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90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docx

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解析版

2020-2021年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Q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5°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正确的是()

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小C.寒带范围变小D.与现在相同

【答案】1.D2.B

【解析】1.Q点的纬度为23.5°S,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Q点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冬至。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若黄赤交角变为25°,即与现在相比,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会随之变大,而温带的范围会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

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七星岩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4.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花岗岩B.玄武岩C.沉积岩D.变质岩

5.七星岩景区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固结成岩

C.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力侵蚀D.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固结成岩

【答案】3.C4.C5.A

【解析】3.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是石灰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流水侵蚀作用,C对。

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错。

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B错。

堆积作用在低洼处,D错。

4.七星岩景区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来分属于沉积岩,C对。

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错。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错。

5.七星岩景区岩石是石灰岩,地貌的形成过程应是先形成沉积岩,可能是流水堆积作用,固结成岩。

后来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流水侵蚀,形成现在地貌,A对。

B、C、D错。

天兴乡位于武汉城区东北部的江心洲上,其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早期天兴乡居民住宅聚落选址主要在沙洲南部,后来又向北部迁移,目前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形成多个“空心村”。

下图示意天兴乡1991~1998年沙洲形态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

A.围垸建村B.流水作用C.经济发展D.交通变化

7.目前天兴乡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的根本原因是()

A.沙洲面积大幅度减小B.生态用地大面积增加

C.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影响D.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6.B7.D

【解析】6.读图可知,江心洲南岸沙洲边界明显后退,应是受流水侵蚀的结果,江心洲北岸沙洲边界明显向北扩展,应是受流水沉积的结果,材料信息表明,天兴乡的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因此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流水作用,B符合题意;题中没有信息表明天兴乡围垸建村、经济发展、交通变化导致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排除A、C、D。

故选B。

7.根据图中沙洲边界的变化可得出,西南部沙洲减小,东北部增大,总体变化较小,故A错误;图中没有反映出它生态用地的变化,B错;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对天兴乡出现村落荒废没有直接影响,C错;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天兴乡的年轻人多数离开村落进城,导致该地村落荒废,出现大量“空心村”,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法显求法历程中“目前”可观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A.长安草木常绿B.竭叉荒漠广布C.跋那亚麻广布D.瞻波麦浪滚滚

9.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建康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答案】8.B9.B

【解析】8.长安位于秦岭以北,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草木常绿说法错误,A错误;竭叉位于中亚,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广布,B正确;亚麻耐寒,应位于较高纬度,跋那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属热带气候,不适合亚麻生长,C错误;瞻波位于印度半岛东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D错误。

故选B。

9.为达到顺风顺水的目的,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建康最适合的时间应是东南亚、东亚盛行偏南风的时间,为北半球夏季。

故B正确,A、C、D错误。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11.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C.傍晚D.中午

【答案】10.B11.D

【解析】10.②处等压线较①处密集,风速较快;①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③位于冷锋锋前,易形成阴雨天气,云量多;根据等压线分布规律,②处气压介于1015到1020之间,③处气压介于1000到1005之间,②比③气压高;②和④分别位于冷锋过境后和过境前的地区,分别受冷气团和暖气团控制,因此,②比④气温低。

据此分析本题选B。

11.图中锋为冷锋,其移动方向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为12点左右,为中午。

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气旋),反之为高压中心(反气旋)。

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条河流的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2-14题。

12.该河可能位于()

A.东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

13.有关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大B.下游地区三角洲的面积较小

C.流程短,水量较小D.有春汛和夏汛

14.该河流所在地区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与堆积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12.B13.C14.B

【解析】12.读图可知,该河流域夏季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选B。

1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冰雪融水和部分降水影响,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小,A错。

由于西北地区河流含沙量大,三角洲面积较大,B错。

流出短,水量较小,C对。

春汛和夏汛明显的河流一般在我国东北地区,D错。

故选C。

14.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微弱,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主要是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明显,形成沙丘、沙垄及风蚀洼地等地貌,故选B。

【点睛】

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下图是6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图中四海域相关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B.E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C.F海域沿岸地区季风气候盛行D.D海域四地中温度最高

16.有关图中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B山为二大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洲界线

C.②③二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是一条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D.④地形区森林广布,枝叶繁茂,生物循环快

【答案】15.C16.B

【解析】15.结合图示的经度地形变化判断,该60°纬线为60°N,图示范围主要为北欧和俄罗斯的北部地区。

C为大西洋,D为北太平洋,E为波罗的海,F为鄂霍次克海。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为波罗的海,A错误。

波罗的海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东向西流,B错误。

鄂霍次克海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C正确。

北太平洋不是四地中温度最高的海域,D错误。

故选C。

16.图示A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于板块内部,A错误。

B为乌拉尔山脉,为俄罗斯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同时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B正确。

②③两大地形区之间的河流自南向北流,C错误。

④地区的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因纬度高,温度低,生物循环慢,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波罗的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的原因:

波罗的海海区较封闭;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气温低,海水的蒸发量小;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四周有许多河流注入,补充了大量的淡水;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通道又浅又窄,阻碍了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水交换,高盐度的海水不易进来。

下图分别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17-18题。

17.上图中四地与下图中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甲②一丙③一乙④一丁B.①一丙②一甲③一乙④一丁

C.①一乙②一丁③一甲④一丙D.①一丁②一乙③一甲④一丙

18.图1中四海域,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7.B18.B

【解析】17.读图可知,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因此①对应丙。

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因此②对应甲。

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因此③对应乙。

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因此④对应丁,故C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①处红海,没有著名渔场。

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故②④形成原因相同,故选B。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

【答案】19.A20.A

【解析】19.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分布范围从没有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区,目前主要分布在青海和新疆部分地区,①③对、②④错。

故选A。

20.读图可知,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分布范围更小,更加靠近西北有水源的地区,说明目前野骆驼分布区气候更干旱,A对。

地形对野骆驼分布关系不大,B错。

目前气候更加干旱,河流发育少,C错。

热量条件主要与纬度有关,与原分布区相比,没有变化,D错。

故选A。

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吸收而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光谱能量(简称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则指植被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总PAR之比。

读秦岭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多年平均FPAR随时间变化图,完成21-23题。

21.秦岭南坡作物FPAR上升幅度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2.秦岭南坡阔叶林和草地的FPAR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取决于()

A.年太阳辐射量B.生长海拔高度

C.植株高度差异D.植物叶片面积

23.据图推测秦岭南坡植被FPAR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是()

A.一直上升B.先升后降C.一直下降D.先降后升

【答案】21.A22.D23.B

【解析】21.“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则指植被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总PAR之比。

”3-5月为春季,此时段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作物迅速展叶返青,植被覆盖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所以草地FPAR迅速上升,成为上升幅度最大的季节。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阔叶林和草地都位于秦岭南坡,年太阳辐射量差异不大,故A错误;生长海拔高度会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但不是直接因素,故B错误;植株高度对其光能的吸收能力影响不大,故C错误;植物叶片面积直接影响了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3.秦岭南坡海拔较低处主要是耕作区,植被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随着海拔上升人类活动减少,植被FPAR不断上升;随着植被垂直带谱依次为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植被覆盖度不断降低,FPAR下降明显,至山顶FPAR达到最小值。

因此FPAR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是先升后降。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为某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月可能为7月B.甲乙无风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甲乙无风带形成原因相同D.甲乙无风带气候特征基本相同

25.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的正确说法是()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西向东流D.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

【答案】24.AB25.AC

【解析】24.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多位于气压带所在区域。

根据图中无风带的分布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所以该月可能为7月,A正确;甲无风带盛行上升气流,受热力因素影响形成,气候常年高温多雨,乙无风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动力因素影响形成,气候常年炎热干燥,甲乙无风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无风带形成原因以及甲乙无风带气候特征等均不相同,B正确,CD错。

故选AB。

25.丙为东北信风带,并非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同时,如果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应向左偏转为西北风(且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的可能性小),BD错;丁为南亚的西南季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

同时,北印度洋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洋流自西向东流,呈顺时针,AC正确,故选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夏尔西里地处新疆博乐市北部山区,其高山区是发育良好的高寒草甸,中、低山区是以云杉为主的森林。

境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有雪山、高山草甸、山地森林、戈壁荒漠等多种景观类型,区内有蒙古黄茂、雪莲、新疆紫草、甘草、肉苁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有多种食用、药用、观赏、芳香、固沙、蜜源、纤维植物等植物资源。

这是新疆乃至中国非常罕见的原始山地生态系统,基本没有经济活动或常住人口,以及动物进入。

夏尔西里是我国珍稀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块净地和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库”。

下图为夏尔西里位置图。

(1)夏尔西里的云杉主要分布在南坡还是北坡,请分析原因。

(4分)

(2)分析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

(4分)

(3)有人提出夏尔西里地区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北坡。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且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

(2)气候较湿润,光照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境内沟壑纵横,地貌类型多样,物种多样;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没有人类和动物进入,受影响小。

(3)支持。

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多,品质好;发展中药材产业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或反对。

野生中药材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采挖(或种植)容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

【解析】

(1)由图文材料可知,夏尔西里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天山北侧,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

而北坡有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自河谷地区进入,受山脉地形抬升作用,降水相对较多。

同时,北坡为阴坡,蒸发量相对南坡少,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所以云杉主要分布在北坡。

(2)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说明该地生物多样性复杂,有多种适宜不同生物生存的环境。

由材料可知,“境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有雪山、高山草甸、山地森林、戈壁荒漠等多种景观类型,”地形多种多样,物种复杂。

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生物种类多。

由于海拔较高,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多样。

“基本没有经济活动或常住人口,以及动物进入”,说明受外界干扰较少,保存完整,所以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

(3)夏尔西里是否可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支持从当地发展条件及发展该产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考虑。

不支持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由材料可知,“区内有蒙古黄茂、雪莲、新疆紫草、甘草、肉苁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有多种食用、药用、观赏、芳香、固沙、蜜源、纤维植物等植物资源”说明夏尔西里发展中药材的原料及品质优秀,有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同时,发展中药材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富裕。

由于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势必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反对。

27.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4分)

(2)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请描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4分)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沿海D.四川盆地

(3)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这一特征对河流下游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分)

(4)若该水文站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试写出上图中该水文站的统计数值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分析原因?

(4分)

【答案】

(1)雨水补给(降水补给)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2)B河流含沙量大;存在结冰期;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明显汛期,且汛期集中在夏季;补给方式以雨水补给为主。

(任选3个)

(3)河流的含沙量大,使河道泥沙淤积,易发洪涝灾害;河流通航能力降低。

(任选1个)

(4)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减小(径流量的最高值会降低,最低值会提高)原因:

水库对下游径流量具有调蓄作用。

输沙量减小。

原因:

水库可以拦截泥沙,从而减少下游的来沙量。

【解析】略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A是____,B是____。

(2分)

(2)形成图中不同山地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____,①____,C____。

(6分)

(3)①②③④⑤五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这五处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____;花岗岩可能是____。

(填数码)(4分)

(4)A、B、C、D四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处,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____。

(2分)

【答案】

(1)背斜断层

(2)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3)流水溶蚀作用④⑤①②①①②

(4)AC

【解析】

(1)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断裂,属于断层。

(2)图中A处为背斜山,为地壳抬升形成;①处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C处为峰丛,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3)①②③④⑤五处的岩石中,④⑤岩层有明显的结构,属于沉积岩;①②处属于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其中①为喷出岩,②为侵入岩。

这五处岩石中,①下覆岩层有④⑤且露出地表,②侵入于④下,③临近②,故①年龄最年轻,花岗岩可能是②。

(4)A、B、C、D四处中A处为背斜,最可能储油,C处有钟乳石、峰丛等,故C属于喀斯特地貌。

29.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时间活动,并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

(2分)

(2)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

(2分)

(3)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此日过后的6个月内,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趋是____。

(4分)

【答案】

(1)丙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2)丙、甲、乙

(3)23°26ˊS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解析】

(1)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经度为116°E,比北京地方时早16分钟。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时地方时为12:

00,则北京时间为12:

16。

甲、乙、丙三条曲线中,丙曲线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故选丙。

(2)由上一小题可知,丙代表北京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正午太阳高度角26.5°。

利用这太阳高度计算式H=90-丨所在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同半球相加、异半球相减),可求得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

甲地最大太阳高度角为90°,因此甲位于23.5°S。

由日出和日落的时刻可知,图中乙地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

所以甲、乙、丙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丙、甲、乙。

(3)由第二小题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23°26ˊS)。

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日过后的6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6月22日移至北回归线,北京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