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922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A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

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

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地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火星上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B.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C.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D.火星大气层稀薄

【答案】

1.B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火星和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属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又包含在总星系之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存在于总星系之中。

选B正确。

2.火星公转轨道形状与液态无关;水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火星有水,可能有生命;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自转周期也与液态水的存在关系不大;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与水无关。

选B正确。

考点:

考查天体系统及生命存在条件。

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在天鹅座宜居带发现开普勒452b,这颗行星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被称为地球2.0(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3.天文学家认为开普勒452b宜居的理由不包括(  )

A.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B.物质组成与地球一样

C.与最近的恒星距离适中

D.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4.7月24日这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江苏昼大于夜,且昼渐长

C.北印度洋海区表层洋流向东流

D.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悉尼

【答案】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地球生命存在条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所需能量完全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开始了计划为期5个月的环球飞行,但2015年7月初“阳光动力2号”飞机在到达夏威夷后,因电池故障问题,环球飞行计划被迫暂停。

下图为此次环球飞行路线计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阳光动力2号”计划经过的城市或地区中太阳能最丰富的一组是

A.②③B.①④C.⑤⑥D.④⑥

6.“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期间

A.②城市高温干旱,草木一片枯黄

B.③城市昼长夜短,昼渐长

C.④城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⑥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答案】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①地在西亚热带沙漠气候区、④在美国西南部降水稀少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B正确。

②在南亚季风区、③在中国南方地区、⑤在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地区、⑥在北非地中海气候区,太阳能资源不及①④这样的纬度低、降水极少的地区。

6.“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期间大约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②城市位于雨季,A错。

③是中国城市,在3月9日到3月21日间,是昼短夜长;3月21日到6月22日间昼长夜短,昼渐长;6月22日都8月昼长夜短,昼渐短,C错。

④城市在3月9日到6月22日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6月22日后逐渐较小,C错。

⑥地区此时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D正确。

【考点定位】世界气候

实际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数(去除地物、云、雾等遮蔽时间)。

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

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7.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以达到1950小时。

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1月

8.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

B.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

C.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

D.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答案】

7.C

8.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②地日落时刻是()

A.16时B.18时C.20时D.22时

【答案】

9.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是北半球夏至日,昼长从北半球低纬向高纬递增,②地纬度最高,昼最长,B正确。

10.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晨线上,为日出时刻,此时距离昼半球的中线地方时12时有四个经线间隔,相差8小时,因此②地日出时刻为4时,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长=4时+8小时×2=20时.C正确。

【考点定位】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了日落时刻的计算,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②地位于晨线,两条经线间隔为30°(2小时),日出时间4点,由此判断②地日落时刻.或者根据地球运动的意义,日出时刻=夜长时间÷2=12时-昼长的一半,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长.

我国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

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12.“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船成功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2016年9月16日14时04分B.2016年9月15日14时04分

C.2016年9月16日6时04分D.2016年9月15日6时04分

【答案】

11.A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海南文昌纬度更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海南周围都是海洋,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大型火箭的运输;两个卫星发射基地无人区面积都较广,发射后残骸不危机人民安全。

与文昌相比,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故选A。

12.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所以为2016年9月15日14时04分,故选B。

【考点定位】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时间计算

【知识拓展】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

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

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

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节气为冬至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D.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1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

A.南极圈出现极昼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北京昼夜等长

【答案】

13.B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6.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15.D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是外核,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D错。

【考点定位】地球圈层结构及特征。

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被誉为“世纪寒潮”。

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了雪花。

下图为“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多年以来,跟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

①暖气团更干燥,冷风来临不容易凝结成雨②纬度更低,气温更高

③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④北边地形阻挡,冷空气不易影响

⑤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18.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比较,反映了()

A.华南地区气候变暖B.华南地区气候变湿

C.华南地区冬天变冷D.华南地区降水减少

【答案】

17.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17.从图中看广州纬度较厦门低,气温更高;广州北边有南岭阻挡,冷空气不易影响;珠三角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更加明显,D正确;两地都位于临海地区;空气干湿度相当。

18.从图中两个时段降雪南界相比,降雪南界向北移,说明华南地区变暖了,A正确;降雪南界北移,并不能反映当地降水的变化,因为不降雪也可能降水,因此只能反映气温变化,不能反映降水变化。

【考点定位】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下图为某地区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此时()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20.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②近地面空气湿大

③东南风风力小④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19.A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19.图示时刻①地位于低压槽东侧,等压线较稀疏,受弱偏南风影响,A正确;②地气压1027.5-1030之间,③地气压也是1027.5-1030之间,两地气压值相同;③地气压高于四周,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④地受高压脊影响,天气晴朗,云量小。

【考点定位】等压线图的判断

【名师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常形成锋面,低压中心左侧的锋面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

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

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对四区域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低于28℃,受冬季风影响

B.乙地气温低于28℃,受地形影响

C.丙地气温低于28℃,受纬度影响

D.丁地气温高于28℃,受海洋影响

2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

21.B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甲地气温28℃左右不可能是冬季;乙地气温低于28℃,受地形影响,B正确;丙地和丁地气温无法直接判断。

22.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径流量丰富;雨季长,汛期长;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冬季气温大于0℃,没有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正确。

【考点定位】等温线判断、河流水文特征

【方法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

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

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

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

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24.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案】

23.A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23.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A对。

丁对甲没有补充作用,B错。

甲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地面,C错。

乙一部分被地面吸收,D错。

24.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地面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吸收一部分。

地面吸引的能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射向大气,使大气增温。

大气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

C对。

A、B、D错。

【考点定位】大气的热力作用,地球表面受热过程。

【名师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结合图示箭头与所学知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补大地,说明了各因素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图中洋流是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26.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A.高温多雨B.干旱少雨C.冬暖夏凉D.温和多雨

【答案】

25.C

26.B

【解析】

试题分析:

25.根据洋流的一般判断规律: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运动方向,可知图中洋流是由自东南向西北流动;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洋流是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应该是寒流,故选项C正确。

26.根据洋流的性质可知,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少;故排除选项A、D;由图中纬度可知,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位于13°--22°S之间,属于热带地区,故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等温线判断洋流流向:

1.判断洋流运动方向:

寒流和暖流会造成流经海区海水等温线的弯曲。

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为洋流的运动方向

2.判断南北半球:

海水等温线示意图方位通常默认上北下南,北半球海区水温特点:

越向北水温越低;南半球海区水温特点:

越向南水温越低;

3.判断寒暖流:

根据寒暖流定义,即寒流是指由水温较低海区流向水温较高海区的洋流;暖流是指由水温较高海区流向水温较低海区的洋流;

左图所示的云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27.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8.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答案】

27.C

28.A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区,D错。

考点:

岩石类型及转化条件,地质作用类型。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30.若图中①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则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大理岩B.石英岩C.板岩D.片麻岩

【答案】

29.D

30.A

【解析】

试题分析:

29.根据图中甲地层向上弯曲可知,甲为一背斜,背斜在最初形成时往往对应山岭,但从图中侵蚀面甲处较低可知,甲处褶皱后遭受了侵蚀,侵蚀后接受外力的沉积上覆一页岩层,图中花岗岩侵入石灰岩和页岩中,说明其形成的时间晚于页岩的形成,正确答案是D。

30.据图可知,①处岩石属于石灰岩,靠近岩浆岩,即具备高温高压条件,往往会变质形成大理岩,正确答案是A。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31.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___

(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答案】

(1)速度减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2)

(3)昏0°

(4)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昼夜长短:

昼渐长,夜渐短

【解析】

试题分析:

后再变小;昼夜长短是昼渐长,夜渐短。

考点:

地球运动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16年9月13日8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预计今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靠近台湾东南沿海,预计14日前后擦过台湾南部,然后趋向闽粤沿海,并可能于15日白天在我国福建沿海一带登陆。

材料二,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

hpa)。

(1)超强台风“莫兰蒂”对应的天气系统与图中的__________是同一类型。

(2)预计在9月14日前后,台湾省南部的风向应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并简述其原因。

(4)③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①地周围存在?

为什么?

【答案】

(1)丙

(2)偏北风

(3)低温晴朗冷锋过境后,④地受高压脊控制。

(4)不会。

因为①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射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

【解析】

试题分析:

(1)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读图可知,图中丙处气压自四周向中心越来越低,为低压中心(气旋),所以超强台风“莫兰蒂”对应的天气系统与图中的丙同属于气旋天气系统。

(2)由材料可知,台风中心预计在9月14日前后擦过台湾南部,根据风向判断,14日前后台湾省南部的风向应主要是偏北风。

(3)读图可知,图中④地位于冷锋锋面的后面,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4)读图可知,①地气压自四周向中间逐渐升高,为高压中心,高压中心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不会有冷暖气流的相遇,形不成锋面。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33.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D四处地质构造,属于地垒的是______(填字母),属于地堑的是______(填字母)。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原因是______;向斜在地貌上表现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填字母),找油气应在图中______处(填字母)。

(4)若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填字母)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谷地(低地)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容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山地(高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容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3)CD

(4)D天然拱形,安全稳定;岩层引导地下水向两侧流,地下水不易汇集,隧道不易漏水

【解析】

试题分析:

找。

(4)隧道应选在背斜D处,原因是天然拱形,安全稳定;岩层引导地下水向两侧流,地下水不易汇集,隧道不易漏水;背斜顶部受张长,好开挖。

考点: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