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37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校联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

“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 B.②④⑤①③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⑤①②

5.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王熙凤先“笑”,再“拭泪”,后又“喜”,其言行表情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她性格爽直,心地善良,是个性情中人。

B.对王熙凤肖像的描写,显示出她的美丽与华贵,而“三角眼”、“吊梢眉”的细节描写表现其美丽容貌后面隐藏着的刁钻和狡黠。

C.作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破空而来,表现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侍宠放诞的性格特征。

D.王熙凤“放月钱”和她为黛玉到来事先做的“预备”等情节内容,不仅暗示了她掌管着贾府的经济大权,而且表明了她虑事周到,精明能干。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

顽固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

文饰

C.始速祸焉       速:

加速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

比较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存亡之理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吴之民方痛心焉⑥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A.③⑥

B.①⑦

C.②③⑤D.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3分)

示例:

道海安、如皋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去今之墓而葬焉

C.人皆得以隶使之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10.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A.死生,昼夜事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11.下面有关文体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

诠赋》中说: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如《阿房宫赋》。

B.论是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所载:

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C.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之上,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

如《五人墓碑记》。

D.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指南录后序》是作者在写在诗集《指南录》后面的一篇序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9分)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

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

“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

“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

“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

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

“卿弟何如卿?

”弘答曰: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

“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

”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

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

“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

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

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

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

“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

“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释:

①业尚:

学业品德。

②直史:

秉笔直书的史官。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著作郎,不就         除:

授官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

拜访

C.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如:

如同

D.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比:

接连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B.以昙首为侍中昙首为上所亲委

C.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

D.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14.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直接体现王昙首“美德”的两个事例。

(3分)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10分)

1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3分)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指南录后序》)(4分)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五人墓碑记》)(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

悲伤。

16.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4分)

17.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道阻且右。

(《诗经·

秦风·

蒹葭》)

(2)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6)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8)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心中的小火炉

贺小林

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千百年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诗,让历世历代,读过的人,在寂寥的冬日里,每一次的展卷,都有一种新意,围着它,取暖。

从读过这首诗后,便喜欢上了它意境上的美,那种美,落落大方,盘根错节,长在一段日子上。

是啊,“新醅酒,小火炉”,凡俗的事物,在他的笔下,生动温暖,回味无穷。

最妙的,是晚来天欲雪,为这首诗,打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押韵在能否饮上一杯。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直点主题。

⑵每每读到这首诗,便想起了久违的冬天,想起了久违的小火炉。

相遇老友,也许是小时的玩伴,也许是那个同桌的你,也许是一个多年的好朋友。

相牵相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分,不一定用在爱情上,它也可以潜在一段友情里。

在那样一个雪夜,两个老友,一壶酒,围在一个小火炉边,浅唱低吟,在吟一壶岁月,看月上柳梢,听雪花簌簌。

那种意境,一个“美”字,真够叫绝的。

⑶对于炉子的思念,其实,是长在一段唐诗里。

更确切地说,是对于火的思念。

这种思念,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心灵的回归。

我发现,渐近中年的我,对于过去的一切,总喜欢纠结在心里,以至于有些耿耿于怀。

电子时代的家居生活里,“火”也许是个陌生的名词了,炉子也将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了吧?

⑷我三姨总在我面前说起我母亲,如果她再多活几年就好了,因为她没有住过楼房。

三姨眼里的幸福生活,是赶上新时代,拥有新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值得。

她为母亲感到遗憾,在她,就是要尽量地与这个社会接轨,要尽可能地享受生活,这也体现在,她对那些象征着贫穷的、长在她童年里的那些粗粮的厌烦。

而我的某些观点,为她所不喜欢。

尽管我们的年龄,有二十年之隔。

⑸我一直盼望,在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地方能有一幢房子,有花有草,春天的时候,踏绿远足;

夏天的时候,听蛙鼓虫鸣;

秋天的夜晚,听山风,望晓月;

深冬的时候,看窗含西岭千秋雪,在红泥小火炉边,等一个风雪夜归人,或是独钓寒江雪。

⑹我的日子常在这样的时刻沉潜。

我也终于能够理解,晚年的祖母,在我们家搬进崭新的砖瓦结构的房子以后她那失望的眼神,一副落落寡合的神情,像一头神情呆滞的老牛。

她不喜欢水泥地面,不喜欢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墙。

她说,砖构房子凌厉,冰冷,缺少温情,连点泥土和稻草也看不到。

也许,她的目光,一直还停留在坯房草盖、南北大炕、一锅一盏的温情里。

以至于她经常到乡下去,总是住上很长时间也不肯回来,最后终老在那里。

⑺我踩着她的足迹,在寻一段过往。

奶奶的小火炉,我是没有很深的印象的,但她的小火盆,却使我记忆犹新,火盆应该也是泥做的,那是泥土的精血,掌上心情,温润舒坦。

冬天的傍晚,吃过晚饭,她就将火盆端上炕,事先已将盆里放上火炭,上面覆着草木灰,火炭躺在下面,孕育着些许温暖,在时光里一漾一漾的,有草香,也有岁月的香。

几个人围在旁边,煨着烤火,闲话三国,乱侃西游,在生命里淘洗前尘旧事,反刍一段记忆。

那种时刻,让人过目不忘。

⑻直到如今,尽管那些草盖的老屋已经走远,但对于火炕火炉的思念仍旧不断,某些往事像一缕炊烟,升腾着、缠绕着,某些往事,让我的记忆搁浅在那样一个冬天、一首唐诗里、一壶老酒里。

19.久违的冬天、久违的小火炉带来的意境为什么会让人叫绝?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第⑷段作者提及三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21.赏析第⑺段中画线的句子。

22.文中,作者将一些往事融入一首唐诗或一壶酒里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就此进行探究。

分)。

六、作文(70分)

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纨绔kù

C项,拮据jū;

D项,陈抟tuá

n老祖。

2.D(A项,“喧”应为“暄”;

B项“辟”应为“僻”;

C项,“缪”应为“谬”。

3.D4.B

5.A(表现了她善于机变逢迎、逢场作戏的性格特点。

6.C 

7.A8.B  9.B  10.C   11.D

12. 

C(如: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13.A(“因”,副词,“趁,趁机”。

B项,“为”:

动词,“担任”;

介词,“被”。

C项,“以”:

连词,表原因;

连词,表目的。

D项,“于”:

介词,“从”;

介词,“在”。

14.①除著作郎,不就。

(被授予著作郎的官职,但他并不赴任)

②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兄弟分割家产,他仅仅要了图书)

③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十分谦逊得体地回应了高祖对他的称赞)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但必须是“直接体现”。

15.

(1)谁胜谁负谁存谁亡的的命运,(从六国方面说)如果与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不是轻易可以确定的。

(3分。

“理”、“当”、“量”,各1分。

(2)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4分。

“辙”、“当国者”、“行为”、“纾”,各1分。

(3)当时以大中丞身份做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私党毛一鹭,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

“抚”、“私人”、“使”各1分。

16.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每点1分,答全的4分)

1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2分);

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

(1)溯洄从之,

(2)声非加疾也(3)唇焦口燥呼不得(4)官盛则近谀。

(5)钩心斗角。

(6)早生华发。

(7)濯清涟而不妖(8)气吞万里如虎

19、雪夜,老友相逢,围在小火炉边,伴着初升的月亮,听着雪花飘落声,把酒言欢,浅唱低吟(1分)。

这种意境,为彼此的相遇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氛围,能够使彼此间的友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1分),表达了对纯真友情的怀念与珍惜,所以让人叫绝(2分)。

20、作者提及追求时尚现代生活的三姨,与“我”与“祖母”依恋平静安详的农家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进而突出对简单而充满温情的生活的喜爱,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

21、这句话描写的是奶奶在冬天用火盆取暖的一个情景(1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1分),结合视觉、嗅觉和内心感受(1分),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火炭以人的情感(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种生活的温馨及对这种生活的满足(2分)。

22、一首唐诗或一壶酒,都是一种怀旧特定的意象,更是一种怀旧情感的寄托(2分)。

作者将一些回忆融入唐诗或老酒中,真实地表现了对往事的眷恋,对温馨的传统生活的向往(2分)。

唐诗或酒这些意象,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气息,与往事、怀旧情感巧妙地融合,使文章笼罩着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便于情感的表达、思维的延伸,升华文章的中心(2分)

【文言翻译】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最小的弟弟,年轻时就有学问和美德。

被授予著作郎,却不赴任。

兄弟分割家产时,昙首只拿图书而已。

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一次,与堂弟王球一同拜见高祖,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

“这个人既是贵族子弟,又有美好的品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自己的志向。

”昙首回答说:

“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就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

”谢晦说:

“仁慈的人果真有勇气啊。

”高祖听了很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赋写诗作;

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便问王弘:

“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

”王弘回答说:

“如果他只像平民百姓那样,家里又怎能让他住下?

 

昙首有识见器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家庭和和睦睦。

他自己手里不拿金器、玉器,家里的女眷也不准拿金玉作饰物和玩物,如果不是从俸禄和赏赐得到的,绝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

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任命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守江陵,昙首由功曹升任为长史,又随府调任镇西长史。

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

“王昙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

” 

等到太祖即位,任命昙首为侍中,诛除徐羡之等人,以及平定谢晦叛乱,有赖昙首之力。

谢晦被平定后,太祖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太祖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御座说:

“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就不会有我今天这个御座。

”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太祖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

“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全靠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

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趁国家发生灾难之时,来牟取自己的宠幸呢?

陛下虽然想偏爱我,但是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又该怎么办呢?

”太祖始终不能改变昙首的想法,因此封赏的事也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兄长王弘担任尚书,又是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

彭城王义康与王弘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他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露了出来。

因为昙首在朝中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

昙首坚持请求太祖让他到吴郡任职,太祖说:

“哪有想要建造大厦却舍弃栋梁的?

你的兄长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持要辞去扬州刺使的官职,我如果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么这个职位不是您来接任又有谁能接任呢?

哪有让你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呢?

”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太祖不答应。

昙首于是劝说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

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

“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陨落。

”太祖说:

“这简直就是我皇家的衰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