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177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语文联考高二下半学期期末联考带答案

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序》是西汉后期一部重要典籍,是著名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

其读者对象很明确,那就是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尤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因而其内容也富有针对性。

全书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恩、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笃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

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这不仅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现代学者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显然是忽略了该书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

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新序》,关于其文本价值自然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思考。

一方面,作为呈献给天子的“谏书”,《新序》无疑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明确的历史观念,也流露着进谏者期待的政治理想。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又不能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甚至烦琐枯燥,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样就使得君主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一句话,它要有很特别的文章艺术。

我们对《新序》文本价值的分析,也主要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

就史料与文献价值而言,刘向对历史素材所做的甄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

《新序》的一些文字,较之于《战国策》更为原始,也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

这里特别要说到《新序》文献来源的问题。

前人多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甚至有学者将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刘向“校理群书”时所见的文献数量是十分浩繁的,文献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今所见的某书。

另一方面,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各种文献对它的引述自然就有所差异,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也就有了不同的叙述。

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便是对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载,其所保存的是这些“传记行事”的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从性质上说,这便是先秦两汉史书中的“语类”或“事语类”文献。

由此看来,传统史学家对于《新序》的批评,如刘知几在《史通》所批评的“广陈虚事,多构伪辞”,叶大庆在《考古质疑》对《新序》中时间、事件的质疑,等等,都是没有考虑到“历史读本”的特别性与“公共素材”的多样性,因而显得有些拘泥了。

(摘编自马世年《(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向所编选的《新序》的读者,是包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在内的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所以《新序》的内容也很有针对性。

BI《新序》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对君主提出了推行仁恩、宽惠养民等施政要求;同时也对大臣提出了坚守德义等品质、素养要求。

C.《新序》大多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刘向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刘向向君主陈述的“法戒”,更是君主的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D.现代学者忽略了《新序》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而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其实这是一部“谏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这本献给天子的书——《新序》,该书肯定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刘向明确的历史观念。

B.君主愉快地接受了《新序》中的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新序》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些特点。

C.刘向编著《新序》,对历史素材做了认真的甄别和筛选,该书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我们可以从文献史料这个层面分析该书的价值。

D.《新序》的一些文字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与《战国策》相比,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将《新序》中的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该书编选者刘向所见材料十分浩繁,文献类型也多种多样。

B.作为一种“公共素材”,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有多种样式,各种文献对它的引述有差异,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叙述。

C.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先秦时期一些历史故事的一种记载,一种版本,而不是对先秦时期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D.一些传统史学家对《新序》中的材料的批评或质疑,显得有些固执,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历史读本”和“公共素材”的虚构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出门在外

夏鲁平

坐在从延边开往长春的动车上,我有些寂寞难耐。

两个小时之前,远在北师大读研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房屋中介要收取房租。

我只好让妻子去处理,现在闲下来,很想知道此事办得怎样,这时,他跟我搭话了。

这是位农民兄弟,他的身旁立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

“我向你打听个事,从长春到公主岭怎么倒车?

”他好像观察我好半天,充满信任地将手里擎着的两张车票伸了过来。

我接过车票——一张是延吉到长春,另一张是长春到公主岭。

这位农民兄弟问:

“我是不是不用出站台,就可以直接上下一趟车?

真就把我问住了。

我把票递还给他说:

“我也说不清楚,一会儿,等乘务员过来,打听一下。

我说:

“你下了这趟车,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时间够用,先不用着急。

我拿起电话打给妻子,想知道我女儿的房租付了没有,那个接收房款的卡号早已发到她的手机上,我本不该操心。

电话响了十次她也没有接听。

这位农民兄弟毫无避讳地说:

“我这次去延边是帮一个亲戚干粗木工活儿。

那亲戚说,只要我来,干一天活儿,给我一百五十块,不干活儿,一天也给一百块。

这样我就去了,结果呢,我有两天没活儿,那亲戚也没给钱。

也许那一百块被当作饭钱和住宿费扣掉了,我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小舅子不让我问,他在那亲戚家已经干半年了,他怕我说不好听的话,让我回来,回来就回来吧,我也不想干了,我小舅子当天帮我买了车票。

我问:

“你以前出来打过工吗?

他迟疑了一下,皱起眉头说:

“三十岁那年出来过一次,在建筑工地上干力工,半年,一分钱也没挣到,腰还被砸伤了,以后再就没出来,心寒了,想不到这次出来又被骗了。

动车停下了,车门打开,他抓起编织袋就往肩上扛,也许是体力不支,编织袋在他的手里晃悠了一下,我伸手帮了一把,编织袋扛在了他肩上。

他在前,我在后,一点点走出车厢。

这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向这边走来,我赶紧冲上去问:

“往公主岭倒车在几站台?

那位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停下脚步,看着我,又看看他,不紧不慢拧动着手里对讲机的键钮,然后用嘴吹了一下,再次拧动,面无表情。

我的这位农民兄弟赶紧递上他手里的两张车票。

穿铁路制服的男人翻看着两张车票,攥在手里,又开始拧动对讲机键钮。

我极力控制着情绪问:

“你能告诉我们,他在哪个站台倒车吗?

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对我的问话没有回应,就像我这个人压根不存在。

我应该走了。

我顺着通道台阶往下走,那位农民兄弟气喘吁吁跑过来了,我停下脚步问:

“搞明白了?

在哪个站台?

“第五。

我看看表,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十三分钟,那位农民兄弟不顾一切往前跑,我像被传染,也跟着小跑起来。

面对着长长的通道,他左看一眼,右看一眼,又不知往哪走,然后回头看向我。

这时我正好跑下最后一级台阶,帮他查看通道口的数字:

“三、四、五……”我话音未落,身后响起了一声呐喊:

“你想干什么!

是喊我吗?

我转回头,看见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站在我们刚走下来的那个通道口,怒目圆睁,竟然也开始顺着台阶跑下来。

我想干什么?

这位农民兄弟在地下通道奔跑起来,我看着远处最后一拨即将消失的人群,也赶紧追了过去。

追着追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居然还站在通道里,身子一动不动。

我沮丧地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一路上我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被人误解了,事情过去就好了。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妻子说:

“刚把房租转入对方银行卡里,要是再晚一点儿,今天这款就转不成了。

我问:

“为什么把时间搞得这么紧张?

妻子无奈地说:

“这不能全怪我,在银行往对方卡里转款的时候,窗口人员让我反复确认信息,拖延了一段儿时间,他们怀疑我被骗子盯上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织袋”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多次,它突出了那位农民兄弟的身份,也是那穿铁路制服的

男子疑心“我”的原因。

B.小说中的那位农民虽然出门做工受过两次骗,但他对“我”却一点也不疑心,甚至一直非常信任“我”,接受“我”的帮助。

C小说对那位农民兄弟的小舅子描写不多,但也深刻地表现了他的个性,是一位怕影响自

己的利益,而不敢坚持公道的人。

D.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对“我”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的描写,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沮丧地”写出了“我”无精打采的状态。

5.小说中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有什么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设置两条线索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他比亲儿子还要亲!

广西北海边检站战士赵唐勇十年义务照顾拾荒老人

庞革平石佰华

3月3日下午,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广西北海边检站监护中队上士、后勤班班长赵唐

勇来到北海市海角路地角炮台晒鱼厂,他左手提着一袋大米,右手拿着一瓶食用油和一盒眼药水,来看望住在这里的一位拾荒老人。

“老人眼睛不好,我给她滴两滴药水,会舒服些。

”赵唐勇说。

赵唐勇提到的老人名叫毕小雨,60来岁,10年前从湖北来到北海拾破烂。

原来,2007年6月的一天,赵唐勇在执勤下岗回队的途中,遇见一位老人昏倒在路边不省人事,生命垂危。

他没有犹豫,立即打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垫上医药费,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

在抢救老人的过程中,赵唐勇一直守在手术室外面焦急地等待……后经医院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住院期间,赵唐勇每天都请假到医院陪护看望。

经过交谈,赵唐勇得知老人叫毕小雨,湖北人,家中只有老伴一个人,因家庭生活困难,2005年孤身一人来到北海以捡垃圾为生。

毕小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加上生活条件不好,经常劳累过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脏病时有复发。

在得知毕小雨的情况后,赵唐勇曾多次联系老人家中的亲属,但都未能联系上。

赵唐勇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渡过难关。

10天后,毕小雨康复出院,赵唐勇送毕小雨回到她的住处。

当看到老人住在市郊外一个毛坯房里,屋子昏暗潮湿、四面透风时,赵唐勇心里一阵酸楚。

为了让老人住得好一些,赵唐勇四处打听,在营区附近一小块空地上为老人搭起了一间简易小木屋,并为老人找到一份临时工工作。

在安排好毕小雨的住所和生活后,赵唐勇只要有空就去探望老人,为她送去米、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陪老人聊天,帮助她拆洗被褥和打扫卫生,带她去复诊、拿药。

不少人甚至以为赵唐勇就是毕小雨的亲儿子,时常对毕小雨投去羡慕的目光。

为了帮助老人减轻治疗心脏病的巨额医疗费负担,赵唐勇经常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药品。

为了防止老人忘记吃药,每次买药回来,赵唐勇都会在药品上注明吃药时间及次数,并为毕小雨购买了一台手机,每到吃药时间,赵唐勇就通过手机提醒一下。

在了解到儿子照顾毕小雨的事后,赵唐勇远在浙江的父母也很支持儿子的善举,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外,还在当地访医问药,每月都会从浙江邮寄中药材过来。

有了父母的支持后,赵唐勇照顾老人的信心更足了,他每次收到父母寄来的中药材,都亲自把药煎好,督促老人服下。

10年来,赵唐勇为毕小雨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将近8万元。

10年来,赵唐勇省吃俭用,从不乱花钱,对每月的津贴总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挤出钱来为毕小雨看病拿药、改善生活条件。

“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向战友们讲述赵唐勇这些年对她的帮助时,老人毕小雨潸然泪下,“这些年,如果没有这个兵儿子的照顾,我可能早就死在路边了,他比我的亲儿子还要亲!

赵唐勇做好事,并非偶然。

2016年12月28日20时许,赵唐勇带队在北海市冠头岭码头铁路沿线巡逻时,发现铁路

桥边有一个钱包。

赵唐勇捡了起来,里面除了银行卡、身份证、会员卡之外,还有10多张百元大钞。

于是,赵唐勇四处寻找失主,一个小时后,仍没有找到失主。

次日一大早,赵唐勇来到北海边防支队地角边防派出所,将钱包交给了边防警官。

入伍12年来,赵唐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士兵”3次,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成绩突出个人”“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被授予“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十大带兵模范”“爱民固边先进个人”,被北海市授予“珠城卫士”称号,被评为第三、第四届道德模范之“助人为乐模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他比亲儿子还要亲”含意丰富,很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多重思考:

他是谁?

怎样“比亲儿子还要亲”?

B.第七段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写不少人对赵唐勇与老人关系的误解和投来“羡慕的目光”,间接表达了对攀比之风的批评。

C.“赵唐勇做好事,并非偶然”是过渡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新闻报道引向其他的空间。

D。

倒数第二段写赵唐勇拾金不昧的事迹,最后一段列举他所得的多种荣誉,都说明了赵唐勇助人为乐的思想不是偶然的。

8.下列对文本特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本标题有引题与主题,不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赵唐勇的主要事迹,而且蕴含对他的高度评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B.文本的第一段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求具有的要素齐全。

这是典型的新闻导语的写法。

C.新闻追叙了赵唐勇送老人毕小雨去医院和对她长期精心照顾,不乏细节描写,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

D.文本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手法,描写时又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E.文本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先是记叙最重要的信息,然后是具体记叙赵唐勇照顾老人的事迹,最后再记叙其他事迹。

9.有人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人物语言不符合毕小雨的身份,你认为她应该怎样说才符合她的身份?

并说说理由。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

进士起家,通判大名府。

群牧地在魏,岁久冒入于民,有司按旧籍括之,地数易主,券不明,吏苟趣办,持诏书夺人田,至毁室卢、发丘墓。

问至,则日:

“是岂朝廷意耶?

”其上以闻。

仁宗谕大臣曰:

“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

”立罢之。

擢提点河北刑狱。

大河决,议筑小吴,问言:

“曹村、小吴南北相直,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诏付水官议,久不决,小吴卒溃。

徙江东、淮南转运使,加直集贤院、户部判官,复为河北转运使。

所部地震,河再决,议者欲调京东民三十万,自澶筑堤抵干宁。

问言:

“堤未能为益,灾伤之余,力役劳民,非计也。

”神宗从之。

问十年不奏考课,诏特迁其官,入为度支副使,拜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坐误军须,贬知光化军,未几,复使河北。

诸葛公权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熙宁末,知沧州。

自新法行,问独不阿时好。

岁饥,为帝言民苟免常平、助役之苦,反以得流亡为幸,语切直惊人。

元丰定官制,王安礼荐问可任六曹侍郎,帝以其好异论,不用。

历知河阳、潞州。

元秸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卒,年七十五。

问处己廉洁,尝仕廓延幕府,与种世衡善,父丧,世衡遗汝州田十顷,辞弗受。

使归,来至而世衡卒。

其子古,用父治命,亦不纳田,芜秽者三十年。

后汝守请以给学,朝廷命反诸种氏。

(选自《宋史·张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B.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C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D.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诏,文中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皇帝下达命令的形式一般有策书、制书等。

C.江东,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一般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D.熙宁,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问关心百姓,反对野蛮施政。

魏地的官田被人侵占,情况复杂,官吏急于求成,暴力执行命令,他表示反对并上报朝廷,朝廷予以制止。

B.张问为政务实,反对扰民行为。

他管辖的地方发生地震,有些人想调几十万人去筑堤坝,他认为筑堤坝没有好处,反而劳民伤财,皇帝赞同他的意见。

C张问不趋炎附势,为人耿直。

实行新法后,只有张问不迎合世俗的风气;他在闹饥荒时,向皇帝提议减轻百姓负担,言辞激烈;元丰年间,皇帝因他好持异议而没有任命他为六曹侍郎。

D.张问不热衷功名,廉洁自律。

他十年不上奏自己的考核政绩,被贬为光化军知军;他和种世衡友好,种世衡送他大面积的田地,他予以推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

(5分)

(2)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①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②,策成终自诣公车③。

剡中④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算是同乡好友。

曹璩求官、求名不得志,就拜刘禹锡为师。

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

②计吏:

考察官吏的官员。

③公车:

官车。

④剡中:

地名,在浙江。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行尽潇湘万里余”,诗人说自己被贬在潇湘一带,到过很多地方,言语中充满了怨恨。

B.“少逢知己忆吾庐”一句表达诗人在他乡遇到曹璩这个知己的喜悦。

C“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D.颈联运用两个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做官不是一件好事。

E.诗人没有以导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完全是以故乡知己的身份和曹璩亲切交谈。

15.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无处寻觅,非但人无觅处,连孙权当年的“▲”,这些反映他的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美国政府采用惩罚中国的政策来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其实是抱薪救火,加剧美国经济形式的进一步恶化。

②著名作家莫言在自己的作品里,描述了家乡山东高密神奇瑰丽的芸芸众生:

高粱、麦子,狐狸、兔子,土地、河流等。

③他要求各级主官官员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带头以一叶知秋的敏感发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研究问题。

④美国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对于获得该奖项,莱昂纳多安之若素,很淡定。

⑤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广西发展的亮点和成就,讴歌广西干部的优良作风。

⑥大衣哥朱之文的家收拾得像公园一样,修建了像公园里一样的亭子还有一条走廊,古朴又不失时尚,让整个小院蓬荜生辉。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人进步,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

B.这里是内蒙古唯一的疫源标准站,监测站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疫源监测预警采样工作,并于2011年被列为全国5个重点监测站之一。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D.作为阿富汗最大邻国,中国通过贸易投资,积极参与阿和平重建,真心实意支持阿政府施政,为达成阿国内和解的实现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9.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孔子创立了历史褒贬应“见之于行事”的撰述原则。

▲。

▲,▲。

▲。

▲。

①但人物的重要却不一定体现在功业之上

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史学据事以言理的传统

③史书不仅记载事业上的成功者,也关注那些能体现道德力量的人

④而“事”不能离“人”,故以人为中心来构建历史,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⑤在20世纪以前,所有中国正史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类重要人物的传记

八②④⑤①③B.①③②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⑤①④③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凹土,学名“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的铝硅酸盐矿物。

它是一种天然的纳米材料,①:

比如,在生产色拉油的过程中,要在原油中加入凹土,过滤掉黄曲霉素等有害成分和杂质;再比如,医院在制氧中,需要加入凹土,吸附氮氧分离时产生的水汽。

我国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48%。

②,但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

③,主要有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研发团队缺少支撑、公共测试和服务平台缺失。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

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朋友圈,一般指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

很多网友有在朋友圈围观、被围观或者转发分享文章的经历。

近几年,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文章、晒图片、分享体验成为时尚。

而在朋友圈点赞、留言也成为网友们的“日常功课”。

你怎么看待众多网友在朋友圈的分享、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