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2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docx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项目建议书0928

2016年宁夏农业综合

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330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

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制单位:

宁夏农垦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零一五年九月

项目名称:

2016年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330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

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法人代表:

罗少嘉

项目运行单位:

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

法人代表:

王立志

建设地点:

北至幸福三号沟,南至幸福三号渠,西至惠农渠,东至幸福三号渠一分斗渠。

 

编制单位:

宁夏农垦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包海雄

编制日期:

二零一五年九月

附件:

1、贺兰县2016年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图:

贺兰县2016年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置图

贺兰县2016年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图

贺兰县2016年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2016年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3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2016年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3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3合作社基本情况:

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正式注册成立于2015年1月26日,注册资金80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王立志,土地流转面积330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为了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走“有机、观光、休闲”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家庭农场本着“龙头企业+政府+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将紧紧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以黄河金岸优质水稻主产区为重点,建成集有机稻种植、稻田养蟹、泥鳅养殖、水系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先导示范区,体现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特色,实现粮食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4项目建设地点:

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幸福渔场

1.5建设性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

1.6建设年限:

施工工期1年

1.5建设规模:

2016年贺兰县立岗镇喜旺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治理面积330亩,项目区北至幸福三号沟,南至幸福三号渠,西至惠农渠,东至幸福三号渠一分斗渠。

1.8工程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52万元。

其中:

水利措施24万元,道路措施26万元,其他措施费2万。

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5万元,自治区财政资金11万元、县配资金3万元,自筹3万元。

2项目区基本概况

2.1项目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贺兰县位于银川平原河西灌区中部,属银川市。

地理位置:

东经105°33′—106°36′,北纬38°27′—38°52′。

东临黄河,南与银川市兴庆区相连,西至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接壤,北和平罗毗邻,东西长约61km,南北宽约46km,土地总面积为1599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3%。

立岗镇地处贺兰县东北部,东临黄河、南接金贵镇、西连常信乡、北与平罗县通伏乡、姚伏镇接壤,属贺兰县农业生产大镇。

全镇土地面积162.12km2,下辖15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3.16万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81元。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94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项目区具体位置:

北至幸福三号沟,南至幸福三号渠,西至惠农渠,东至幸福三号渠一分斗渠。

地理位置:

东经106°28′37″~106°28′22″,北纬38°37′10″~38°36′57″。

土地治理面积33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84亩。

2.2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机械作业率达到95%以上,根据调查项目区2014年农产品生产水平,项目区主要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90kg,粮食总产量为139t,粮食总产值46万元。

2.3水文气象

项目区深居内陆,属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根据贺兰县气象站近30年水文、气象资料统计:

(1)水文

依据贺兰县水文气象测量数据显示,项目区内降水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196mm,年最大降雨量373mm(196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92mm(1966年),当地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基本上没有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属于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的地区。

(2)气象

项目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098mm(E601型),多年平均气温8.3℃,极端最高36.7℃(1981/9/8),极端最低-27.7℃(1971/13/1),大于10℃积温3812.6℃,小于10℃积温3265.3℃,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173天左右,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辐射量大,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和有机物积累。

(3)日照

贺兰县属温带干旱地区,一年四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贺兰县年均日照为2935.5h,年日照百分率为66%,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140.9ka/cm,6、7月太阳辐射最强,月均17ka/cm。

4~9月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期,此间太阳辐射总量达91.6ka/cm,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

气温高于10℃时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5.4ka/cm,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7%。

因此,贺兰县光能资源比较丰富,乃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4)风速

平均风速为2.4m/s。

冬春季主导风向为北风或西北风,最多年大风日数为20天。

2.4社会经济条件

贺兰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下辖4镇1乡2个农牧场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3万人,由16个少数民族组成,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9%。

2013年,贺兰县抢抓自治区“两区”建设机遇,按照银川市:

2258“工作思路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一区三园两店”战略,加快幸福贺兰建设步伐。

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生稳步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态势。

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5.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8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5.53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5.46亿元,同比增长3.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807元。

家庭农场亩均收入达到265元,高于农户亩均收入247元。

因此,从项目区的家庭农场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

2.5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治理面积330亩,其中:

耕地面积284亩,林地19亩,农村水利用地17亩,农村宅基地8亩,公路用地2亩,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确,界线清楚,无争议,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

项目区与小农水项目不重复。

表2-2土地利用表。

 

表2-2土地利用现状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亩)

占总面积(%)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284

86

13

林地

133

防护林地

19

6

15

其它农用地

156

农村水利用地

17

5

合计

320

97

2

建设用地

25

住宅用地

253

农村宅基地

8

2

26

交通运输用地

262

公路用地

2

1

 

合计

10

3

总计

330

100

2.6项目区基础设施

2.6.1灌溉系统设施状况

项目区排灌系统完善,近年来,示范基地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条田格局及灌排系统已经形成。

但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渠道砌护率低,老化严重,部分渠道灌排困难。

项目区田间灌溉系统由支、农渠二级渠道组成,主要有1条支渠幸福三号渠,幸福三号渠水源为惠农渠自流灌溉,由于惠农渠水位比较低,在灌水高峰期灌水困难,灌溉保证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

幸福三号渠2013年已砌护,目前运行良好。

农渠4条均为土渠,淤积严重,输水渗漏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灌区达不到设计灌溉面积。

项目区靠幸福三号沟作为主要排水系统,支沟淤积严重,入沟建筑物不配套,跨沟建筑物阻水,支沟冲刷、淤积、堵塞严重,排水不畅,沟道起不到应有的排水作用,次生盐渍化日趋加剧。

农沟淤积严重,排水不能直接排水幸福三号沟,需要强排泵站满足排水困难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增产和喜旺家庭农场增收。

为了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走“有机、观光、休闲”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本项目不仅遵循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通过水稻秸秆养牛、沼渣沼液还田种植有机稻、喂养稻蟹,形成农—牧—渔循环农业产业链。

体现产业区域化、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等现代农业特征。

整个项目建设和运营都要贯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地、节种的“六节”原则,将家庭农场打造成及有机水稻种植、稻田养蟹、沟中养泥鳅、水系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态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区。

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蟹田米”、“稻田蟹”“泥鳅”等经济作物,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建立收益高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生产示范区。

此次规划设计项目区2条农沟进行浆砌石治理,为了满足沟道养殖泥鳅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解决农沟排水问题,家庭农场自筹临时泵将农沟水排入幸福三号沟,达到项目区灌排作用。

2.6.2交通及电力状况

项目区内有关民公路,乡村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项目区各级乡村路交叉衔接;电力、通讯设施基本配套完善。

农村电网基本形成,架通了各自然村的农电线路及通讯线路,实现了村村通电,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2.6.3林网建设情况

项目区总面积330亩,项目区现有农田防护林19亩,防护林以种植新疆杨为主,苗木以花灌木、乔木为主。

目前农村用地紧张,林业覆盖率已经达到要求。

表2-3项目区林带现状统计表

序号

地点

长度

宽度

亩数

树种名称

成活率

1

惠农渠

530

20

16

杨树

75﹪

2

幸福三号渠

450

4

3

杨树

75﹪

2.6.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清澈,空气清洁,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2.6.5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公积金和公益金,取消了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修路、造林、兴修水利等各项涉及公益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陷入困境,形成了既无人出钱,又无人出工的局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农村大部分道路还没有硬化,农民出行和生产活动十分不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抵御自体风险的能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能力较弱,各类沟渠清淤十分困难,还没有成熟的灌溉配套设施,农民面对重大的风灾、水灾、旱灾、雹灾、虫灾等是无能为力,只能靠天吃饭。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各级组织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基本无力拿出配套资金支持水利设施建设,政府资金较多流向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对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很不利,减少或者取消配套资金,才能更好地加强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2)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几年来,基层农口事业单位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一级农业站、农机站、林业站、水管所、畜牧站等涉农事业单位,编制少,人员多,工资低,待遇差,办公经费更是难以得到保障。

很多工作人员都离岗离职,导致部分能人“下海”、尖子“跳槽”,而在岗的人员精力也主要用于保障自身生活的农资经营创收上,公益性服务工作难于开展。

队伍青黄不接和人心不稳严重影响着农业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推广和服务功能,农村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相关涉农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很多法律法规还是很多年前制定的,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农业发展。

例如顽固古板的《森林法》及实施细则还是2000前年修改的,已不适应现在林业生产的发展,2010年的林业改革更是非常艰难,历时一年才完成。

现在农村大批林木已属于过熟林,林龄都在30年以上,枯死树日益增多,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已不能达到防护农田作用,但受每年采伐指标的限制,农防林更新非常缓慢,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3)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大,资金紧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资金紧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较大因素之一。

一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政策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农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当资金用于“养人”,且有许多项目也是惠及全社会的,而直接用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方面的投入比重很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改造基本农田,提高土地肥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市场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配置农业机具,实现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农业生产手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场近年来虽不间断地投入了一些资金,但是,由于农场财力有限,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因此,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

(二)项目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都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主要依靠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产出。

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保护水土资源,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耕地质量,主要依靠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耕地单位产出,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推行节水灌溉、改造中低产田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业种植要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对农田水利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还需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水资源浪费,粮食生产成本大;加上农田灌水不及时,作物产量较低,一些农田因灌不上水而撂荒,致使当地农民的收入低,生活水平也不高,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致使区域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

该工程实施后,将会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农民种地用水难的重要举措。

(四)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喜旺家庭农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农村先进集体生产力的代表。

家庭农场在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品种新科技推广应用、订单农业和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喜旺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喜旺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依据泥鳅可以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应用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泥鳅吃残饵、蟹粪的“稻-蟹-鳅农田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种养技术的发展模式,坚持引进优良品种,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总精品农业之路,最大限度的激活资源的价值和潜力,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化生产技术,增强了我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

喜旺家庭农场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建设农业示范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集中力量推动优质粮、瓜菜、水产、草畜、制种、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向着区域化、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4项目规划设计

4.1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4.2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

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

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4.3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

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

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

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

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

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4.4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4.5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

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贺兰县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5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农渠3条,长0.9km,配套水工建筑物80座,其中:

农口3座,生产桥3座,节制闸2座,畦田口72座。

清淤沟道2条,长0.56km,砌护蟹稻养殖沟道2条长0.56km。

(2)道路工程:

铺设砂砾石道路1条,长0.5km。

混凝土硬化道路1条,长0.9km。

6投资估算及筹资措施

6.1设计标准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52万元。

其中:

水利措施24万元,道路措施26万元,其他措施费2万。

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5万元,自治区财政资金11万元、县配资金3万元,自筹3万元。

6.2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投资构成比例,中央财政资金:

自治区配套资金:

县配套资金:

自筹资金=1:

0.32:

0.08:

0.1。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5万元,占资金总数的67%。

地方财政资金11万元,占资金总数的21%。

县配套资金3万元,占资金总数的5%。

自筹资金3万元,占资金总数的7%。

7预期效益

7.1经济效益

(1)通过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使农田灌水得到保障,耕地的排渍降碱加快,有效的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2)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效益:

项目实施前受干支渠供水限制,作物种植品种单一,项目实施有利于农作物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种植高效、优质、高产作物,经济效益可观。

(3)节省人工费:

实施渠道砌护后,灌水条件好,可有效降低灌水时间,同时对原有弯曲渠道采取裁弯取直的措施,降低泥沙沉降率,从而减少人工费。

同时还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增产增效、省工省肥节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亩均可增产15%,亩增效180元。

7.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灌排沟渠治理、田间道路整治、绿色林网建设,通过渠道砌护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区经济发展,对增加职工收入,为宁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节水型农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将带动和辐射其它地区。

为下游缺水单位贡献出了灌水资源,既减少了灌水矛盾,又推动了生产发展,本项目实施对推动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7.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

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8保障措施

8.1领导机构

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作为项目的决策和领导机构,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全程领导;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招投标、质量检查、资金拨付和工程验收等工作;立岗镇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协调、组织、实施、质量、进度及资金拨付的监督、审核工作。

8.2工程建设管理

对项目工程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具体项目的实施采用合同管理,公告、工程招标、项目法人、工程监理等制度化管理。

8.3技术保证

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技术指导组,统筹规划,制定奖罚制度,保证技术到位,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8.4资金管理

项目批复后由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资金专项管理机构,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严格遵守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9结论和建议

9.1结论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以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并大幅度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

该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是理想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要求,更符合自治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整体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观,项目有建设的可行性。

9.2建议

本项目经多方面分析,项目实施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建设现代农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