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7071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邢台市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9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

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

“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

“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

“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

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

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

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

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步伐。

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

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

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

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

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

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

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

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

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

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

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

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

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

要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转化为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的创新性社会规制,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制度、社会规制或公共政策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

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

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3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三道数字鸿沟。

B.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之一。

C.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D.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

B.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C.“数字鸿沟”这种趋势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面向未来,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

B.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

C.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

D.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播商“新三商”。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途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商道

赵淑萍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

这时,走来一群人。

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

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

”为首的那人斥责道。

随即,他转向李云峰,“李老板,你是不是自己想砸自己的招牌?

”此人姓尚,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

他一个月前曾经来裱一幅字“商道酬信”,这是他向海城著名书法家冯山源求得的。

前几日,他拿了装裱好的字,欢欢喜喜地回家。

可是,他那喜欢书法的女儿看出了毛病。

“爹,我感觉字怎么小了?

虽然写得像,功力还是差了点儿。

”女儿说。

这下,他拿了裱好的字,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

李云峰蒙了。

他这定芳斋开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不要说是冯山源的字,就是再名贵的字画都装裱过。

冯山源的字,他经手过好多。

只是,这幅应酬之作,他也没怎么上心,日子到了,就吩咐手下人裱了,也没细看。

这下,他反反复复地看这四个字,果然不对劲儿。

“这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他们自己把字换了?

但是,这装裱的技术,明明出自我定芳斋呀。

“尚老板,我从老家来到这海城,开店二十多年,信誉良好。

我一家老小都在,我何必做这种事呢?

字画已经离店,又怎么说得清楚呢?

”李云峰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来讹你?

那幅字,如果你原作拿出来,就算了。

如果三日内不给我交代,我就去冯老那儿说,看你在海城还怎么立足!

”最后,尚老板丢下话,拂袖而去。

李云峰百思不得其解。

他细细盘问他手下的人。

手下几人均喊冤枉。

这字是从内室取出来的。

平时,室内是不许其他人进去的。

只是,他的侄儿李子健,因为假期,来海城看看。

有时,也帮着看看店,长长见识。

假期结束,侄儿已经回去了。

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

那一头,尚老板气呼呼地把状告到了冯山源这里。

冯山源定睛细看,模仿得还真像,几乎能以假乱真。

只是,落款处露出了马脚。

而且,这章,刻得也还不错。

“李老板应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不会做出这种事呀。

尚老板,也犯不着换了字去讹吧。

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

看来,这件事弄不好要满城风雨,两败俱伤。

”冯山源想。

冯山源还想到了启功。

虽然,启功的辈分没有他大,但他崇尚启功,不仅是字,还有人品。

曾有人假冒启功的字,启功却宽厚一笑,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一是看得起我;二是一定有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

”想到这儿,冯山源豁然开朗。

“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了,就到此为止。

我再给你写一幅,然后让定芳斋免费给你裱好。

大家以和为贵。

事情就这样了。

几天后,李云峰的兄长,带着儿子李子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

一卸下行李,就从藤箧里取出一幅字。

原来,这李子健酷爱书法,但家里让他搞实业,不想他太投入。

他常常自己偷偷地练字、刻章。

在叔叔的店里,他看到冯山源的字,爱不释手,偷偷地比划着临了半个月。

那天,他暗地里写了几张,挑了最好的一张,盖上了自己刻的图章。

最后,把真迹给换走了。

李子健回到家,又偷偷临摹,被父亲撞见,严厉责问之下说出实情。

父亲想到兄弟的信誉,同时想着纵容儿子的后果,赶紧送来。

“叔叔,我实在是喜欢冯老的字,没有其他的心。

”侄子说。

李云峰和兄长犹豫了好久,觉得还是带上孩子,登门向尚老板道歉,再向冯山源道谢。

五年后,尚老板的生意做得越发大了,他的店里还是挂“商道酬信”四个字,不过,这四个字是青年书法家李子健题写的。

这个人,是冯山源的关门弟子,也是他自己看中的乘龙快婿。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欢欢喜喜回家”到“怒气冲冲带了一帮人来讨公道”,这前后的变化和反差说明了尚老板发现了被装裱的字存在问题。

B.尚老板的女儿能够看出装裱好的字并非冯山源的真迹,说明她深得海城著名书画家冯山源的真传,她的书法造诣极深。

C.李云峰认为李子健“他一个读书的孩子,不可能牵连此事”,可事实出乎他的意料,正是李子健偷拿了冯山源的字来临摹。

D.李云峰的侄儿李子健刻苦勤奋、酷爱书法,和尚老板的女儿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被尚老板看中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悬念法,以李云峰被人当胸一拳之事为契机切入,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通过回顾往事交代故事的起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商道酬信”这一幅字是贯穿小说的一个道具,它不仅照应了标题,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C.小说在冯山源的形象塑造上,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加以表现,他受启功的启发,劝尚老板“大家以和为贵”,体现了其宽厚包容的性格特点。

D.小说的结尾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的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来看,又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8.李子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商道”为题,文中是如何围绕“商道”来构思故事的?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

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

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封参为建成侯。

从至汉中,迁为将军。

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

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

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

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

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至朝时,参免冠谢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

“联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

“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

“善。

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百姓歌之曰: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B.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C.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D.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B.食邑,即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为黄帝、老子之学合称,是华夏道教之渊薮。

D.约束,将丝缠绕成一束谓之“约”,缠绕好的丝谓之“束”,引申为束缚、限制;文中指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深受信任。

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虚心好学。

任齐相国时,他把老人和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听说盖公精研黄老学说,诚心相邀,求教治国方略。

C.曹参善于识人。

他宽容属下的小过;选用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为丞相属官,斥退苛求言语文字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

D.曹参文武兼能。

秦时他做狱掾,是县里有名望的官吏;为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2)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曹参为西汉王朝建立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注]

苏轼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迁。

[注]述古:

陈襄的字,熙宁五年(1072)陈襄知杭州,苏轼任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苏轼在常州、润州赈灾后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述惠泉山下的泥土如同濡湿润泽一般,阳羨溪头的大米晶莹剔透胜过珍珠。

B.颔联说作者卖剑买牛想要留在此地耕种,并称将殷勤地款待所有来来往往的朋友。

C.颈联描写心理:

“我”觉得这偏僻之地容不下你的高车华盖,民风俭朴却适合“我”安居。

D.尾联用字精当,着一“苦”字把作者长时间在江南逗留的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16.尾联“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而随意歪曲事实,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潭中的鱼时静时动,鱼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将怡然自乐传递给观看的人。

(3)《三峡》中,以夸张手法写出了从白帝城到江陵乘舟而下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德有一句名言:

“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

”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美学要回归大众_______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

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________,具有强大生命力。

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

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________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多彩     滋养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B.琳琅满目     滋养    沧海桑田    亘古亘今

C.丰富多彩     浸润    沧海桑田    亘古亘今

D.琳琅满目     浸润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     )。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

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秦诸子的幸福观意义重大,常引发人们讨论

B.幸福观对先秦诸子的重要程度,如同水对鱼儿一样

C.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D.幸福观对我们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综艺节目《中餐厅》中,“店长”黄晓明在有关餐厅菜式、采购等事情上常常不太顾及其他人的意见。

他认为为了餐厅高效运转,一切都应该听他的。

很多网友都记住了他在节目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某地旅游酒店给客人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房间样式和风格。

该酒店的服务语之一是,“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

对此,大家看法不一。

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D

4.①从论证方法运用看,文章以正面(直接)阐述为主,但是,在第二段也综合运用了诸如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②从论证结构安排看,总体上采用层进式结构,第四、五、六段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策略。

5.①国家政策层面,统筹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社会提供顶层设计;②企业研发层面,面向老龄时代进行研发设计,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③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协同参与,助力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

‘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可知,第三道“数字鸿沟”是“网络信息辨别难”,而不是“互联网辨别难”。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可知,引发“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的原因是“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而不是“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论述了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

A.“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证明了“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的观点,指出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必要性。

B.“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是形成“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的一个原因。

C.“定期举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