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245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提交处(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

考核发布时间:

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

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

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

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

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30分)

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

(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

(40分)

评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评分说明:

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学习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通知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不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学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与教材特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

第一章“绪论”概述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是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概要式的论述。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十章是将课程与教学有关的几个问题整合起来阐述的。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目标”,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问题整合起来论述,着重阐述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三种不同取向,即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在课程与教学的不同层面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目标取向,对课程与教学几种取向的分析与认识,有助于人们理解具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内容”,论述了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以及教师如何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进行调适。

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评价”,将课程与教学评价综合起来进行论述,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功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与分类,重点介绍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论述课程问题,从课程研究的角度进行阐述。

第二章“课程设计”,介绍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的不同取向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第五章“课程组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包括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以及课程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现的课程结构与类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实例分析。

第六章“课程实施”,介绍了课程实施的研究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问题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分析了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第七章“教学过程”,分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介绍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

第八章“教学模式与方法”,结合教学改革实际,介绍了常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国内外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分析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与特征,介绍了个别辅导、现场教学及复式教学等不同的组织形式等。

本书从整体上设计和思考课程与教学问题,把原有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中的问题作为一个研究和认识的整体来思考与设计。

从整体上看,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影响课程与教学的因素,以及两者研究的基本问题等都基本一致,如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内容等,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阐述,既能简捷地认识与理解有关问题,又能更清楚地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同时,课程与教学两个领域又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内容。

本书采取了有分有合的方式:

一些共同性比较强的内容,尽量将其合并;而对一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内容则分开阐述。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课程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适当介绍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流派,特别是一些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理论和观点,如课程论学者泰勒、艾斯纳等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观点。

本书的写作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比较系统地阐述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入一些实例,结合有关理论,研究和分析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例,特别是体现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方法的分析与理解。

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理念与措施具体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理论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也为了解、分析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

对于理论工作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与管理者来说,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习和研究有关课程与教学问题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在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提出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有关问题,如有关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等。

本书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以适合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对有关理论问题的阐述也尽可能结合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实例,特别是引入了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案例,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本书适合各类学校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小学教育等本科专业学生学习,也适合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学习。

三、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一)网络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完全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

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

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

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评分标准应参照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包括参加统一要求的教学活动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

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形考任务2提交处(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

考核发布时间:

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

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

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

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

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

(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

(30分)

3.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

(40分)

评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评分说明:

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学习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通知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不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图形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形考任务3提交处(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

考核发布时间:

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

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

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

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

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

(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

(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

(40分)

评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评分说明:

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学习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通知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不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形考任务4提交处(权重30%,需辅导教师评阅)

考核发布时间:

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复习总结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

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

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

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

(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

(60分)

评分说明:

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学习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通知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不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

基于网络的考核方案

一、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本科除理工类外其他所有专业的生。

2.启用时间

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

3.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的系统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帮助学生熟知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4.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所依据教学文件是“民族理论和政策大纲”。

所依据的文字教材是由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2年8月第一版)。

5.考核方式及计分法

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两种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

试占综合成绩的50%。

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即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综合成绩

均采用百分制。

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参加教学活动、课下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各,达到常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国开分部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形成性考核作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面。

2.考核形式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3.考核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作业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次

章节

形式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权重

1

第1-4章

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第3周

第10周

25%

2

第5-7章

问题讨论

第6周

第12周

25%

3

第8-10章

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第9周

第15周

25%

4

第11-14章

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第12周

第17周

25%

形考任务均按照百分制计分,所得分数乘以对应的权重,相加的和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4意,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每份试券所考的内容,罚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70%以上章节。

第四,试题难度适中。

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3.考试手段网络考试。

4.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

5.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为90分钟。

三、终结性考试题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还题。

下面给每种题型列举1-2道样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示例

1.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A.进入17世纪后

B.进入18世纪后

C.进入19世纪后

D.进入20世纪后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3分,共30分)

示例

1.民族具有多维属性,其中主要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历史属性

E.人类属性

答案:

ABC

(三)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知文字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25分。

示例

我们应当把共同的语言作为民族的定义。

答:

错。

(2分)因为民族具有多个共同特征,把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

(3分)

(四)论述题(25分)示例

什么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答:

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利的保障和民族发展的促进问题。

这是民族关系发展进程中十分值得注意的三个突出问题。

(7分)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

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和享受上的不合理或差别,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6分)

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在我国,一定意义上可以把民族平等、自治、发展的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程度作为民族关系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保障和实现民族权利并有所发展,那么,民族关系也将相应地有所完善。

可以说,民族权利与民族关系的状况是互为前提的正比例关系。

(6分)

民族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为民族发展服务的。

民族间的关系和民族的发展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实现同步发展。

发展的利益,特别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利益将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

(6分)

四、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有不同的具体考核要求。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知识能够认知;理解是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在认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掌握是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准确的记忆和系统、深入的认识。

在终结性考试中,了解的内容占考试内容的30%左右,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占7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