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986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江苏省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科学探究

21.(10分)(2014•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C .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

8.

解:

(1)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

、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空格内应填入Mg、Ag;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通过长导管将氢氧化钠排出,所以,最为合理装置是C;

【实验求证】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A中应加入的固体是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等.

【实验反思】由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是3:

4、3:

8,所以,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3:

8.

故答为:

(1)Mg、Ag,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 

9.(2分)(2014•苏州)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解:

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A说法错误;

B、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C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可能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C.

 

16.(13分)(2014•连云港)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

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恰好中和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Na+、H+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稀盐酸的密度 .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CO2+2NaOH=Na2CO3+H2O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

解:

(1)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②在中和反应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③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7.3g×1%=0.0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x0.073g

解得:

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2)①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方法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方法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测得碱液的pH偏小,方法错误.

②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Na+、H+;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实验方案是:

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故答为:

(1)①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等;

(2)①AC,②恰好中和,Na+、H+;稀盐酸的密度;(3)CO2+2NaOH=Na2CO3+H2O;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14.(6分)(2014•宿迁)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

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澄清的石灰水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

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检验生成物 证明反应的发生.

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

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探究】

(1)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

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检验生成物.

19.(8分)(2014•泰州)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Cu+FeSO4 .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 蓝 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Cu、Cu2O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

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铜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A (填序号)

A.200℃B.1000℃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CuO

2Cu+CO2↑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SO3 (填化学式).

解:

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Cu+FeSO4,铜离子显蓝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作出猜想】根据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铜也是红色,;③还可能是Cu、Cu2O的混合物;

【分析推理】

(1)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铜,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若无现象,则固体中只含有铜;根据探究,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则固体中只含有铜;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200℃

(2)碳与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故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SO3.

答案:

CuSO4+Fe═Cu+FeSO4蓝

【作出猜想】③Cu、Cu2O

【分析推理】

(1)铜A

(2)C+2CuO

2Cu+CO2↑;

【交流讨论】

(1)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SO3.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设计图1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

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实验组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理由是 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

【实验2】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发现在纳米级

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氮气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900 ℃左右.

II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

,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2O2

CuS

O4 .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3)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4Cu(OH)2

2Cu2O+N2↑+6H2O ,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4)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19.2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

【实验1】由于装置上端开口,若先通入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实验2】由图曲线可以看出,在300℃时氮气比NO产量高,以氮气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生成物中应以NO为主,因此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

(1)反应物是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是硫酸铜,反应条件是细菌,化学方程式为CuS+2O2

CuSO4

(2)③中反应是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物中有氢氧化铜,因此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3)反应物是液态肼(N2H4)和Cu(OH)2;生成物是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4Cu(OH)2

2Cu2O+N2↑+6H2O,Cu2O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铜元素化合价为+1价;

(4)Cu2O中铜元素质量为21.6g×

=19.2g;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所以CuS中铜元素质量为

=25.6g,因此CuS的质量为

=38.4g,故该岩石中CuS的质量分数为

=3.84%

故答案为:

【实验1】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实验2】氮气900

(1)CuS+2O2

CuSO4.

(2)产生蓝色沉淀.

(3)N2H4+4Cu(OH)2

2Cu2O+N2↑+6H2O,+1.

(4)19.23.84%

19.(8分)(2014•盐城)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 盐 (选填“酸”、“碱”、“盐”),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探究】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白色粉末肯定不是 氯化钠 

2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3

取少量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1)请完成表中空格.

(2)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写出一个即可).实验步骤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CaCO3 (填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 NaHCO3 .

解:

[查阅资料]碳酸钠的俗名纯碱、苏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

[实验探究]

(1)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气体.所以,填表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白色粉末肯定不是

氯化钠

2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3

取少量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分,反应的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

【实验反思】由于氯化钙与碳酸氢钙不反应,所以,则该白色粉末是NaHCO3.

故答为:

[查阅资料]纯碱,盐;

[实验探究]

(1)实验结论:

NaCl(或氯化钠);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CaCO3

[实验反思]NaHCO3(或碳酸氢钠) 

20.(11分)(2014•盐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石油中主要含有 C、H 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写化学式).

(2)化石燃料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X的化学式为 Al(OH)3 .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为了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假设该赤铁矿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方案I取8.00g赤铁矿粉,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60g滤渣.则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0% .

方案Ⅱ如图所示,取8.00g赤铁矿粉与过量的焦炭粉混合后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1.32g.如果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根据所学反应3C+2Fe2O3

4Fe+3CO2计算,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0% .

【实验反思】方案Ⅱ中硬质玻璃管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会导致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分析】方案I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方案Ⅱ测出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写出一种即可).

解:

(1)石油中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CH4.

(2)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化学方程式:

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K:

1个,反应后:

1个,则x中不含K;反应前Al:

1个,反应后应:

1个,则x中含有一个Al,依此类推,x中还含有3个O,3个H,则X的化学式为Al(OH)3.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充分.

方案I则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方案Ⅱ

解:

设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2Fe2O3

4Fe+3CO2

320132

X1.32g

=

解得:

X=3.20g

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实验反思】方案Ⅱ中硬质玻璃管内原有的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这会导致测出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实验分析】方案I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方案Ⅱ测出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5.(10分)(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

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

①全部是Cu;

②全部是Cu2O;③ 既有Cu也有Cu2O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稀硫酸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 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