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761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docx

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模拟试题B附答案

2014年甘肃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3.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

A.个体知识经验

B.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

5.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7.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直觉性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的提高是相适应的

B.儿童道德行为的调节表现为从内部向外部过渡

C.儿童道德行为的自制力在低年级发展较快,到高年级发展缓慢

D.儿童道德行为的坚持性在小学阶段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12.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  )。

A.人际吸引

B.特点相似

C.交往

D.相互理解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1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自尊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6.(  )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根本分界线。

A.自我意识

B.学习

C.情感

D.思维

17.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

A.潜意识

B.自我意识

C.无意识

D.心理

18.以下对能力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B.能力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的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

C.能力的迁移范围很小

D.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

19.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一个人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待人诚实,乐于奉献。

表现出他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_。

2.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

3.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__________,表现为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

4.瞬时记忆又称__________,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__________秒钟以内的记忆。

5.短时记}乙中贮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是__________个组块。

6.__________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

7.__________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8.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__________,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9.针对恐怖症儿童的恐怖症状比较单一的特点,一般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治疗收效较好。

10.__________是品德形成的基础,__________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

11.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称为__________。

12.所谓__________,用儿童的话讲就是“一起玩”。

这是同伴关系发生的最初形式,也是友谊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

13.__________是人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特有的心理。

它表现为人能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并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14.__________是个性最显著的特征,反映—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5.__________有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这叫做“自我掩饰”。

16.__________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17.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是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点。

18.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了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注意规律?

2.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4.我国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5.简述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四、论述题(10分)

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B【解析】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的反射活动。

3.D【解析】此题容易混淆,一旦确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

4.B【解析】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5.D【解析】此题考查回忆的含义,注意和再认区分开来。

6.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

7.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8.C【解析】思维间接性,就是借助已有的感知去理解那些未曾感知,甚至不可能感知的事物,以及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过程。

“红梅报春”、“落叶知秋”、“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就是如此。

9.A【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

10.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11.A【解析】儿童道德行为的调节表现为从外部向内部过渡。

儿童道德行为的自制力在低年级发展较慢,到高年级发展较快。

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坚持性水平还是不高的,而且不稳定。

12.D【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人的道德面貌最终是以其道德行为来表现、来说明的。

道德行为是—个人谱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

13.A【解析】人际吸引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14.C【解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储藏粮食的仓库堆满了,人们就会应该知道礼节,讲究礼节了;衣食丰足了,人们就应该会知道荣与辱了。

这说明只有低级需要在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15.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属维持生命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如躲避危险等;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各种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展过程有关。

16.A【解析】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根本分界线。

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

人有高度发达的大脑,人在劳动的过程中随着言语的产生,不但认识了自然界而且认识了自我,并将“我”与“非我”做出区分。

17.B【解析】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

18.C【解析】不同的能力迁移范围不同。

19.C【解析】粘液质的人比较稳定、踏实、有耐心,但不够活泼,比较固执、迟缓。

20.A【解析】正直、诚实等反映了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填空题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2.反射3.自觉性4.感觉记忆0.25~25.7±26.发散思维7.判断8.情境性9.系统脱敏10.道德认识认识水平11.班级人际关系12.直接接触

13.意识14.性格15.自我控制16.能力17.年龄特征18.格赛尔

三、简答题

1.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注意规律?

答: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组织教学。

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①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②激发学习动机。

③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2.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

3.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答:

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情感和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4.我国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答:

(1)我国儿童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道德情感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但这个上升不是等速的,而是不均衡的,其中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2)道德情感的不同范畴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义务感排在第一位,依次为良心、幸福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城市和乡村的中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城市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各个范畴中均高于乡村学生;

(4)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除爱国主义情感外,其他各范畴的道德情感均显示出女生高于男生的趋势;

(5)道德情感的发展在不同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如,在一个人身上既有肯定的、高水平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有着否定的、低水平的道德情感。

5.简述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答:

(1)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是班级的领导者,他既是学生的人格楷模,又是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

因为,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学识、工作作风和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地影响着同学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全员性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全都以一定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一集体的人际关系中。

尽管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处于集体活动的中心位置,有的学生则处在集体的边缘位置;有的学生对班级活动十分热心,有的学生则表现得较为冷淡;但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对每一个人的行为、观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班级生活中。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每一个学生。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系的侧重面,会随着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程度而有所变化。

低年级学生较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而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逐渐把同学关系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他们积极地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且努力建立友谊并逐步形成非正式小群体。

同伴之间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四、论述题

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

(1)提供适当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即榜样群体。

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的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即被称之为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对小学儿童有着突出的作用,它充当了儿童心目中的准则,儿童以此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借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体系和行为习惯,成为性格形成的一项重要基础。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助长、削弱、限制或引诱等作用。

它对于小学生的态度、行为习惯乃至性格之形成也具有甚为密切的关系,教育者应予以注意。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这主要是指班级集体气氛,或叫风气。

首先,一个班级的气氛与它所处的学校氛围是密切不可分的。

它受制于整个学校乃至更大环境的风气影响。

如果整个学校普遍学习气氛浓厚,那么某个班级的同学学习懒散松垮就会明显地与整体气氛形成反差,并体会到来自外部的压力,而要调整和改进学风。

创造良好集体气氛依赖于以下几点:

①在集体建立之初,即建立明确的集体目标和管理制度;②班主任自身的模范影响和威信,以及灵活而又客观公正的管理方法;③经常组织班级同学参与与集体目标相统一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竞赛等,提高班级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自我意识,使之自觉地追求和维护集体目标。

(4)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①了解性格特点的主要方法

对儿童性格的了解可以通过观察、谈话及个案记录等方法进行。

②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相应教育

每个人在性格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即表现为特定的优点和缺点。

当他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又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

教育首先要注意利用群体的共同性格优势,并设法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和克服性格中的弱点。

性格培养在考虑到儿童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别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处在多数学生两端的儿童,即性格品质特别优秀的好学生或不良品质居多的差生,相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他们的性格品质具有个别性;二是就每一个儿童相互比较而言,各自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性格优劣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