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5464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docx

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部分(解析版)

一、单选题

1.对温州某社区居民最爱吃的鱼类进行问卷调查后(每人选一种),绘制成如图所示统计图.已知选择鲳鱼的有40人,那么选择黄鱼的有(  )

A. 20人                                    

B. 40人                                    

C. 60人                                    

D. 80人

【答案】D

【考点】频数与频率

【解析】【解答】解:

根据鲳鱼的的数量和比例求出社区居民的总人数,

(人),所以选择黄鱼的有.

 (人)。

故答案为:

D。

【分析】先根据数量和比例关系求总体的数量,再根据总体的数量求其他部分的量。

2.方差是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量,对于一组数据x·x1·…xn,可用如下算式计算方差s2=

[(x1-5)2+(x2-5)2+.…+(xn-5)2],其中“5”是这组数据的(  )

A. 最小值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答案】B

【考点】方差

【解析】【解答】解:

依题可得:

5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

B.

【分析】方差公式:

S2=

[(x1-

)2+(x2-

)2+……+(xn-

)2],其中

表示平均数,从而可得答案.

3.点点同学对数据26,36,36,46,5■,52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被墨水涂污看不到了,则计算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方差                                 

D. 标准差

【答案】B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

依题可得,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41,

∴计算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中位数.

故答案为:

B.

【分析】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则处于中间的那个数即为中位数;若是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依此可得答案.

4.去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的葡萄树中各采摘了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单位:

千克)及方差S2(单位:

千克2)如下表所示:

x

24

24

23

20

S2

2.1

1.9

2

1.9

今年准备从四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葡萄树进行种植,应选的品种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解:

∵从平均数可知:

甲、乙比丙和丁大,∴排除选项C和D;从方差看,乙的方差比甲的小,∴排除选项A。

故答案为:

B

【分析】因为平均数越大,产量越高,所以A和B符合题意;方差越小,波动越小,产量越稳定,所以B、D符合题意,综合平均数和方差可选B。

5.某地一周前四天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表,则这四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

星期

最高气温

10℃

12℃

11℃

9℃

最低气温

3℃

0℃

-2℃

-3℃

A. 星期一                                

B. 星期二                                

C. 星期三                                

D. 星期四

【答案】C

【考点】极差、标准差

【解析】【解答】解:

依题可得:

星期一:

10-3=7(℃),

星期二:

12-0=12(℃),

星期三:

11-(-2)=13(℃),

星期四:

9-(-3)=12(℃),

∵7<12<13,

∴这四天中温差最大的是星期三.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天的温差,再比较大小,从而可得出答案.

6.

日第

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某市在五届数博会上的产业签约金额的折线统计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签约金额逐年增加                                            

B. 与上年相比,2019年的签约金额的增长量最多

C. 签约金额的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16年              

D. 2018年的签约金额比2017年降低了22.98%

【答案】C

【考点】折线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

【解析】【解答】解:

由折线统计图可知:

A、2016到2018呈下降趋势,故A不符合题意;

B、2015年到2016年的签约金额增长量最多,故B不符合题意;

C、签约金额的年增长率速度最快的是2019年,故C符合题意;

D、2018年签约金额比2017年签约金额降低的百分率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获取相关的信息:

2016到2018呈下降趋势;2015年到2016年的签约金额增长量最多;签约金额的年增长率速度最快的是2019年;2018年签约金额比2017年签约金额降低的百分率为9.3%,根据此信息,可得到说法正确的选项。

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

7.数据2,7,5,7,9的众数是________ 。

【答案】7

【考点】众数

【解析】【解答】解: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2,5,7,7,9,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7.

故答案为:

7.

【分析】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8.数据3,4,10,7,6的中位数是________.

【答案】6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3,4,6,7,1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6.

故答案为:

6.

【分析】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或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则处于中间的那个数即为中位数;若是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9.某校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成绩的频数直方图(每一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如图所示,其中成绩为“优良”(8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________人.

【答案】90

【考点】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有频数直方图可知成绩为优良(80分以上的学生)有60+30=90(人),

故答案为:

90

【分析】会读懂频数直方图,将优良的频数相加即是优良的人数。

10.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如图是20位评委给某班的评分情况统计图,则该班的平均得分是________分.

【答案】9.1

【考点】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

依题可得,

该班的平均分为:

=9.1.

故答案为:

9.1.

【分析】根据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1.某计算机程序第一次算得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第二次算得另外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y,则这m+n个数据的平均数等于________。

【答案】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

∵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

=x,

即x1+x2+……+xm=mx,

又∵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y,

=y,

即y1+y2+……+yn=ny,

∴这m+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分别算出m个数据的总和为mx,n个数据的总和为ny,再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三、综合题(共11题;共147分)

12.车间有20名工人,某天他们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如下表.

车间20名工人某一天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表

生产零件的个数(个)

9

10

11

12

13

15

16

19

20

工人人数(人)

1

1

6

4

2

2

2

1

1

(1)求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

(2)为了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准备实行“每天定额生产,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你将如何确定这个“定额”?

【答案】

(1)解:

=

(9×1+10×1+11×6+12×4+13×2+15×2+16×2+19×1+20×1)=13(个).

答:

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为13个

(2)解:

中位数为12个,众数为11个。

当定额为13个时,有8人达标,6人获奖,不利于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当定额为12个时,有12人达标,8人获奖,不利于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当定额为11个时,有18人达标,12人获奖,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定额为11个时,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众数

【解析】【分析】

(1)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公式来求;

(2)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比较分析,看哪一个指标更有利于促进生产者积极性。

13.在“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某社区为了了解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A、B两小区分别有500名居民参加了测试,社区从中各随机抽取50名居民成绩进行整理得到部分信息:

【信息一】A小区50名居民成绩的频数直方图如下(每一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

【信息二】上图中,从左往右

第四组的成绩如下

【信息三】A、B两小区各50名居民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优秀率(80分及以上为优秀)、方差等数据如下(部分空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A小区50名居民成绩的中位数.

(2)请估计A小区500名居民成绩能超过平均数的人数.

(3)请尽量从多个角度,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分析A,B两小区参加测试的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

【答案】

(1)解:

75分

(2)解:

×500=240人

(3)解:

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分析,例如:

①从平均数看,两个小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情况的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方差看,B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比A小区稳定;

③从中位数看,B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居民成绩高于平均数.

分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

A层次:

能从1个统计量进行分析

B层次:

能从2个统计量进行分析.

C层次:

能从3个及以上统计量进行分析.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分析】

(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

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

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就可求出A小区居民成绩的中位数。

(2)根据500×超过平均数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可求解。

(3)根据表中数据,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进行分析即可。

14.建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海庆中学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了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在“教育、科技、国防、农业、工业”五类书籍中,选取自己最想读的一种(必选且只选一种).学校将收集到的调查结果适当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

(2)请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

(3)如果海庆中学共有1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最想读科技类书籍的学生有多少名.

【答案】

(1)解:

18÷30%=60(名)

答:

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60名学-生.

(2)解:

最想读国防的人数为:

60-18-9-12=6=15

如图

(3)解:

答:

该校最想读科技类书籍的学生有225名.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

(1)根据一共抽取的学生人数=教育类的人数÷教育类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

(2)先求出国防类的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

(3)利用海庆中学的学生总人数×最想读科技类书籍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可求解。

15.在推进嘉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某社区为了了解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A、B两小区分别有500名居民参加了测试,社区从中各随机   抽取50名居民成绩进行整理得到部分信息:

【信息一】A小区50名居民成绩的频数直方图如下(每一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

【信息二】上图中,从左往右

第四组的成绩如下

【信息三】A、B两小区各50名居民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优秀率(80分及以上为优秀)、方差等数据如下(部分空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A小区50名居民成绩的中位数.

(2)请估计A小区500名居民成绩能超过平均数的人数.

(3)请尽量从多个角度,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分析A,B两小区参加测试的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

【答案】

(1)解:

75分

(2)解:

×500=240人

(3)解:

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分析,例如:

①从平均数看,两个小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情况的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方差看,B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比A小区稳定;

③从中位数看,B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居民成绩高于平均数.

分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

A层次:

能从1个统计量进行分析

B层次:

能从2个统计量进行分析.

C层次:

能从3个及以上统计量进行分析.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分析】

(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

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

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就可求出A小区居民成绩的中位数。

(2)根据500×超过平均数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可求解。

(3)根据表中数据,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进行分析即可。

16.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下两个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

小聪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根据统计数据,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从集训时间和测试成绩这两方面,说说你的想法.。

【答案】

(1)解:

这5期的集训共有56天。

小聪这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68秒。

(2)解:

一类:

结合己知的两个统计图的信息及体育运动实际,如,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劳累,导致最费下降

三类:

结合己知的两个统计图的信息,如:

集训的时间为10天或14天时,成绩最好。

三类:

根据己知的两个统计图中的其中一个统计图的信息,如;集训时间每期都增加。

【考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

【解析】【分析】

(1)观察条形统计图,可得到这五期的集训的总时间;再结合折线统计图,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小聪这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

(2)结合两统计图中的时间,和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17.安全使用电瓶车可以大幅度减少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伤害,为此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安全使用电瓶车专项宣传活动,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分别随机抽取了部分使用电瓶车的市民,就骑电瓶车安全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数据制成如下统计图表

活动前骑电车戴安全帽情况统计表

类别

人数

A

68

B

245

C

510

D

177

合计

1000

活动后骑电车戴安全帽情况统计图

(1)宣传活动前,在抽取的市民中哪一类别的人数最多?

占抽取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该市约有30万人使用电瓶车,请估计活动前全市骑电瓶车“都不戴”安全帽的总人数;

(3)小明认为,宣传活动后骑电瓶车“都不敲”安全帽的人数为178,比活动前增加了1人,因此交警部门开展的宣传活动没有效果.小明分析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

请结合统计图表,对小明分析数据的方法及交警部门宣传活动的效果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解:

C类偶尔戴市民数量最多,占

×100%=51%

(2)解:

×300000=531001000

(3)解:

不合理,因为活动开展前“都不戴”占比为

×100%=17.7%,活动开展后“都不戴”占比为

×100%=8.9%,占比下降,说明有效果。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

(1)由统计表数据可知“偶尔戴”市民数量最多,用偶尔戴的人数÷总人数×100%即可得出答案.

(2)由统计表数据可知“都不戴”的人数,用该市的总人数×

即可求得答案.(3)小明的分析不合理,活动前“都不戴”的人数百分比为17.7%,活动后“都不戴”的人数百分比为8.9%,占比下降,说明有效果.

18.我市自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以来,受到各校的广泛关注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主题阅读的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在某一周主题阅读文章的篇数,并制成下列统计图表.

某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的篇数统计表                     

文章阅读的篇数(篇)

3

4

5

6

7及以上

人数(人)

20

28

m

16

12

某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的篇数情况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和m的值;

(2)求本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篇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3)若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根据抽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在这一周内文章阅读的篇数为4篇的人数.

【答案】

(1)解:

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是16÷16%=100(人),m=100-20-28-16-12=24(人)

(2)解:

中位数是5(篇),众数是4(篇).

(3)解:

∵被抽查的100人中,文章阅读篇数为4篇的人数是28人,

∴800×

=224(人),

∴估计该校学生在这一周内文章阅读的篇数为4篇的人数是224人.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

【解析】【分析】

(1)根据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由总数=频数÷频率,频数=总数×频率即可得答案.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若个数为偶数个,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若个数为奇数个,则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众数:

一组数据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依此即可求得答案.(3)由统计表中可知阅读4篇文章的人数为28人,用总人数×

即可求得答案.

19.某校为积极响应“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建设,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走班选课活动。

其中综合实践类共开设了“礼行”“礼知”“礼思”“礼艺”“礼源”等五门课程,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参与其中一门课程。

为了解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类课程活动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请问被随机抽取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选择“礼行”课程的学生人数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若该校共有学生1200人,估计其中参与“礼源”课程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案】

(1)解:

学生共有40人

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2)解:

选“礼行”课程的学生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360°=36°

(3)解:

参与“礼源”课程的学生约有1200×

=240(人)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

(1)根据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由总数=频数÷频率,频数=总数×频率即可得答案.

(2)由条形统计图中可得“礼行”学生人数,由

×360°,计算即可求得答案.(3)由条形统计图知“礼源”的学生人数,根据

×全校总人数,计算即可求得答案.

20.称量五筐水果的质量,若每筐以50千克为基准,超过基准部分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基准部分的干克数记为负数.甲组为实际称量读数,乙组为记录数据。

并把所得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和未完成的统计图(单位:

千克).

(1)补充完整乙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

(2)①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了

,写出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S甲2,S乙2,比较S甲2与S乙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解:

补全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

(2)解:

=

+50,

②S甲2=S乙2理由如下:

因为S乙2=

 [(-2-

)2+(2-

)2+(+3-

)2+(-1-

)2+(4-

)2]

=

[(48-50-

)2+(52-50-

)2+(47-50-

)2+(49-50-

)2+(54-50-

)2]

=

[(48-

)2+(52-

)2+(47-

)2+(49-

)2+(54-

)2]

=S甲2

所以S甲2=S乙2

【考点】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分析】

(1)根据乙组记录的数据在折线统计图中描点、连线即可补全折线统计图.

(2)①根据甲组、乙组数据分别求出其平均数,再得出其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甲组、乙组数据分别求出其平均数,再由方差公式求得其方差,总而可得它们相等.

21.今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为了增进学生对亚洲文化的了解,某学校开展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解这次宣传活动的效果,学校从全校12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知识测试(测试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整数),并根据这100人的测试成绩,

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由图表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________,并补全额数直方图________;

(2)小明在这次测试中成绩为85分,你认为85分一定是这100名学生知识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秀,请估计全校12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人数.

【答案】

(1)20;

(2)解:

不一定是,理由:

将100名学生知识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列,第50名与

第51名的成绩都在分数段80sa<90中,但它们的平均数不一定是85分

(3)解:

×1200=60(人).

答:

全校1200名学生中,成绩优秀的约有660人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