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01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5.人脑言语区损伤症:

W区——不能写字;V区——不能看懂文字;S区——不能讲话;H区——不能听懂话。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据图填空]

(1)突触: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

(2)其他结构:

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

(1)特点:

单向传递。

(2)原因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图连线]

2.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1)大脑皮层言语区[填图]:

(2)功能障碍[连线]:

[巧学妙记] 关联记忆言语功能区及受损相应症状

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S(speak)、W(write)、H(hear)、V(view)。

S区受损不能讲话(speak),W区受损不能写字(write),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hear),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view)。

2.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4)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5)W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2.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A.脑干        B.脊髓

C.脑神经D.小脑

解析:

选C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

解析:

选B 控制人体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像排尿、排便这样的低级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位于脑干;高级神经活动如阅读反射、嗅觉反射等一系列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

如果某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则可能是图中的哪个区受损(  )

A.W区B.V区

C.S区D.H区

解析:

选C 能写字则W区正常,能看懂文字则V区正常,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则H区正常,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则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B.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解析:

选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

6.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

选B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1.突触的常见类型

2.兴奋的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在已知突触结构中,根据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进而判定兴奋传递的方向。

(2)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4.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去向

(1)递质的类型:

①兴奋性递质: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

②抑制性递质:

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

(2)递质的去向:

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传递做好准备。

[思考探究]

1.

(1)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是什么?

是否消耗能量?

神经递质穿过几层生物膜?

提示:

胞吐;消耗能量;0层。

(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说明理由。

提示:

是。

因为神经递质要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指神经细胞间的组织液,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突触后膜可能是哪些组织或细胞的细胞膜?

提示:

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

[题组冲关]

1.(上海高考)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

选C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析:

选B 图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

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受大脑的控制

[思考探究]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分别与什么结构有关?

提示:

语无伦次→大脑皮层;走路不稳→小脑;呼吸急促→脑干。

2.言语区的分区及损伤症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运动性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题组冲关]

3.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C “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正常体温,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④⑤

解析:

选D 解答试题过程包括通过视觉获取语言信息和通过书写表达语言信息,因此必须有V区和W区的参与。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的变化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的变化

(1)刺激b点时: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时:

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传到a,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题组冲关]

5.

右图中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是(  )

A.①        B.①③

C.③D.①②③

解析:

选B 分三种情况分析:

电流计连接到①ab,ca>cb。

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a、b点的时间是先b后a,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电流计连接到②bd,cb=cd,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b、d点的时间相同,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计连接到③ad之间,ca>cd,兴奋传到a、d点的时间是先d后a,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选D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流计①②指针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图示如下)

(2)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如上图)

(2)结果分析: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题组冲关]

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观象

B.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解析:

选C 由图知B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C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

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2.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

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A上完成)如下:

①先用剪刀在A的______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A和B的完整性,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如下: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A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

用剪刀在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A的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

(2)若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B的完整性,探究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位点3,则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位点3,则A为传入神经。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4,原理与此相同。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

(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

(2)②1 1 2(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选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2.下列有关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D.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

解析:

选A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3.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A.①→②       B.③→④

C.②→①D.④→③

解析:

选B 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④→③,而不能由③→④。

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④D.①③④

解析:

选B 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解析:

选B 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

6.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解析:

选A 止痛药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又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具有止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失去了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7.

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

当在P点施加一定的电刺激时,甲、乙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

选D 在P点施加一定的电刺激时,兴奋可向两边传导,但突触结构决定了兴奋不能传递至右侧的神经元,所以甲只发生一次偏转,而乙不发生偏转。

8.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④、⑤、⑥共同组成了突触

B.图中的①代表神经纤维轴突的一部分

C.图中的②是高尔基体,参与神经递质的加工

D.在甲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解析:

选C ④、⑤、⑥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共同组成了突触;图中的①代表神经纤维轴突的一部分;图中的②是线粒体;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9.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选A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神经中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递速度要快;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________。

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将麻醉药物分别放在B处和E处,然后用针刺A,产生的效果是放在B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E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解析:

(1)图2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②为突触后膜。

(2)针刺A时,兴奋沿着反射弧到达F,可引起F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任何一个环节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

针刺A能产生痛觉说明兴奋可以传到神经中枢,沿着上行传导到达大脑皮层痛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但F不收缩可能是E断开或F本身受损伤。

(3)B为传入神经,E为传出神经,麻醉B,针刺A时既无痛觉,也无反应;麻醉E,针刺A时会产生痛觉,但F没有反应。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反射 大脑皮层 E处受损或者F处损伤 (3)无痛觉,

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有痛觉,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4)兴奋 膜电位

一、选择题

1.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解析:

选A 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

2.(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析:

选D 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

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或Cl-内流,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