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496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docx

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

2013年高考各地模拟考试历史选修四试题汇编

1、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材料一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

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

……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

“回部为安酋驱迫,厌战久矣。

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

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望风投命”,“……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

……1878年1月清军收回除伊犁外新疆领土。

-----摘编自《中华百年祭·军事卷》

材料二针对“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的严重被动局面,1864年,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上,积极筹备自造轮船。

1866年,设立马尾船政局,以便“师其长以制之。

”正式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造船厂。

但因分辨不清兵船和商船的区别,以为轮船平时可供运漕,战时则可供战阵,所以船政局所造轮船系半兵半商式样,企图兼顾兵商“两用”,结果是“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是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也。

出任陕甘总督后,对洋务运动仍然抓得很紧。

1871年,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自造枪炮等新式武器,1880年,他又创设兰州机器织呢局,他还鉴于西北地区旱灾频仍,水利不修的严重情况,多次托人在上海购置西洋开河、凿井等新式机器,运到甘肃,以发展甘肃的农田水利事业。

-----摘编自《左宗棠与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左宗棠的主要活动。

(9分)

2、石家庄市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考试

材料一晚明除李时珍、徐光启外,还涌现出了朱载堉、宋应星、徐霞客等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群星。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呈现出向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

材料二朱载堉(1536—约1610)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于万历九年(1581年),创建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新法密律”。

在世界上第一次解决了困惑人们两千年的实现乐器转调的理论难题,被李约瑟誉为“虽然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

(6分)

(2)你是否同意李约瑟对朱载堉的评价?

说明理由。

(6分)

3、河北省五校联盟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调研

材料一郑观应年表

时间

实践活动

1858年

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

1878年

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2年

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

1891年

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

1894年

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材料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载:

“考日本东瀛一岛国耳,土产无多,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的主要历史活动。

(6分)

(2)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郑观应的经世取向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9分)

 

4、新乡一中、师大附中、辉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材料一  “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

“……“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章士钊《论统一党》

材料二  “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

(2分)(不得摘抄原文。

)概述其政党观。

(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

(11分)

5、江西省白鹭洲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材料一l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

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

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

但在平台方略上,清廷内部有招抚与武力征讨两种意见,多数大臣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康熙帝最终决定武力征讨,但深知平台不是一件易事,早在康熙十七年他就要姚启圣等遴选福建水师提督,条件“非才略优长,谙练军事不可。

”据此标准,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等极力保荐施琅。

材料二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留之诚永固边圉”。

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

并派兵8000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000人驻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施琅能够复出的重要原因。

(8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

康熙帝的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7分)

6、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历史一模

材料一人生来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没有上下之别的。

今再引申其意,加以阐述:

人的出生是天之使然,而非由于人力。

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敬爱,各尽其责和互不妨害,是由于根本上都是同一人类,共戴一天,并同为天地间的造物。

譬如一家之内兄弟和睦相处,根本上也是基于同系一家兄弟,共戴一父一母的人伦大义。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明治维新时期杰出思想家)

材料一凡名为人,无论贫富强弱,又无论人民或政府,在权利上都是没有差别的。

兹再推广此意来讨论国与国的关系:

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日本国是日本人组成的;英国是英国人组成的。

既然日本人和英国人同样是天地间的人,彼此就没有妨害权利的道理。

一个人既没有加害于另一个人的道理;两个人也没有加害于另外两个人的道理;百万人、千万人也应该这样。

事物的道理原不能由人数多少来变更的。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明治维新时期杰出思想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说明福泽谕吉宣扬这种观点的目的。

(3)你如何评价福泽谕吉的这种思想?

7、陕西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马克思认为:

“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

”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

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

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

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

(6分)

(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的观点。

(7分)

8、西安临潼华清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自主命题

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

〈1〉孙中山和华盛顿放弃手中权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两人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9分)

〈2〉两人的“放手”和“复出”都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这梦的结果如何?

为什么?

(6分)

9、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

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李自更《克伦威尔在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在1791年拿破仑写的《为了人们的幸福,应当把那些真理与感情教给他们》一文中)最为稀奇的一段,也许要算他鼓吹反对野心的罪孽与愚蠢那段文章。

他把“野心”描绘成一种人的形象:

两颊苍白,眼露凶光,脚步怠促,动作带痉挛性,笑起来是带刺的。

……他继续写道:

“克伦成尔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他统治了英国;但是,难道他到头来不是被‘司复仇的女神’(古希腊惩罚罪犯的女神)利剑弄得很痛苦吗?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材料三拿破仑对普罗旺斯伯爵(日后的路易十八)要他恢复波旁王朝的答复是:

“你不应该希望回到法国来:

你回来是要用十万死尸作代价的。

”“证明有必要采用机器,就如同证明太阳比蜡烛照得更亮一样。

”“我原想建立欧罗巴合众国”,“我需要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

——江宗植《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两位保卫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启动英国向近代国家转化”的主要措施。

(3分)

(2)据材料二,结合克伦威尔执政时期的领土扩张措施,指出“复仇女神”惩罚他的主要原因。

结合史实,指出拿破仑是否汲取了这个教训?

并说明理由。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的主要主张。

结合史实,列举拿破仑执政后,实施上述主张的主要措施。

(5分)

10、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

《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

《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6分)

11、江苏省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早在1598年就在《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则》一书中叙述了自己对王权实质的看法。

……国王的权力不来自尘世,而是“神授”,那么国王就不受国家任何法律的约束,因为这些法律不是由上帝而是由人创制的。

可见,国王是高于这些法律的。

……议会的权力和特权得自国王。

它的使命是向国王“禀告”自己的愿望,但没有任何权力议论国王的行为。

应当俯首听命于国王的统治:

“我是你们的国王,是派来治理你们和对你们的错误负责的。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护国主统治刚刚建立时,英国正处于艰难的国际环境中……这种状况,使英国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英国商人曾抱怨说:

“我们丧失了最漂亮的姑娘——对外贸易。

”,……为了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

——宋华《克伦威尔传》

材料三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

……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

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詹姆士一世迷恋什么思想?

造成了什么社会矛盾的激化?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采取了哪些行动。

(4分)

(3)材料三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夺回“漂亮姑娘”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当时劳动人民的反映,谈谈你对制定国家政策的认识。

(4分)

12、2013年高考模拟系列试卷

材料一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材料二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

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

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

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

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

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

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

——温斯顿•丘吉尔[英]《英语国家史略》1956~1958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盛顿对英国持怎样的态度?

而他拿起武器的依据是什么?

(7分)

(2)丘吉尔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

(8分)

1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达64年。

……据统计,185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上40%的机器,半数的棉纱和铁,2/3的煤;187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一半的铜;1880年已拥有世界商船的1/3……凡属议会通过的议案,女王总是毫无例外地签署,使之尽快成为法律……她逐渐沦为“统而不治”者,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

1842年12月,她批准了由中英政府签署的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她为自己的国家又打开了一条新的殖民通道而踌躇满志。

在她弥留之际,她最不放心的却是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的侵略者们,用手势及书写的方式询问关于战争的一切细节。

——《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

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

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

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概括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民尊敬的原因。

(6分)

(2)简评材料二的观点。

(9分)

14、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

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

他说:

“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

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

(7分)

15、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

材料一 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

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

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

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 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

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

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

(9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

(6分)

16、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12—13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

“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李斯上书曰: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

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

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

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

      ——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

(2分)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

(3分)

17、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材料一:

秋瑾被清政府以革命罪杀害后引起舆论的不同反应。

《申报》云:

“秋瑾女士曾至日本游学,程度颇高。

近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

闻者莫不慄慄”。

秋瑾“殊负新学名誉,此次惨被株连,无不同声叹息。

”《时报》则发表文章称秋瑾是一个如“俄之苏菲亚、法之罗兰夫人”的女权革命者。

“(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

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曰‘革命,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16号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徐锡麟与秋瑾的大幅照片。

孙中山则说:

“秋侠虽已捐躯,火种依然存在,毋忘我浙东受难同志。

材料二:

范文澜说:

“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

”“她认定革命是救国的唯一道路”,并“坚决走革命道路”。

“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

(1)请分别概括材料一对秋瑾之死的不同评价?

(9分)

(2)结合材料概括秋瑾的精神品质(6分)

18、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

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8分)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7分)

19、湖北省钟祥市2013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

 材料一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

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

   材料二皇帝(拿破仑)正是在与他(普拉特神父)会见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                 ——(苏联)叶•维•塔尔列著《拿破仑传》

  

(1)材料一中“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为“现代国家”所作的努力。

(8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说“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应遵循的方法有哪些?

(7分)

20、湖南省醴陵、攸县、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

……阐明了《京报》的使命:

“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

……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

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

……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10日《邵飘萍:

“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

……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