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878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docx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师用

2016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案提纲

牡丹区22中胡晓红

【中考题型】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

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

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

(3)看议论过程。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

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2)抓中心句(关键句)。

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

【典型题例】

(一)《孔乙己》: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二)《麦琪的礼物》:

小说通过写一对年轻夫妇德拉和吉姆忍痛割爱互赠圣诞节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的爱情。

(三)《挖荠菜》:

本文作者张洁通过自己的童年经历,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希望能够教育孩子们不忘过去老一辈的苦难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拣麦穗》通过对小女孩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感人至深的关系的描写,表达力对人世间的至纯至美的温情的渴望。

(五)《春风》:

课文主要描写北方春风景象,写出了春风强劲的力量、粗犷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六)《春》: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事理说明文。

本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的说明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

 

(八)《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梁启超先谈未尽责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论证思维有很强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

【中考演练】

(一)阅读《超级智能住宅》,完成18—20题。

(共11分)

超级智能住宅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

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

一会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有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

好了,现在总算结束了,住宅竣工了,大功告成了。

住宅是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而建成的,因为妻子不爱收拾房间,而且觉得烹饪、洗涤特别麻烦,对于读服装设计的妻子来说,财务收支就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

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任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

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

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

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

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

动开放,芬芳弥漫。

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

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

”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想。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

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

你听见了吗?

”[来源:

学#科#网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

”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

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

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

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

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

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

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

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

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

”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

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

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

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

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

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

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

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

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

你怎么搞的?

睡着啦?

你这房子,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

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

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门呀,你怎么啦?

我需要去找她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

”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

房子,我爱她!

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

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

”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

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

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

”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沉默。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

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

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

“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

房子,你听到了吗?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有删改)

18.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2分)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①;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②。

19.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4分)

20.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

小说主题:

你的问题:

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8.①固执任性②蛮横无理

19.选取对话: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

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

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任意摆布我们。

此处对话的作用:

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造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

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20.小说主题:

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你的问题:

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请结合生活详细阐述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

本文主题人工智能能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

原来为服务我们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为人类的敌人?

在我们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发及控制危害的方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此题在考查原文主题的同时,还需要将科幻回归现实生活,思考作者影射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小说表现生活现实的体裁特点,一举多得。

(二)(8分)人间草绿

王本道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

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四十多年前我在乡村插队,与青青芳草亲密接触,视野所及,一片茂盛。

劳动休息时躺在草地上,混杂着泥土味道的青草气息沁人心脾,那味道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只能说是一种专用的味道,让我身心感到踏实清爽。

③对于人间草木,大多数人会将目光投向花与树,关注一朵花的含苞与绽放,留意一棵树何时发芽抽青,很少有人去问津一株小草。

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草儿从刚刚被融雪洗出嫩嫩的鹅黄,便开始了自己的生长周期。

先是长出几枚纤细的叶片,继而在叶片中间钻出一棵嫩茎,很快嫩茎的枝头就长出几棵米粒大的蓓蕾,接着便会绽出细小的花瓣来。

这些“草花”,颜色各异,大小不等,密密匝匝,依附着几片绿叶,虽不妖娆,却茁壮挺拔;虽孤寂淡然,却凭着一种自信,在山野田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而一朵花,即便是有名的花,从含苞到绽放,姹紫嫣红,让人赏心悦目,可是花期一过,便旋即回归“草”的形象。

而对这些“花草”,依然要栽在精美的花盆里,浇水,施肥,剪枝,精心养护,稍有懈怠就枯萎死去,永不复生。

④相对于一棵小草,树无疑就是伟岸、挺拔的。

树的寿命很长,一棵树常可以活过上百年乃至几千年,似乎是草的成千上万倍。

但草的寿命该怎样计算?

岁岁枯荣的“枯”,应该是在严冬时休眠而已,每当春风一起,又是一片欣欣向荣。

而时空年复一年无穷匮也,树与草的寿命孰长孰短呢?

凡是有树的地方,周围总是有一片茵茵绿草陪伴装点着,在庄严的大树下,一棵棵小草不卑微,不羞愧,丝毫不自惭形秽,反倒坚忍从容,宁静安然,面对着树与草,我突发奇想,如果世间只有树而没有草,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棵棵的树如同木桩似的插在黑土地里,突兀、孤独,树下空空如也,了无生气。

⑤转眼就是春天,“天涯何处无芳草”。

随着气温日渐回升,春草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地挥洒它绿色的畅想。

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微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经天纬地的绿色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7日期,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2分)

19.结合文意,说说第③段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2分)

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20.本文赞美了草卑微而不自卑、弱小却从容坚定的精神品质,也写了花和树的特点,说说这运用了什么手法?

并简要概括花和树的特点。

(2分)

21.文章描写细腻,催人奋进。

仔细阅读第②段加点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我们感受到哪些精神支撑?

(准确写出两条即可,2分)

答案:

18.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贱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漫天遍野的绿色之中。

(2分,用自己的话描述也可)

19.每一种草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光彩。

(1分)每一朵炫目的花,花期一过,最终都会回归“草”的形象,会枯萎凋谢。

(1分)

20.对比(衬托)(1分)写花是为了强调草凭借自己的挺拔自信也会有自己的光彩;(0.5分)写树是为了表现草虽然卑微却坚定从容、宁静安然的精神。

(0.5分)

21.给人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给人以踏实清爽感;向人传达自信;虽然卑微却从容坚定的精神。

(共2分,1点1分。

答案写两点即可。

(三)翻浆的心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

哪有你的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

”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

”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

“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

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

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

”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

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

“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

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

我看到了我的提包。

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

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答案】

8.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概括作答。

(3分)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找出描写“青年”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答题模式:

“青年”是一个……的人。

答案:

“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

(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案:

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

(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作答。

(4分)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

(意思相近即可)

10.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分)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的品味能力。

小说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结尾。

它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波,震撼人心。

(2)照应开头式结尾。

它能使结构严谨。

(3)戛然而止式结尾。

它的好处是留有空白让读者想像。

(4)画龙点睛式结尾。

好处是点明中心,彰显主题。

解答此题,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答案:

参考示例1: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示例2:

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5分)

(考点九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能力。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来的。

因此,我们不妨反思:

“青年”的善举为什么会被“我”误认为“偷东西”呢?

解决了这个疑问,小说的主题就出来了。

解答第二问,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发开去。

答案:

主题:

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

(2分)

看法:

(3分)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

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