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16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8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中测试题四套Word文件下载.docx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7.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最后胜利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局面。

但从历史客观的角度分析,开始长征的原因是

A.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B.主动进攻敌人的大后方

C.积极北上抗日D.取得反“围剿”胜利的需要

二战后世界格局复杂多样,经历了从两极对立向多级化发展趋势的演变。

据此回答

8—10题

8.“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9.从1949年10月东德成立到1961年8月柏林墙修筑前,约269万东德人流入西德,占民主德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150万人是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专家、熟练工人,且25岁左右的青年人占了一半,给东德造成了巨大损失和负面政治影响,可见,东德修筑柏林墙的直接原因是

A.东西方“冷战”的需要B.阻止公民出走西德

C.苏联领导人的决定D.更好地保卫东德首都

10.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④加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②D.①③④

在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高度发达。

据此回答11—14题

1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

12.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市场

13.在我国历史上,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一些著名的大商帮。

以下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明清时期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

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据此回答15—17题。

1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17.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上述状况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近代中国的工业文明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据此回答18—21题。

18.下面是1872年~1894年、1895年~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一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

19.“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

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20.“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1.中国矿产资源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遭到严重

的破坏,右图为德国在山东东路路矿公司的铜牌,

类似的公司给中国造成的危害,影响最大的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军事工业

D.民族工业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以保持发展的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2-25题

22.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23.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有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③依靠相对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

25.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的外国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是

A.制定经济计划,实行宏观调控

B.建立股份公司,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C.进行“管理者革命”,提高管理水平

D.实行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古代哲人留下了灿烂的思想瑰宝,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探求,去挖掘。

据此回答26—29题。

26.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都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

A.“尚贤”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

27.孟子对梁惠王说:

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28.“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致良知”

2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诗文、书画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

据此回答33—35题。

30.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文字发展的决定因素有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需坚持文化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1.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3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从人文之源到理性之光,欧洲的思想家、艺术家不断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

33.“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

34.《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35.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A.《论法的精神》 

B.《天真汉》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006.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4小题。

其中第36题15分,第37题20分,第38题20分,第39题25分。

题号

36

37

38

39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36.认真研读一下所提供的材料:

图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图二:

抗日战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图三: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请回答:

(1)指出三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

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

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9分)

(2)这三幅图反映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地位。

(3分)

(3)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为三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幅?

请表达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评卷人

37.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耕文明为经济传统,近代以来,传统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考古人员在著名的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它的历史足有4000年,有意思的是,这碗面条的原料并非小麦磨成的面粉,而是黍和小米(粟)的混合物。

……喇家遗址地处偏远的大西北,虽然尚处于史前文明,但却与中原地区的夏王朝同处一个时代,从果实到面粉再到面条的出现正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4000多年前我国先民最早用小米(粟)和黍制成面条

——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均引自2005年10月14日《文汇报》第七版的报导

(1)从上述考古材料中可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分)

(2)你是如何理解“从果实到面粉再到面条的出现正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这一结论的?

材料二;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格内容: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256

7871

4364

698

28898

12137

8081

2484

(3)唐朝时期人口分布明显变化,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鸦片战争)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而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

(4)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5)从材料四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分析其原因。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根据材料一,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

年份

33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生产总值

21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

1970年

108美元

3129美元

1992年

297美元

22180美元

——世界发展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根源何在?

(3)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材料四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

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

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

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

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现。

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

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引自《朝日新闻》《消不掉的文化差异》

(4)材料四中提出的“地球并不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

你认为是否正确?

说一说你的看法。

(6分)

39.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下面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图二公民大会碑刻

(1)如何认识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

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二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7分)

材料二:

联邦行政权属于总统。

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既是最高首脑,又兼陆海军总司令。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政府官吏。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且可以否决国会所通过的法案。

------联邦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有解释宪法和其他一切法律的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

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帝国国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惟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3)请依据材料二、三、四,完成本表格内容的填写。

涉及的重要机构

机构反映出的国家政体

机构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某学生探究小组欲对近代人类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4)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2分)

(5)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5分。

1.D2.A3.C4.B5.A6.A7.A8.B9.B10.C

11.A12.B13.D14.C15.A16.B17.B18.C19.D20.A

21.B22.A23.B24.B25.C26.C27.C28.C29.A30.D

31.C32.C33.B34.D35.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6题15分,第37题20分,第38题20分,第39题25分,共80分。

36.

(1)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分)清政府:

妥协投降;

南京国民政府: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组织抗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间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运用,洗刷了百年国耻。

(3)图一,“悲愤”:

“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

图二,备受鼓舞:

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图三,无比自豪:

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的一步。

(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考生答出其中一种感受即可)(3分)

37.

(1)中国最早培植黍和小米(粟)的国家;

中国也是面条的发明者;

当时人们已用陶质碗作为饮食餐具;

(4分)

(2)说明了当时人们以农作物为主要食物,已经进入了农业时代。

“从果实到面粉再到面条”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工具和食品加工工具的进步。

(3)影响:

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进程;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中国传统的棉纺织业在外国洋布的冲击下日益衰落,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分)中国经济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凤阳农民粮食丰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8.

(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

新科技革命。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

根源: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发达国家掌握着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3)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言之成理即可)(4分)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

但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是丰富多彩和形态各异的。

经济的全球化决不会消除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统一、共存的一面,也要看到差异、矛盾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39.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2分)废除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