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59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期末复习题1.docx

《马原》期末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革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行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蛛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

一只蝴蛛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现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现标准

1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3.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4.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1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17.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

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

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2.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最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4.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D.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名词解释

1.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有三种基本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3.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4.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切,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的过程和趋势。

其主要表现: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要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

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第二个方面:

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要点: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4)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5)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答案要点:

(1)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了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坚持了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及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为什么?

答案要点:

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为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五.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矛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一般,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待殊性是矛盾的个性、个别,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任何一般都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另一方而,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个别总是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

再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过来也是一样。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学说,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其次,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掌握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世界的关键。

再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因情。

实践证明,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而不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当前,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试述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答案要点:

(1)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

(2)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全的产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就是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

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