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盐与金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10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盐与金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盐与金属.docx

《中考盐与金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盐与金属.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盐与金属.docx

中考盐与金属

中考盐与金属

1(2013•烟台)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2013•镇江)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3(2013•湘潭)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4(2013•济南)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5(2013•珠海)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6(2013•吉州区模拟)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地反映金属消耗的(X)与产生氢气的质量(Y)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7(2013•镇江)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查阅资料1:

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8(2013•永州)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

Na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

(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

(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

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

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种可能.

(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

(1)

(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9(2013•宜昌)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探究活动一】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Ⅰ

取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实验Ⅱ

步骤①:

取适量白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步骤②:

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溶液 

 

【反思】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中含有的成分.

10(2013•天津)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工业上利用海水提取溴(Br2),其主要反应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将氯气通入浓缩的海水中,氯气与海水中的溴化钠反应得到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013•柳州)

(1)下列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装置图.

①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a,b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填编号)收集O2不能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

(2)柳州生产的两面针成人牙膏中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现通过以下实验装置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牙膏的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

①碳酸钙属于(选填“酸”“碱”或“盐”)乙装置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填序号)

A.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B.在甲乙间增加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在乙丙间增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D.在乙装置反应结束后仍继续通入空气

③若称取的牙膏样品为ag,丙装置中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b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不测定丙装置中沉淀的质量,而通过测定丙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会导致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12(2013•莱芜)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和Na2CO3;猜想二:

;猜想三:

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猜想三”成立

13(2013•葫芦岛)复习课上,老师准备了四瓶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铵和氯化钠,要求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均取用原固体物质).

 

(1)所加试剂X是,鉴别出氯化铵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所加试剂Y是,试剂Y与被鉴别出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3中用蒸馏水鉴别氢氧化钙和氯化钠,所依据的现象是.

14(2013•大庆)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4)步骤②和步骤④(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6)加碘食盐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化钾(KI)变成碘(I2),化学方程式如下:

KIO3+5KI+6HCl=6KCI+3I2+3H2O

①向装有碘化钾和淀粉混合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食盐,若食盐中有碘化钾,则加入食盐后的实验现象.

②小强同学欲测定加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取10g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KI的和淀粉混合溶液,再滴入稀盐酸将溶液酸化使其充分反应后,调节溶液呈中性,再向试管中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Na2S2O3),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

当加入质量分数为0.237%Na2S2O3溶液2g时,I2恰好反应完全,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合格(已知Na2S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请写出计算过程).

 

15(2013•珠海)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如图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白色沉淀B是(填化学式).

(2)写出滤液A与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3)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①和;②和

 16(2013•武汉)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呈(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17(2013•黔东南州)据央视报道:

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d→e→→→i.

【实验验证】

(4)用,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18(2012•镇江)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CO↑+4H2O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实验前应先

 (3)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B装置的作用是.

(5)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停止加热后.

(6)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铁的质量分数

 77.8%

 70.0%

 72.4%

(7)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实验反思】反思1:

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反思2:

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19(2013•青岛)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量锌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B.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关于滤液A所含溶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填写序号).

①猜想一:

只有硫酸锌;                      ②猜想二:

硫酸锌、硫酸亚铁;

③猜想三:

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        ④猜想四:

硫酸锌、硫酸铜

(2)设计简单实验,确定“猜想二”对应的固体B的成分:

 (3)反应后析出金属的质量(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小

20(2013•桂林)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Cu的原理.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实验依据:

金属活动顺序.请在下表对应的方框内填入铁和铜的元素符号.

(2)意外发现:

小明将光亮的铁丝插入含Fe2(SO4)3和CuSO4的废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意外地发现铁丝表面没有变红.

(3)提出问题:

Fe为什么没有从废液中置换出Cu?

(4)提出假设:

小丽认为在铁丝表面可能有Cu析出,但被Fe2(SO4)3溶液溶解了.

(5)验证假设:

提供的主要实验用品:

洁净的铁丝和铜丝各两根,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2(SO4)3溶液三份[Fe2(SO4)3溶液显黄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数据

结论

①准确称量洁净的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为ag,

铜丝质量为bg

\

②将铁丝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铁丝质量为mg,(m<a),溶液有黄色变为浅绿色

一定有

 生成(填化学式)

③将铜丝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铜丝质量为ng(n<b)

铜 (填“能”或“不能”)与Fe2(SO4)3溶液反应

④另取相同质量、相同粗细的洁净铁丝和铜丝互相缠绕,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分别称量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较轻

铜丝质量不变

Fe、Cu共存时

 优先与Fe2(SO4)3溶液反应

(6)实验结论:

小丽的假设(选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7)思考与交流:

①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找到了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提取金属Cu的关键,并且最终实验获得了成功,其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并且反应充分.

②已知Fe和Fe2(SO4)3发生化合反应.请按反应顺序写出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Cu的化学方程式:

;.

 

1AC2B3D4D5C6B

7

(1)增强.H2.

(2)Mg(OH)2.

【实验】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Mg(OH)2.84:

29或29:

84.

8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①:

氢氧化钠;②3;(4)可能.

9Na2CO3+BaCl2═BaCO3↓+2NaCl;引流. 

【探究活动一】硫酸钡、碳酸钡. 

【探究活动二】 :

氢氧化钠. 氯化钡. 氯化钙.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10

(1)AD.

(2)2NaBr+Cl2═2NaCl+Br2.

11

(1)①试管;集气瓶;②催化作用;B;E;

(2)①盐;CaCO3+2HCl=CaCl2+H2O+CO2↑;②BC;③

10000b

197a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使溶液增重

12

(1)Ca(OH)2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

溶液变红

Ca(OH)2 +Na2CO3 ==CaCO3↓+2NaOH

猜想二:

NaOH和Ca(OH)2

(3)不正确   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Na2CO3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若A、B两支试管中都没有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

13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3)完全溶解的是氯化钠,未完全溶解的是氢氧化钙.

14

(1)蒸发结晶.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不可以;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5)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

(6)①混合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②由KIO3+5KI+6HCl=6KCI+3I2+3H2O和2Na2S2O3+I2═Na2S4O6+2NaI可知,I和Na2S2O3的对应关系为:

I→6Na2S2O3,

设10g食盐样品中碘元素的质量为X,

 2g0.237%的Na2S2O3溶液中Na2S2O3的质量为:

2g×0.237%=0.00474g,

 I→6Na2S2O3,

 127    948

 X    0.00474g

X=0.000635g,

10g食盐样品中碘元素的质量是0.000635g,1000g食盐样品中碘元素的质量为:

0.000635g×

1000g

10g

=0.0635g=63.5mg,

与图中的信息比较,该食盐样品不合格.

15.1):

CaCO3;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①Na2CO3、Ca(OH)2;②CaCO3、NaOH.

16

.17

(1)2Na2O2+2H2O═4NaOH+O2↑;

(2)长颈漏斗;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

(3)c;b;g;f;

(4)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h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

(5)①蒸馏水;有气泡冒出;

②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8解:

(1)d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c;a  (4)验证二氧化碳已除尽

(5)①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②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装置中碱石灰全部吸收.(合理即可)

(6):

3CO+Fe2O3=2Fe+3CO2,(一氧化碳与FeO、Fe3O4也可以)

(7):

①7.0;7.78;②76.0%

  实验反思:

偏小;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9④;

(2)用磁铁吸引,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3)一定

20Fe Cu;

(5)②FeSO4③能;④Fe;

(6)不成立;Fe、Cu共存时Fe优先与Fe2(SO4)3溶液反应;

(7)①加入过量的铁;②Fe+Fe2(SO4)3=3FeSO4 Fe+CuSO4=FeSO4+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