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表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7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表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读书表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表达.docx

《读书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表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表达.docx

读书表达

生活·读书·表达

------写作的三部曲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听我这个小人物的大报告。

用一句话形容我此时的心情,那就是:

鲁班门前弄斧,关公面前耍刀。

多年来在学生阅读写作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一所学校能持之以恒地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引领学生做一个终生的读者,这份摒弃功利、高瞻远瞩的树人之心,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事实证明,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确是比同龄的孩子们要高出一筹的。

我的女儿初楚其实是个很普通的孩子,读小学之前,识字、数数这些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

她今天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是二小的老师们悉心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是怀揣着一份感恩之心来到这里的。

蒋主任说,要我讲讲怎样辅导三年级孩子的写作。

为什么要强调三年级呢?

因为一二年级的作文主要是看图作文,依据图中内容写句子。

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所以,很多家长困惑,怎么一上三年级就不会写作文了呢?

其实,不是孩子不会了,而是孩子开始真正下笔构思一篇完整的作文,作为一个初学者所感觉到的困惑。

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其实,关于写作技巧的具体指导,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做最生动的讲解。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一些什么帮助呢?

很多人都认为作文就像数学题一样,考官给出题目,学生计时写作。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一篇好的作品,其实是要经过漫长的发酵过程的。

那个漫长的发酵过程,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写作之前的积累与训练过程。

我想借三联出版社的六字理念来作为今天我讲座的一个主题,就是:

生活、读书、新知。

意思是从生活和读书中获取新的知识。

我把它改为(幻灯2)生活、读书、表达。

这是写作的三部曲。

意思是:

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书籍中获取写作的智慧,从表达中获取写作的快乐。

一、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

想写好一篇作文,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

从大处说,无外乎以下几点:

主题鲜明,叙事生动,情感丰富。

把主题放在第一位。

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强调的是文以载道,这个道是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就是作品要有积极的意义。

这个积极的意义从哪里来?

从生活中来。

我读初中时,流行琼瑶的小说,大家传阅的速度非常快,第一本,很感动泪流满面。

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看得多了,就不感动了,因为情节雷同,脱离生活,没有思考的空间,你很明白,那样的人物,那样的爱情,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它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所以,这一类书籍在主题上是消极的,无意义的。

就像流星一样,快速闪过,流行过,就消失了。

这有些像我们女性买衣服,太流行的,往往只穿一年,长久地留在我们衣柜里的,永远都是那些最简洁、最大方的几乎没有流行元素的朴素的衣服。

好的小说所写的故事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作者多年生活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有他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好的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又能给读者以精神的感召。

很多学生作文,一写我最敬佩的人,就写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课堂上,深夜还在办公室办公,雨天把伞借给学生自己挨淋以致感冒了。

这些作文,脱离了生活,仅这一条就被列入了三类作文。

如果你写的东西,是大家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老生常谈,即使是真实的生活,也因为太熟悉而没有吸引力。

所以,要注意从生活中筛选和汲取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好的作家往往能透过外表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好的作品是怎样反映生活的?

以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为例,别人眼中的贾府,那是多么的繁华,多么的荣耀。

但是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只有他认识到所有的繁华其实不过都是一场虚幻之梦。

所以,他要写《红楼梦》。

这,先就使这部作品的主题高出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其他所有小说。

这部作品,最吸引大家的是宝黛钗的三角爱情故事。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又不喜欢薛宝钗的精明世故,更不明白贾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

可是作者正是通过这几个典型人物的故事,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出的话。

我们看,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他是封建儒家思想的代表,而封建的儒家思想在曹雪芹眼中真是假正经,所以他给他取名贾政,这里,是暗含着嘲讽的。

这样的父亲怎可能允许贾宝玉自由恋爱呢?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婚姻观是什么?

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是被禁止的。

所以《西厢记》是禁书,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宝黛二人是极有才华的两个少年,有共同的志向,自由的信仰,无意仕途。

贾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其实是他平等对待丫鬟、无尊卑观念的表现。

这些思想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对立的,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的,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这是这部书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曹雪芹是怎样创作出这样一部经典巨著的呢?

是凭空想象的吗?

当然不是。

他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的素材。

用了十年才得以完这部绝世之作。

前前后后修改了五次。

可他对书的后四十回总是不太满意,于是就将书稿的前八十回拿给亲朋好友看,谁知不久就传抄开了,而那后四十回却一直在修改之中。

这时候他的身子骨越来越差了,不久就去世了。

高鹗续写的,与曹雪芹原作比较,差距是很大的。

为什么会有差距?

他是乾隆爷御笔钦点的大学士,是全中国文人中的最佼佼者。

看来不是文笔和才华的差距。

而是因为他没有经历曹雪芹的家族剧变,也就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深度思考,导致了小说后四十集的对主题的把握出现了极大的偏离。

所以,主题与素材实在是作品的首要。

说到底,还是生活。

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

素材,指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积累这些素材时,我们不妨按照以下这些主题来分类。

常见的主题,也是考试经常涉及的主题,就像衣柜里那些永远都不可缺的打底衫,今天回家,我们就去给孩子买一个分色分类的笔记本,帮助他建立起一个素材库。

最基础的库存有以下这些,一个色彩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有相关的名言、事例、典故、成语,相关的思考……:

(幻灯3)

1、爱(感恩、奉献、帮助)(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动物、植物、弱势群体、陌生人…………)

2、竞争与合作

3、宽容与理解

4、诚实与信任

5、挫折与坚强

6、自信与乐观

7、兴趣与烦恼

8、健康与运动

9、环保与不良习惯

这些主题,其实就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总结和归类。

到哪里去找得到反映这些主题的素材呢?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

所以,要培养孩子一颗充满了真善美的心灵,用美去发现美,引领孩子去感悟最丰富的精神世界。

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首先要求自己,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引领者,是孩子德行的楷模。

下面,我想就爱这个主题来举例解说一下:

每年新学期的第一顿早餐,我都会在头一天晚上买来材料,韭菜一棵一棵细细地清理,洗净、控干。

海虾一个一个剥好,用刀切开后背,取出虾肠,切块,加盐、酱油酱上。

面粉加水,和好,揉100下,再100下,所有这些,都要慢慢地仔细地做,让孩子一步一步所有都看到。

第二天早晨,比平日早起半个小时,开始擀皮,包饺子。

厨房一定不要急于收拾干净。

一会,孩子起床了,先跑来厨房问早安。

这时,他看到厨房里狼藉一片,很惊讶,“哎呀,妈妈,你起得很早吧?

你真辛苦啊!

可是为什么要吃得这么复杂呢?

我们家平日很少包饺子的,所以有这样的惊讶。

“因为咱们中国人讲究“吃饺子中状元”啊。

开学第一天的饺子,有妈妈亲手包进去的爱和祝福啊,一定要吃啊!

我和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吃着妈妈的饺子开始新的学期啊。

“真的?

可是我真不愿吃饺子啊!

”她很矛盾啊!

可是看到妈妈这样辛苦,她还是开始吃了。

第一个,我说:

“祝你一帆风顺。

”第二个,我说:

“二龙腾飞。

”第三个,我说:

“三羊开泰。

”第四个,我说:

“四季平安。

”第五个,我说:

“五福临门。

”第六个,我说:

“六六大顺。

”一般到这里,她觉得已经很饱了。

还从没有超过六个。

如果她再吃下去,我会接着说:

“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吃人家的嘴短啊,吃完了,她有一点担心的问:

“你是为了让我考第一才包饺子的吗?

“当然不是。

妈妈认为只要你每天都把自己不会的知识学会了,搞明白了,那就是好学生,将来就能中状元。

“噢!

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

”你看,小家伙又把心放下了。

带着满满的祝福去上学了。

晚上放学回来了。

“妈妈,今天的饺子真有用!

我今天上课受到老师表扬了!

……”

就是一顿简单的饺子啊,孩子体会了多少东西啊!

妈妈的爱不需要我们自己唠唠叨叨说出来:

“孩子,你看我多辛苦,多累呀,还不都是为了你,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可要争气啊!

妈妈的爱其实渗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感受到。

爱这一主题是最基础的情感,几乎可以说,人类所有优秀的品质,都是由爱生发开来的。

奉献和帮助其实也是基于对世界的爱。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养一只小动物,或者种一棵植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最能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悲悯之心。

我曾经在超市买了一袋牵牛花种子,分给了对面楼上一位阿姨一半。

我和楚楚把它种在花盆里,精心地照顾它,看它一天一天发芽、长叶子,长藤蔓。

我们都感觉很漫长。

(从那以后,楚楚再也不随便掐花了。

)牵牛花长大了,家里阳台显然盛不下,我就商量楚楚把它移到楼道里,从楼道的窗户伸出去,顺着水管任它攀爬。

楚楚很不情愿的同意了。

牵牛花终于开花了,我们只能在楼外边仰着脸才能看到。

后来,它的花越开越多,引得大家驻足观赏,每个人都把种花的人夸奖一番,楚楚和我听得美滋滋的。

她不难过了。

对面楼上的阿姨的花也开了,楚楚不用跑到楼下去看了。

我们互相观赏着对方的花。

我问楚楚:

“不难过了,自己种的花自己看不到?

“可是我能看到阿姨种的花。

“你有什么想法吗?

“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啊,你说过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孩子多会总结啊。

巧了,半年之后,楚楚的课文里就有这么一篇文章。

她回家背课文,“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我们立即就想到了我们的牵牛花。

这篇课文简直就像是为楚楚写的。

印象非常深刻。

她还收留过一只瘸腿的被人遗弃的小猫。

用纸箱亲手做了一只猫窝,还起了名字,叫爱心之家。

喂它喝牛奶,吃面包。

照顾得无微不至。

把它藏在楼道里,养了好几天,才被我们发现。

最后被送走了。

临别,她还写了一封信放在猫窝里,叮嘱未来的主人善待她的小猫。

她想起来就伤心地哭。

对动物的悲悯之心,在那一刻,是最真诚的。

我鼓励她把它写在了日记里。

那次去文登学广场玩,恰巧遇上赶集,她看到卖鱼的在高声叫卖活蹦乱跳的鲫鱼,停下脚步她就蹲下去观察,我看见她的眼泪留下来了。

“妈妈,这些鱼还活呢!

我要买它们去放了!

总共有十几条,我花钱买了下来,楚楚马不停蹄地穿过马路要把它们放进河里。

放之前,我说,“慢,稍停,楚楚,待会放的时候,注意观察鱼们的动作,猜猜它们在说什么。

用什么来描述那些鱼儿的欢快呢?

楚楚说,欢快,说,鱼儿在说,这里真自由啊,逃脱了人的屠杀,感谢楚楚小朋友。

上面这些事情,都被楚楚写进了日记里。

当孩子的悲悯之心被激发出来后,写作其实就变成了一种情绪的释放。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走进生活,对生活有所观察和感悟。

楚楚在学校里参加了很多校外活动,几乎每次回来,她都有所收获,都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

去参观聋哑学校,回来后她特别激动,向我描述那些残疾孩子的样子有多可怕。

说完了,我说,楚楚,你观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文章,你想不想给那些没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呢,同学们读了你的文章就像去过了一样。

她就写了下面这篇作文:

做幸福的小孩

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幸福的小孩,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今天我看到了,那一个小孩不是:

她躬着腰,永远都只能保持这一个姿势,她就那样躬着腰走路,躬着腰上课,躬着腰跳舞!

那一个小孩也不是:

他所有的手指甲都深深地深深地凹进去,像电影《指环王》中魔鬼的手!

那一个小姐姐也不是:

她的一只眼一直在翻白眼,像是在瞪我,一直瞪,目不转睛地瞪!

并不是她在搞恶作剧,而是天生的残疾。

还有那一个,那一个,他们永远都听不到树枝上小麻雀的叫声,永远都听不到邻居家小狗欢欢吓唬我的喊声。

他们这些不幸的孩子,都是今天老师带我们去聋哑学校看到的。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以上这些素材:

1、如果时间充分,最好分别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这几件事。

2、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分别用几句话概括这件事:

(幻灯4)

A感恩(新学期的第一顿早餐,妈妈早早起床给我包饺子,祝福我好好读书。

B奉献(我亲手种下一棵牵牛花,为邻居们带来了美好。

对面邻居阿姨的牵牛花,为我带来了美好。

C帮助(A我收留过一只瘸腿的被人遗弃的小猫,

B我从小贩手里买鱼,放进了河里,鱼儿很感谢我。

C我去聋哑学校,看到了那些聋哑儿童,他们很不幸,我把自己最心爱的米奇书包送给了一个小妹妹,她很快乐。

帮助人的感觉真快乐!

这样的素材积累多了,就是一笔很宝贵的作文宝库。

经常翻阅这些素材,以后写作文,只要是上面这些主题,孩子会发愁吗?

那么,在这个引领孩子感受和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幻灯5)

1、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

(因为普通话使用的是书面语言,词汇量特别丰富,相当于一次口头作文)

2、切忌唠叨和说教,只是引导孩子去感受。

3、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4、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

5、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参与。

6、及时收集孩子的作品,最好以电子稿的形式保存。

(楚楚的4本日记,一本电子书,一个博客,一个档案箱)

6、关注时事、身边的新鲜事、邻里之间……,随时捕捉新的主题。

(日本和地震海啸,探讨了宽容;新老师上课,写作了《过了一把京剧瘾》;一次考试过后,写作了《诚实胜过10000个100分》;

7、妈妈可以动笔给孩子写成长日记。

楚楚第一次坐飞机,我给她写了下面这样一篇日记:

生命的晴空

亲爱的楚楚,刚刚送你和奶奶去机场。

你多兴奋啊!

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像只小麻雀!

不对,就像在地下的黑暗中生活了四年的蝉,今天终于脱壳羽化成蝉,登上高高的枝头来庆祝自由解放!

难怪,终于放暑假了,要去北京玩了!

还没有离开呢,妈妈已经开始想念你了。

可是你呢,你满眼睛里都是对天空的向往。

全家只有你和奶奶没有坐过飞机,所以爸爸决定这次给你买飞机票。

“妈妈,妈妈,天上是什么样子呢?

飞机像马路上的汽车穿梭?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啊。

天是灰的,雨丝淅沥,没有太阳。

这样的天,能看到什么呢?

楚楚仰望阴霾的天空,失望而惆怅。

一小时后,楚楚在北京的首都机场给我电话。

“妈妈,妈妈,太奇怪了!

乌云的上面是蓝天白云,天蓝得像大海,云白得像棉花糖!

飞机很勇敢,穿越云层后,就看到了太阳。

“天上只有我们一架飞机,很安全。

“还有,威海在下雨,向北,就是晴天了。

哦,我的楚楚,你观察的很细致,句句都有生命的玄机。

是啊,人生也如飞行,在人生的航线上,认准正确的方向,心无旁骛,就会安全到达理想的彼站。

这个过程中,会经历风雨阴霾冰雹,但是只要勇敢向上不退缩,就会看到生命的晴空。

东边日出西边雨,人生的天空也是如此,不会永远都是阴霾,雨天时要看到晴空,永远心怀希望。

这篇日记如果要添加到素材库里的话,应该归类到“坚强、乐观”

二从书籍中获取写作的智慧(幻灯6)

第一条说的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素材宝库。

这一条我要说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另外一个宝库,就是家庭图书馆,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书籍。

(一)父母要做孩子读书的榜样。

有这样一位母亲。

每天孩子们写作业时,她都在饭桌旁,很认真地读一张报纸,一直陪孩子们到最后。

终于有一天,她的大儿子一抬头,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的报纸是倒的。

原来母亲并不识字。

母亲的用心何等良苦!

每一个孩子最后都发现了,可是谁也没有说出这个秘密。

大家都更加刻苦努力,最后都考上了大学。

这位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最智慧的母亲。

(智慧和学历无关,和地位无关。

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母亲的学识都超过了这位母亲,而我们对知识的尊重,有没有像那位母亲呢?

今天的社会,是经济的社会,我们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讳金钱的重要,却没有从自身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对文化,对书籍的崇拜,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遗憾。

社会今后会怎样发展呢?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如果抛开了文化,都不能单腿前行。

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社会的财富积累已经非常可观,文化的需求会更加迫切。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70年代,这样,我的读书生活正好赶上了80年代——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延续了十几年之久的读书浪潮。

我至今怀念那个全民疯狂读书的年代。

我家不远处就是一个图书馆,全天候租书卖书。

放学后,囊中羞涩的孩子们花上两分钱就可以读到夜里打烊。

碰到特别喜欢的大部头,短时间窃读不完,只能天天光顾。

中学时,我在文登一中读书,老师没有花费口舌布置读书任务,只是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借书证自由阅读,三年时间,我读完了几百本的馆藏经典。

这种阅读是在大的读书氛围中自觉进行的,对于书本的讨论也是完全情不自禁的私下交流探讨的,很轻松愉快,也许是因为没有阅读任务的负担。

对文字的喜爱,使我在大学时就开始尝试写作投稿,拿到稿费的一刻,很开心。

所以,家长朋友可以及时记录一些报刊的征稿地址,及时给孩子投稿,让他享受成功的快乐。

后来,我参加了文学社,将近一百人的社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大家一起出版刊物,印刷属于自己的书。

这种方法,我也曾经鼓励女儿做过,她三年级时,就自己设计了一本小书,有文字,有插图,虽然很粗糙,可是充满了孩子的稚气,很可爱。

现在,大家买书看书都很方便,新华书店,席殊书屋,各大超市都有书市,当然最便宜的是当当网和卓越网的网上书店。

当我们自己把逛书店当成习惯,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书店。

我每月的购书费用都在一百元以上,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有时候一次购书,就是几百元。

楚楚爸爸说我买书就像买菜。

可是,把我一年的购书费合计起来,远远比不上我们有些妈妈的服装费。

当然,我不是批评这些妈妈,女人天生就该是爱美的。

我只是想建议大家,把买书当成消费的习惯。

(二)、建一座家庭图书馆

既然要买书,该买哪些书呢?

我觉得应该大致有以下几类:

(幻灯7)

A工具书类

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说文解字唐宋诗鉴赏辞典

(推荐《汉字宫》小学生学习汉字)

B故事类(中外的经典儿童故事,可以购买全套的新课标推荐阅读丛书)

C散文诗歌类(泰戈尔的《飞鸟集》冰心的《繁星春水》《世界百首诗歌经典卷》)

D寓言类(可以选购《世界经典文图寓言故事》每个国家一卷)

E自然科学类(《少儿大百科全书》《世界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F漫画类(《父与子》《三毛流浪记》《找死的兔子》《蔡志忠漫画(唐诗宋词论语等》《几米漫画》)

G艺术类(《中国国画收藏与鉴赏全书》《汉字书法之美》《莫奈》

从中国画中学习惜墨如金的空白艺术,从印象派的朦胧中学习诗意的表达,从梵高的向日葵中学习色彩的选择,从海顿的大提琴中学习舒缓的叙事节奏。

H期刊杂志类(《儿童文学》《人与自然》《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意林》等)

(三)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阅读

最近,我们学校发起了一项活动,就是人人捐书,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收集的书籍中,我发现了好几本网络小说,像砖头一样厚,里面涉及多角恋情、情杀、荒诞……孩子们看得非常投入,这样的书,读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而我刚才给大家推荐的书中,大家可能发现,怎么?

书店里那些畅销书,杨红樱的系列,阿衰系列,你怎么都没有推荐呢?

杨的书,我感觉语言不够生动,在表达上欠缺一些。

阿衰,感觉低俗了一些。

版面安排太乱,字又小,对孩子的视力不好。

其实,选择书籍,:

从大型的丛书系列里挑选,正规的出版社,比如,外国的翻译作品,最好的出版社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文学类最可靠的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等。

或者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上面有无经典二字。

说到经典。

想起古阿拉伯帝国,收集了当时世界各国的经典著作,鼓励最优秀的作家翻译这些作品。

我不知道现在翻译一本书的稿费是多少,但在当时,阿拉伯帝国是以等重量的黄金来付钱的。

而这些经典给阿拉伯带来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些黄金的价值。

我们今天天天挂在嘴上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当年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数学典籍中所记录的,它又被阿拉伯商人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经典,是经历了历史的检阅和沉淀,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的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经典,去浪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文字垃圾呢?

(四)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A工具书类适合束之高阁,用时才翻阅。

B故事类适合睡前阅读

C散文诗歌类适合高声朗读,配乐朗读更佳,最好背诵。

(楚楚背诵《兰亭集序》)

D寓言类适合劳累之余的轻松一笑

E自然科学类F漫画类G艺术类适合闲暇时慢慢翻阅欣赏

(五)让书籍成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晚餐

有一天,我和楚楚去书店,买了一大摞书抱回来。

走在路上,她说,感觉自己像个大富翁,真盼望天黑。

原来,每天晚饭后到睡觉前的这段时光,她认为是最幸福的。

因为爸爸一本书,妈妈一本书,楚楚一本书,每个人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又安静,又甜美。

书,是我们家的特殊晚餐。

我经常这样说,饭桌上的晚餐要少吃,对身体有益。

书,却是精神晚餐,要多吃,对大脑有补。

我们家的书全部开架摆放,所有的书一律是开放式的,最适合随手取来阅读。

当读书成了孩子的习惯,收获的自然就很多。

(六)另一种阅读

可是,在喧闹的白天,心灵往往很难静下来。

所以,周末的白天,往往都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的时间。

如果不外出,往往我会打开电视,看看电影频道有什么好片子。

每周六的上午十点左右,一般会播放经典的儿童故事片或者中外的经典动画片。

如果错过了,我一般会上网搜索一部经典影片给孩子看。

我这里强调的是经典电影,不是电视剧。

这一点,非常重要。

电视剧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往往你转身去做了一顿饭的功夫,回来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电影则不同,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已经就算长的了。

这要求电影的叙事节奏要非常讲究,那里快进,哪里细节展开,(其实这就是作文中的详略处理)音乐的变幻这些,都是对剧本的艺术处理,电影中的文学元素非常多。

我想,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这一代家长,一般都有很浓的电影情结。

小学时,我家乡的小镇上建起了一家电影院,票很便宜,夜里作业极少,经常结伴去看电影。

和很多经典文学名著的相识,就是在静静的影院中开始的。

尤其是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影片。

比如《飘》《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魂断蓝桥》……因为有了电影这个媒介,我开始主动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在灯下痴迷而读,难以释手。

那时候,文化期刊特别盛行,初一时我就四处借阅《十月》《收获》《萌芽》,因为那里的很多长篇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说到底,电影的确对文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看电影,是另一种视觉审美意义上的阅读。

看经典的电影,尤其对孩子有利。

像三年级的推荐书《夏洛的网》,就被拍成了电影,如果引导孩子去看,效果也很不错。

二小推荐了很多经典书目,大家不妨去网上搜索,如果有相关的电影,那是最便捷的阅读。

三、从表达中获取写作的快乐

生活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读书是对写作的一种模仿和学习。

阅读最直接的受益,应该是表达的生动性。

我说表达,是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是语言的交流,书面表达就是写作文了。

楚楚从一周岁起,我开始给她阅读经典的童话故事。

这种睡前阅读一直持续到她读小学二年级之前。

后来就是她自己阅读了。

大量的阅读积累到一定时期,一定会有释放的那一刻。

譬如海绵,吸水越多,它能挤出的水才越多。

三岁时,在奶奶家的热炕上,楚楚踩着高高的被子,手指着天顶上的吊灯,大声说:

“妈妈,你看我,更上一层楼,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诗,原本是不搭边的。

她口头改编了,很贴切。

这就是背诵大量唐诗积累后的释放。

回想女儿三年级的写作,整整一年的时间,每次作文前都有一次对话。

集中围绕讨论的还是如何选材,如何表达生动

有一次,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