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28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docx

盐城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严格排版

推进科学发展 建设美好盐城

为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新的跨越合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盐城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2日)

赵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盐城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盐城市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盐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合力奋斗。

过去五年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时期之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去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18项指标已达省定小康标准,东台、大丰通过小康验收,预计今年底以市为单位实现小康程度可达98%以上,处于苏北领先地位。

可以说,我们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实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谱写了盐城科学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33亿元,财政总收入49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2倍和5.7倍。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37.9亿元增加到191.4亿元,增长4.1倍,预计今年将突破26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597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4:

43.2:

32.8调整为16:

47:

37。

风电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一批特色产业快速成长,提升了产业层次。

服务业发展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现代高效农业总量连续两年、增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

县域经济呈现出进位争先良好势头,东台、大丰在全国百强县中位次前移,建湖跻身全国百强县,去年有5个县(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0亿元,34个镇财政总收入超亿元。

五年来,全市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06年我市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三港”联动,重抓基础设施突破,取得了扎实成效。

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大区域谋划和推进沿海发展。

以“7路1港4航”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市区和沿海5县(市)连接港口的快速通道全部打通,大丰港区二期工程建成通航,三期工程和疏港航道加快建设,滨海港区10万吨级航道防波挡浪堤工程即将完成,射阳港区、陈家港港区航道和码头建设加快推进。

港城建设全面启动,临港经济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沿海,已争取到17个国家级牌子。

百万亩滩涂围垦工程开始启动,沿海大开发、大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年来,全市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大市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500多个,完成投入70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118平方公里。

城南新区快速崛起,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在苏北率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首家BRT快速公交系统,建成243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圈。

市区社会事业五年兴建重点项目42个,建成海盐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项目,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

县(市)城、重点镇建设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1.7%提高到52.5%。

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试点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交通、水利、电网建设投入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7倍、3倍和2倍,邮电通信事业有了新发展。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1.4%提高到17.6%。

五年来,全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三项改革”、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和医药卫生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

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总户数跃居全省第一。

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引进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新增6家上市企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2005年末486亿元增加到去年末1334亿元。

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从“十五”末的1.6亿美元增加到13亿美元,去年县县超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和外经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接轨上海成效显著,南北共建园区取得新进展。

大丰港、盐城南洋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我市成为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海港和空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城市。

五年来,全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1元,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3%。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005年末593亿元增加到去年末1132亿元。

坚持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民生。

开工建设盐龙湖饮用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全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有”村建设。

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4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平安盐城、法治盐城建设不断加强,去年全市社会治安公众满意度列全省第2位。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计划生育、残疾人、老龄、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都有新进展,我市获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援助四川灾区建设和援疆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五年来,全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探索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七一工作法”和乡镇党代表监督工作的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乡镇党委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军转干部阳光安置和从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

“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新发展党员53856人,全市党员总数已达45.4万人。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联、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取得新进步,党校、党史、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机要、保密等工作不断加强。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具有盐城特色的惩防体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不懈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同志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

在此,我代表中共盐城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位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盐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盐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有五条:

第一,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发展机遇,奋力进位争先。

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扬发展的旗帜,在机遇面前乘势而上,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

面对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我们迅速策应,采取扎实举措,努力把各种机遇变成加快发展的动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以超常措施保增长促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把“苏北领先、全省争先”作为各项工作的目标追求,切实增强慢进即退、慢转即退、慢创即退的危机感,营造县(市、区)比发展、机关比服务、企业比贡献、重点镇和开发区比跨越的氛围,全市上下形成了竞相发展、进位争先的生动局面。

实践告诉我们:

像盐城这样的发展中地区,只有振奋精神、自我加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跨越赶超。

第二,必须始终从市情实际出发谋划发展,创新思路办法,实行重点重抓。

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把握宏观大势,认真谋划并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重点重抓、务求突破。

始终坚持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重抓沿海开发和大市区两大引擎,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增强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积极实施重点镇战略,强化开发区、重点镇、大企业三大支撑,推动了县域经济进位争先。

坚持“快增”与“快转”相结合,狠抓沿海开发和新特产业两个主攻点,突破城镇化和服务业两个薄弱点,强化金融和人才两个支撑点。

连续八年每年组织“家家到”项目推进活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三服务”活动,坚持不懈地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加快发展新特产业,有效地促进了经济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与盐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抓住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创新思路和方法,实行重点重抓,才能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我们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作为作决策、谋发展的第一信号,全面落实富民、惠民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既量力而行更尽力而为,下大力气解决民生基本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和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实践告诉我们:

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关注民生,始终善待百姓,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四,必须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发展创新。

同时,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扎实抓好信访稳定、安全环保、社会管理、舆情引导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和衷共济干事业。

我们注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增强市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不事张扬。

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实践告诉我们:

只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全市广大干群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各层各级干事创业的热情释放出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就能形成和衷共济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突破;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基层和群众对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我们要正视存在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我们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诸多挑战。

省委、省政府作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对苏北采取“一市一策”的支持举措,为我们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效应全面释放,为我们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和深度融入长三角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向8000美元迈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转型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的约束加大,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加大。

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盐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盐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部署,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盐城”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沿海发展、创新发展与人才强市、生态立市战略,扎实推进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协调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是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目标、总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县县建成小康社会,个个指标达到小康要求;就是要建成惠及全市人民、不含水分、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增强人民群众富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已经通过小康验收的县(市、区)要巩固小康成果,向更高水平迈进。

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就是要力争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五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新特产业销售收入和开发区营业总收入两年翻一番;就是要按照“苏北领先、全省争先”的要求,在全省和全国沿海城市中实现综合实力位次再提升;就是要在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发展上抢占制高点,增创新优势。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0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沿海地区地级市前10位。

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整体提升2个位次以上。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省前十强,悦达集团跨入世界500强。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

到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

51:

40。

加快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基地。

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70%,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沿海特色农业基地。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在苏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和人才高地。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进步。

到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60%以上。

大市区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县(市)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的中等城市,沿海崛起一批特色港城,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富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民创业氛围浓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提升。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行为文明有序,公平正义得到保障,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平安盐城、法治盐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集体,造就一支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的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愿望。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必须突出创新驱动,引领跨越发展,构筑长远优势。

必须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与盐城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幸福。

必须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坚持强基固本,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目标迈进。

在新起点上开创盐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抢抓发展机遇,突出战略重点,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新目标、新任务,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经济是盐城的主体经济。

这些年我市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工业不大不强仍是突出问题,加快工业化进程仍是重点任务。

必须继续坚持以工兴市第一方略不动摇,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三项工程”,努力打造工业强市。

一是“千百亿”产业培育工程。

坚持市抓千亿、县抓百亿,经过5年左右努力,各县(市、区)培育1-2个百亿产业和百亿企业、2-3个百亿园区,全市培育5-6个千亿产业。

二是新特产业倍增工程。

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和“四有三聚”要求,重点重抓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关注、跟踪、培育其他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从根本上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各县(市、区)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尽快形成百亿规模和竞争优势。

三是传统产业升级工程。

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纺织产业做特色创品牌,化工产业能自净可循环,机械装备产业走高端精密化,汽车产业保质量稳市场,到2015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均突破千亿元。

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的“短腿”,拉长“短腿”必须采取超常措施。

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像抓开发区那样抓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点,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阵地,以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突破软件和服务外包、环境服务、电子商务、咨询中介等新兴服务业。

积极培育生活服务业消费市场,扩大公共服务业覆盖范围。

每年组织实施10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到2015年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40家以上。

着力打造“盐城服务”特色和品牌。

利用空港海港条件和产业基础,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利用建设金融高地契机,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资源和服务集聚地;利用农业大市优势,打造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和集散地;利用沿海湿地资源,打造国际性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化的机遇,整合国际资源,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新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继续主攻日韩港台,实现利用外资再突破,到2015年利用外资达30亿美元。

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一类开放口岸优势,规划建设空港、海港物流园区。

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做大做强重点外贸企业,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

大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区城融合发展。

加强沪盐、苏盐、锡盐共建园区工作,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到2015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沿海经济区全部建成省级开发区。

二、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要着眼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发展沿海城市带,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市)城为支撑、重点镇和港城为纽带的空间结构体系。

提高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继续坚持“分片发展、合力建城”原则,发挥4个区积极性,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大市区城市功能,尤其是承载产业和服务市民的功能,增强大市区对全市尤其是沿海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关系,在继续建好新区的同时,重点突破老小区及城中村改造、水环境治理和保障房建设,使市区更多的居民直接受益。

要高度重视、潜心研究并重抓城市特色和个性塑造,把“百河之城”、“水绿盐城”文章做足,挖掘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

要大力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融资、运营等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数字盐城”、“智慧盐城”。

提升县(市)城和重点镇建设水平。

县(市)城要以拓展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彰显特色为重点,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人的中等城市。

要更加注重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按照“新”而“特”要求建设新区,努力形成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和建筑特色;更加注重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举,在强化功能和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深入实施重点镇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重点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临港新镇,发挥重点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是农业大市和农村人口大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立足市情实际,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互动并进。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打造并保持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为目标,以“三大载体”为抓手,以“六大百亿产业”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积极培植生物农业、盐土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特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增创农业新优势。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深入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积极构建配套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保证和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新民居建设。

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强农村供电能力。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认真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大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扎实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着力增强村级经济实力。

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举全市之力推进沿海科学发展

盐城最大的空间和潜力在沿海,沿海兴则盐城兴。

今后五年,沿海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我们要继续坚持规划引领、综合开发、“三港”联动、创新发展;继续坚持特色产业港定位,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继续坚持以开放促开发,汇聚国内外资源要素进军海洋;继续坚持夯实基础,开发与保护并重,使沿海不仅成为盐城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加快打造新的增长极。

发挥盐城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风光”好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