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36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生大纲临床医学Word格式.docx

绪论

0.5

2

疾病概论

1.5

3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6

4

酸碱平衡紊乱

5

缺氧

发热

自学

7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9

应激

10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

休克

12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3

心功能不全

14

肺功能不全

15

肝功能不全

16

肾功能不全

17

脑功能不全

合计

48

讨论课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熟悉:

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了解: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授课学时:

0.5学时

教学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疾病概论

掌握:

疾病、脑死亡的概念;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1.5学时

重点:

原因与条件的辩证关系;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难点: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健康与疾病:

健康、亚健康的慨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

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常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常见水、电解质(水、钠、钾)的正常代谢及其调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

低钾血症与低镁血症的关系。

各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学时

三种类型脱水、水中毒的概念、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的概念及基本机制;

钾代谢紊乱的概念、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

三种类型脱水、水中毒的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水肿的基本机制;

钾代谢紊乱的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水、钠代谢:

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镁代谢及镁代谢障碍(自学)。

钙磷代谢与钙磷代谢障碍(自学)。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机体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酸碱平衡的调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和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分类、原因、特点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治的病生基础。

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病机制、机体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pH值、PaCO2、SB、AB、BB、BE、AG。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第五章缺氧

缺氧的概念;

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肠源性发绀的概念。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学时

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概述:

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低张性缺氧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血液性缺氧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循环性缺氧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组织性缺氧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第六章发热(自学)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了解: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2学时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通过可逆的磷酸化快速调节效应蛋白的活性和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产生较为缓慢的生物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受体和受体后的信号转导异常。

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肿瘤、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掌握: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熟悉:

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及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

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细胞凋亡生物学效应上的两面性;

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调控的复杂性。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自身调控(cyclin、CDK、CDI、细胞周期检查点);

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细胞增殖过度(Cyclin的异常、CDK的增多、CDI表达不足和突变、检查点功能障碍;

细胞增殖缺陷

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的防治。

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的过程;

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细胞凋亡的调控(凋亡信号、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细胞凋亡的执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识别与吞噬)。

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细胞凋亡过度、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合理利用凋亡相关因素、干预凋亡信号转导、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控制凋亡相关酶)。

第九章应激

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性溃疡的概念;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

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的区别。

应激与疾病的关系;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如何理解应激为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概述:

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其它;

全身适应综合症;

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代谢变化、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无复流现象的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条件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难点: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概念。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其它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防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休克

掌握:

休克、SIRS、MODS、MSOF、CARS等概念;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熟悉:

休克的病因、分类、休克时的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

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

MODS的病因及发病经过;

SIRS的诊断标准;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休克及MODS的发病机制。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休克的分期及发病机制;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发病机制。

休克的概念、研究历史。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等);

休克的发病机制:

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MODS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概念、病因、发病经过与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概述、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自学)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掌握: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熟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DIC的发病机制。

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凝血系统的激活、凝血因子的异常(自学)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自学)

血管、血细胞的异常(自学)

DIC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促凝物质大量进入血液。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期和分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心肌向心性肥大、心肌离心性肥大、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及诱因;

心脏代偿、心外代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

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

4学时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及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肌收缩性减弱、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心脏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肺循环充血(呼吸困难、肺水肿)、体循环充血(静脉淤血、水肿、肝肿大)、心输出量不足(皮肤苍白、发绀、无力、尿少、心源性休克)。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ARDS、肺性脑病等概念;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

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概念;

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机制。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主要发生机制分类、发病部位分类)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概念和发生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假性神经递质等概念;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分类及分期、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Ku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概念、分类、分期;

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学说、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高血氨综合学说;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症:

病因和类型、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与类型以及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经过、发生机制、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

氮质血症、尿毒症的概念。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点;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尿毒症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5学时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的发生机制、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尿毒症的发生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

概念、病因与分类、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经过、少尿的发生机制、少尿期的代谢紊乱)、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其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尿毒症:

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七章脑功能不全(自学)

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肖献忠,病理生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资料:

[1]王迪浔,人体病理生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杨惠玲,高级病理生理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年

[3]金惠铭,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5]金惠铭,临床病理生理学,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

[6]吴立玲,病理生理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7]ChrisE.Kaufman,病理生理学精要(英文影印版),北京市: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