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561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docx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

——“民商法前沿”系列讲座现场实录第312期

王胜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上传时间:

2008-4-4

浏览次数:

4117

字体大小:

大中小

 

内容提要:

2008年1月4日晚,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极其热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11期在这里隆重举行。

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王胜明教授为同学们做题目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的精彩演讲。

我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王利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

我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张新宝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辉教授到场评议。

讲座由我院博士研究生孟强主持。

在王利明院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之后,王胜明主任以一句“道路交通事故猛于虎”开始了今天的演讲。

讲座中,王胜明主任以不久前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为基础谈了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

第一,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

王主任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第一阶段过错责任原则、第二阶段无过失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危险物说、控制说、利益说)和第三阶段主要通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解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受害人的保护。

第二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王主任认为道路交通赔偿制度的确立应以减少事故、减少纠纷、有利于道路畅通不造成更大损失为指导思想。

接着结合各国道路交通法的立法实践,谈了对于无过失责任和过错推定的理解,王主任认为无论是无过失责任还是过错推定原则其所针对的都是机动车一方,在实践中不应把原则扩大化,它们本不是解决事故赔偿的普遍的和唯一的原则;修订前的《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可以认为是过错推定加部分无过错责任,而不是之前人们认为的“无责全赔”。

在谈到我国在赔偿制度的选择上是采取无过失责任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王主任认为无过失责任适用于事故发生原因不会是由于受害人的情况,而一旦事故发生原因需要考虑被害人过失时,则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此外,对于强制保险制度的完善。

王主任认为强制保险的赔偿范围应该扩大到路上的行人以及机动车和对方机动车上的乘客而对于事故后人身伤害的赔偿因采取不论受害人、机动车有无过失均在赔偿限额内赔付;对于财产损失则可以采取过错责任,有责赔付。

第三,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王主任认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先由保险公司在责任和限额内赔付,即由强制保险制度来解决,责任和限额由国务院规定;超过保险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之间采取过错责任,机动车和人之间采取过错推定加10%的无过错责任。

在点评环节,杨立新教授、张新宝教授和姚辉教授分别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修改的过程、修改的内容、修改的程序、对于规则原则和规则原则的理论基础研究、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立法上的细化问题结合王胜明主任的讲座谈了各自的见解。

最后,讲座在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摘录:

黄凯华)

主讲人:

王胜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特邀嘉宾: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评议人: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姚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

主持人:

孟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   间:

2008年1月4日18:

30

地   点: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报告厅

主持人: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本期“民商法前沿”论坛关注的焦点是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制度,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王胜明主任,王胜明主任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和立法思考,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主任的到来!

(掌声)

同时,我们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我们法学院的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王利明教授作为嘉宾致词。

另外,我们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法学院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以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新宝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辉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评议人,今天我们论坛的阵容可谓是非常豪华,是侵权法领域名家荟萃,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五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掌声)

下面首先有请王利明教授致词!

王利明教授:

尊敬的王胜明主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首先允许我代表人大法学院对王胜明主任在百忙之中今天晚上再次抽空来到我们法学院做精彩的演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掌声)

大家知道,王主任现在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是我们国家民事立法的主要起草者,比如合同法、物权法以及许多重要的民事立法重要的起草人,并且也是这些重要民事立法起草工作的负责人,我们有幸参与国家的一些立法很多工作都是在王主任的领导下进行的,应该说,王主任都是实际的领导者,这么多年来,王主任为我们国家的民商事立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很多重要的思想凝聚到了我们的法律条文之中,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我们的法律理论中得到了体现。

可以说,王主任为我们国家的法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王主任也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以前也是从事民商法专业研究的学者,多年来始终就民商法的一些重大疑难问题进行思考、研究,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所以,王主任应该说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见解的学者。

王主任作为我们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兼职教授,多次来我们法学院研究,每一次的演讲都受到了我们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对我们学识的推动也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王主任对我们人大法学院的建设也是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和帮助,很多重要的活动王主任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人民大学法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希望王主任一如既让的支持我们法学院的建设,同时作为我们人大法学院的兼职教授能够不断的经常到我们法学院来与我们的师生做精彩的报告,我们非常期待王主任的到来!

谢谢大家!

(掌声)

主持人:

下面有请王胜明主任开始演讲!

主讲人:

利明院长刚才说了很多客气话,说实在的,在我的工作当中得到利明教授以及法学界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是非常多的。

我与利明熟悉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合作过程当中,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应该说我们之间互有帮助,他的事我尽量去做,他交待我的事我也是尽量去做。

我上一次到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演讲的题目是《物权法若干问题的思考》,去年我来过一次,可能很多同学们不知道,就是人民大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办一个高级研修班,刘春田老师邀请我来给大家授课,讲的题目是《民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但是从做讲座来讲,这是两年后的又一次,但这次我表现比较好,我是主动申请来的,因为上一次王利明院长说,你担任我们兼职教授这么多年,我在上一次做讲座开场白的时候就说了,我是名不副实,心里面感到非常不安,但这一次我是主动申请来的,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刚刚进行了修改,这几年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包括社会各界以及学术上也有不同的讨论,甚至领导层也有多种说法,所以这次我想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这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我也感谢利明教授给我提供这么一次机会,下面我们进入讲座的主题。

我每一次接触到这个题目,我总想到一句话,以前有一句话叫做苛政猛于虎,2003年起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时候,我就讲了一句话,道路交通事故猛于虎。

我查阅了一下有关的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大概每年全世界由于道路交通死亡的人数有120万人,每天有3000多人因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每年全世界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大约有5000多亿美金的损失。

我们国家因为这几年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量以及死亡的人数是下降的,2004年的时候,发生50多万起交通事故,2005年大约发生交通事故45万起左右,2006年大约发生交通事故38万起,但是公安部统计的数字与保监会统计的数字是有差别的,我这里讲的是公安部统计的数字。

在2004年大约因为交通事故死亡11万人,2006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8.9万人。

所以,这个问题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影响非常大,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建设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咱们现在报道煤矿事故死亡几十个人或者上百个人觉得不得了了,但是大家想一想,煤矿事故与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相比,应该说远远低于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从1769年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的出现,发展到现代意义上的汽车是1886年德国的奔驰,发展到现在也就是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有很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走在我们的前面,比较早的已经进入到汽车社会,涉及到我今天所讲的赔偿制度的问题国外有很多现成的做法,当然做法也各不一样,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咱们的赔偿制度应该怎么设计,国外有不同的范本和例子,也有不同的学说,今天主要就是给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想法,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一下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这个赔偿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根据国外的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他们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二个问题,我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一些立法思考,这里面比如对无过失责任、过错推定怎么理解,我们国家在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上选择一条什么道路比较合适,包括强制保险制度,有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三个问题,解读修改后《道路交通安全》第76条的规定。

第一个问题,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变

现代意义上的汽车是1886年开始的,之后一直发展到现在,根据部分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香港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按照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按照一般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交通事故赔偿问题。

这个阶段是从汽车诞生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这样的办法来解决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

第二个阶段,按照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者按照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来处理交通事故赔偿问题。

从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发展无过失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学理上有多种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变化,比较多的理论认为,就是危险源说,高速行驶的汽车相对于行人而言,它具有高度危险性。

其次,有控制说的理论观点,这个控制说主要讲的是,汽车的保有人是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

另外控制说的含义还认为,因为赔偿制度的变化,汽车的驾驶人是能够选择继续使用汽车还是不用这个汽车,我理解的控制说有两种含义。

汽车既然是一个危险源,这个危险工具汽车的驾驶人是使用还是不使用,这点是汽车的保有人所能够掌握的。

如果汽车的保有人是使用的话,他是疏忽大意、马马虎虎的使用呢?

还是小心谨慎的驾驶?

这也是控制说的一个理由。

第三点,还有利益说,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演变?

你看驾驶汽车的人下雨天不用发愁,一般情况下刮风下雨是妨碍不到汽车保有人驾驶的;汽车的保有人需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能够比较快捷方便的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汽车的保有人享受了因为汽车发明而带来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享受到了这个利益。

因此,从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发展无过失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应当由享有利益的人来承担这种后果。

也有学者把这个利益说归结为风险说,因为你享有利益了,因此所带来的风险要由你来承担。

但是我认为,最大的理由在于,按照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就是第一阶段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的原则,要让受害人去证明机动车一方有过失或者过错,然后才能够确定他对这个事故的损害负有责任,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的话,处理的结果就是,我也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有两个统计数字:

一个是英国的议会有一个皮尔森委员会的报告,另一个是美国交通部的报告,大概是意思是说,如果按照第一阶段的办法来处理交通事故,大量的受害人得不到赔偿,或者只能够得到部分赔偿。

这个大量数字“大”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他们报告的统计数字,大到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按照第一阶段的一般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交通事故,有一半左右的受害人得不到赔偿或者只能够得到部分赔偿。

大家想一想,这个后果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这个受害人是少部分人,还可能说这是一个个别的问题,如果说这个受害的数量非常大,他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或者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从过错责任原则演变到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受害人得到赔偿和救济。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慢慢的发生转变。

大家可能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也简单的说一下,1925年在法国发生一个小女孩横穿马路而被汽车撞死的案件,一审、二审这个小女孩的父母都败诉了,一审、二审就是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的亲属要举证证明汽车的驾驶人有疏忽,或者举证证明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受害人的家属只是举证证明受害人是被汽车撞死的是不行的。

到了1930年,法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判决,判决小女孩的家属胜诉,胜诉的理由就在于,法国最高法院认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仅以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是不够的,只有在不可抗力等情况下才能够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所以,法国法上就根据这个判例确立了法国交通事故上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个阶段,主要通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解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无过失责任或者过错推定责任虽然加重了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但是仅仅这一点对受害人的保护还是不够的。

这对受害人的保护不够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认定机动车要有责任,双方面对赔偿数额比较大的,让机动车一方痛痛快快的拿出钱来是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首先有一个责任分担的问题,该不该机动车承担责任,如果进行诉讼的话,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四五年,这对受害人的及时救助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如果受害人他的损害比较大,机动车一方赔偿不起怎么办?

这对机动车一方也会造成巨大的生活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早一点的国家从三十年代,比较多的国家从六七十年代都开始建立通过强制保险制度来解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

为什么说主要通过呢?

这还不是说所有的解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都已经通过强制保险制度来问题。

据我掌握的数据来看,英国是1930年建立的强制保险制度,德国是1939年建立的强制保险制度,日本是1955年建立的强制保险制度,法国是1958年建立的强制保险制度。

建立了强制赔偿制度以后,我后面还会讲到涉及到赔偿责任与赔偿范围的问题,但也不是说强制保险制度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在发达国家,建立强制保险制度比较早的国家,基本上通过强制保险制度来解决交通事故赔偿的问题。

但是,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家不要把它固定化,为什么呢?

我刚才是根据部分国家和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情况来分析的,大体上经过这三个阶段,为什么“大体”上呢?

第一,因为有的国家没有经过三个阶段,有的国家就是经过两个阶段,比如说没有经过无过失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推定;有的国家是因为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划界不明显,为什么呢?

比如某些国家有了无过失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的规定,同时他就搞强制保险制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了说明情况,我用的是“大体”上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第二个问题,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这里面我主要讲以下几个:

(一)确立赔偿制度的指导思想

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九届就提请常委会进行审议,然后在第十届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最后通过。

严格的讲,这个立法不归我管,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最初是由公安部起草,然后提交到国务院,我们那边与公安联系的部门是刑法室,我长期是不管刑法立法工作的,但是正好在2003年有一个时期我是分管刑法室的工作,这样正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就在我的手上。

2004之后,我调到民法室,这样我就把刑法室的工作交到另外一位副主任分管。

但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声名远播,社会上纷纷嚷嚷,我们的领导就又让我来负责这个立法,包括现在该条怎么进行修改,具体工作还是由我来承担。

我前面也说到,关于归责原则世界各国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关于强制保险制度各国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民法通则》第123条进行规定,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然后《道路交通安全法》拿到常委会进行讨论的时候,常委会又有不同的意见。

这样就涉及到咱们国家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路怎么走的问题,我给大家汇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确立赔偿制度的指导思想是怎么?

赔偿制度应该怎么来规定?

我们想要到达什么目的?

这个赔偿制度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这个知道思想应该有三个方面:

1、通过赔偿制度,达到减少事故的发生。

这个制度出台以后,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是减少了呢?

还是增加了呢?

我认为,减少事故是最重要的。

怎么赔偿、怎么解决问题是次要的,毕竟事故已经发生了,惨案已经发生了,我们首先的目的是要把事故减少下来。

我想到过去孔子讲过一句话,: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孔子认为,审案,我跟别人一样。

但是我想做的是:

使案件消失!

所以我认为,通过赔偿制度要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我从别的国家的例子里看,我觉得也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

一个赔偿制度如果制定的好,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怎么能够使得大家各方面都能够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由此交通事故的发生量还是能够减少下来的。

比如,根据有关资料,法国、德国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基本上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一万人到八千人左右,现在基本上减少到四千人到五千人左右;日本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我有点质疑,据保监会告诉我,五十年代日本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七万人,我觉得这个数字多了一些,但是我拿不出相反证据来。

1991年的时候我到日本看到,日本马路边上天天有一个电子公告牌,上面显示今天因为交通事故死亡多少人,由此来警示大家,九十年代初日本每年因为交通事故大概死亡一万人左右,现在也降低到了每年四千到五千人左右。

所以,我第一个希望就是赔偿制度制定好了,能够减少中国的交通事故。

2、减少纠纷。

减少事故是最好这个事故不发生,减少纠纷讲的是事故已经发生,事故发生之后,肯定会产生纠纷,怎么能够使得这个纠纷及时的、合理的得到解决。

怎么能够及时、合理的减少纠纷呢?

第一,要公平合理;第二,要快速的处理纠纷。

这里面就包含几个意思,首先,责任一定要明确合理。

比如说赔偿多少的问题?

我过去一直在讲,日本单单汽车交通事故赔偿的标准是厚厚一本书,汽车撞死人了以后,首先看受害者年龄状况,紧跟着看受害者的收入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抚养人口,然后还规定有不同的损害等级,不同的过失的情况,然后分文别类的进行列表以及赔偿计算方法。

这样他们的赔偿标准就数字化、定型化了,责任也种类化了。

所以我认为,减少纠纷里面的含义,第一责任要明确合理。

其次,程序要简便、时间要缩短。

一个交通事故的诉讼进行要三年、五年,最后才认定某一方有责任,但是受害人躺在医院怎么办呢?

治疗的费用以及生活费怎么解决呢?

第三,要有利于受害人的救治。

3、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生活在北京,赔偿制度光有前面的两点还不够,还要有利于交通的畅通。

事故都发生在道路上,如果道路很宽敞,测量很少,问题不是很大。

去年北京市公安局实施了一个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这个办法在有些地方是能够达到的,发生交通事故以后,肇事车辆需要把车辆挪到马路边上。

我现在也是天天开车在马上走,但是我就想,发生事故以后挪到那里去呢?

那还有边啊?

但是,确实应该是能够走的赶紧走,所以要有利于道路的畅通,不造成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如果设计出来的制度达到这三个方面的目的,那我们就觉得这个制度比较好。

(二)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大概有这么三种:

第一,过错责任;第二,过错推定;第三,无过失责任。

这三种责任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它是并存的,但比较多一些的国家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和无过失责任。

过错责任我们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讨论了,因为只有极少的国家采取的是过错责任,例如美国的一部分州实行的就是过错责任,再有就是英国,英国的原始材料没有看到,但是传过来的二手资料和三手资料来看,英国采取的还是过错责任。

但是根据我们查到的资料,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过错推定和无过失责任。

所以,我下面详细谈一下过错推定和无过失责任。

1、怎么理解无过失责任和过错推定。

无过失责任是什么意思?

过错推定是什么意思?

定义本身我想用不着我多做解释,有不少的著作,包括德国专家介绍的时候,讲到什么是无过失责任的时候就讲,德国《道路交通法》第7条规定,车辆一方在使用车辆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对损害负赔偿责任;但损害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除外。

这条规定在2004年做了修改,所以很多书上都是2004年以前的规定,那就是错误的,这已经不是最新资料了。

差别在哪呢?

原来没有明确说,机动车一方如果造成事故,应该负赔偿责任。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机动车一方可以不负赔偿责任呢?

2004年以前规定是,但损害事由是不可避免发生的原因造成的除外,然后再解释什么是不可避免,不可避免里面包含不可抗力,包含受害人的过错等等。

2003年的时候德国对这条规定进行了修改,把不可避免改为不可抗力。

这虽然文字上作出了修改,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会分析。

但是很多的教科书、文章在介绍无过失条款的时候,就认为,德国的这条就是无过失条款的规定。

比如,《荷兰道路交通法》第185条规定:

“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除非存在不可抗力的情形”;象这样的条文一般理解为无过失责任的规定。

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91条之二规定,汽车机车或者其他非以轨道行驶之动力车辆,在适用中加损害与他人者,驾驶人应当赔偿依此所生损害;但与防止损害之发生,已尽相当之注意者,不在此限。

这个规定一般理解为过错推定的规定。

我在这里比较郑重的给大家强调一点,怎么理解无过失责任和过错推定,无过失责任实际上指的是发生事故后,无需查明机动车一方有无过错,因为这是无过失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就是我们所讲的举证责任倒置,由机动车一方应当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责任。

但是,我今天特别提出来的是,很多书上都讲,无过失责任是一个原则或者过错推定是一个原则,我今天想讲的就是,同学们千万不要把这个原则扩大化,我的意思是,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者过错推定原则针对的是谁说的?

针对的是机动车一方所说的,只是说,机动车不论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责任,或者说,机动车一方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责任。

所以,这个原则是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机动车一方的原则。

它不是事故各方是否责任的总的规定,它不说针对整个事故而言的,它不是解决整个事故赔偿问题的普遍原则,更不是解决整个事故赔偿问题的唯一原则。

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说句实在话,这两年我们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啊,(笑)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2003年年底《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以后,2004年的5月1日实施,刚通过的时候社会一片叫好,但是到了2004年下半年,就引发了社会舆论。

2004年以后怎么出现的呢?

2004年年底的时候北京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条例,然后在实施条例里面搞了一片征求意见稿,并且孩子网上发布征求意见,这个实施条例里面就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机动车一方有没有过失,全部责任由机动车一方承担。

并且说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76条作出规定的,由此这个问题就在社会上演变成为,交通事故发生以后都是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