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871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docx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

北大方正布局生物制药争夺ST合成陈仓暗渡

北大方正集团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6月25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重庆办事处(下称“华融重庆办”)高级经理冯远柏向本报证实,由于不符合招标和开标条件,原定于当日进行的ST合成(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0788.SZ)第一大股东西南合成制药总厂(下称“制药总厂”)36832.53万元债权招标会出现流标,而近来被传言看好的北大方正集团没有现身。

  ST合成(000788)重组的前景似乎由此变得更加不明朗。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的消息显示,北大方正此举或许意味其已完全放弃了通过收购债权来重组ST合成,但并不意味着“北大方正就此不再图谋ST合成”。

  流标

  6月14日,ST合成公告披露,华融重庆办拟于6月25日对其所拥有的西南合成制药总厂36832.53万元债权举行招标。

华融公司是制药总厂最大债权人,制药总厂为ST合成第一大股东(持有47.31%的股权),招标活动实施后,制药总厂的最大债权人也随之变更,并将影响到ST合成未来的重组。

  冯远柏称,此前,曾有四家公司向华融表示有意收购上述债权,但直到投标报名的截止时间6月19日,仅有一家公司前来报名,不符合招标和开标条件,招标会因此流标。

  华融重庆办拒绝透露上述公司的名称。

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表达过收购意向的四家公司为北大方正集团、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下称“化医控股”)、上海利尔和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南方同正”)。

而唯一报名参与投标的则是化医控股。

  化医控股是重庆市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也是制药总厂的实际控制人,南方同正则是ST合成的托管方,2002年6月7日,制药总厂与南方同正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ST合成股份全部托管给后者,委托期限至今年年底。

  据透露,华融最早打算按照债转股的方式对制药总厂进行重组,但在对其进行资产评估后发现,制药总厂的净资产已为负值,无法组建新的股份制公司,不合债转股条件,华融最后决定采取最有效的债权招标方式。

  冯远柏透露,“北大方正欲通过收购制药总厂3.68亿元债权,从而将间接控股ST合成”的市场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4月中旬,北大方正曾与华融重庆办接洽,表示对吸纳制药总厂债权极有兴趣,并在预付1200万保证金后提取了详细资料,但此后再无下文。

5月15日,华融重庆办已经将上述款项返还北大方正。

  记者获悉,在华融的招标文件中,并无外界传言的关于下岗职工安置等条款,而在具体价格方面亦没有涉及,外界揣测,大约在8000万以内即可完全拿下。

  “我们连报价都没有出,只是要求有诚意的公司拿出详细的方案、然后细谈。

”冯远柏说,“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但“居然还会流标,实在有点出乎意料”。

  两手准备

  有不愿公开身份的知情人士指出,北大方正此次的销声匿迹,很可能采取的是“欲擒故纵”之计,因为北大方正早已有两手准备。

  这位人士表示,北大方正实际上是通过两条线,争取拿下制药总厂:

其一,通过与华融的接触,尝试以比较低的价码收购债权,从而变成制药总厂的最大债权人,在未来的重组过程中抢得先手;其二,一旦或因价码或因资产质量不高而退出债权争夺,则由化医控股出面,借助其政府背景,与华融展开谈判,压低价码,拿下这份债权,在将来的重组中,由化医控股出资收购的这部分债权将作为股权再注入制药总厂。

  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资金实力并不强大的化医控股反而会高调出场参与债权招标。

  6月19日,ST合成公告称,化医控股目前正与北大方正集团洽谈制药总厂的重组事宜。

证券业内分析,从化医控股的官方背景来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点头,北大方正是不太可能有机会大展拳脚的。

  据悉,6月18日,重庆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曾到制药总厂进行调研,其后传出了政府方面比较中意北大方正的消息。

记者从重庆市国资局了解到,政府与各方已就“收债转股工作”达成共识;而北大方正在重组过程中显示出的诚意已经被制药总厂上下所接受,“大的方面已经没有分歧,剩下的只是一些细节问题”。

  而据华融人士称,将在今年7月重新开展相关债权的招标工作,并指出重庆市政府要求重组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周密细致的职工安置计划、同ST合成相同的医药背景、资本市场成功的经验和实力,“最低要求是保证工人的稳定”。

  知情人士指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南方同正和上海利尔基本上都已被排除在外:

南方同正在托管ST合成股权三个月后,不仅在职员工的工资不能发放,甚至以前尚能基本保证的离退人员退休金亦出现拖欠,已经不符合要求,而上海利尔则因为“工人对其不甚了解,缺少群众基础”而无缘进入。

  无疑,北大方正与化药控股联盟才有资格成为“新东家”。

  北大方正的算盘

  自入主浙江证券之后,北大方正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消失了近一年,复出后的举动却让市场大跌眼镜:

先是在5月底收购苏钢集团,大炼钢铁;此次又计划入主西南合成制药,反而显得其主业备受冷落。

  北大方正究竟意欲何为?

  面对记者询问,北大方正集团投资部有关人士不愿过多言语,仅称“选择利润高、并具备可持续性的产业是必然的趋势”。

  而一位北大方正在西南地区的合作伙伴则指出,北大方正集团正在谋求第二主业,以塑造新的利润源。

就重组西南合成制药而言,北大方正的判断是,在未来数年之内,生物制剂以及相关产业有可能迎来一个“黄金时代”,而ST合成则被北大方正作为其医药布局中的一环。

  ST合成是一家以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医药原料及制剂为主的医药生产企业,虽然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但在本地科研院所中的人脉极深,而且该公司在生物制剂上的技术实力在重庆地区首屈一指。

  据悉,重庆市政府已经耗资4700万元在秀山地区打造了一个占地60平方公里的医药谷,采取技术和资金双向扶植的方式着力培育本土制药领军企业,意图在生物制药范畴内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北大方正提出的目标是“要把西南合成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显然也与重庆市政府的思路相吻合。

  市场人士推测,北大方正重组ST合成的是:

由化医控股代表重庆市收购华融拥有的债权,将之转化为股权注入西南合成制药总厂,并协调工人及相关非主业资产剥离;其后,对制药总厂展开重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之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并通过其与ST合成进行重组和资产置换,力争ST合成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据一位政府人士透露,整个重组工作北大方正集团预计将耗资5亿元。

而记者多次向化医控股求证上述说法,均被告知“与北大方正的重组商谈一直都在进行,现在尚不到对外发布消息的程度”。

  “我觉得这事儿十有八九要成。

”曾参与协调工作的这位政府人士说,前提是北大方正要把目前的诚意延续下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透视生物制药第二大兼并案

2003年6月24日,Idec制药公司(IdecPharmaceuticals)和生物基因公司(Biogen)通过股权交易完成了价值超过66亿美元的兼并。

这此兼并将催生世界第三大生物制药公司,但华尔街迄今反应冷淡。

甚至有分析家对这次战略上的合资表示了异议。

这个新公司的名字将会是BiogenIdecInc,其R&D投入预算约为5.5亿美元,并拥有超过1000的R&D雇员。

这个联盟有两家中等规模的生物工程公司,将成为继安进公司(Amgen)和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之后的世界领先的生物公司。

Biogen和Idec公司认为联合对彼此的短期和长期利益都是有好处的。

Idec公司在癌症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并逐渐着眼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而Biogen却正好相反。

平等的拍档继2001年Amgen以100亿美元兼并免疫公司(Immunex)公司之后,Idec-Biogen的兼并是生物工程领域第二大的兼并案。

但或许本次案例更象是平等的合并,而不是敌意的接管。

尽管两家公司的规模存在差距,2002年Biogen的收入为11亿美元,而Idec只有4.04亿美元。

Idec的股东将持有新公司50.5%的股份,Biogen的股东则持有剩下的49.5%。

Biogen目前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amesCMullen将成为新公司的CEO,而Idec的现任CEOWilliamHRastetter博士就任执行主席。

Biogen和Idec于2003年1月首次开始合作,内容是关于Biogen在研产品线上的三个癌症治疗药物的发展。

由于传统上致力于神经病及炎症疾病,Biogen期待他的合作伙伴在肿瘤领域有更多经验。

这使得两家公司的合并显得水到渠成。

Idec有一个重要的抗癌药Rituxan,2002年的销售额达11亿美元。

可是Idec只持有Rituxan35%的股份,因为它和Genentech于1995年签订了一个发展协议。

通过与Biogen的联合,Idec在未来药物发展协议将占据更有优势的地位。

这次联手还将从开拓Rituxan在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应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为在自身免疫领域的经验,Biogen将对Idec有更大的帮助。

克服缺点Biogen和Idec的合股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分散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两家公司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两个主打产品。

特别是Biogen,其多发性硬化症药物Avonex是居市场领导地位的产品,曾受到不断增长的压力。

在此之后Biogen开始明白太过依赖一个产品的危险性。

这个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治疗药物目前正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在去年雪兰诺公司(Serono)的Rebif上市之后,已经失去了一些市场份额。

在过去的2周,雪兰诺公司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原来使用Avonex的病人换用高剂量高频率的Rebif后,复发率及MRI放射性损害都有显著的减少。

而且,雪兰诺还可以利用它在美国的合作伙伴——辉瑞的市场能力。

另外,本周早些时候,Teva(以色列梯瓦制药有限公司)宣布,一项在欧洲社会神经学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证明,对Avonex治疗无反应的复发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换用他们的非干扰素Copaxone后,复发率明显减少。

尽管有上述的众多好处,一些分析家认为困难仍在,尤其对Idec来说,这次兼并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虽然Idec是相对较小的公司,但Biogen受发展速度偏低的困扰。

Idec的股东批准了此次兼并,而公司的代表们可能没想到有一家更大的公司将插手这次兼并。

但实际上,Genentech曾被认为有可能对此有兴趣。

这次兼并使两家公司可以象Genentech和Amgen这种大公司一样,做他们以前单独无法完成的事。

而且,结盟还能使他们更不易被大的制药公司冲垮。

更重要的是,兼并后的BiogenIdec公司将更不会依赖任何单一市场产品,而会拥有更多的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专家,而且对在研产品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带领我们的公司加速发展,制定战略计划并打造一个生物工程的领导者,在产品,在研产品线,基础部门,金融资源等方面快速发展,使股东的利益超过单家公司所能达到的水平。

”Biogen的主席兼CEOJamesCMullen宣称。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北生药业加大生物制药投资

北生药业(600556)公布的2003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36.2万元,同比增长86.06%。

公司业绩能得以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募集资金项目开始逐渐产生效益,以及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公司产品销售额骤增。

公司2003年上半年干扰素的收入达3007万元,同比增长95.21%。

而干扰素的毛利率又极高,达86.10%。

可见非典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北生药业生产干扰素的是其控股80%的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公司。

公司公布半年报的同时也公布了关联交易公告,公司在2003年将实施配股,并单方对浙江汉生进行增资扩股,北生药业将出资9631万元。

浙江汉生目前主要产品就是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不过,北生药业此次增资不是为了做大干扰素,而是投向“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据悉,该项目系国家生物药品一类新药,三个规格年生产能力1000万支。

按照公司计划,浙江汉生将成为公司的生物医药基地。

公司称,通过增资浙江汉生进一步向生物制药领域进军,扩大公司生物制药的市场份额,完善公司创面愈合产品链条,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多方面竞争能力。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四环生物业绩推介

四环生物昨日在全景网络进行了中期业绩网上推介。

在一个半小时的推介中,公司高管与投资者就公司基本面、发展战略、募集资金投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环生物总经理颜祖荫称,公司今年上半年克服了“非典”影响、药品车间GPM改造、江阴制药厂搬迁等不利因素,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上半年销售收入2.1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5449万元,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占去年全年净利润的64%。

同时,公司推出了10送2.3股转增7.7股并派现金0.575元的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以回报股东。

  公司高层表示,将在稳定毛纺主业的同时,争取早日实现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面转型。

(证券时报)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天坛生物:

好像不是因为抗非而增长

天坛生物(600161)公布半年报,净利润2904.66万元、增长43%,每股收益0.15元,净资产收益率9.15%,拟不分配不转增。

评析:

4月份,非典最疯狂肆虐的时候,股民也以实际行动支持那些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上市公司们,而地处京城的天坛生物被大家相中,短短半个月内就从12.5元飙升到17.8元,涨了42%。

就在它创出新高不久后,天坛生物称“所生产的《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在近期旺销”以及“公司和股东单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申报或与其他单位合作的4个课题被列入《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第一批课题清单”,从而真正有了抗非概念,但无奈此时经过大幅炒作后,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之后,非典迅速受控,因此抗非概念更加没有市场,于是天坛生物几乎又跌回原位。

再看其半年报,虽然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但似乎不是因为抗非而来,而是由于以前亏损的血液制品的销量和毛利率大幅上升所致,但即使该类产品毛利率在大幅上升后仍几乎为零,也就是说仍然不赚钱。

(昆仑证券)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天目药业:

生物医药极目远望

证券市场上的一切操作似乎只有提前才会注定成功,正所谓先知先觉,既然我们知道今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将给医药产业带来一次井喷的发展机会,就应该在中报业绩公布前及时抓住非典功臣--生物医药股,比如低价小盘类的天目药业(600671)。

  趟出一条中药现代化之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优势产业将在世界洪流中凸现发展机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瑰宝--中药,承接传统中药和生物制药的最佳载体的天目药业更是天将斯人、机遇当前。

公司被杭州市确定为首批科技创新重点企业,目前已建立以天然药物、中成药、生物制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关系链,整体生产体系较为完备。

为了做大"中华仙草",公司建设2000亩铁皮石斛CAP基地,并与浙江大学合作,投资2000万元共同组建浙江大学天目药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铁皮石斛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届时,号称"八百里养生文化园"的2000亩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示范农业区的典范。

因此,"铁皮石斛"将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项目。

  公司还与中科院遗传所合资天目北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并成功开发了MEGF一夫生皮素即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又名"天目金药"),其生物制药地位更被市场认同,该产品作为开发成功的国家一类新药,曾获国家经贸委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新产品奖,享有12年的保护期,该项目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回报率很高,从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杭州天目北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因而获得国家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补贴收入和所得税优惠,深受各界的支持。

  强强联合多方出击

  公司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优秀科研体强强合作,开创了技术强身的强大平台。

与浙江大学合资组建"浙大天目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前期合作项目为建立浙江省药用石斛GAP基地和新药开发产业化。

其所属中药厂自主研制开发的中成药"心无忧片",1999年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也是一个可值得关注的利润增长点。

以科技提升医药公司全面更新投资理念,围绕"以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和中成药的生产和发展为主线,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发展和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接轨于杭州“新药港”的发展战略,投资"杭州临安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成立国际贸易公司,推进公司向更高层次发展。

面对国家医药体制改革的冲击,该公司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进行主导品种的培育,并加大OTC市场的开拓。

  公司滴眼剂车间已通过国家药品检验局委托国家认证中心GMP专家组验收,其新产品即将投放市场。

由于有学生、网迷等庞大的消费群,眼科用药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和GMP的认证步伐,并力争天目北斗公司通过认证。

公司在造纸业、电子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天坛生物血液制品收益多

  天坛生物(600161)中期报告显示,200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31万元,同比增长了27.58%;主营业务利润6501万元,同比增长了15.94%;实现净利润2905万元,同比增长了43.02%;中期每股收益达到0.1513元,都创出公司上市以来的半年度业绩报告的历史新高。

只是本报告期的增长主要并非来自公司传统的疫苗产业。

上半年,公司疫苗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917万元,同比增长了14.08%。

由于国家调整生物制品价格,疫苗类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2003年公司整体疫苗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了10.52%。

虽然疫苗类产品的收入增长了14.08%,但主营业务成本却大幅增长了42.57%。

如果忽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公司疫苗类产品的主营业务利润基本与2002年持平,因此可以肯定公司业绩增长并非来自疫苗类产品销售的增长。

公司中期报告显示:

上半年血液类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263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69.44%,毛利率同比增加了100.53%。

  其中主导产品人白蛋白的销售收入为214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8.66%。

对公司而言,今年上半年血液类产品取得一项重大突破;多年来首次实现略有毛利,共获毛利约5万元。

2002年同期,公司血液制品实现销售收入979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却高达1538万元,亏本559万元(忽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00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了894万元,可以推测其主要贡献来自血液制品。

公司的新一轮发展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支持。

一方面,公司主要优质项目已经进入成熟期,需要开拓新产品以支持业绩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各路资本不断介入生物医药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调整生物制品价格,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现阶段公司的发展空间已经受到较大限制,新一软增长有待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新项目的实施。

由于公司目前资金比较短缺,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得新一轮快速增长。

除上市首发外,公司已经5年多没有在证券市场融资。

而与公司1998年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度报告相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53%,净利润增长了140%,应该说首发融资给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200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四环生物:

想要姓“医”不容易

四环生物日前公布2003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63万元,同比小幅增长了2.76%;净利润5449万元,同比小幅下降了9.58%;中期每股收益为0.106元。

四环生物原名为江苏三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上市,股票简称“苏三山”。

公司上市后业绩逐年下滑,到1998年先后沦为“ST苏三山”和“PT苏三山”。

1998年10月,该公司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创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受让了深圳市创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苏三山”法人股2675万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始了公司的扭亏之旅。

此后公司股票简称由1999年的“PT振新”,2000年的“ST振新”,2001年1月的“振新股份”,到2001年3月19日演为为“四环生物”。

那时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上还是来自毛纺产业,公司股票简称与公司主营业务并不相符,但是已经表明公司转型生物医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由于已经成功扭亏并成为一家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2001年10月,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进行一次公募增发,向社会公开发行了4500万股普通股,募集资金高达7.03亿元。

公司将80%以上的募集资金投入了医药产业,实施了整体收购四环制药厂等多个项目。

应该说直到公司实施募集资金项目后公司股票简称才与公司主营业务挂钩,公司才真正开始转型生物医药产业。

毛纺产业仍是公司的最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毛纺产业和医药产业两大块。

近年来,毛纺产业一直比较低迷,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虽然公司毛纺产业经营一直保持较好业绩,但缺乏成长性。

而对公司医药产业而言,主要产业实体——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药产品和诊断试剂,似乎已经过了其巅峰期。

2003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63万元,同比小幅增长了2.76%,其中毛纺织品实现销售收入15726万元,同比增长了1.06%,毛利率为31.88%,同比增长了12.14%;医药产业实现收入5438万元,同比减少了12.35%,毛利率为51.95%,同比下降了10.29%。

换句话说,公司有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毛纺产业,四分之一来自医药产业。

应该说公司业务性质更具有毛纺产业的特征,尽管公司股票简称“四环生物”。

长远来看,公司发展生物医药的难度较大。

由于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比较高,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今年上半年主导产品白细胞介素-2的毛利率仍然高达63.22%,但同比毛利率已经下降了9.00%。

2002年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3507万元,而2003年中期的净利润为1343万元。

由于产品销售的季节性不明显,因此可以看出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净利润的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造成今年中期公司净利润出现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公司生物医药产品的毛利率为51.95%,仍然存在较大下跌空间。

近年来国内各路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不断杀入生物医药产业,预期市场竞争还将日趋激烈。

公司的扭亏和转型生物医药之旅吸引了二级市场长线投资主力,但是公司连续高比例送股似乎表明二级市场主力存在难言之隐。

2001年成功实施增发后,公司开始介入生物医药产业。

公司2001年度的分配方案是每10股送0.3股转增5.7股派现金0.256元;2002年中期的分配方案是每10股转增8股;2002年度推出了每10股派现金0.13元;今年中期又推出了每10股送2.3股转增7.7股派现金0.575元的高比例送股方案。

到今年中期公司每股净资产只有2.16元,也就是说中期分配方案实施后,每股净资产将只有1.06元。

万一哪一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亏损,很容易使得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跌到1元面值以下,那时又得戴上“ST”的帽子。

公司毛纺产业增长不明显,医药产业也只有一次性合并利润的小幅增加。

由于不断实施大规模送股,公司业绩成比例下滑,2001年每股收益0.43元,2002年每股收益0.17元。

预计实施2003年中期分配方案后,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