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367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docx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章

§10财务控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基本内容和考核指标;理解财务控制、责任中心和内部转移价格含义;了解财务控制特征、财务控制的内部责任结算与核算以及财务控制的业绩评价。

§10-1财务控制概述

一、企业财务控制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财务控制:

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二)重要性

财务控制是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如果没有了财务控制,其他财务管理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都将失去意义。

(三)特征:

1.以价值控制为手段

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而财务预算都是以价值形式予以反映的。

这就决定了财务控制必须实行价值控制。

2.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

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可以将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各种业务活动综合起来,实行目标控制。

3.以日常现金流量控制为主要内容

因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故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种类

(一)按照财务控制的内容分类

一般控制:

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

财务控制制,因而亦称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

应用控制:

是指直接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控制,亦称业务控制。

(二)按照财务控制的功能分类

预防性控制

侦查性控制

财务控制纠正性控制

指导性控制

补偿性控制

(三)按照财务控制的时序分类

事先控制:

也称原因控制,指财务收支活动尚未发生之前所进行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事中控制:

也称过程控制,指财务收支活动发生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

事后控制:

也称结果控制,是指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结果所进行的考核及其相应的奖罚。

(四)按照财务控制的主体分类

出资者财务控制:

是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

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

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而对企业及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支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

是财务部门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控制,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现金的供给。

(五)按照财务控制的对象分类

收支控制:

是对企业和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入活动和财务支出活动

财务控制所进行的控制。

现金控制:

是对企业和各责任中心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六)按照财务控制的手段分类

定额控制是指对企业和责任中心采用绝对额指标进行控制。

财务控制

定率控制是指对企业和责任中心采用相对比率指标进行控制。

三、财务控制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财务控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服务。

(二)充分性原则:

财务控制的手段对于目标而言,应当是充分的,应该足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及时性原则:

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四)认同性原则:

财务控制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必须为相关人士所认同。

(五)经济性原则:

财务控制所获得的价值应大于所需费用。

(六)客观性原则:

管理者对通过财务管理所实现的绩效评价工作应当客观公正。

(七)灵活性原则:

财务控制应当具有充分的弹性,在各种非正常因素下都能保持对运行过程的控制。

(八)适应性原则:

财务控制应能反映组织结构,同职位相适应,并反映所制定的有待实施的计划。

(九)协调性原则:

财务控制的各种手段在功能、作用、方向和范围方面不能相互制肘,而应相互配合,在组织内部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

(十)简明性原则:

控制目标应当明确,措施与制度应简明易懂,易为执行者理解和接受。

四、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授权批准控制

1.授权

授权:

是指授予对某一大类业务或某项具体业务的决策做出决定的权力。

一般授权:

针对日常业务。

授权包括

特别授权:

针对特殊或个别交易、事项。

2.批准

批准:

是检查以确立的授权条件得到满足的实际步骤。

(二)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

是指对处理某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对其他有关人员的工作的一种自动检查。

目的:

预防和及时发现职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三)全面预算控制

1.建立预算体系,包括确定预算目标、标准和程序;

2.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3.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

4.预算执行的授权;

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

6.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

7.预算业绩的考核。

(四)财产保全控制

1.限制接触财产:

限制非授权人接触某项资产,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通常纳入严格限制接触的资产有:

现金和易变现资产(如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存货),以及重要的票据(如支票)、个人的印章等。

2.定期盘点清查:

企业可以采用全面清查,也可以局部清查。

企业财务控制应当明确有处理盘点差异的权限,以及相应人员的责任。

3.记录保护:

即严格限制接近会计记录与业务记录的人员,对重要的数据资料应当备份。

4.财产保险:

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等),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

5.财产记录监控:

建立资产的个体档案,对资产增减变动进行全面记录。

(五)独立检查控制

独立检查控制:

是指由业务执行者以外的人员对已执行的业务的正确性所进行的验证,又称内部稽核。

内部稽核——包括凭证与凭证、凭证与账簿、账簿与账簿、账簿与报表、书面记录与实物之间的核对,也包括对一些计算表、汇总表、调节表、分析表的复核。

(六)业绩评价控制

业绩评价:

是指将实际业绩与其评价标准,如前期业绩、预算和外部基准尺度进行比较,对营运业绩等所进行的评价。

§10-2责任控制

一、责任中心

(一)概念

责任中心:

就是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二)特征

1.责任中心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

2.责任中心具有承担经济责任的条件。

3.责任中心所承担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力都应是可控的。

4.责任中心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

5.责任中心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或单独核算。

(三)分类

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1.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

是指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

(1)职责:

成本中心往往没有收入,其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

(2)范围:

一般包括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的部门和有一定费用控制指标的企业管理部门。

(3)类型

成本中心类型

概念

特点

技术性成本中心

(或标准成本中心)

是指发生的成本数额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

①成本的发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在技术上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技术性成本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

酌量性成本中心

(或费用中心)

指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数额的多少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所决定的或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责任单位。

①费用发生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服务。

②酌量性成本的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4)特点

成本中心只考评成本费用而不考评收益

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

成本中心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

(5)考核指标

比较指标——成本(费用)变动额

相对指标——成本(费用)变动率

成本(费用)变动率

×100%

※如果预算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致时,应按弹性预算的方法先行调整预算指标,然后再按上述指标进行计算。

举例:

见教材P254【例10-1】

2.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

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区域,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1)类型:

自然利润中心:

是面向市场可以直接对外销售产品并取得收入的利润利润中心中心。

人为利润中心:

只对内部责任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取得“内部销售收入”的利润中心。

一般不直接对外销售产品。

(2)考核指标

有四种选择:

①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

②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③部门边际贡献=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④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公司管理费用

举例:

见教材P255【例10-2】

3.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

是指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

(1)地位:

投资中心是企业内部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在企业内部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2)特点:

投资中心同时也是利润中心。

在组织形式上,投资中心一般是独立法人,而利润中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独立法人,成本中心一般不是独立法人。

(3)考核指标:

①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又称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与投资额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

或:

=资本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也可以称为净资产利润率,它主要说明投资中心运用公司的每一单位资产对整体利润贡献的大小,或投资中心对所有者权益的贡献程度。

考核投资中心的总资产运用状况指标:

优点:

能促使管理者象控制费用一样地控制资产占用或投资额的多少,综合反映一个投资中心全部经营成果。

局限性:

使用投资利润率往往会使投资中心只顾本身利益而放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中心的近期目标与整个企业的长远目标的背离。

②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

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预期最低投资收益率

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四)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相互关系

1.最基层的成本中心应就其经营的可控成本向其上层成本中心负责;上层的成本0中心应就其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层转来的责任成本一并向利润中心负责;

2.利润中心应就其本身经营的收入、成本(含下层转来成本)和利润(或边际贡献)向投资中心负责;

3.投资中心最终就其经管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向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

二、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一)责任预算

1.概念

责任预算:

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其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

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的补充和具体化。

2.两种基本编制程序

1)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将企业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预算。

2)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由下而上、层层汇总,最后由企业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汇总和调整,确定企业总预算。

(二)责任报告

1.概念

责任报告:

是对各个责任中心执行责任预算情况的系统概括和总结。

2.形式

主要有报表、数据分析和文字说明等。

用责任报告揭示差异时,还必须对重大差异予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责任报告应自下而上逐级编报,在企业的不同管理层次上,责任报告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且是由具体到总括。

(三)业绩考核

1.概念

业绩考核:

是以责任报告为依据,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借以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实施奖罚,促使各责任中心积极纠正行为偏差,完成责任预算的过程。

2.考核范围

(1)狭义的业绩考核仅指对各责任中心的价值指标,如成本、收入、利润以及资产占用等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2)广义的业绩考核除这些价值指标外,还包括对各责任中心的非价值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的特点

(1)成本中心业绩考核

只考核其责任成本。

以责任报告为依据,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或责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差异产生的性质、原因,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奖罚。

(2)利润中心业绩考核

考核时应以销售收入、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为重点进行分析、评价。

通过一定期间实际利润与预算利润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明确责任,从而对责任中心的经营得失和有关人员的功过做出正确评价、奖罚分明。

(3)投资中心业绩考核

除收入、成本和利润指标外,考核重点应放在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项指标上。

投资中心层次高、涉及的管理控制范围广,内容复杂,考核时应深入分析原因、依据确凿、责任落实具体,这样才可以达到考核的效果。

三、责任结算与核算

(一)内部转移价格

1.概念

内部转移价格:

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时所使用的计价标准。

2.作用

1)采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内部结算,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两个责任中心处于类似于市场交易中的买卖两方,可促使双方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变化,会使买卖双方或供求双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呈相反方向变化。

3.制定原则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应注重企业全局利益,以企业全局利益最大化为要求。

但在制定的同时要坚持公平原则、自主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4.类型

(1)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

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

假设条件:

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

注意事项:

应考虑企业内部之间业务不涉及销售费用、广告费用及运输费用,应将此部分费用在价格中进行调整。

(2)协商价格

协商价格:

也可称为议价,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通过定期共同协商所确定的为双方所接受的价格。

特点:

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

前提条件:

责任中心转移的产品应有在非竞争性市场买卖可能性,在这种市场内买卖双方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

缺陷:

一是协商定价的过程要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二是协商定价各方往往会相持不下,需企业高层领导裁定,这样,弱化了分权管理的作用。

(3)双重价格

双重价格:

就是针对责任中心各方面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所制订的价格。

两种形式:

1)当某种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出现几种不同价格时,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方采用最低市价。

2)供应方按市场价格或议价作为基础,而使用方按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

前提条件:

1)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有外部市场,供应方有剩余生产能力,而且其单位变动成本要低于市价。

2)当采用单一的内部转移价格不能达到激励各责任中心的有效经营和保证责任中心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达成一致

(4)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

就是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

(二)内部核算

1.概念

内部核算:

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清偿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按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债权、债务。

2.结算方式:

(1)内部支票结算方式

内部支票结算方式:

是指由付款一方签发内部支票通知内部银行从其账户中支付款项的结算方式。

结算环节

1)签发:

就是由付款一方根据有关原始凭证或业务活动证明签发内部支票交付收款一方;

2)收受:

是收款一方经过审核无误后接受付款一方的支票;

3)银行转账:

就是收款一方将支票送存内部银行办理收款转账。

适用范围

收、付款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经济往来的业务结算。

(2)转账通知单方式

转账通知单方式:

是由收款一方根据有关原始凭证或业务活动证明签发转账通知单,通知内部银行将转账通知单转给付款一方,让其付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适用范围:

经常性的质量与价格较稳定的往来业务。

特点:

手续简便,结算及时,但因转账通知单是单项发出指令,付款一方若有异议,可能拒付,需要交涉。

(3)内部货币结算方式

内部货币结算方式:

是使用内部银行发行的限于企业内部流通的货币(包括内部货币、资金本票、流通券、资金券等)进行内部往来结算的一种方式。

特点:

1)它是一种典型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结算方式。

2)比银行支票结算方式更为直观,可强化各责任中心的价值观念、核算观念、经济责任观念。

3)携带不便,清点麻烦,保管困难的问题。

适用范围:

一般情况下,小额零星往来业务以内部货币结算,大宗业务以内部银行支票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