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9500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织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A.拉瓦锡B.牛顿C.达尔文D.门捷列夫

2.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受热时熔化B.空气压缩成液体C.电解水D.冰融化成水

3.下列不属于人们能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A.湖泊水B.江河水C.海水D.浅层地下水

4.关爱环境,生活将会更美好!

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石首”的是()

A.在我市郊区南口镇建设绿色垃圾焚烧发电厂

B.在我市调关镇建设无公害垃圾填埋场

C.在全市农村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

用橡皮塞塞住试管C.

加热液体D.

量取液体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蜡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制作烟幕弹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7.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8.稀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

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

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3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2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D.原子质量为152

9.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②为含氧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B.①为单质、③为氧化物

C.④为单质、③为化合物

D.②为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空气和氧气—观察颜色

B.硬水和软水—尝味道

C.水和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1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2:

12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于、6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_____;

(2)3个铝离子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4)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4.我市多数地方所饮用的水来自长江水,水中常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使用前要进行净化处理。

例如,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投入水中杀菌消毒。

请回答以下有关自来水厂净化处理江水的问题:

(1)为了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需要进行的实验室里基本操作是______。

(2)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若要鉴别所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搅拌,如果观察到____,则为硬水。

15.下图中的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图D中,x=____。

(2)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填序号)。

(3)上述四种结构示意图中,共出现了____种元素。

(4)写出C粒子的符号:

______。

1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乙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

17.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下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总结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___。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

实验三

_______。

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三、推断题

18.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与D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且生成物与E物质类别相同,B转化为黑色固体E时火星四射;下图是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

B是_____,E是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B:

_____,②B→E:

______。

四、实验题

19.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写字母)。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对药品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____;

(3)若用实验室常用的紫色固体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五、计算题

2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取2.45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到t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

重复以上操作,加热到t4时间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

依次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12

2.05

2.01

a

(1)计算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

(2)表中a=,氯酸钾中氧元素的含量=%(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拉瓦锡实验完成空气组成实验,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织出元素周期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石蜡受热时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空气压缩成液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融化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湖泊水、江河水、浅层地下水都属于我们工农业生产经常使用的淡水资源,但是海水并不是淡水资源,由于淡水资源短缺,我们现在用多级闪急蒸馏法等方法来淡化海水,故C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在我市郊区南口镇建设绿色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在我市调关镇建设无公害垃圾填埋场,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在全市农村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

【详解】

A、用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故A错误;

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故B正确;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

B。

6.B

【详解】

A、石蜡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故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选;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能做燃料,故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选;

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故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选;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不选。

7.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8.A

【分析】

【详解】

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3,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9.C

【详解】

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应该保证氧气的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取一粗一细的铁丝来进行同时点燃,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10.D

【详解】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由图示关系可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①、②为并列关系,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④为包含关系,③为含氧化合物,④为氧化物。

故选D。

11.C

【详解】

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B、硬水和软水,不可尝味道,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8):

(16×6)=9:

1:

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6=17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于、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Ar3Al3+N2

【详解】

(1)氩气由氩原子构成,故氩气的化学式为:

Ar;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离子表示为:

3Al3+;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

N2;

(4)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故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4.过滤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肥皂水浮渣较多

【详解】

(1)过滤可以分离难溶性杂质和易溶性杂质,为了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需要进行的实验室里基本操作是过滤。

(2)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故加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

(3)若要鉴别所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浮渣较多,则为硬水,浮渣较少,则为软水。

15.8B3Cl﹣

【详解】

(1)图D中原子质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8-2-8=8。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B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3)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上述四种结构示意图中,BC为同种元素,共出现了3种元素。

(4)C粒子核电荷数为17,得到一个电子,为氯离子,符号为Cl-。

16.分解反应不一定丙

甲+丁9:

8

【详解】

(1)甲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增大了32g-14g=18g,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属于反应物,减小了50g-16g=34g,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增大,属于生成物,增大了22g-6g=16g,此反应为丙生成甲和丁,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不参与反应。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丙

甲+丁。

(4)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8:

16=9:

8。

17.产生氧气量少,反应慢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加入水中没有产生氧气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迅速复燃

【详解】

(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木条不复燃,说明产生氧气量少,反应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2)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锰加入水中没有产生氧气。

(3)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综上,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8.O2Fe3O4

【详解】

(1)A和C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可以生成C,故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为铝,B与D在常温下可发生化合反应且生成物与E物质类别相同,B转化为黑色固体E时火星四射,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B为O2,E为Fe3O4。

(2)①C→B即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B→E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19.酒精灯AC(或AD)装置漏气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C或D,故填:

AC或AD;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对药品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3)若用实验室常用的紫色固体来制取氧气,则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1)设: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0.96g

答:

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96g

(2)a=1.99g;39.2%

【详解】

(1)见答案。

(2)加热到t4时间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96g,故剩余固体质量a=2.45g+0.5g-0.96g=1.99g,氯酸钾中氧元素的含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