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3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纯净物

B.空气中氮气占空气质量的4/5

C.呼吸是吸入空气,呼出全部是CO2

D.空气污染指数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3.下列反应有一种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型的是()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B.磷在空气中燃烧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D.用氯酸钾制氧气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色气体

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锰酸钾、液氮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④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

8.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B.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D.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

9.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粒子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

10.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玉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A.AB.BC.CD.D

11.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

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

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

12.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3.【最新】爆出的“牛肉膏”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牛肉膏中含有多种物质,其中一种物质称为肌酸,其化学式为C4H9N3O2,下列有关肌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肌酸含有四个元素B.肌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C.肌酸总共含有18个原子D.肌酸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14.某粒子的最外电子层为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它一定不属于下列粒子中的

A.稀有气体原子B.金属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5.钚可用于核电,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钚(Pu)的原子序数为94,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核电荷数为239D.质子数为94

16.根据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

3

二、填空题

17.回答下列问题

(1)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2)2S2-中“2”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

_______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__________;

③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____________。

18.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

(2)当X=12时,Y=____________;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___________;

(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1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如图A、B、C、D、E五种粒子中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

(4)若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

三、推断题

20.有A、B、C、D四种物质。

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

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____;B_____;C______;D_______。

(2)写出③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1.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_________________;

(2)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轨时两根之间要留有一定缝隙________________;

(3)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打开止水夹后看到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

(3)小兰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止水夹应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填两点):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选填序号)____①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  ②装置漏气  ③红磷的量太多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右图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5)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7)启示:

通过实验,我们还可知道氮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和化学性质_______

2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加热固体试剂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适宜时间是_______,收集满的标志是_______。

(5)集满氧气后,应该先_______,然后再________,否则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6)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_(填“能”或“否”)。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7)用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8)实验结束后,有人问:

“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

”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B、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4/5,选项错误;C、空气是混合物,呼吸时先吸入空气,在体内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为二氧化碳,再呼出体外,其余气体不发生变化,选项错误;D、空气污染指数数值越小,说明空气质量越好,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3.B

【详解】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B、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用氯酸钾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本题选B。

4.D

【解析】

A、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B、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错误;C、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错误;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现象为生成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6.B

【解析】

【详解】

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水银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锰酸钾、液氮都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①给试管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①错误;

②试管外壁有水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②正确;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灯芯温度低,外焰温度高,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③正确;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当液体沸腾时会导致液体飞溅,但不会引起试管破裂,故④错误;

⑤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⑤正确。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②③⑤。

故选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其他物质的燃烧,不能做燃料,故选C

考点:

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9.A

【详解】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的运动,粒子间都有间隔,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中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①②③⑤⑥正确,故本题选A。

10.A

【详解】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气分子保持,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A。

11.B

【解析】

燃着的木条插入前在空气中燃烧。

那么插入空气瓶中为继续燃烧,插入氧气瓶中燃烧更剧烈,氮气不支持燃烧插入氮气瓶中木条熄灭。

综上选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

B.锶属于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故C错误。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3.B

【详解】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错误;B、肌酸的化学式为C4H9N3O2,故肌酸由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C、一个肌酸分子含有18个原子,肌酸为宏观物质,原子为微观粒子,选项前后不对应,选项错误;D、肌酸由C4H9N3O2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

某粒子的最外电子层为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可能为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为阴离子或者阳离子,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故该粒子不可能是金属原子。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

A、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39−94=145,选项正确;

B、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4,选项正确;

C、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4,选项错误;

D、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94,选项正确,故选C。

16.C

【解析】

【详解】

A、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有一种分子,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B、生成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故为纯净物,选项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选项正确;D、由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3,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7.3NO3-表示2个硫离子;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AlNH

【详解】

(1)3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NO3-;

(2)2S2-中前面的数字2表示2个硫离子;2S2-中右上角的数字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4)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氮气,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③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

18.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28失去正阳离子

【详解】

(1)X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Y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中正电荷数量等于负电荷数量,故当X=12时,Y=12-2-8=2;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故2+8+y=18,解得y=8;

(4)当Y=1时,即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该粒子易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19.三得到AE11

【详解】

(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和B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故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

(2)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3)A、B、C、D、E五种粒子中,A和E最外层电子数均排满,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本题选AE;

(4)若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故X为11。

20.氧气(O2)红磷(P)硫(S)四氧化三铁(Fe3O4)S+O2

SO23Fe+2O2

Fe3O4

【详解】

(1)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为氧气,化学式为O2;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红磷燃烧的现象,故B为红磷,化学式为P;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符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故C为硫,化学式为S;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符合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故D为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2)③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21.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详解】

(1)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利用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会导致铁受热膨胀,故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轨时两根之间要留有一定缝隙;

(3)氢气和液氢均由氢分子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均可用作燃料。

2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压强差关闭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①③①②④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4P+5O2

2P2O5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

(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的白烟,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装置内的压强不变,不能用于代替红磷测定氧气的含量;(3)为防止空气从导管逸出,实验前止水夹应处于关闭状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①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空气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正确;②装置漏气会导致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错误;③红磷的量太多,对实验没有影响,错误。

故本题选①;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右图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点燃酒精灯;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故顺序为③①②④;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消耗的体积是45mL×

=9mL,故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5)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6)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7)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为氮气,故可推断氮气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3.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A一团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二氧化锰催化能2H2O2

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氧气不纯

【详解】

(1)①仪器名称是试管;②仪器名称是酒精灯;③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择A为发生装置,加热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4)加热固体试剂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适宜时间为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说明此时将装置内空气排尽;收集满的标志是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

(5)集满氧气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造成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6)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其起催化作用,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含有二氧化锰,故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7)用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

(8)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可能是氧气不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