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919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docx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

初中语文重点课文教案

【篇一: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重点课文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一)】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

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

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字词。

(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

多音字:

①恶②模③薄④折

形似字:

灸——炙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

细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

这种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2)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解说:

让学生在研习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就文中要点难点进行点拨。

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

(1)(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关于这点,制造悬念:

“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

”留待课堂小结时回顾解决。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

(2)(点拨提示内容):

以感情线索为依托,将文章内容层层展开。

由感情找出相对应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长妈妈相应的性格特征。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3)(点拨提示内容):

第一部分(第1-18段):

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

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段),第二层(第3-5段),第三层(第6-12段),第四层(第13-18段)。

第二部分(第19-29段):

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

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9-21段),第二层(第22-26段),第三层(第27-29段)。

第三部分(第30-31段):

对“我的保姆”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问题

(1)说的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

”的回顾和解决,对本节课堂进行小结。

悬念的解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和做最后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五、板书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检查作业情况。

主要通过解决课后习题三学习、体会文中买《山海经》部分,特别是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要求学生就自习时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详写“买《山海经》”一事?

(2)指导学生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3)提高思考:

指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和体会鲁迅先生“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风格。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

为什么鲁迅先生不给我们塑造一个完美的长妈妈形象?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

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问题一(点拨提示内容):

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详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现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详写,其他事略写,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理应详写。

问题二(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如:

描写法:

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

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

?

按住?

?

惶急?

?

”“摇?

?

笑?

?

塞?

?

”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

大家恭喜!

真聪明!

恭喜恭喜!

”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

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问题三(点拨提示内容):

这一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描写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这种“不虚美”“不隐恶”,写出来的人物更让人信服,更真实,真实才感人。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参看课堂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故乡教学设计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板书: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小说是哪一篇?

(明确:

《社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

故乡)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留恋的、美丽可爱的故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写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故乡呢?

二、指导学生探究写作背景:

提问:

本篇小说的写作时间是哪一年?

(明确:

1921年1月)如果时间倒退10年,同学们想一想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明确: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

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

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敝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凉,一年以后以自己的见闻为素材写了这篇题为《故乡》的小说。

与我们学过的小说不一样,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请注意:

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但反映了作者的感情。

三、复习小说知识:

提问: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明确:

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就从人物入手来研读这篇小说。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思考:

⑴、划分文章的结构。

提示: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某个事物,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件、实物……,小说就是围绕线索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

阅读时若能抓住线索,就能理清小说的段落层次,把握它的结构。

),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明确:

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

⑵、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谁是衬托人物?

谁是线索人物?

明确:

小说中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和我。

主要人物是闰土,衬托人物是杨二嫂。

线索人物是我。

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

因为他是小说的描写中心。

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重逢,写出了他的变化,寄予无限的同情;宏儿和水生正是我与闰土的后辈,他们是一气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五、分析人物形象:

(对比的描写方法)

(一):

润土

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

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

2、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教师小结:

⑴、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

中年闰土: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

⑵、动作、语态对照:

少年闰土:

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我”没有问,闰土

【篇二:

九年级语文重点课文】

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1、沁园春?

雪(毛泽东)

2、故乡(鲁迅)

3、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

费?

因格)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孔乙己(鲁迅)

2、变色龙(契诃夫)

1、沁园春?

6、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

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

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

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的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

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

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

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

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

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

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

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

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

(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评古为颂今)(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播放《沁园春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

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

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

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望)

评:

古代帝王(惜)

颂:

人民大众(主旨)

2、故乡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

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可作以下图示: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②明确作者是如何运用“重复”、“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

⑵能力目标:

①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②能模拟运用“重复”、“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⑶情感目标:

①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②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

【篇三:

初中语文各课教学重点】

初中语文各课教学重点七年级上册: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重点:

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2、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二、《繁星》教学重点:

1、树立热爱大自然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书法感情;3、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安恩与奶牛》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注重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的作用;3、人物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六、《往事依依》教学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生活祖国的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七、《端午日》教学重点:

1、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3、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八、《春》教学重点:

1、感受形象体会感情;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3、欣赏有没精彩的语言。

九、《济南的冬天》教学重点:

1、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2、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3、有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十、《夏》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的思路;3、感受语文的魅力。

七年级下册:

一、《童年的朋友》教学重点:

1、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2、生动传神的任务描写。

二、《一面》教学重点:

1、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2、以小见大的写法;3、叙议结合的方法。

三、《我的老师》教学重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3、详略得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重点:

1、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感受鲁迅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2、运用比照突出文章中心;3、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七、《月迹》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寻月的全过程;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发展变化的轨迹;3、理解月亮石“印章”的深刻含义,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