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44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教案.docx

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

  ⑴你都读懂了什么?

(4人)

  (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

  板书:

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请你来你说你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⑵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人)

  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

  你来谁来帮帮他?

你明白了吗?

  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

懂了吗?

  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独特!

多么独特的想法呀!

  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

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入山:

  谁喜欢入山这部分?

(字幕:

2~3段)

  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

  生:

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

  师:

多美的景色啊!

  谁还想交流?

  (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

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

  为什么喜欢?

  生:

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课件:

将4个“时而”变色)

  师:

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

  你来读。

  师:

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

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

生读。

(读得好时)

  师:

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

生。

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

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读得不好时)

  师:

谁来教教他?

你再来试一试!

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师:

听老师来读一读。

  看谁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表扬。

听老师来读。

谁来和老师比赛?

  师:

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生:

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外洞:

  师:

你还喜欢哪部分?

  生:

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大约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内洞中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也不觉得拥挤。

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

(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

一生读。

他读的外洞大不大?

你能读读吗?

  4、孔隙:

  生一:

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

(课件:

第4段的字幕)

  师:

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

  生:

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

生交流。

  师:

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生:

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

  师:

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

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课件:

点击热区,将此句划线)

  师:

谁还有?

  生补充:

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

热区--划线)

  师:

找得非常准确。

你是通过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

  师:

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

  生二:

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

(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

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

多么有趣啊!

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

  (师马上带头鼓掌。

)你是通过画图来体会的。

  师: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

(出示孔隙的动画)请看。

这两位游客上船了,

  刚才通过朗读、画图,我们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

现在谁能把这一整段课文读一读?

(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练练。

谁来试试?

你来。

评:

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哪儿不好?

你能把这儿读一读吗?

读得很好。

你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5、内洞:

  师:

你还喜欢那部分?

  生:

我很喜欢内洞。

  师:

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

  生:

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

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师:

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

因为它形状──,颜色──。

  师:

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

(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师:

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

  生谈:

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师:

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

  (放内洞部分录象)

  师:

他们像什么?

请你来,谁再来说?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

  (如果没有谈的)

  师:

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

  谁再说说?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说了这么多,现在能把内洞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特点读出来吗?

  (字幕:

首先当然是……值得观赏。

  先自己练一练。

请你来。

(一生读)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

自己练练,谁来?

读得怎么样?

老师也认为很好,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三、练习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暑假即将来临,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

  (课件:

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

  同学们愿意来试试吗?

  师: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

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谁想来介绍入山?

(找一人)谁来介绍外洞、孔隙、内洞?

(四人在前面一字排开)来,

  (挂导游牌,发小旗)

  师:

我们由金华城出发。

小导游们,开始吧!

  生1:

(出示录象──入山图)

  如果导游开始没自我介绍,师要喊停。

  问:

平时我们外出旅游,见到的导游也是这么说的吗?

  生:

对,要先自我介绍。

再来说说。

  导游:

双龙洞属于岩溶景观,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

我们现在正通往双龙洞。

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是不是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真是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迎着溪流,我们继续往前走。

  导游:

再往前走,就到了双龙洞口,溪水就是从那儿流出来的。

  师:

(拍肩)该轮到你了!

  生2:

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览外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你们看,洞口的形状真像桥洞,这么宽。

  导游:

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

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这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像不像个大会堂。

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就是外洞。

外洞的常年洞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比起天然空洞,更是过之而不可及。

古人形容的好:

“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师:

谁还查找了其他有关外洞的资料?

  一生读:

我还知道了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生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

  师: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上网)

  师:

利用上网来查阅资料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

孔隙

  导游:

(图)我叫XX,大家叫我X导好了。

请看,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进出。

……这就到了内洞。

  生4:

内洞(录象)

  导游: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双龙洞内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内洞吧!

大家看,洞顶上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那边是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你可以依据其形状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觉得也很值得观赏。

如果你在内洞转一圈后,你会发现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游览。

  师:

导游工作结束了,现在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表现?

  祝贺你们!

  四、谈收获

  1、(指副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下课。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

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

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shìhūnànguānshǎngkǒngxì

  ()()()()

  míngyàndùjuānéjiǎojíshǐ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

  1、导入。

  2、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

  3、巩固练习,进行练笔。

  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

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

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

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

  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

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在学生读中体会后,我便播放了直观形象的相吴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

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

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

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

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

  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

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

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整理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

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

以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的。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

(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

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

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

课文中写道: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

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

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

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

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

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

(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

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

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

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写一篇游记。

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担当小导游。

  教学要求:

  1。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