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5972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游泳池救生制度.docx

游泳池救生制度

水上静水救生管理制度

       

一、救生工作的意义、宗旨、要求、条件

救生:

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用的救助措施。

意义:

1、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事业;

2、 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3、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宗旨:

“以防为主,以救为辅、拯溺救难、有备无患”。

要求:

救生员必须大胆沉着、细心负责、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地救助溺者,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做出贡献。

具备初级条件:

1、 思想作风正派,遵守救生员守则;

2、  具有爬泳、仰泳、蛙泳、侧泳、反蛙泳、踩水等游泳技能,25m速度游,男子在20秒、女子在22秒内完成;

3、  具有现场赴救(观察、入水、接近、解脱、寻找、拖带上岸)和急救能力;

4、  身体健康,两眼视力在1.0以上或矫正后达到1.5米。

二、救生员工作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水上救生事业;

2、 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3、  见溺勇为、不怕脏、不怕累、不退鞋、不拖延、不随意终止;

4、  遵守纪录、严守岗位、服从指挥、统一调

 

1、值岗时,不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任教练、不擅自离岗或窜岗;

2、严禁携带任何与值岗无关的物品;

3、 值岗时,要精神饱满,思想高度集中,确保泳客的安全。

三、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

1、 心理:

怕水、心情紧张、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

2、 生理:

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

3、 病理: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残疾人等;

4、技术:

游泳技术不佳、技术失误者等;

5、 其它:

场馆管理部规范、设施不完善、游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溺水事故的预防

1、  游泳池开放时必须配备游泳救生员,游泳救生员必须持游泳救生员证上岗;

2、  提高游泳者的认识,加强游泳知识的宣传;

3、  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4、 加强水上的监控,对体质较弱、能力较差(老人、儿童、妇女)或初学者应重点监控;

5、  提高技术,加强救护能力。

五、观察

1、 扫视法:

对自己责任区的远近、左右进行直线的不间断观察(每10分钟观察一片);

2、 环视法:

对自己责任区以某一点为起点,进行圆周的不断的观察;

3、  跟踪法:

对自己责任区的弱质群体或游泳技术不佳的游泳者进行重点跟踪观察。

按水上面积划分法:

主责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可采用交叉布岗的方式划分观察区域;

1、           不留盲区和死角的划分法:

可采用直线切割、弧线切割和重点布岗及增加流动岗位的方法。

观察要求:

1、           明确自己责任区,思想保持高度集中,能及时发现溺水事故的隐患;

2、           重点突出主责区,并兼顾次责区的交叉观察,相互补漏,不留盲区;

3、           观察时要掌握“池面与池岸、水中与池底、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

4、           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观察;

5、           根据不同的游泳人员进行观察;

6、           交接班或下班时,眼睛不间断地扫视自己责任区,确保没有事故隐患后方可离岗。

六、       判断

1、           采取看、听的方法来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主要表现溺水者在水中挣扎并发出求救的喊声;

2、           看到溺水者在说中不能自主的支配肢体动作并慢慢沉入池底者;

3、             判断溺水者是否受伤(溺水者自述、检查了解受伤情况)。

  

判断要求:

1、           根据观察不同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2、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果断、准确的做出判断;

3、           根据正确的判断,能够采用规范的救生技术动作。

七、建立安全网

1、           环境:

在显眼的地方有入场须知、安全指示牌、警告深水区标志,在进入深水区时要有标志线阻隔;晚上要有足够的灯光;

2、           观察:

标准游泳池一般配备5至6个救生员,其中四个固定1至2个流动;非标准游泳池配备3至5个救生员或每200平方米的面积,配备1至2个。

注意人员的搭配,位置的设置,救生椅与池边垂直等;

3、           制度:

池证上岗,上班提前15分钟,值岗责任区制、交接班制度、清场制度、现场急救制度等;

4、           器材:

(保障条件)医疗配备(氧气瓶、救心丹、止血贴)救生设备(竿、浮标、球、绳)。

八、赴救技术

   赴救技术是指救生员利用或不利用救生器具间接或直接将溺水者从水中施救上岸的专门技术。

   间接赴救:

当溺水者在池边3-5米时,溺水者要处于有意识状态下,通过救生器具(竿、浮标、球、绳等)将溺水者赴救上岸的方法。

直接赴救:

当溺水者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或溺水者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而远离池边的救生员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采用的赴救技术。

直接、间接赴救的原则:

能用间接赴救的应采用间接赴救的方法,不能用间接赴救或无法使用间接赴救的应果断采用直接赴救方法。

赴救的步骤:

1、           入水:

有跨步式、蛙腿式、鱼跃浅跳式及其它方式。

2、           接近:

背面接近、侧面接近、正面接近、潜水接近。

接近注意事项:

a、           救生员游至溺水者(背面1米、侧和正面3米)安全距离后需急停以免水浪将溺水者冲压下沉,进一步引起溺水者的恐慌;

b、           施救时不要太靠近溺水者以免被溺水者抓、抱持;

c、           正面接近时需下潜到髋部以下转动溺水者的身体;

d、           托腋夹胸时救生员的手臂着力点就在溺水者的胸和腋下,不要掐住溺水者的颈部;

e、           在尚未控制溺水者时不要放开抓住溺水者的手腕;

f、           对有知觉的溺水者来说,当你成功的接近并控制住溺水者时应迅速地大声的告诉溺水者“请不要惊慌”等安慰。

3、解脱

a、            单手(臂)被抓:

用转腕法或推击法,转腕法要求救生员被抓的手收回身前,向外翻转使之松手进行解脱;

b、            交叉手被抓:

用一只手臂的肘部撞击溺水者同一侧的手部,先解脱救生

员的一只手然后转腕解脱另一只手;

a、            双手臂被抓:

用转腕法或推击法进行解脱;

b、            单手被双手抓握:

用另一只手的虎口向下用力撞击溺水者的反侧手腕部,然后再用手肘部撞击溺水者另一只手,使之手进行解脱。

c、            背后颈部被抱持:

首先自己及时内手下颌,然后下沉,手向上推溺水者的双肘,同时自己头部下抽,或用反侧的手扒溺水者的手腕部,同侧的手向上推溺水者的肘部,同时头部侧向倾斜下沉抽出进行解脱;

d、            腰部正面被抱持:

用夹鼻推颌法,救生员一只手紧抱溺者另一只手的食、中指紧夹溺水者的鼻,掌以盖住溺水者的嘴,并用掌根托住溺水者的下颌,用力向前方推出,使之松开进行解脱;

e、            腰部背面被抱持:

扳指法或曲肘扩张法;如救生员在背部被溺水者抱住腰部时,救生员只要用手扳住溺水者的一只手指使之松手进行解放脱;如双手也被抱持时,首先用力抽出双手,后用扳指法进行解脱;如双手也被抱持时,首先用力抽出双手,后用扳指法进行解脱或用两臂曲肘同时往两侧做扩张动作,使溺水者两臂松解;

f、            抓头发:

压腕扳指法或扳指推肘法;压腕扳指法是用一只手紧握溺水者抓头发的手,另一只手则扳拉抓头发的手指,使松手进行解脱;扳指推肘法是用反侧的手紧握溺水者抓头发的同时手用力向溺水者抓头发懂得手肘部向上推击,同时救生员下沉,使之松手进行解脱;

g、            正面双腿被抱持:

用夹鼻推颌法,将救生员放在溺水者腰部的手改放在溺水者的后颈部就可以。

4、寻找:

徒手下水寻找分单人、双人和多人寻找等多种方法。

可用折线型寻找法、之字寻找法、圆形寻找法、排列式寻找法、方型寻找法、多层次寻找法等。

(游泳池不存在)

5、拖带:

有夹胸拖带法,托双腋拖带法、托枕拖带法、双手托颌拖带法、穿背握臂拖带法、二救一拖带法等。

注意: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保持溺水者的整个脸部露出水面。

6、上岸:

(昏迷溺水者)浅水无阶梯上岸、拖引上岸、深水上岸、深浅直阶梯、(清醒溺水者)浅水马镫式上岸、拖引上岸、深水上岸。

重点:

以深水无阶梯上岸法为例:

当救生员把溺水者拖带到游泳边时,救生员把溺水者的两只手重叠放在池边上面,然后救生员的一只手紧压着溺水者双手背上,另一只手抓攀岸边,两手用力撑上岸。

救生员上岸后,用交叉手抓住溺水者的双手(左手握左,右手握右手),把溺水者转体180度后向上提出池面。

上岸注意事项:

a、           救生只把溺者拖到池边准备上岸时,保持溺水者的头部露出水面;

b、           在向上提溺水者时先预提一下;

c、           溺水者提上来后要轻轻放;

7、运送:

肩背运送法:

救生员半蹲把溺水者抱起,用弓步把溺水者的大腿上,然后救生员的头部从溺水者的腋下穿过,一只手从溺水者两腿之间穿插,抱住溺水者其中的一只腿并抓住同侧的一只手,以颈部将溺水者托起,另一只手保护溺水者的头部放下时,救生员让溺水者坐在大腿上,救生员后腿向前一步,轻轻放下来。

运送注意事项:

运送过程要保护溺水者的头部。

九、急救技术

1、           现场急救的目的

a、救生命、提高生存率;

b、轻病痛,防止病情恶化、降低伤残率。

2、           现场急救的原则

  a、抢救生命,时间上要争分夺秒;

  b、实施救住措施、操作上要准确无误;

  c、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d、大胆、果断、迅速、不慌乱、不推托、不随意中止抢救工作。

3、           现场急救的终止条件

  a、游泳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

  b、有他人或专业医护人员接替抢救,或溺水者已转送医院;

   c、心肺复苏抢救1小时以后心跳活动不恢复,溺水孔固定性散大30分钟以上;

 d、医务人员确认溺水者已死亡。

4、           现场急救检查程序

  

(1)、判断意意识→

(2)高声呼救→(3)急救体位→(4)开气道→(5)人工呼吸→(6)人工循环→(7)紧急止血→(8)保护脊柱。

5、           心肺复苏的概念和目的

     是指为为挽救猝死者生命所采取的一种急救技术。

目的是使伤病者的心脏、肺恢复正常的功能,生命得以维持。

6、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无意识→呼救→摆好仰卧体位→打开气道(清理气道)→检查呼吸→无呼吸需要进行心脏按压及吹气以15:

2反复进行(吹两口气,按压15次心脏,速度每分钟100次)。

7、口对口吹气操作方法

     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先打开气道(如气道有异物),清除阻塞气道的异物,捏住溺水者的鼻孔,缓缓地吹口气,抬头看看溺水者胸部有没有扩张,吹气量约800-1200毫米。

8、用无名指和中指沿溺水者的下肋骨向上移,到两边肋骨汇聚交叉点,再用另一只手贴住无名指平行往溺水者左边一点按压。

按压的深度4-5厘米,儿童2.5-4厘米,婴儿1.5-2.5厘米,按压的速度每分钟100次。

9、脊椎受伤水中处理的步骤

a、当发生脊椎受伤时,首先应固定受伤者的颈部;

b、确认清醒程度、检查呼吸。

若有呼吸,则将受伤者固定在急救板上,再搬其岸;若没有呼吸,尽快将其搬运上岸,根据伤者的情况进行急救;

c、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场。

 

 

                                                           人工呼吸法

1、口对口呼吸法

适应证:

自主呼吸抑制或停止而无牙关紧闭者。

施术前准备:

置病人于空气流通处,解开衣领及裤带,清除病人口、鼻腔中分泌物及异物,取下假牙,必要时将舌拉出。

①  、病人去枕仰卧。

②    、术者跪于或立于病人一侧,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头后仰,以使气管伸直。

将病人口张开,用两层清洁纱布或一层清洁手帕盖上(紧急情况下不盖也可)

③    、术者先深吸一口气,用手捏住病人鼻孔,同时对准并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将气体吹入,直到病人胸廓扩张为止。

随之放松鼻孔,使气体排出。

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吹气14—16次/分,直到自主呼吸恢复。

注意事项

①  、人工呼吸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②  、施术要连续进行,在未确定病人已死亡之前,人工呼吸不能停止。

2、仰卧压胸法

适应证

自主呼吸抑制或停止牙关紧闭者。

施术前准备:

同口对口呼吸法

操作方法:

①、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

②、术者骑跪于病人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病人的下胸部两侧,两拇指相对靠近胸骨下段,身体前倾,借身体重力压挤病人胸部,推送膈肌上移,将肺内气排出,然后放松两手,上身伸直,使膈肌复位,胸廓扩张而自然吸入空气。

如此反复地进行,14—16次/分,直到自主呼吸恢复。

注意事项:

①  、压胸力量不能过猛。

②、其余同口对口呼吸法。

3、举臂压胸法:

适应证:

①、同仰卧压胸法。

施术前准备:

同口对口呼吸法

操作方法:

①、病人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②、术者跪在病人头前,双手握住病人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先将上臂拉直过头,使胸廓被动扩张而吸入空气。

维持此位置2秒钟后,再将病人两臂送回,并屈肘紧贴于前胸,借助于肘部压迫使胸廓缩小,挤出气体。

如此举臂、屈肘压胸反复地进行,14—16次/分,直至自主呼吸恢复。

注意事项:

参照仰卧压胸法。

4、俯卧压背法

适应证:

因溺水而呼吸停止者。

施术前准备:

参照口对口呼吸法。

操作方法:

②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一臂伸过头部,一臂屈曲垫在一侧面部下面。

③    、术者骑跪于病人大腿两侧,两臂伸直,两手掌压于病人下背部,两拇指向脊柱,上身前倾,两肩与两手掌垂直,以身体重力逐渐加压于病人背部,保持此姿势2秒钟,使肺内气体挤出。

然后上身伸直,两手松开,使病人胸廓自然扩张,而吸入空气。

2秒种后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地进行直至病人自主呼吸恢复。

注意事项:

同仰卧压胸法。

5、胸外心脏按压术

适应证:

心跳骤停。

施术前准备:

争分抢秒进行抢救。

操作方法:

①    、将病人卧于硬板床上(软床需垫上木板)或地上。

②    、术者站立或跪于病人一侧,左手掌根部放于病人胸骨下1/3处,右手掌根部交叉重叠于左手背上,两臂伸直与病人胸骨垂直,以臂肌及腕部的力量,有节奏地、冲击或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4㎝,心脏因受压而排空血液。

随即放松按压手臂,以利心脏舒张,心室充盈,胸廓扩张,吸引静脉血回流。

如此连续进行,按压80次/分左右,直至心跳恢复。

注意事项:

①    、按压位置要正确,力量要适当,否则不仅无效,还可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或内脏损伤等。

若给新生儿或婴儿按压心脏,只能用2—3个手指按压或拇指在前胸,其他手指在背部,将胸廓置于术者手掌中挤压。

②    、自动心搏未恢复前,不能中断按压。

如因更换术者必须暂停按压时,切勿超过15秒/次。

③    、术中要密切观察按压效果,其主要有效指征为:

①能触及周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上肢血压其收缩压达8Kpa或以上;②口唇及面色转红润;③已散大之瞳孔开始缩小;④自主呼吸恢复。

④    、若心脏按压需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时,由一人按压心脏4—5次/分,另一人行人工呼吸1次,若只有1人,则每按压心脏10—15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连续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