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527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docx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

主讲人:

郭文斌时间:

2014年3月地点: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

郭文斌《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1日 16版)

郭文斌,现任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

为中国作协全委,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散文集《守岁》、小说集《瑜伽》等十余部作品。

野渡无人舟自横。

资料图片

黄艺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这些论断,非常科学地阐明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我这些年也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一些国家去访问,遇到了许多提问,甚至不少刁难。

无非就是在表达一个意思,你们中国人没有核心价值观,你们中国人放弃了传统,我们瞧不起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党和国家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核心价值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如果我们不走这一条路,我们连脚跟都站不稳,又何谈其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日本有一位叫稻盛和夫的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圣”,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京瓷和KDDI。

当年日航面临倒闭,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临危受命,受首相拜托,零工资出任日航总裁,出乎人们意外的是,他竟然用一年的时间就让日航复苏,而且赢利一千四百亿日元。

有人就问稻盛和夫,您靠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

稻盛和夫说,我靠中国的孔孟哲学。

当我看到这段报道后,既激动,又羞愧。

激动的是,稻盛和夫为孔孟哲学作了证明,羞愧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变成了他人的生产力,而我们还在讨论是否需要弘扬它。

    现在,当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对接,无疑是一种连根养根的英明之举,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如此,除了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谐力,还会在全球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五福临门与传统文化

    现在,一提到幸福,人们都会说,它是一种感觉,是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

传统不这样认为,传统讲幸福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有很具体的指标,那就是“五福”: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而这“五福”的基础是“好德”,这个“德”,在我看来,就是核心价值系统。

它是长寿、富贵、康宁、善终的图纸,没有这张图纸,我们无从建设长寿、富贵、康宁、善终的生命大厦,人是如此,国家是如此,民族也是如此。

    据研究,一个人应该活到的年龄是一百五十岁左右,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位百岁老人就羡慕得不得了。

可见,我们把长寿这一福给弄丢了。

富贵是既富又贵,富好理解,贵是受人尊敬,可是,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受人尊敬呢?

康宁是没病没灾,现代社会,有几个人能保证自己没病没灾呢?

好德,现在人们普遍好色、好财、好名、好利,唯独不好德。

善终指的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这对现代人来讲,也多是奢望。

    那么,“五福”的根本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长寿看作面条,把富贵看作面包,把康宁看作面饼,把善终看作面粥,要吃到这四样东西,我们首先得面缸里有面粉,而如何才能让面缸里有面粉,方法是“好德”。

    这个“德”,就是生命原料“面粉”的生产之道,它是生命的根本性。

    由此理解“五福”,它也是“一福”,那就是能量。

社会病相就是错用能量的结果。

面缸里的面粉应该平均分配给长寿、富贵、康宁、善终,可是现代人全拿去发财了。

生命处在一种非和谐状态。

    现在,我们把用于发财的这一部分面粉拿过来重新让它归位,该长寿的分配给长寿,该善终的分配给善终,该好德的分配给好德,该康宁的分配给康宁,该富贵的分配给富贵,五朵花就能够同时盛开、绽放。

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描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状态。

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小”

    习总书记讲,核心价值观要落小、落细、落实,这和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不谋而合。

就“落小”而言,传统文化认为,如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是不可能给别人幸福的,如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是不可能给别人爱的。

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依拙见,要首先认识生命。

    我们每天都在奔忙,却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认识自己。

我们买一件东西,都要看说明书,但很少有人去读生命的说明书。

为此,不少人活在一种焦虑和抑郁之中,又不知道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生气看作一根一根羊毛,这个羊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羊皮存在,羊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羊存在。

要想让生气的羊毛不存在,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让羊不存在。

那么,如何让这个羊不存在呢?

    这正是传统的长项。

    传统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住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住坐卧的“我”,也即一个是客人,一个是主人。

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的那个生命片段中,主人不在现场。

客人在那里作了主。

就是说,他们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没有在那一刻当家作主,说得严重一些,他们很有可能压根就没有意识到生命还有一个主人在。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民主,我们自己都不能当家作主,何谈民主?

所以,找到主人就成了重中之重,它是一切价值之核。

只有先给自己当家作主,才能给别人当家作主。

为此,儒家先谈修身,再谈治国平天下;而修身,从格物开始;格物,就是不要被物作主,要让生命主体作主。

    我们想一想,一生有多少次给自己当家作主呢?

走、走、走,搓一把,就跟人去搓了;走、走、走,喝两杯,就跟人去喝了。

看到别人贪,我也想贪;看到别人盗,我也想盗。

当家作主的时候不多。

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他的生命列车开到五十二岁的时候被叫停。

贪污两亿存款、二十五套别墅。

显然,他没有当家作主的能力。

    不少人活在一种假醒状态,看上去醒着,但其实在睡觉。

相对于一个做梦的人,核心价值就是醒来。

    本质状态的生命里,只有五样东西,喜悦、圆满、永恒、坚定、心想事成。

这就是古人讲的生命圆满状态。

    而要实现这种圆满,需要我们把每一个生命细节做到完美。

在日本,工人即使对老板非常有意见,也不会敷衍工作。

他会在头上绑一根白布条,表示抗议,但对手中的工作,永远尽心尽力。

因为他知道,工作是在完成自己,跟老板没有关系。

    要“当家作主”,我们就要随时回到生命的“现场”。

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采用:

    一是找到现场感。

所谓现场感,就是不要离开本体,或者说和本体保持同步。

为此,古人为我们设计了许多方便,《弟子规》讲,“执虚器,如执盈”,端着一个空杯,就像端着一个满杯;“缓揭帘”,“宽转弯”,只有“缓”,只有“宽”,我们才能“感到”自己。

    具体来说,吃饭时要明明白白地尝到每一口饭菜的味道;喝茶时要明明白白地让口唇、舌头、喉咙、食道感觉到;走路时要明明白白地体会到每一步提、移、落、触的过程;睡觉时要明明白白地听到自己的心跳;说话时要明明白白地听到自己在说什么;起心动念时要明明白白地知道如何“起”,如何“动”,如何“落”,等等。

    之于生命来讲,这个“明明白白”太重要了。

当我们体尝过一段时间“现场感”之后,就会发现“感觉”比“思想”离本体更近,离安详更近,离喜悦更近。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现场感,是无法让生活圆满的。

比如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打开水龙头往桶里接水,心想还得等一会儿才能接满,就去干别的事了,可是这一干,就把接水的事给忘了,结果让水溢了一地。

再比如上网,本来是要到网上搜索一句话的,但搜着搜着,就被别的信息吸引住了,上网的初衷被忘得一干二净,有时一两个小时都浑然不觉。

正是因为走得太远,我们常常忘了因何出发。

    据我的经验,一个人是否找到了“现场感”,有如下几个标志:

    一是当下感。

能够随时回到当下。

    二是喜悦感。

觉得生命中时时都有一种喜悦感,也就是焦虑感消失。

    三是享受感。

觉得时时事事都在享受。

这才发现,快乐就在“现场”,就是“现场”的一种“感”。

    四是同味感。

如果我们找到现场感,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不是甜却又在甜中、不是辣却又在辣中、不是苦却又在苦中的味,这个味,就是“无味之味”,它事实上是一种更重要的味。

核心价值观应该“落细”

    2010年,有196万对夫妇申请离婚,离婚是一个结果,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人们找不到根本幸福了,人们总觉得幸福在对象那里。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根本幸福?

    这也正是传统的长项。

传统让我们在生命内部寻找幸福,只要我们把目光折回来,会发现幸福就在最近的地方。

    要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仍然要让“当家作主”起作用。

    监督有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自觉性,即使我们把摄像头安到员工头顶,也没多大用。

我们管住的只是他的身体,不是心。

再说,这种监督,本身已经伤害了人的尊严。

可是,当人一旦找到根本性,找到主体性,明白了潜意识的四个功能:

自动记录,自动收藏,自动播放,全息感知,他一下子就会自觉起来,敬业起来。

我们再不需要说头顶三尺有神明,我们做任何事潜意识都在自动记录,永久收藏,对等播放,包括起心动念。

    中华历史上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忠臣良将?

正是受到传统熏陶,传统告诉人们,忠和良本身就是能量。

按照传统整体性理论,信息和能量是对等的,我们动一个爱国的念,意味着我们启动了根本性中对应的高能量,因为国比家大。

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全心全意”对应的是没有缺陷的能量,如果有百分之一的心没到位,就不是“全心全意”,只要有一分私心在,就不叫“全心全意”,相应的,我们得到的能量就是局限能量。

    再看“自由”“平等”。

传统的“自由”是夫子所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怎么做都正确,怎么做都是人民欢迎的,这才叫作真自由。

也就是说,我的自由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

    事实上,自由在生命的本体界面上。

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小”造成的,宇宙、苍生、人类、国家、家族、家、小家、我,层层隔离,逐次成“小”。

为了捍卫这个“小”,焦虑产生了,痛苦产生了。

    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得到喜,失去苦。

一个宝物,到了我家,我高兴,到了别人家,我沮丧。

    当这个“小”按照我、小家、家、家族、国家、人类、苍生、宇宙这样的次第扩展,来自小我的焦虑便逐次削弱,直至于无。

    可见,这个“小”是被“分别”出来的。

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把自我认同的财富、力气、智慧给予他人,我们的心量就打开了、扩大了,结果是,焦虑消失,安详到来。

    再说诚信、友善。

当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就没有恐惧,心就是安的,当然就是平的,自然就是灵的;就像一汪湖面,天上的任何一片云彩都映照得清清楚楚,整个世界都收在我们眼底,我们还要跑到远方看风景吗?

既然世界在我们眼里一望无余,贪污受贿不就是自欺吗?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因此,一个人回不到根本性,不可能有真诚信。

    事实上,诚信是两个境界,信来自于诚,诚来自于自由和平等,自由和平等来自于我们对生命本体“一性”的认识。

既然是“一”,我们就不应该挑三拣四,在任何岗位上好好工作都一样的,我在我的岗位上,动了一百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念头,跟他在他的岗位上动了一百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念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

都是一百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念头。

在心的收获上是一样的。

这是一种平等性。

    没有平等性,就没有自由性,没有诚信可言,没有友善可言,这是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三聚氰胺”事件让三鹿集团倒闭,可谓再典型不过的例子。

相反,同仁堂历经300年风雨,仍然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正是坚守企业道德的结果。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他们几百年恪守的堂训。

“修”是对药材的炮制,“合”是对药材的组合。

意即:

我们做事,虽然无人监管,或无法监管,但我们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是知道的。

    “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透过同仁堂的这一训条,我们会觉得,它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而是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

如果我们把这个“术”看为经济,它的前提是“仁”,他的动机是“济世养生”,他的基础是“同修仁德,亲和敬业”。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中的这句话,讲尽了“同修仁德”和“济世养生”的关系。

同样,一个经济体要想健康发展,是需要以每个员工的修身为前提的。

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做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那么他们就会把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而一个能够把任何生产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的企业,还能不被受众拥戴吗?

核心价值观贵在“落实”

    种子只有落地才会长成庄稼,才会成为营养。

那么,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实?

我理解,要通过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让文化归位,维护主体。

    历史一再证明,要想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必须让真正的文化归位。

归于顶层设计,归于政府行为,归于百姓生活,成为人们心灵不可或缺的大米、阳光和空气。

    可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娱乐当文化,把文化产业当文化,让文化严重狭隘化、低俗化、低能化了。

这样的认识,让本该用于支持真正文化建设的预算资金大多投向娱乐和产业,造成大量场馆闲置,节目浪费。

真正的文化是核心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改造力、引导力、建设力、和谐力:

让不孝敬的人变得孝敬,不尊师的人变得尊师,不爱惜资源的人变得爱惜等等。

它应该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化。

    《乐记》有言,“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只有正念才能生正气,只有正念才能产生正能量。

没有中华民族整体能量的提高,复兴中华民族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而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能量,首先要扶正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

而要实现这一整体性的扶正工程,需要国家强有力地倡导和推动,让基因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决策、进教材、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媒体。

一如礼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内外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关键是要“同听之”,同生团结,团结生力量。

    为此,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应该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而且应该成为社会主旋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这个“同”,否则,就会产生“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学校在教,家庭在消解,政府在倡导,社会再消解,结果是零。

这也就是古人讲“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的原因,因为“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则易慢之心入之矣。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艺术如此,文学如此,传媒更是如此,包括官风民意、社会舆论。

为此,国家在让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进入社会各个层面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净化大阅读环境,大视听环境,大传播环境,让“安”和“乐”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配乐”。

    要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民“同听”的效果,适当校正当下盛行的强化地方个性符号的影视剧拍摄之风,以整合散点,减少杂音,降低干扰。

从一些调查报告和媒体报道可知,全国有不少省市甚至县乡在不惜代价上相关项目,但真正做成功的很少,却几乎把全部宣传文化经费用在一两部影视剧拍摄上,饱了外请明星的私囊,苦了当地百姓,造成巨量资金浪费不说,更重要的是,过分强调“地方符号”,强调“异”,会弱化“中国符号”,弱化“同”。

当然,如果拍摄的作品,能够以小见大,体现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那是好事,但是相当多的影视剧,为了吸引眼球,打地方性猎奇传奇牌,戏说历史,曲解人文,甚至反面人物正用,低级调子高唱,这无疑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有效落地。

    文化最终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一定意义上,它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

只有如此,文化才能成为永恒生命力。

因此,要让文化归位,就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度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中央“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八项规定”等倡导和政策相继出台后,中国进入一种节爱的生活工作状态,官风归亲,民心归敬,就是真文化归位的成功实践,也是核心价值的有效落地。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

”这种与天地之“同感”,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正是这种“同感性”,让人们心中有孝,有敬,有惜,有谦,有中,有正,有和,有爱。

让孝、敬、惜、谦、中、正、和、爱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立场、原则和方法。

    二是让教育归位,维护本性。

    传统教育维护人的本能,可是我们现在常常在损害孩子的本能,培养孩子的技能。

教育一定要回到对人的本能的维护上,回到根本性的教育上,回到孝敬中和等基本价值上,回到首先培养崇高人格上,回到连根养根上。

    三是让担当精神归位,典型引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像当年安徽大包干为农村改革典型引路,深圳特区建设为城市改革典型引路,当下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地,也需要一个地方典型。

这就需要一些有远见的地方党委政府首先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现代化率先探索出一条可供推广的路子来。

    毋庸讳言,传统文化断代一百年,要想系统恢复,需要一两代人的周期,可是,时代急需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落地急需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急需优秀传统文化,怎么办?

近年来,一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光盘、动漫,一些媒体开辟的栏目,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目,一些地方开办的书院、讲堂,特别是力行类大型公民道德公益论坛,已经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普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如果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整合、完善、支持,也许会成为我们“补课式”请回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可行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