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49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docx

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

潮起潮落话股市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股市投资热

2007年10月15日08:

08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行情回暖,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踊跃入市。

特别是2007年1月至5月,沪深股市新开户数屡创历史新高。

在很短的时间内,8000万户,9000万户,1亿户大关连连被突破。

从公司白领到普通工人,从退休老人到家庭主妇……“谈股论金”成为街头巷尾最热络的话题。

不少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股票涨了没有?

”有的全家老小齐上阵,有的卖房借钱去炒股……不少人惊呼:

“这是一个全民炒股的时代!

”那么,什么是股市,如何看待股市的风险,怎样才能利用股市理好财,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呢?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

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

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

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

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

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

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

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帖子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我最最想推荐给大家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一样的,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点击鼠标左键)。

大家好好学习吧!

祝大家早日上岸!

  什么是股市?

  1986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中美金融研讨会。

当时,邓小平同志会见了出席会议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范尔霖带来了两件特殊的礼物:

纽约证交所证章和证券样本。

让范尔霖大感意外的是,邓小平同志回赠了一件更为特殊的礼物:

刚刚上市的中国首张股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一时间,外电纷纷报道:

“中国与股市握手!

  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对股票、股市早已不再陌生。

投资股市成为很多人理财的重要渠道,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注视着股市的起起伏伏,每天有几百上千亿元的资金在股市流动。

  所谓股市,也就是进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

要了解股市,还要从股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说起。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无论是生产者自身的资本积累,还是有限的借贷资本,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

于是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这也就是股份制。

一个人购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这个公司的股东,就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具有流通性,如果股票持有人急用现金或想转化成其他证券,可将股票出售,这就出现了股票交易行为。

股票交易的需要自然催生了股票交易市场的产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

1773年,在伦敦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诞生。

20世纪以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股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

当时中国出现了一批官办与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

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股票。

1914年,中国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到抗日战争前,上市股票已达百余种。

但后来几经挫折,股市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把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予以排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冲破那种认定股份制只姓“资”不姓“社”的思想禁锢,股票市场再次应运而生。

  1984年7月20日,全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大幕。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挂牌代理买卖飞乐音响公司和延中实业公司股票。

这是上海第一家经营证券柜台交易业务的场所,也是新中国首次开办股票交易。

1990年11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

这两个交易所的成立和开业,标志着新中国的证券市场脱离了银行体系独立发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十几年来,沪深股市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1990年深交所试营业时,仅仅有一只股票挂牌交易,第二年也只有6只。

而到2007年7月,在上交所挂牌的股票达950多只,在深交所挂牌的股票达590多只。

1991年深交所全年的成交金额只有35亿元,而2007年5月30日,沪深两市成交量创下4163.37亿元的历史纪录。

当年知道股票市场的人很少,参与股市投资的人更少,到2007年6月底,沪深股市账户总数达10705.64万。

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风风雨雨,正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筹集资金的“吸铁石”。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支持社会化大生产和大规模经营。

股票市场的筹资规模和速度是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企业转换机制的“推动器”。

发展股票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三是优化资本配置的“调节器”。

通过市场可以发现公司投资价值,投资者通常选择成长性好、盈利潜力大的股票进行投资,抛弃业绩滑坡、收益差的股票,这就使资金逐渐流向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的“缓冲阀”。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十分健全,直接融资滞后于间接融资的发展,过分依赖银行的现象还很严重。

一旦银行出现问题,往往导致很大的系统性风险。

大力发展股票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降低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更富有弹性和活力,有效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

  五是观察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情况,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透视出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可见,发展股票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竞争力,对于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对于个人合理理财、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股市有风险?

  前些时候,有些观点在股民中流传很广,说什么中国股市将迎来“黄金十年”、沪指将突破10000点等等。

同时,种种炒股轻松赚钱的“财富故事”也到处流传。

这些给人们一个“炒股就是赚钱”、“未来只涨不跌”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假思索地涌入了股市,对于他们来说,股票似乎就是印钞机,买了就能赚,永远不会赔。

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股票市场其实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

  首先,风险来自你购买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

由于普通股民往往并非专业人士,再加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所以有时很难了解一个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就算买了绩优公司的股票,也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

业绩的好坏只能代表公司的过去,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看好的公司随时要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激烈的行业竞争,变化的市场环境,不同的经营策略……都会给公司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一旦业绩下滑,则股价也会随之跌落,股民就要蒙受损失;如果公司倒闭,则股民的资金就会全部化为乌有。

  其次,整个股票市场的潮涨潮落也蕴涵着风险。

一般来说,判断市场状况有一个指标——市盈率。

市盈率是反映市场中个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认为,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是比较正常的,此时市场风险较小。

市盈率越大,则意味着股市出现泡沫的可能性增大,市场风险随之加大。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至20倍的区间内波动,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则在23至25倍的区间内。

我国目前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已超过40倍,风险可想而知。

而2007年前几个月遭到爆炒的某些个股,其市盈率甚至达到了上千倍!

  再次,“追涨杀跌”的不理智行为带来的风险也不小。

有不少新入市的股民,对股市行情缺乏掌握,对于股票及上市公司的情况也不了解,有时只听从亲戚朋友的所谓“经验”,或者打听各种“小道消息”,据此来购买股票,结果极易造成损失;有时又随大流盲目地“追涨杀跌”,结果往往在股价最高点接手被套,或者匆忙“割肉”赔钱。

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自制风险、自讨苦吃。

  此外,市场外的不可预测因素也会造成股市动荡,引发风险。

比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金融和产业政策调整、天灾人祸等等,就极有可能导致股市的突然震荡。

  所以说,股市决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毫无风险,能够只赚不赔、轻松收益。

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就是“财富神话”外表下股市真实的本质,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说投资股市要抱着理财而不是发财的心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手里有了闲钱,该怎么办?

怎样能让这些钱保值增值?

”这是许多富了的老百姓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人们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即使是对普通百姓来说,理财也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有1万元钱,如果放在家里,1年后还是1万块钱,但随着物价上涨,它的实际购买力降低了。

但如果正确理财的话,不仅能够让钱保值,而且还能增值。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过去人们理财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银行储蓄来理财。

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7.5万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1.3万元。

  要看到,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来源,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国家来看,银行储蓄存款的高增长,将会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加大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在当前物价上涨快、银行利率低的情况下,把钱存到银行,利息收益很小,是一种不划算的理财方式。

  国内外经验表明,投资股市也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渠道。

股市理财的特点是,风险比较高,收益也比较高。

但只要树立正常的理财心态,选取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股市的持续上涨,不少股民尝到了通过股市理财的甜头。

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不到5个月的时间中,沪深总市值从8万亿元增长到16万亿元,增长了一倍。

最近,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许多股民手中持有的股票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应该说,老百姓投资股市应予以鼓励。

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时期,一些股民不是抱着正常的心态投资股市,而是抱着“捞一把”、“赚一笔”的心态,把股市当成赌场,试图在股市上实现“一夜暴富”。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往往倾其所有,有的甚至押上房产、举债贷款进入股市。

一旦遭遇投资失利,将给这些股民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国外几百年股市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十几年的股市发展历史,都充分证明,从长期来看,人人都想通过股市投资“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的确有极少数人在股市上短时间内获得了较高收益,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想在股市上赚得金玉满钵、一夜之内“发财致富”是不大可能的。

比如,2007年上半年,一些投资者正是抱着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疯狂炒作垃圾股,把一些没有任何业绩支撑、市盈率高达上百倍的垃圾股炒得翻了好几倍,等炒作狂潮退却之后,这些股票连续下跌,许多人被深度套牢,损失惨重。

  从现实来看,如果抱着这种非正常的心态购买股票,风险很高,容易造成心理扭曲,行为失去理智,把投资变成投机,最终往往不是发财了,而是赔得血本无归。

股市就像一个放大镜,容易把人性的贪婪放大,从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早在17世纪,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投资证券失败以后,他颇有感慨地说:

“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牛顿的这番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只有树立正常的投资心态,把股市作为长期的理财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股民?

  自2007年5月30日以来,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次大幅震荡的行情。

据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3月以来的新股民入市热潮有所降温,截至7月13日,A股日新增开户数已直线下降至62953户,创下春节休市后的新低。

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搬家的现象出现了“急刹车”,1678亿元的资金重新回流到银行。

这一出一进之间,表明股民们对市场风险认识的逐步加深,盲目投资的行为已逐渐减少。

  近年来的股市风云变幻,给广大股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但是,中国股市发展、成熟的路还很长,很多股民离真正的理性投资、成熟理财尚有一定的距离。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一名理性的股市投资者呢?

  首先要理性判断自己是否具备投资股票的基本条件。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炒股,家庭不富裕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低,适合将“闲钱”存于银行或购买债券。

入市前做好投资规划,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用于股市投资的钱最好不要超过经常收入的30%,至于那些把养老金、抚养子女等的支出用来炒股,用抵押房产、举债借钱和下岗职工买断工龄的钱炒股的行为就更不应该了。

  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是人人熟知的一句话,但是未必人人都能时刻绷紧这根弦。

2007年5月,中国证监会专门就加强投资者教育连续发布通知,要求相关单位警示投资者理性管理个人财富,买者自负,安全第一。

然而,很多股民并不在意,结果在随后的震荡行情中损失严重。

因此,一定要把风险意识贯穿到投资理财的每一个环节,在决定入市或投资某种股票时,一定要客观估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回报有合理的预期,对可能造成的损失也要有思想准备。

同时,还要通过理性分析与操作,尽可能降低风险。

  要有长期投资的意识。

风物长宜放眼量。

历史经验表明,长期投资可以规避风险,还能全额获得增值收益。

比如,在美国,大部分股票投资者20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至4年,并且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即使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波动,他们依然表现镇定。

与这些投资者理性的理财观相比,我们的股民近4年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1至2年,基本上是短线投资。

频繁地买进卖出,看似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但实际上,股市风险远大于机遇,操作越频繁,风险也就越成倍增长,往往是盈亏相抵,到头来落得个白辛苦。

  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投资股市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为。

要想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少跌跤,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要学习和掌握如证券、财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通过科学分析作出正确的决策,不盲目投资,不随大流。

有的人看到别人买股票赚了钱就跟风投资,或者过分注重股票交易的投机性,连上市公司业绩、股票收益、行情分析等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或者不去关注,只凭道听途说或者自己感觉去选择股票,这无异于把股市当作赌桌,能否盈利全凭运气,尤不足取。

  要想成为一名理性、成熟的投资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古人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应该看到,股市始终处于波动之中,这是股市的风险所在,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对此应该有平和的心态。

不能把投资股市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因股市的波动而茶不思、饭不想,亦不能因股市暴涨而欣喜若狂,因暴跌而垂头丧气。

否则,投资股市就会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可以想见,经过一次次股市震荡的洗礼,千千万万的股民必将不断在实践中成熟起来,我国的股市也一定会以更加健康的态势继续发展,股市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

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求是》2006年第1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15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强调:

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发展资本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资本市场为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易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它不仅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而且能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根据《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

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行业资本格局在不断变化,客观上需要资本市场为各类资金提供更为顺畅的流转渠道。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投资价值主导资本流向,优质公司和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可以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相反,则会由于资金约束而受到限制。

通过资金的这种合理流动,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并逐步实现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发展资本市场是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

早在200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指出,要“扩大直接融资,减少银行贷款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十分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间接融资比重超过90%,直接融资尚不足10%,过分依赖于银行融资的现象仍然严重。

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运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在市场基础的层面上防止银行风险过度积累,不仅可以为促进企业的资本形成提供更加有效的渠道,防范社会融资的结构性缺陷,而且促使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更富有弹性和活力,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

  第四,发展资本市场是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我国从1993年开始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仍未能彻底解决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

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同时,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依法履行公开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使公司经营管理者接受全体股东和媒体的监督;有利于公司和管理人员形成诚信自律意识,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此外,发展资本市场,还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满足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的投资需求、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认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实际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经过短短15年的建设,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

从1991年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通过境内、境外资本市场累计筹资总额达到15076亿元。

二是支持了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了企业深化改革。

截止2005年9月底,境内上市公司由资本市场初创时的10家增加到1381家,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得以加快推动。

三是改变了我国居民传统的投资意识,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四是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境外金融机构参与我国市场的要求日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辟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新渠道。

  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既有其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也有我国市场特有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是市场约束强化与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的冲突进一步显现。

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约束日益加强。

而一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情况却是治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所见,这已成为影响市场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