几十年工作的精华都集中起来。

我的翻译也有很一般的,也有糟粕的。

精华也是受前人的启发。

精华留给后来者,我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环,把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这是我的中国梦。

”(田泳《翻译大家许渊冲:

曾被指为提倡乱译的千古罪人》)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渊冲是亚洲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的翻译家,这一荣誉是对他翻译事业的最高褒奖。

B.许渊冲很想在外语领域做出可观的成绩,与同届校友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他不甘落于人后。

C.许渊冲的作品能深受外国读者的好评,因为他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翻译理论,能以韵文形式再现中文原作的意境。

D.为构建“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查找源头,多方借鉴,从而形成一套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许渊冲看似狂傲,实则是对翻译事业的自信和坚守,他相信自己是对的,坚守着自己对翻译的理解,绝不妥协。

B.在许渊冲看来,只有用今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才能在超越时空的交流中获得非常愉快的心理感受。

C.为了能成功再现原作的妙处,许渊冲即使参考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译著,也能够不拘泥于他们的翻译,表达自己的理解。

D.选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生动表现了许渊冲才华横溢、老当益壮、精益求精等多个特点,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一生。

E.文章多次引用传主原话及其他名家的评价与介绍,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让传主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生动丰富。

9.“岁月困不住”许渊冲的人生,在原文中有哪些表现?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

“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

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5分)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

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

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項是(    )(5分)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诗人问诸公:

吴中近亊你们知道吗?

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E.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15.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4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杜甫在《蜀相》中用“,。

”来赞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2)《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有关发言人日前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C.针对“AI机器人会抢美国工人饭碗”,新版路线图指出,过去五六年里美国新增约60万个制造业岗位。

D.企业向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这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②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③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的作风。

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安土重迁,拨给搬迁的农民一笔拆迁费,帮助他们在建设新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⑤男人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⑥这几十年的中国大学院校,象钱老这样有良知,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一心做学术研究的真正学者专家实属百里挑一了。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9.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

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做鱼时,当我们用刀剖开鱼肚,就会看到,在腹腔上有一层黑膜。

有人说它有毒,其实这层黑膜叫“腹膜脏层”,它能够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它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

所以,这层膜_____。

不光是鱼有,________,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

_______。

不过,由于其主要是由脂肪细胞组成,脂肪含量很高。

因此如果不嫌麻烦,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烦就不用除掉,吃了也不用太担心。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

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

“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

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

”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选择题:

单选(8和14是多选)

1、B(3分)

2、A(3分)

3、A(3分)

4、B(3分)

7、C(3分)

10、C(3分)

11、C(3分)

12、D(3分)

17、B(3分)

18、B(3分)

19、D(3分)

多选

8、BD(选对一个3分,全对5分)

14、BD(选对一个3分,全对5分)

1、现代文阅读

(2)文学类文本阅读

5、(5分)①情节方面:

“别针儿”是线索,贯穿两个相似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小男孩”和“我”的不同遭遇,显出作者构思精巧。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同样是“别针儿”,展现两个银行家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我”践行“小男孩”故事的心理。

③主题方面:

以小见大,同样的“别针儿”,不同的遭遇,突出主题。

6、(6分)“我所发现的生活”:

①人的命运常常在细微之处发生转机。

小小的“别针儿”改变了“小男孩”的命运;②在一天天貌似相同的生活中也有微妙的差别。

同样是捡到“别针儿”,“我”和“小男孩”的遭遇却不相同,“小男孩”感受到生活中的善,“我”却感受到生活中的恶;③生活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