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664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docx

1绪论基本组织组织学与解剖学

绪论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组织

2.器官:

3.系统:

4.分辨率:

二、问答练习

1.简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阶段。

2.简述石蜡切片法的制作过程。

3.列表说明解剖学的分科

三、课外操作实践

1.结合自身演练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等术语。

绪论练习与实践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参考答案

1.由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称组织。

2.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3.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

动即构成系统。

4.是指能够区分两个质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二、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1)肉眼观察研究阶段:

公元前5世纪-1665年,主要用肉眼直接进行解剖观察。

(2)光镜观察研究阶段:

1665年-1932年,在此期间,在肉眼观察研究的同时,发展到用光镜观察研究阶段。

(3)电镜观察研究阶段:

1932年到现在,在肉眼、光镜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到用电镜观察研究的阶段。

(4)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2.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染色→

水洗→脱水→透明→封片。

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分科,其分科情况如下(供参考):

兽体解剖学

解剖学

非生物科学形态学人体解剖学

自然科学动物学生理学发生学

生物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

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

通俗解剖学

美术解剖学

非医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比较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一般组织学、器官组织学)

局部解剖学或称实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或称记载解剖学

医用解剖学X线解剖学

年龄解剖学

发育解剖学

机能解剖学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骨松质:

2.骨连结:

3.椎间盘:

4.胸廓:

5.胸骨角:

6.骨盆:

7.肌的起点和止点:

8.深筋膜:

9.滑膜囊:

二、问答练习

1.从骨的理化特性来解释儿童的骨容易弯曲变形,而老年人要预防骨折的道理:

2.骨松质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3.骨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有何生理意义?

4.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5.从进化的角度,谈谈人类的胸廓与动物有何区别?

6.脑颅骨中哪一骨块和其它的脑颅骨均有联系,请说明它与这些骨块的联系情况。

7.现代人的颅骨与大猩猩的有什么区别?

8.新生儿的颅有何特征?

9.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的起、止点与功能各是什么?

三、课外操作实践

1.结合自身活体触摸主要的骨性标志。

2.结合自身活体显示主要浅表肌的功能。

3.结合自身演示人体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

 

运动系统练习与实践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参考答案

1.是由许多交织成网的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构成,其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骨松质

2.是骨与骨间的连结装置,根据它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连结两种形式。

骨连接

3.是相邻二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围是纤维环,中间为髓核。

椎间盘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起弹性垫的作用,也可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

椎间盘

4.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

5.在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一个向前突出的角度,称胸骨角胸骨角。

6.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骨盆

7.肌在运动中比较固定的一端为起点,活动较大的一端称止点,但起、止点是相对的,随着运动情况的变化往往可以变换。

肌的起点和止点

8.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肌的表面,并深入各肌之间,形成鞘状结构,包裹肌、肌群和神经、血管。

深筋膜

9.在腱与骨面相接触的地方,常形成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其内有滑液,可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

滑膜囊

二、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骨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此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骨的化学成分。

成人骨中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骨盐沉积在胶原纤维的周围,提供了骨的硬度。

幼年时,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变形;老年人的骨中,含无机物较多,故容易发生骨折。

2.骨松质由许多交织成的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构成,骨小梁排列的方向与各骨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张力的方向一致,使压力和张力均等地分布于全骨,以使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的坚固性。

3.除关节面外,骨的内外表面均覆有骨内膜和骨外膜。

幼年时,骨外膜内层和骨内膜的细胞功能活跃,能分化为成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使骨长粗,成年后,转为静止状态,但终生保持分化能力。

骨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有何生理意义?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包围整个关节。

关节腔是关节囊围成的腔,里面含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此外,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

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5.随着人体的直立和从事生产劳动,内脏的重力转向腹部和盆部,为适应上肢的灵活运动,肩胛骨也移到背侧,胸廓不断向两侧发展,于是人类出现了横径大于矢状径,上窄下宽近似圆锥形的胸廓。

从进化的角度,谈谈人类的胸廓与动物有何区别?

6.脑颅骨的蝶骨与所有脑颅骨有联系,蝶骨位颅底中部,前方是筛骨、额骨,蝶骨体后方与枕骨联系,在颞窝处蝶骨大翼与颞骨、顶骨联系。

脑颅骨中哪一骨块和其它的脑颅骨均有联系,请说明它与这些骨块的联系情况

7.首先,人的脑颅大大发展,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窝增大。

同时,颅骨逐渐变薄,变轻,眉嵴微弱。

颅高架于脊柱之上,枕骨大孔由斜向后下转为朝向直下。

其次,人的面颅退居较小的比例,上颌骨和下颌骨明显后退,颏突出,出现了“下巴”。

现代人的颅骨与大猩猩的有什么区别?

8.新生儿颅的高度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约占身高的1/4,而成人颅则占1/7。

新生儿脑颅大于面颅,其比例约为8:

1。

新生儿颅的额结节和顶结节较明显,颅顶呈五角形,最宽径位于两顶结节之间。

眶间距离较大,犁状孔小,上、下颌骨不发达,没有牙和牙槽,鼻旁窦尚未发育,故口、鼻显得很小。

新生儿有许多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缝隙很大,并为结缔组织所充填,称囟。

新生儿有前囟、后囟、前外侧囟和后外侧囟。

新生儿的颅有何特征?

9.肋间外肌起自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维的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的起、止点与功能各是什么?

三、课外操作实践参考答案

1.上肢的骨性标志有:

锁骨、肩峰(肩部位置最高的骨性标志)、肱骨大结节(肩部最外侧的骨性标志)等;下肢的骨性标志有:

髂嵴(位于腰部与臀部的交界处)、髌骨、胫骨前缘、内髁和外髁等;胸部的骨性标志有:

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间隙等。

2.主要显示颈部浅表肌:

胸锁乳突肌单侧收缩和双侧收缩的功能;背部浅表肌:

斜方肌、背阔肌的功能;胸部浅表肌:

胸大肌的功能;上肢浅表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功能;下肢浅表肌:

缝匠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

3.可以用手指、上肢、下肢来分别显示屈、伸,该运动发生于矢状面内,两骨接近或角度减小为屈,反之为伸;在冠状面内,骨向正中线摆动为收,反之为展;骨的前面转向内侧为内旋,反之为外旋,在前臂,相应地称之为旋前和旋后。

第三章循环系统

一、解释名词练习

1.微循环:

2.小循环:

3.大循环:

4.动脉:

5.静脉:

6.毛细血管:

7.心传导系统:

8.毛细淋巴管:

9.心包腔:

10.乳糜池:

二、问答练习

1.简述人体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试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及中静脉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3.当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时,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

4.简述淋巴的形成、回流途径以及最后注入体循环部位。

5.简述冠状循环的血流途径。

6.简述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7.胎儿出生后血管主要发生哪些变化。

8.试述向头部供血的主要动脉血管及其分布的主要特点。

9.试述腹主动脉各脏支的名称及营养区域。

10.从组织学和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心房和心室不是同时收缩的。

三、课外实践与练习

1.心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材料可以选猪、羊、兔、大鼠等动物的心。

建议先设计解剖方案,争取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2.在自己的体表触摸动脉搏动的部位。

3.在自己的体表寻找表浅静脉并探寻静脉瓣所在的位置。

4.在自己的体表触摸和演示全身的主要压迫止血点。

 

循环系统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练习参考答案

1.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2.小循环又称肺循环,是指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小循环。

3.大循环又称体循环,是指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除肺泡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大循环。

4.动脉是指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5.静脉是指运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

6.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称毛细血管。

7.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主要包括: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心传导系统

8.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

9.心包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其中浆膜心包分为脏.壁两层,其二者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10.乳糜池为一个膨大的囊状结构,常位于第1腰椎前方,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而成。

二.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

(1)身体左右对称的部分,血管分布也具有对称性

(2)动脉干一般在躯干.关节的屈侧或深部等隐蔽处走行,并经常和神经.静脉伴行(3)动脉从主干发出后经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管径粗细与器官行使的功能相适应(4)有的血管主干发出与其平行的侧支与主干远侧或另一主干的侧支互相吻合。

简述人体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中等静脉

内膜

内皮下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含平滑肌,有内弹性膜

内弹性膜明显,是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薄,多数没有内弹性膜

中膜

弹性膜发达,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平滑肌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含有几层平滑肌

由稀疏的环行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外膜

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厚度与中膜相近

厚度大于中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无外弹性膜

试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及中静脉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3.门脉高压会使肝门静脉间的吻合支增粗而呈现曲张,从与上下腔静脉之而导致食管下端静脉丛破裂引起呕血。

如果高压导致直肠静脉丛破裂,则引起便血。

由于肝门静脉循环障碍淤血,从而产,还可引起脾肿大及胃肠生腹水。

当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时,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

4.淋巴来源于组织液,经各级淋巴管向心流动,并经过许多淋巴结的滤过,最后注入静脉,回到右心房。

全身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简述淋巴的形成、回流途径以及最后注入体循环部位

5.主动脉→左.0右冠状动脉→心壁各级动脉→心壁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冠状窦→右心房。

6.

(1)来自母体的动脉血经过胎盘后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

(2)胎儿动脉血与静脉血在下腔静首次出现混合,(3)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后绝大部是分流的,(4)肺动脉中只有少量血入肺,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

7.脐动脉退化成脐侧韧带;从脐到肝门的一段脐静脉形成肝圆韧带,静脉导管闭锁形成静脉韧带;卵圆孔封闭形成卵圆窝;动脉导管封闭形成动脉韧带。

8.颈内动脉:

主要发出分支营养脑和视器;颈外动脉:

在颧弓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其中颞浅动脉分布于颞部及颅顶部;上颌动脉分布于口腔.鼻腔及咀嚼肌等,上颌动脉还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分布于硬脑膜。

颈外动脉还分支出面动脉营养面部皮肤.面肌和腭扁桃体。

9.腹主动脉的脏支分成对和不成对两种。

成对的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它们营养相应的器官;不成对的脏支主要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主要营养腹部器官。

10.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一个支持性结构纤维环,它是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心房和心室的肌束是不连续的,分别附着于纤维环上,因此,心房和心室能分别收缩。

三、课外实践与练习参考答案

1.“四刀法”心脏解剖。

第一刀,切开上下腔静脉,打开右心房;第二刀,对角切开肺静脉,打开左心房;第三刀,从主动脉入刀沿前室间沟左侧切开左心室;第四刀,从肺动脉入刀沿前室间沟右侧切开右心室。

然后仔细观察各腔的结构。

2.例如:

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可以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在腕上方可以触摸到桡动脉的搏动;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下方,可以触摸到股动脉的搏动等。

3.上肢较易操作,下肢表浅静脉的静脉瓣较为明显。

例如,找到胫前静脉.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用手指压住血管观察血管上部出现的小隆起,即静脉瓣所在的位置。

4.例如,头部止血,常压迫颈总动脉;上肢止血,常压迫肱动脉;手部止血,压迫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下肢止血,压迫股动脉。

 

第四章 免疫系统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免疫细胞:

2.淋巴组织:

3.中枢淋巴器官:

4.周围淋巴器官:

5.淋巴窦:

6.淋巴小结:

二、问答练习

1.比较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2.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其过程和意义如何?

3.说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

4.试述淋巴细胞的主要类群及其各自的机能。

免疫系统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参考答案:

1.免疫细胞是指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其它抗原呈递细胞等。

2.淋巴组织是由网状组织和大量淋巴细胞以及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

3.中枢淋巴器官是指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具有培育淋巴细胞的作用。

如胸腺和骨髓。

4.周围淋巴器官是指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进一步发育,分化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5.淋巴窦是淋巴结内淋巴流径的通道,包括被膜下窦,小梁周围淋巴窦和髓窦。

6.淋巴小结是由大量B淋巴细胞和少量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构成的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是淋巴组织的一种类型。

二、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胸腺、淋巴结的结构可分为皮质和髓质,淋巴结的皮质包括:

浅皮质、深皮质及皮质淋巴窦,胸腺的皮质则以上皮网状细胞为支架,间隙内含大量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结的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胸腺的髓质由上皮网状细胞,胸腺细胞,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胸腺小体等构成。

脾的结构无皮质和髓质之分,它由红、白髓和边缘区构成。

胸腺、淋巴结和脾都有被膜和小梁结构,除脾的被膜和小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胸腺和淋巴结的被膜和小梁由结缔组织构成。

胸腺是培育T淋巴细胞的场所并可分泌胸腺激素,淋巴结和脾都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可过滤淋巴,脾还具有贮血、滤血和造血的功能。

比较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2.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回到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内,这样,淋巴细胞能从一个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迁移到另一个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在全身周而复始地不断周流,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不仅有利于淋巴细胞发现和识别抗原,而且能沟通信息,使分散于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功能整体,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其过程和意义如何?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由骨髓中的定向干细胞、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中的巨噬细胞组成。

后者包括结缔组织的巨噬细胞、肝的Kupffer细胞、肺的尘细胞、淋巴结和脾的巨噬细胞、腹膜腔和腹膜的巨噬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以及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防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吞噬、清除异物和衰老伤亡的细胞外,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起始阶段,巨噬细胞能处理抗原,促进免疫应答。

在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它又能聚集于病灶周围,成为破坏靶细胞和吞噬细菌的重要成份。

此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还具有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补体、肿瘤生长抑制因子)等功能。

说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

4.淋巴细胞根据发生部位、细胞表面标志、形态结构和功能,一般可分为三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可分为三个亚群: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能协助处女型T或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引起和增强免疫应答;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能抑制或减弱免疫应答,与TH细胞共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细胞),受抗原激活后,可增殖形成大量效应性TC细胞,特异性地杀伤具有抗原性的靶细胞,是完成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

浆细胞能分泌和合成抗体,清除抗原,完成体液免疫应答。

大颗粒淋巴细胞可分为两种:

杀伤淋巴细胞(K细胞)和天然杀伤淋巴细胞(NK细胞)。

K细胞本身无特异性,但其细胞表面有抗体IgG的FC受体,能借抗体与靶细胞接触,杀死靶细胞;NK细胞,不需抗原的刺激,也不依赖抗体的作用,即具有天然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内脏器官

2.咽峡

3.咽淋巴环

4.小肠绒毛

5.结肠带与结肠袋

6.APUD系

7.肝门管区

8.腹腔与腹膜腔

二、问答练习

1.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简述胃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3.试述小肠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4.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

 

5.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

 

6.描述肝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7.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8.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经如何?

 

9.肝内的血液循环途经如何?

 

10.小肠吸收的物质通过哪些具体途经运输到心脏?

 

三、课外操作实践

对着镜子,张口观察自己的牙有多少颗?

齿式如何?

舌的轮廓乳头有几个?

腮腺导管和下颌下腺导管各开口于何处?

消化系统参考答案

解释名词概念练习参考答案

1.是直接参与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各功能的器官。

它们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借着一定的管道和外界相通。

.内脏器官

2.腔后部,两侧的腭舌弓与舌根,腭帆后缘共同围成口咽峡,它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咽峡

3.由咽扁桃体,双侧咽鼓管扁桃体和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围成的淋巴环称之。

它们围绕在口、鼻腔与咽腔连通处的附近,具有防御功能。

咽淋巴环

4.小肠壁内表面由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称之。

小肠绒毛

5.在盲肠和结肠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的三条与肠管纵轴平行的结构称结肠带。

结肠

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形成有横沟隔成的结肠袋。

结肠带与结肠袋

6.凡是细胞内含胺量高,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进行脱羧基反应产生肽类和胺类物质能力

的这类细胞均属于APUD系。

7.在肝小叶间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等连同其所在部位的结缔组织合

称门管区。

8.腹内的体腔(即膈之下,盆腔之上由各腹壁围成的空间)称为腹腔。

腹膜脏、壁两层

之间的间隙称腹膜腔。

二、问答练习参考答案

1.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有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

上缘较短,叫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

下缘较长,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

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续。

胃可分为四部:

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2.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

齐,能分泌粘液。

粘膜的固有层内,有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贲门腺和幽门腺,均为分支管状腺,分别分布于相应的部位,它们主要分泌粘液。

胃底腺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

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四种。

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未分化细胞能分化成胃上皮细胞和胃腺各类细胞。

肌层发达,有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外膜为腹膜的脏层、属浆膜。

3.肠壁的腔面有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襞,襞上有粘膜上皮和固有

膜向肠腔突出形成的小突起,称肠绒毛。

肠壁也分四层。

粘膜层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柱状细胞和杯形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小肠吸收的表面积。

杯形细胞分泌粘液。

小肠上皮凹陷在固有膜中形成单管状的小肠腺。

小肠腺主要有五种细胞组成,即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嗜银细胞。

十二指肠上段粘膜下层内含有十二指肠腺,它是分泌碱性粘液的分支管泡状腺。

小肠外膜除十二指肠外,均为浆膜。

4.小肠绒毛是小肠的环状襞上由粘膜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的小突起,绒毛的轴心有呈盲管状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乳糜管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纵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

5.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环状襞较低最发达最低

小肠绒毛叶状圆锥状指状

杯形细胞少逐渐增多最多

淋巴小结少而分散分散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无无

6.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的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

肝可分为前、后两缘和上、下两面。

前缘锐利,后缘圆钝。

肝的上面隆起贴于膈,称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

肝的下面凹陷,与脏器为邻,称脏面,有一呈“H”形的沟。

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腔静脉窝,有下腔静脉通过。

在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

肝的下面借“H”形沟分为四叶:

左纵沟左侧的左叶;右纵沟右侧的右叶;横沟前方的方叶;横沟后方的尾状叶。

7.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大小不均。

在肝小叶的横断面,可见中央

贯穿着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是肝静脉的属支。

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相互连接成肝索。

立体结构上看,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板状结构、称肝板。

肝板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称为肝血窦。

肝血窦的窦壁有一层内皮构成,内皮细胞间隙大,并有窗孔。

窦壁上还有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肝巨噬细胞。

相邻肝细胞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胆小管。

胆小管汇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然后汇入小叶间胆管。

8.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贮存于胆

囊。

进食以后,胆囊收缩,肝胰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