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79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与燃料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到实验室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字制取与性质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下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B. 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C. 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 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2.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 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 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 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3.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A. 

                         B. 

                         C. 

                         D. 

4.下列气体能用集气瓶开口向下法收集的是(  )

A. N2                                       

B. O2                                       

C. H2                                       

D. CO2

5.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加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验满

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                                    

B. 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

C. 先变为蓝色后变为紫色                                       

D. 先变无色后变红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C. 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8.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9.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C. 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D.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4题;共18分)

10.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

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________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3)根据

(2)中要求,你认为 ________(填“大明”或“小明”)的猜想正确.

1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________.

12.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b:

________。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药品选用高锰酸钾,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开始前如图F所示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有4gCaCO3参加反应,会生成________gCO2气体.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选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

若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装置E,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13.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该气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14.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为________ ;②为________ 

(2)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用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从左至右连接)________ 若用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可用 ________ 装置收集

15.图A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图A并不完整,请你将此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

(3)小光认为B图中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________气压________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

小军认为此实验能得出CO2能溶于水的结论,但无法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你认为接下来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实验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则可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6.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哪些错误?

为什么?

五、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7.           

(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①某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②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无色,原因是________。

(2)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

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①若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有CO2。

②它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然后将气体干燥后在高温的条件下通过氧化铜,证明有CO存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气球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故A不合题意。

B.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故B符合题意。

C.气球膨胀,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高右低。

故C不合题意。

D.气球比原来更大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不会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故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与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小。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的仪器有试管(或锥形瓶或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不需要酒精灯;

由分析可知,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故选:

A.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

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极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B.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包括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就用向下排空气法.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

能用集气瓶开口向下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A、氮气密度与空气密度太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要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存放与气体性质间的关系.不易溶或难溶性气体最好的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则说明气体不易溶或者是难溶;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于“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碳酸是一种酸.将“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由以上分析可知:

A、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B、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正确;

C、先变为蓝色后变为紫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D、先变无色后变红,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碳酸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7.【答案】B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若不检验纯度,可能发生爆炸,故正确;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讲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地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8.【答案】D

【解析】【解答】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故A错;

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很多,例如氧气、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错;

C、振荡汽水瓶瓶子变瘪,出来的气体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故C错;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9.【答案】C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如果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用H2O2溶液和MnO2制氧气,反应条件是常温,不需要加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的仪器有③④⑤。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实验需要正确选取实验仪器是本题关键。

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所要收集的气体密度和溶解性、是否有毒等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二、填空题

10.【答案】用注射器抽取该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与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大明

【解析】【解答】解:

(1)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

用注射器抽取该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要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该气体不能和食品反应,且本身无毒,

故答案为:

不能与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无毒无刺激性气味.

(3)因氧气能使食品氧化而变质,则小明猜测错误,故答案为:

大明.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并体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

(2)应利用信息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来分析.

(3)利用能否反应来确定猜测.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石灰水显碱性,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B、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显酸性,遇紫色石蕊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2KMnO4

K2MnO4+MnO2+O2↑;避免KMnO4进入导管 ;导管口有气泡; CaCO3+2HCl=CaCl2+H2O+CO2↑;1.76;D;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高锰酸钾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棉花能阻止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管,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手握试管温度升高,气体向外逸出会出现气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据此解答即可。

(1)据图可知,a是酒精灯,b是集气瓶,故填:

酒精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此装置中,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进行入导管,用手握试管,则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向外逸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会出现气泡现象,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避免KMnO4进入导管,导管口有气泡;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碳酸钙和盐酸,二者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4g                             x

解得x=1.76g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只能使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是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1.76,D,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分析】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13.【答案】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溶解性

【解析】【解答】解:

因为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如反应物是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需要选用有酒精灯等加热装置的装置.故确定某种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

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溶解性.

【分析】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确定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思路,进行分析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锥形瓶;水槽

(2)A;CaCO3+2HCl=CaCl2+H2O+CO2↑;a﹣c﹣b﹣g;2H2O2

2H2O+O2↑;C或E.

【解析】【解答】解:

(1)据常用仪器的认识①锥形瓶、②水槽;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长管进短管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装置为ABE;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c﹣b﹣g;若用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制氧气为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选择C或E.

故答案为:

(1)①锥形瓶、②水槽;

(2)A、CaCO3+2HCl=CaCl2+H2O+CO2↑、a﹣c﹣b﹣g、2H2O2

2H2O+O2↑、C或E.

15.【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0

(2)解:

如图所示:

(3)减少;小于;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新物质(H2CO3)生成(或CO2溶于水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等)(合理即可)

(4)向变瘪的塑料瓶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

(1)CaCO3+2HCl=CaCl2+CO2↑+H2O;

(2)装置图补充如下:

;(3)B图中瓶内气体减小,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理由是:

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新物质(H2CO3)生成(或CO2溶于水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等);

(4)操作:

向已变瘪的塑料瓶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现象:

若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2)容器要有药品,长颈漏斗要形成液封,要有气泡;集气瓶口有玻璃片;完整装置图补充如下:

(3)B图中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小,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小军认为此实验能得出CO2能溶于水的结论,但无法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他的理由是:

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新物质(H2CO3)生成(或CO2溶于水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等);

(4)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设计和操作实验:

向已变瘪的塑料瓶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则可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四、解答题

16.【答案】解:

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末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为了便于气体导出,导管伸入锥形瓶应该尽量短一些;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末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为了便于气体导出,导管伸入锥形瓶应该尽量短一些;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五、综合题

17.【答案】

(1)CO2+H2O=H2CO3;H2CO3=H2O+CO2↑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O+CuO

 Cu+CO2

【解析】【解答】

(1)CO2+H2O=H2CO3;H2CO3=H2O+CO2↑;⑵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CO2+Ca(OH)2=CaCO3↓+H2O;③CO+CuO

Cu+CO2。

【分析】

(1)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⑵①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