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586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docx

最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答案

专题27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5高考预测】

1.本专题是整个哲学部分的终点和落脚点。

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合理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通过对社会基本发展规律的探究,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立足人民群众的价值观。

同时以此为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2.“为什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本专题的核心问题,复习过程中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最高价值标准结合起来。

同时结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明确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奉献社会,维护人民的利益。

2015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立足人民群众的地位,加大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价值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考查力度。

【难点突破】

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全篇。

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时代性、阶级性;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理想源于现实,理想的时代性、阶级性,无不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道理。

而谈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新时期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发挥集体主义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等等,又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道理。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经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难点二社会意识的现代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意思是说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同时它自己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化了,旧的社会意识不会立即相应地发生变化;或者某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作出某种预见。

(2)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指的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而社会意识水平不高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领域却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

(3)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其客观基础和现实根源,同时又和以往社会意识成果有着历史继承关系。

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的构建,不仅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批判地继承过去的历史遗产。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日积月累,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难点三社会意识的现代独立性

(1)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只有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只从人的主观愿望或爱好去评价事物的价值,那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3)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要对事物的属性、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就必须对人的需求、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4)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5)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四方面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识拓展】①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既要合乎事物的属性、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

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例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

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难点四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1)含义:

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简称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简称索取或回报。

(2)关系: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会激起个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个人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一,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二,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第三,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4)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可以概括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人们的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可以表现为具有重大突破的发明创造,或震惊世人的壮举,而大量的则表现在平凡工作的默默奉献中。

(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环境等。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需要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多为社会作贡献。

例4、 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

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

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他的事迹说明(  )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难点五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同于自私

难点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而现实则是已经实现了的东西,属于社会存在的内容;理想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理想和现实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理想源于现实,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而实现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艰苦奋斗。

【知识拓展】理想、幻想、空想的区别。

(1)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2)幻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

(3)空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想象,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例6、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

借助自己打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

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宿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难点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首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的情形是经常出现的。

集体主义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正当利益。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社会是根本,起着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要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夸大个人作用的错误观点。

(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的起促进作用,有的起阻碍作用。

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理想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

例7、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④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难点八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2)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通俗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3)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

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中两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②运用到党的群众路线,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转化为群众认同的意见,使之坚持下去,付诸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然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知识拓展】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称之为直接经验。

从他人那里、书本上或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经验)称之为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但这并不排除通过读书、学习等获得间接经验。

(3)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仍来源于实践。

人们在接受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时,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

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

(4)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非常重要。

人类的总体知识只能产生于实践,而个人知识的获得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

前者是知识的产生问题,是知识的“源”;后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是知识的“流”。

两者并不矛盾。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亲身实践,又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例8、“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难点九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例9、“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

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  )

A.相互作用的关系B.彼此分离的关系

C.相互对立的关系D.完全一致的关系

难点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包括的内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5)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点l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性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进行命题考查。

1.“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3.中台办、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就台湾当局不断进行“渐进式台独”活动发表谈话指出: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渐进式台独”的错误。

【特别提醒】

社会存在与社会性意识的辩证法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是分析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入点,应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进行区别;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知识,应准确性把握科学的价值观的基本:

标准。

【变式探究】

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3安徽滁州市首创农业“大包干”,即后来全国广泛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一场改革的序幕。

在农民解决温饱之后,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农业与市场接轨。

为此,全市上下开始对农业经营实行“逆向思维”,即由终端来推导始端,考虑市场需要什么,以满足市场需要来实现农业的价值。

市场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步强化;他们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开拓市场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状况,把千家万户同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了。

这一转变和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是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因而是正确的。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与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易错点2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1.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

这是因为

A.人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自发产生集体主义

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说明

A.个人利益不能离开集体利益而存在

B.集体利益以个人利益的存在为前提

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回事

D.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会发生矛盾

3.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观点,我们应该做到

①不能追求个人利益②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③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原则④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①④

【特别提醒】

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新时期我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专题训练】

1《半月谈》载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民政部门共接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10亿元,其中捐款72亿元,捐物折合38亿元,帮助3亿多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材料表明

A.在我国现阶段,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集体主义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C.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衡量人生价值主要看物质贡献

2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易错点3从人生观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答1-2题。

1.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2.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人的社会性属性是人酌本质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的属性、最根本的属性,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性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第二,人的社会性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变式探究】

马克思对人的属性做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依据下列论断回答1—2题。

1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历史就是人性不断改变的历史。

这就是说

A.人性自私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B.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的本性随着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不断演变而发生变化

D.人的本性总是变化不定的

2马克思说:

“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这句话说明

A.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B.从人的产生来看,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C.人与动物有相通之处

D.是政治动物还是社会动物,是区分人与其他动物的标志

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表明

①人是从动物发展而来②人有自然属性,与其他动物有相通之处③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④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某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爱心社”提出:

“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5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